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我國科學家建立CAR-T精準幹預自身免疫病新方法

2021-01-11 騰訊網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田曉航 王晶)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基於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並在國際上首次將光控「開關」分子應用於CAR-T中,實現CAR-T的精確調控以減少不良反應。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風溼病學年鑑》和《細胞·化學生物學》。

CAR-T是一種新型細胞免疫治療方法。該方法通過基因工程為T細胞裝上「導航」,可精準殺滅靶細胞,已在腫瘤治療中廣泛應用。

論文第一作者、北京協和醫院疑難重症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博博士介紹,與腫瘤不同,自身免疫病存在分泌多種自身抗體的B細胞。靶向殺滅這些B細胞,可有效減少自身抗體,起到治療作用。然而,CAR-T能否有效靶向攻擊自身反應性B細胞未見報導;另一方面,難製備及可控性低等問題限制了CAR-T的廣泛應用。如何構建通用型、可調控的CAR-T技術成為該領域重要研究方向。

上述兩個團隊歷經近4年研究,在國際上首先報導採用自身抗原特異性CAR-T治療自身免疫病。為解決傳統上一種CAR-T只能殺滅一種細胞的問題,研究者開發了基於連接臂分子的通用型CAR-T。這是一種可識別異硫氰酸螢光素(FITC)的惰性CAR-T。連接臂分子含FITC和特異性抗原肽,一端可通過FITC連接CAR-T,另一端可通過抗原肽靶向連接B細胞。

「該設計相當於將『只能開一把鎖』的『一把鑰匙』升級為『萬能鑰匙』。只需根據患者的抗體種類更換連接臂分子的抗原端,就可以定製化靶向殺滅不同B細胞。」張博說,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避免因CAR-T過度激活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將連接臂分子升級,在其中引入一個光控斷裂基團,用「開關」方式精確調控CAR-T的作用,相當於可將「萬能鑰匙」隨時熔斷。

張烜表示,該系列研究搭建了可控、通用的CAR-T平臺方法,為更安全有效的CAR-T應用提供了新的技術儲備,並為自身免疫病的精準治療提供了新策略,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完)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建立CAR-T精準幹預自身免疫病新方法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田曉航 王晶)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基於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並在國際上首次將光控「開關」分子應用於CAR-T中,實現CAR-T的精確調控以減少不良反應。
  • 探尋治療自身免疫病的「萬能鑰匙」 !協和張烜團隊建立CAR-T精準...
    北京協和醫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藥學院聯合,創新性地開發了基於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新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CAR-T是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細胞免疫治療方法,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為T細胞裝上導航系統CAR並激活,研究發現其可精準、高效地識別腫瘤細胞,並通過免疫作用持久地殺滅腫瘤細胞。該療法因其較好的靶向性和長效性,近幾年在臨床腫瘤治療中得到較多應用。
  • 治療自身免疫病有了「萬能鑰匙」—新聞—科學網
    治療自身免疫病有了「萬能鑰匙」 張博(左)與團隊成員進行實驗。 但與腫瘤不同的是,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溼關節炎存在分泌多種自身抗體、具有特異性表面抗原受體的多種B細胞,CAR-T能否有效以及有選擇性、特異性地攻擊自身反應性B細胞未見報導。 據統計,我國有近2000萬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患者。這類自身免疫性疾病雖不致命,但給患者帶來長期疼痛和生理畸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 中國專家研究新突破:「老藥新用」造福罕見自身免疫病患者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7月19日電 (袁蕙芸 陳靜)ADM(無肌病型皮肌炎)是一種罕見但病死率極高的自身免疫病,好發於東亞人群。目前,國際上對ADM尚無公認的特效治療手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19日披露,該院風溼科副主任、南院執行主任葉霜團隊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創新性將用於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的藥物——託法替布,用於ADM相關肺間質病變的治療,獲得成功。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推測麻風或為自身免疫病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推測麻風或為自身免疫病 麻風遺傳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17-01-11 中國科學報 郭爽   通過資料庫檢索,研究人員獲得227個報導的麻風相關基因,通過一個大規模的表達譜數據過濾,獲得123個與麻風易感相關且同時在麻風患者皮損組織中表達有改變的基因,對這些基因進行疾病特異性分析和相互作用網絡分析發現,這些麻風相關基因構成一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網絡,並顯著地富集在自身免疫疾病相關通路。
  • ...代謝調控自身免疫病的新成果 | 研究發現牛磺酸與狼瘡易感基因...
    仁濟醫院在線發表代謝調控自身免疫病的新成果 | 研究發現牛磺酸與狼瘡易感基因相互作用參與疾病的發生 2020-07-06 15: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身免疫病是因為T還是B細胞
    其最大特點是能自身複製和分化,通常處於靜止期,當機體需要時,分裂增殖,一部分分化為定向幹細胞,受到一定激素刺激後,進一步分化為各系統的血細胞系。其中淋巴幹細胞進一步分化有兩條途徑。一些幹細胞遷移到胸腺內,在胸腺激素影響下,大量增殖分化成為成熟淋巴細胞的一個亞群,被稱之為T淋巴細胞。T細胞的「T」字,是採用「胸腺」的拉丁文第一個字母命名的。
  • 自身免疫病:自身耐受與自身免疫
    例如可以用誘導免疫耐受的措施緩解變態反應、抑制器官排斥反應、治療自身免疫病等。   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對宿主自身的組織和細胞不產生免疫應答,這種現象稱為自身免疫耐受(autoimmunetolerance)。自身耐受是維持機體免疫和諧的重要因素,其機制與胚胎期的免疫接觸有關。
  • 上海仁濟醫院研究新突破:六個月50%高病死率的間質性肺炎有望改善...
    通訊員  袁蕙芸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7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副主任、南院執行主任葉霜團隊在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
  • ...免疫病的精準防診治研究再添重磅成果 高病死率的間質性肺炎有...
    圍繞自身免疫病的精準防診治研究再添重磅成果 高病死率的間質性肺炎有望改善生存 2019-07-19 23:02:00來源:央廣網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動態(2020年11月)
    11月7日,學會攜手英德市人民醫院舉辦「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骨腫瘤學術直通車-英德行」,開展學術研討及義診活動。11月7日,學會發布建立科技志願服務隊伍的通知,號召各分會、會員積極報名參與科技志願服務。11月9日,帕金森病分會提交的《基於手機的 AI 機器視覺技術實現 FOG 遠程識別》項目獲立項。
  • 【科技日報】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生化所了解到,該研究首次發現擁有獨特結構的環形RNA可以抑制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細胞受病毒感染時,環形RNA被大規模「清除」,PKR得到釋放並參與到抗病毒免疫,由此證明,病人體內環形RNA的「低含量」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密切相關。該研究為自身免疫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上。
  • 科學家發展CAR-T細胞治療新方法
    該研究從T細胞信號轉導的基礎研究出發,發展了CAR-T細胞治療的新方法。T細胞是人體內抗腫瘤的天然戰士,依靠T細胞受體(TCR)識別腫瘤抗原。但不是所有的TCR都針對腫瘤抗原,因此人們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為T細胞裝上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的嵌合型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改造後的T細胞可以精準「擊殺」體內腫瘤細胞。
  • 錢其軍:精準醫療方興未艾 CAR-T技術需攻關突破
    朱曉穎 攝中新網南京3月20日電 (記者 朱曉穎)上海細胞治療研究院院長、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錢其軍20日在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精準醫療方興未艾,目前用於腫瘤治療的新興CAR-T技術處於爆發期的「前夜」,仍需要攻關突破、數據積累。當日,「白澤計劃」走進江蘇暨江蘇細胞治療集團籌備啟動儀式在南京舉行。
  • 我國科學家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黃逸凡合作,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 plasma-liquid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exfoliation method for few-lay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中國科學:材料科學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會議
    2019年學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短時間內取得了一系列驕人成績,呈現出蓬勃生命力,社會和行業影響力、知名度和認可度不斷提升,為今後開展政產學研金融合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是2019年學會新建成立精準健康管理分會、自身免疫病分會、聽覺與前庭障礙分會、精準血液病分會、肺癌分會、胃腸腫瘤分會、骨腫瘤分會、頭頸腫瘤分會、精準護理分會、疾病模型分會等
  • 一周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
    我國正在研製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目前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團隊已開始著手對我國在役運載火箭進行改進,力爭在2025年使我國在役主要運載火箭初步具備學習能力。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0日發表一項衛生領域最新研究稱,英國研究團隊發現GATA6蛋白在痤瘡中的表達會減少,科學家建立起了人皮脂腺類器官最新模型,而GATA6蛋白這一新靶標的出現意味著新療法的開發和新研究方向的出現,或為人類根治這一常見皮膚病奠定基礎。
  • CAR-T明星Yescarta在新適應症上表現良好,吉利德考慮將其推進至...
    CAR-T治療是提取患者自身的細胞,在實驗室中重新注入嵌合抗原受體後,再回輸至病人體內的一種療法。這些經過改造的細胞可指導病人的T細胞攻擊癌細胞,以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 Yescarta專門針對癌性B細胞上的CD19受體。
  • 從CAR-T技術,看中國生物科技服務(08037)投資價值
    而7年前,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的數據:中國每年新發癌症只有312萬,因癌症死亡超過200萬。這意味著癌症發病從2012年的每分鐘6人確診患癌症,到2015年這個數據已經成長到每分鐘8.3人被確診患癌症。面對嚴峻的形勢,近年美國和中國相繼提出精準醫療計劃,攻克癌症已成為該計劃的重點關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