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醫學雜誌》2020年3期主題: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進展

2020-12-06 騰訊網

本期主題: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進展

主編

趙玉沛

本期執行主編

張奉春

本期執行副主編

鄭文潔

目 次

述評

系統性紅斑狼瘡新型生物治療靶點:希望與挑戰

楊華夏,張奉春

專家論壇

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治療發展趨勢

楊念生

系統性紅斑狼瘡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及相關疫苗

徐 東,張奉春

腸道菌群與系統性紅斑狼瘡

陳蓓迪,趙麗丹,張 烜

神經精神性狼瘡相關抗體及其診斷價值

尤含笑,李夢濤,張奉春,曾小峰,胡朝軍

妊娠期系統性紅斑狼瘡綜合管理

崔 陽,張 曉

提高對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認識

鄧江紅,李彩鳳

指南解讀

系統性紅斑狼瘡達標之路:《2019年歐洲抗風溼病聯盟系統性紅斑狼瘡管理指南》解讀

季蘭嵐,張卓莉

論著

超聲引導經皮穿刺活檢對胰腺佔位性病變的診斷價值:病例對照研究

譚 莉,周桂麗,戴夢華,孟芝蘭,桂 陽,孝夢甦,張 璟,張 青,劉 赫,孟 華,李建初,呂 珂

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和環磷醯胺對2型糖尿病患者中特發性膜性腎病的療效和預後比較

謝懷婭,李 超,文煜冰,葉 葳,蔡建芳,李 航,李雪梅,李學旺

綜述

癇性發作監測技術新進展

朱昊月,付玉姣,肖 波

多發性骨髓瘤的影像學評估

趙多多,莊俊玲

疑難病與罕見病專欄

雙胎之一葡萄胎16周成功引產陰道分娩一例

蔣詩陽,彭 萍,劉欣燕

臨床研究與循證醫學

臨床醫生如何解讀Meta分析論文

朱熠冰,李 衛

臨床實踐指南

指南的系統評價: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陳耀龍,張靜怡,張天嵩,孫 鳳,倪小佳,楊 楠,王 琪,王健健,馬豔芳,商洪才,楊克虎

腫瘤藥物治療進展

膽道系統腫瘤的藥物治療

管 梅,白春梅

史軼蘩院士紀念專欄

北京協和醫院垂體多學科協作組:40年砥礪前行

白 皙,朱惠娟,潘 慧

完善垂體疾病資料庫建設 開展高質量臨床研究

王任直,馮 銘,範陽華

從一例下丘腦垂體佔位談罕見病臨床思維的培養

陳 適,白 皙,潘 慧,朱惠娟

協和MDT

關節腫痛,活動後氣短、咯血

王 孜,趙冰彬,趙久良,陳 華,馬國濤,劉劍州,陳文倩,邵 池,賴晉智,程 衛,苗 齊,曾小峰,張奉春,劉金晶

教學與科研

標準化甲狀腺結節超聲培訓-考核系統的短期教學效果評估

高璐瀅,姜玉新,李建初,張 波,王 瑩,劉如玉,席雪華,高 瓊,楊 筱,賴興建,朱沈玲,張曉燕,趙瑞娜

醫學人文

生死選擇

於曉晨,寧曉紅,江 偉

編輯:劉洋

審校:李娜 李玉樂

監製:吳文銘

相關焦點

  • 妊娠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治(三)實驗室檢查|實驗室|SLE|診治|妊娠...
    3、胡紹先主編.風溼病診療指南[M].科學出版社出版,2020,5,41-49.4、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風溼病學雜誌,2010,14(5):342- 346.5、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專家組.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圍產期管理建議[J].中華醫學雜誌,2015,95(14):1056-1060.
  • 系統性紅斑狼瘡醫生排名2.0
    中國大咖醫排行榜主要是根據我國政府核准的醫學、醫師以及其他專業學會、協會等組織官方信息,並結合醫生、學者在其專業領域獲得的榮譽稱號、項目成果、獲獎情況,以及其在國內外醫學領域的學術影響力等綜合評估而得出的國內首家疾病醫生排行榜。
  • 近60年缺乏新藥 系統性紅斑狼瘡創新療法帶來希望
    不少人在生物課本上見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影響了全世界約500萬人,亞裔人群是最常見的發病群體之一,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30例。目前,這種疾病無法「藥到病除」,只能通過治療控制病情緩解。指南建議使用抗瘧疾藥物、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以及免疫抑制劑來控制狼瘡活動,防止器官損害。對於重度狼瘡(活動期)患者,常用的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療仍然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藥物簡介
    2)貝利木單抗貝利木單抗(Benlysta®、Belimumab)由葛蘭素史克研發,於2011年3月9日獲得FDA批准,是50年來所批准的第一個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藥,隨後在2011年7月13日該藥也獲得了EMA批准上市。該藥目前還未在中國上市,正在開展3期臨床試驗。
  • 2020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更新了什麼?本文帶您一睹為快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經典的自身免疫病,病情異質性強,個體化診治要求高。隨著學科發展,我國SLE患者的預後雖已有了顯著的改善,疾病的遠期死亡率卻依然居高不下。
  •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避孕策略
    生育計劃是女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SLE發病率最高的人群是育齡期女性,約一半的妊娠都是計劃外妊娠。 3.血栓栓塞風險SLE患者更容易合併一些血栓栓塞風險增高的疾病,包括血栓形成病史,或者存在抗磷脂抗體[aPL;例如狼瘡抗凝物質(LA)、IgG和IgM型抗心磷脂抗體( aCL)、IgG和IgM型抗β2糖蛋白Ⅰ抗體]、未控制的高血壓或其他心臟危險因素、已知的心血管病史
  • 【SLE要聞】《2020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搶先看~
    點擊播放 GIF 0.0M近期,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在《中華內科雜誌》發布了最新《2020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其中提及IVIG在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應用方案。
  • 5個熱點研究,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最新動態
    5個熱點研究,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最新動態 2020-06-05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青蒿素類衍生物或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症為突出表現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
  •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癒再現曙光(圖)
    徐媛博士資料圖片中國網6月27日訊 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幹擾素調節因子5(IRF5)作為一種致病因子,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中起核心作用抑制IRF5可以阻斷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起關鍵作用的細胞信號通路,從而治癒紅斑狼瘡。這一發現為人類攻克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病和一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的探索道路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該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刊登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學術權威雜誌《免疫學》中。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徐媛博士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中自身免疫疾病,以致病因子的複雜和多樣著稱,其具體的致病機理一直以來都是個迷。
  • 北京協和醫院專家曾小峰:系統性紅斑狼瘡「缺醫少藥」現象仍需改善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肖寒)系統性紅斑狼瘡(簡稱「SLE」)是一種典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多器官、組織損傷,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日前,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曾小峰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中國是SLE高發區,由於病因不清,該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根治。
  • 我國科學家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
    人民日報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白劍峰)國際期刊《科學》雜誌日前報導了我國科學家關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的研究成果。
  •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腎臟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累及率最高的器官據流行病學報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腎臟受累率幾乎為100%,但是,出現腎損害相關的臨床表現患者卻只佔其中的45%-85%,也就是說還有15%-55%的患者雖然腎臟已經受損,但不會或尚未表現出任何不適及尿液指標的異常,你可以理解為代償期。
  •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5 23:13:22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Jacques F.
  •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需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導語:系統性紅斑狼瘡,未曾以獨立病名出現在祖國醫學中,古代醫家對此病的認識,大多從本病所致各臟器或系統損傷的臨床表現方式來命名該病,直到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中國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將該病命名為「紅蝴蝶瘡」。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皮膚損害表現有光敏感,因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臉頰皮膚改變似紫外線照射後出現的皮膚損傷樣改變,患者皮膚可出現紅斑、盤狀紅斑、凍瘡樣皮損。
  • 探索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的產學官聯合研發協議的總結
    在該項目中,衛材旨在通過產學官合作,使用其獨家研發的新型口服toll樣受體(TLR)7/8抑制劑E6742,研製一種源自日本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治療藥物。SLE是一種會引起各種器官疾病(包括皮膚和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指定性頑固性自身免疫疾病。在日本,SLE患者大約為60,000至100,000人。特別注意的是,SLE發作更常見於20多歲至40多歲的女性。
  • 系統性紅斑狼瘡候選新藥進入II期臨床研究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發的候選新藥馬來酸蒿乙醚胺(具有更強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件,通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倫理審查,現已全面啟動患者招募。
  • 系統性紅斑狼瘡兒童藥物倍力騰(Benlysta)在美國獲批
    GSK日前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優先審評批准倍力騰 (貝利尤單抗)的靜脈(IV)製劑,作為特異性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LyS)抑制劑,用於治療5歲以上系統性紅斑狼瘡(簡稱」狼瘡「)患兒。  GSK研發部首席科學官兼總裁Hal Barron醫學博士說:「小兒狼瘡患者在治療方面的選擇有限。
  • 系統性紅斑狼瘡有多嚴重,不能只看症狀
    投稿發送至R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提到系統性紅斑狼瘡
  • 生物製劑首度入渝用於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
    去年12月,一款用於治療5歲以上患者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度、自身抗體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5 歲及以上患者,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也在全市率先開始使用該生物製劑用於兒童狼瘡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