CELL雜誌刊登附屬仁濟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最新成果

2021-01-13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4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風溼病研究所所長沈南課題組、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的陳玲玲課題組、中科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楊力課題組合作在《細胞》(Cell期刊)發表題為《環形RNA的結構與穩定性參與調控先天免疫PKR的激活》(Structure and Degradation of Circular RNAs Regulate PKR Activation in Innate Immunit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不但解釋了SLE發病過程中先天免疫通路異常激活的原因,還為SLE新型、個體化的治療手段的開發,疾病標誌物的開發等提供了潛在的靶點。

據沈南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可以造成患者的多個器官受損,臨床表現多樣,嚴重者危及生命,致死率在自身免疫病中居高不下。世界範圍內,亞洲人SLE的發病率較高,其中女性患者佔90%,尤其是生育期女性,嚴重影響生育能力。我國狼瘡的患病率為1‰,是西方白種人群的8-10倍,發病人群高達數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狼瘡王國」。由於發病機理不明,目前尚無根治的手段,臨床上缺乏有效的、可以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後的生物標誌物,缺乏特異性的、低副作用的治療手段,給患者和社會帶來重大負擔。

沈南研究團隊以往通過功能基因組的研究策略發現SLE患者體內異常活化的關鍵致病通路與人體抗病毒免疫的信號通路(先天免疫)高度重疊,這一系列相關研究在國際上得到了同行的證實,受到了廣泛關注。基於這些發現,國際學界普遍認為先天免疫通路的異常活化是SLE分子病理的一個重要特徵,在SLE的發病機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針對先天免疫通路異常活化機制的研究是該領域的熱點問題,也是開發SLE治療新靶點的重要方向。而SLE患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高度活化的先天免疫反應及異常升高的幹擾素分子則一直困擾著整個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和臨床醫生。

近年來,非編碼RNA研究的快速進展,為SLE發病機制的探索帶來了新的契機。沈南及其研究團隊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針對非編碼RNA在SLE發病機制中的作用進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的研究,在國際上形成了重要的影響力。環形RNA(circRNA)則是由mRNA前體中的外顯子序列通過反向剪接產生的一類新的非編碼RNA分子,在真核生物中廣泛表達,具有細胞和組織特異性。由於發現時間不長,目前對其功能的理解尚不完全清楚。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陳玲玲研究員和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楊力硏究員長期以來深入系統研究該類特殊RNA的生物學,為研究該類RNA分子在人類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獨特的研究技術與方法。三個具有各自特色和優勢的研究組聯合攻關,在對狼瘡患者免疫細胞的環形RNA的表達特徵進行研究的時候,意外發現環形RNA在狼瘡患者免疫細胞中表達異常降低。發現細胞內部的環形RNA傾向於形成特定的RNA雙鏈結構,並起到阻止先天免疫通路在細胞中過度活化的作用。進一步發現SLE患者中RNA的識別及其下遊通路的激活可以導致環形RNA的降解,並參與SLE先天免疫通路的異常激活。更加令人激動的是,在SLE患者原代PBMC中回復環形RNA的表達可以抑制先天免疫通路的異常激活。這一突破性進展對解釋長期以來困擾研究人員的「SLE患者高度活化的先天免疫反應及異常升高的幹擾素分子」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

「先天免疫反應就像是一匹馬,脫韁了就會橫衝直撞,而環形RNA就像是套在馬上的韁繩。這為解決一直以來困擾我們臨床醫生的發病機理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沈南向記者介紹,「今年以來,國際上已有多個基於RNA治療的藥物完成了三期臨床試驗。儘管這一發現還是個基礎研究工作,但給紅斑狼瘡的新藥開發帶來了希望。」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認為,該工作把環形RNA與天然免疫應答調控機制以及紅斑狼瘡發病機制聯繫在一起開展研究,為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發病機制及未來的幹預治療提出了新的思路與潛在靶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科、自身免疫病研究中心、中澳個體化免疫學聯合研究中心沈南教授,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陳玲玲研究員和中科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楊力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在該課題研究中,三個課題組強強聯合,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果,得到了國際學術界好評。該課題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相關焦點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有望突破!上海專家最新解密遺傳密碼,提供免疫...
    好消息是,近日仁濟醫院沈南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展示了一種篩選功能性疾病易感位點和功能性調控元件的策略,並將自身免疫性疾病風險遺傳變異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聯繫起來,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點。
  • 系統性紅斑狼瘡候選新藥進入II期臨床研究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發的候選新藥馬來酸蒿乙醚胺(具有更強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件,通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倫理審查,現已全面啟動患者招募。
  • 紅斑狼瘡免疫幹預治療有了新策略,仁濟團隊揭示其遺傳暗物質的生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SLE
  • 仁濟醫院沈南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 為特異性...
    央廣網上海1月9日消息(記者楊靜)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SLE non-coding
  • 仁濟醫院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為特異性免疫...
    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SLE non-coding Genetic
  •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癒再現曙光(圖)
    徐媛博士資料圖片中國網6月27日訊 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幹擾素調節因子5(IRF5)作為一種致病因子,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中起核心作用抑制IRF5可以阻斷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起關鍵作用的細胞信號通路,從而治癒紅斑狼瘡。這一發現為人類攻克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病和一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的探索道路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該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刊登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學術權威雜誌《免疫學》中。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徐媛博士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中自身免疫疾病,以致病因子的複雜和多樣著稱,其具體的致病機理一直以來都是個迷。
  • 我國科學家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
    人民日報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白劍峰)國際期刊《科學》雜誌日前報導了我國科學家關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的研究成果。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新型免疫治療重要成果在《自然...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慄佔國課題組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及山東省科學院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應用低劑量IL-2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結果揭示了白細胞介素-2調節免疫平衡、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制。該成果於2016年8月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IF 30.357)上。
  • 系統性紅斑狼瘡醫生排名2.0
    張奉春 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類風溼關節炎、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等)、系統性血管炎等各種風溼免疫國際名醫 【所在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醫生概述】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內科學系主任,亞洲太平洋地區抗風溼病聯盟董事會董事
  •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5 23:13:22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Jacques F.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 生物學功能被揭示
    受訪者供圖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
  • 上海科學家研究發現環形RNA重要功能 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提供...
    東方網記者解敏4月26日報導: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發於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一項由上海科學家團隊主導的研究,通過揭示環形RNA(核糖核酸)在天然免疫過程中的重要功能,為該類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合作完成,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
  • 5個熱點研究,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最新動態
    5個熱點研究,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最新動態 2020-06-05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代謝調控自身免疫病的新成果 | 研究發現牛磺酸與狼瘡易感基因...
    仁濟醫院在線發表代謝調控自身免疫病的新成果 | 研究發現牛磺酸與狼瘡易感基因相互作用參與疾病的發生 2020-07-06 15: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系統性紅斑狼瘡迎來首個生物製劑上市,GSK今年在呼吸與疫苗上發力
    記者| 謝欣在正式獲批並且在中國上市不到兩月的時間內,9月24日,葛蘭素史克(GSK)便宣布重磅新藥貝利尤單抗(商品名:倍力騰)在國內啟動患者援助項目,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的「蓓麗新生」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 生物製劑首度入渝用於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
    去年12月,一款用於治療5歲以上患者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度、自身抗體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5 歲及以上患者,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也在全市率先開始使用該生物製劑用於兒童狼瘡臨床治療。
  • 【科技日報】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發現受到免疫系統疾病領域醫學界人士的關注。這項研究讓幾十年來無藥可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顯露出了被攻克的曙光。  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生化所了解到,該研究首次發現擁有獨特結構的環形RNA可以抑制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
  • 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原標題: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發現受到免疫系統疾病領域醫學界人士的關注。這項研究讓幾十年來無藥可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顯露出了被攻克的曙光。
  • 《協和醫學雜誌》2020年3期主題: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進展
    本期主題: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進展:希望與挑戰 楊華夏,張奉春 專家論壇 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治療發展趨勢 楊念生 系統性紅斑狼瘡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及相關疫苗
  •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腎臟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累及率最高的器官據流行病學報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腎臟受累率幾乎為100%,但是,出現腎損害相關的臨床表現患者卻只佔其中的45%-85%,也就是說還有15%-55%的患者雖然腎臟已經受損,但不會或尚未表現出任何不適及尿液指標的異常,你可以理解為代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