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博士資料圖片
中國網6月27日訊 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幹擾素調節因子5(IRF5)作為一種致病因子,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中起核心作用。抑制IRF5可以阻斷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起關鍵作用的細胞信號通路,從而治癒紅斑狼瘡。這一發現為人類攻克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病和一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的探索道路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
該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刊登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學術權威雜誌《免疫學》中。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徐媛博士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中自身免疫疾病,以致病因子的複雜和多樣著稱,其具體的致病機理一直以來都是個迷。IRF5主要表達在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中,正常情況下,IRF5通過介導一型幹擾素,白細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的產生,對幫助人類對抗細菌和病毒的侵染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在IRF5過於活躍的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異常的產生針對自身細胞核內物質的抗體,從而攻擊心臟,腎臟和皮膚關節毛細血管,造成腎衰竭,關節炎和皮膚斑疹,對人類健康造成致命威脅。該項研究發現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生早期,IRF5基因可以介導慢性炎症反應,引起人體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從而導致不可逆轉的自身免疫病。 研究還發現,通過控制IRF5的活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可以被完全的抑制住。 這項研究不僅向完全揭示紅斑狼瘡的發病機理邁出了重大的一步,而且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提供了新的靶向位點。
徐媛博士指出:「更奇妙的是,這項發現可以使人們提前預知自己是否有更高的患紅斑狼瘡的機率,從而提前避免疾病的到來。IRF5的基因版本在紅斑狼瘡病人和正常人中具有顯著的不同,既具有危險性IRF5基因版本的人,更容易得紅斑狼瘡。現代科技下,探測IRF5危險基因的技術已經成熟,只需要提取頭髮或者口腔上皮細胞進行簡單的測序,在一周之內就可以知道結果。人們在出生的時候,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容易患有「危險基因」,從而避免誘發紅斑狼瘡的各種環境因素,比如紫外線直射,病毒感染。清楚危險基因的表達,也為醫生的治療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幫助,比如:醫生在治療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的時候,可以對具有危險IRF5基因的病人減少一型幹擾素的用量,以避免由治療肝炎所引起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