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調控自身免疫病的新成果 | 研究發現牛磺酸與狼瘡易感基因...

2020-12-04 澎湃新聞

仁濟醫院在線發表代謝調控自身免疫病的新成果 | 研究發現牛磺酸與狼瘡易感基因相互作用參與疾病的發生

2020-07-06 15: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我院風溼病學研究所團隊在代謝調控狼瘡疾病方面取得創新性進展,在國際頂級風溼病學雜誌《關節炎與風溼病》(Arthritis & Rheumatology影響因子 9.586)在線發表題為《牛磺酸代謝促進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功能加重狼瘡發病進程》(Taurine metabolism aggravates the progression of lupus by promoting the function of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發現狼瘡病人外周血清中牛磺酸水平升高明顯,牛磺酸與狼瘡易感基因相互作用參與疾病的發生,提示代謝異常和遺傳變異之間相互影響是導致自身免疫病發生的重要原因。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病,致病原因複雜。深入研究SLE發病機理,為發現新的治療靶標和方法,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以往研究表明,I型幹擾素通路的異常活化在SLE發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代謝異常是造成機體免疫異常的重要原因之一。該研究通過代謝組學比較了健康對照、SLE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來源的血清中代謝物差異,發現牛磺酸的水平在SLE病人外周血清中升高明顯。進一步研究證實,牛磺酸可以促進I型幹擾素主要產生細胞——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的活化,促進了狼瘡模型小鼠疾病的發展。

機制研究表明,牛磺酸通過抑制NCF1基因的表達,降低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的ROS水平,導致了TLR信號通路的過度活化,促進了I型幹擾素的產生,從而加快了狼瘡疾病的進展。該團隊之前的研究已經證實NCF1是狼瘡等多種自身免疫病的易感基因(Nat Genet . 2017;49(3):433-437.)。因此,該研究進一步闡明了NCF1基因的功能,以及代謝對其表達的調控。這一研究提示代謝異常和遺傳變異之間相互影響是導致自身免疫病發生的重要原因。

仁濟醫院自身免疫病中心副研究員周海波近年來聚焦於樹突狀細胞的分化調控,及其在自身免疫病領域的功能研究。在狼瘡易感基因和代謝對樹突狀細胞的調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周海波、沈南教授以及葉志中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仁濟醫院的李君、丁慧華、孟堯和李冠華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仁濟醫院為第一完成單位。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rt.41419

——————

——————

仁濟醫院

-renji1844-

編 輯:

徐 靜

原標題:《仁濟醫院在線發表代謝調控自身免疫病的新成果 | 研究發現牛磺酸與狼瘡易感基因相互作用參與疾病的發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健康所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易感基因miR-146a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具有極強遺傳傾向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病,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是其重要的分子表型。microRNA(miRNA)在維持免疫系統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所分子風溼病學研究組的前期研究發現,miRNA表達或者功能的異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存在miR-146a表達缺陷,引起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進而參與紅斑狼瘡疾病的發生發展。
  • 生物物理所等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易感長非編碼基因SLEAR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好發於育齡期女性,男女發病率之比約為1:9,中國的患病率約為31-70/10萬。一般認為SLE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均相關,其中遺傳因素髮揮重要作用。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推測麻風或為自身免疫病
    ,為認識線粒體基因與麻風的遺傳易感以及麻風易感基因集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通過資料庫檢索,研究人員獲得227個報導的麻風相關基因,通過一個大規模的表達譜數據過濾,獲得123個與麻風易感相關且同時在麻風患者皮損組織中表達有改變的基因,對這些基因進行疾病特異性分析和相互作用網絡分析發現,這些麻風相關基因構成一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網絡,並顯著地富集在自身免疫疾病相關通路。
  •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分化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課題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題為《自身免疫病相關IgG1變異體調控B細胞活化及分化》的研究論文,報導人類膜聯免疫球蛋白IgG1重鏈胞內區存在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
  • J. immunology:microRNA參與狼瘡低甲基化調控機制
    作為負反饋調節分子在狼瘡關鍵致病通路中起了重要作用後,近日又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發表了有關miRNA參與狼瘡T細胞低甲基化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揭示了miRNA參與狼瘡發病的新機制,為今後發展miRNA為靶點的幹預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發病機理複雜,被認為是自身免疫病的原型,T淋巴細胞異常低甲基化在SLE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狼瘡T細胞異常低甲基化的機制尚未闡明。
  • 紅斑狼瘡免疫幹預治療有了新策略,仁濟團隊揭示其遺傳暗物質的生物...
    該研究闡明了在狼瘡發病關鍵通路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在特定免疫細胞亞群中異常表達的分子遺傳學機制,為今後系統鑑定大量SLE(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因子的生物學功能及發展細胞特異性幹預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SLE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但是該病的病因不明,而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癒手段。
  • CELL雜誌刊登附屬仁濟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最新成果
    據沈南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可以造成患者的多個器官受損,臨床表現多樣,嚴重者危及生命,致死率在自身免疫病中居高不下。基於這些發現,國際學界普遍認為先天免疫通路的異常活化是SLE分子病理的一個重要特徵,在SLE的發病機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針對先天免疫通路異常活化機制的研究是該領域的熱點問題,也是開發SLE治療新靶點的重要方向。而SLE患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高度活化的先天免疫反應及異常升高的幹擾素分子則一直困擾著整個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和臨床醫生。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 生物學功能被揭示
    該研究整合了表觀遺傳學、3D基因組學及CRISPR技術,闡明了在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發病關鍵通路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在特定免疫細胞亞群中異常表達的分子遺傳學機制,為今後系統鑑定大量SLE非編碼遺傳因子的生物學功能及發展細胞特異性幹預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據沈南介紹,SLE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有望突破!上海專家最新解密遺傳密碼,提供免疫...
    好消息是,近日仁濟醫院沈南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展示了一種篩選功能性疾病易感位點和功能性調控元件的策略,並將自身免疫性疾病風險遺傳變異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聯繫起來,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點。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生物學功能獲揭示—論文—科學網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生物學功能獲揭示、3D基因組學及CRISPR技術,闡明了在狼瘡發病關鍵通路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在特定免疫細胞亞群中異常表達的分子遺傳學機制,為今後系統鑑定大量SLE非編碼遺傳因子的生物學功能及發展細胞特異性幹預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
  • 中國專家研究新突破:「老藥新用」造福罕見自身免疫病患者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7月19日電 (袁蕙芸 陳靜)ADM(無肌病型皮肌炎)是一種罕見但病死率極高的自身免疫病,好發於東亞人群。目前,國際上對ADM尚無公認的特效治療手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19日披露,該院風溼科副主任、南院執行主任葉霜團隊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創新性將用於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的藥物——託法替布,用於ADM相關肺間質病變的治療,獲得成功。
  • 銀屑病易感基因最新研究成果
    ,最新研究成果「全外顯子組研究鑑定出15個新的銀屑病易感位點」(Whole exome analysis SNP array identifies 15 new 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psoriasis)和全基因組meta分析發現多個新的銀屑病易感基因及揭示種族異質性(Genome-wide meta-analysis identifies multiple
  • 探尋治療自身免疫病的「萬能鑰匙」 !協和張烜團隊建立CAR-T精準...
    CAR-T是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細胞免疫治療方法,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為T細胞裝上導航系統CAR並激活,研究發現其可精準、高效地識別腫瘤細胞,並通過免疫作用持久地殺滅腫瘤細胞。該療法因其較好的靶向性和長效性,近幾年在臨床腫瘤治療中得到較多應用。
  • 治療自身免疫病有了「萬能鑰匙」—新聞—科學網
    但與腫瘤不同的是,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溼關節炎存在分泌多種自身抗體、具有特異性表面抗原受體的多種B細胞,CAR-T能否有效以及有選擇性、特異性地攻擊自身反應性B細胞未見報導。 據統計,我國有近2000萬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患者。這類自身免疫性疾病雖不致命,但給患者帶來長期疼痛和生理畸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 仁濟醫院沈南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 為特異性...
    該研究整合了表觀遺傳學、3D基因組學及CRISPR技術,闡明了在狼瘡發病關鍵通路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在特定免疫細胞亞群中異常表達的分子遺傳學機制,為今後系統鑑定大量SLE非編碼遺傳因子的生物學功能及發展細胞特異性幹預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據沈南介紹,SLE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仁濟醫院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為特異性免疫...
    因此,對決定遺傳的基因組功能進行研究將有助於揭示SLE的發病機制,開發新的預防和治療手段。沈南研究團隊一直聚焦於遺傳和SLE的相關研究。近年來,利用傳統的一代測序和先進的二代測序以及外顯子測序等手段,發現了多個與SLE相關的疾病易感基因和位點,相關研究證實了SLE的遺傳易感性,並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證實和廣泛關注。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新型免疫治療重要成果在《自然...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慄佔國課題組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及山東省科學院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應用低劑量IL-2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結果揭示了白細胞介素-2調節免疫平衡、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制。該成果於2016年8月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IF 30.357)上。
  • 我國科學家建立CAR-T精準幹預自身免疫病新方法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田曉航 王晶)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基於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並在國際上首次將光控「開關」分子應用於CAR-T中,實現CAR-T的精確調控以減少不良反應。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doi:10.1038/s41586-019-1228-x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農工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類基因STING(幹擾素基因的刺激子)的一小片段或是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關鍵。
  • (科技)我國科學家建立CAR-T精準幹預自身免疫病新方法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田曉航 王晶)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基於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並在國際上首次將光控「開關」分子應用於CAR-T中,實現CAR-T的精確調控以減少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