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癒再現曙光(圖)
5(IRF5)作為一種致病因子,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中起核心作用。抑制IRF5可以阻斷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起關鍵作用的細胞信號通路,從而治癒紅斑狼瘡。這一發現為人類攻克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病和一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的探索道路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該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刊登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學術權威雜誌《免疫學》中。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徐媛博士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中自身免疫疾病,以致病因子的複雜和多樣著稱,其具體的致病機理一直以來都是個迷。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藥物簡介
系統性紅斑狼瘡簡介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症為突出表現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好發於生育年齡女性。血清中出現以抗核抗體為代表的多種自身抗體和多系統受累是SLE的兩個主要臨床特徵。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有望突破!上海專家最新解密遺傳密碼,提供免疫...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但是該病病因不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癒手段。好消息是,近日仁濟醫院沈南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展示了一種篩選功能性疾病易感位點和功能性調控元件的策略,並將自身免疫性疾病風險遺傳變異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聯繫起來,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點。
-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5 23:13:22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Jacques F.
-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需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除性別年齡外,皮質類固醇的使用、疾病活動程度和病程也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預後不良的其他預測因素。系統性紅斑狼瘡幾乎會影響身體的每個器官。在疾病的早期,關節和皮膚是受影響的主要器官。中度活動性期間涉及更多的器官,心臟和腎臟受累的嚴重程度會發生致死。2、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因素目前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因素尚不明確,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
-
生物製劑首度入渝用於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
去年12月,一款用於治療5歲以上患者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度、自身抗體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5 歲及以上患者,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也在全市率先開始使用該生物製劑用於兒童狼瘡臨床治療。
-
系統性紅斑狼瘡醫生排名2.0
張奉春 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類風溼關節炎、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等)、系統性血管炎等各種風溼免疫國際名醫 【所在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醫生概述】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內科學系主任,亞洲太平洋地區抗風溼病聯盟董事會董事
-
多人群系統性紅斑狼瘡GWAS-meta分析完成
7月12日,國際著名雜誌《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中日友好醫院、安徽醫科大學、倫敦國王學院與香港大學共同完成的多人群系統性紅斑狼瘡
-
CELL雜誌刊登附屬仁濟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最新成果
該研究,不但解釋了SLE發病過程中先天免疫通路異常激活的原因,還為SLE新型、個體化的治療手段的開發,疾病標誌物的開發等提供了潛在的靶點。據沈南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可以造成患者的多個器官受損,臨床表現多樣,嚴重者危及生命,致死率在自身免疫病中居高不下。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 生物學功能被揭示
受訪者供圖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
-
全球首個GSK生物製劑倍力騰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兒童患者帶來希望
圖說:徐虹教授 採訪對象提供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倍力騰(化學名:貝利尤單抗)以全球首個獲批用於治療成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生物製劑身份首次亮相,備受矚目。第三屆進博會上,貝利尤單抗有了另一個身份——全球首個且唯一用於治療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為飽受疾病困擾的患兒和家庭帶來新的治療選擇。目前,我國約有6萬名兒童SLE患者,與成人SLE相比,兒童SLE標準化死亡率是成人SLE的近6倍,具有起病更急、病情更重、病程更遷徙、腎臟及神經系統受累更嚴重的特點。兒童腎臟受累比成人多見且嚴重,發生率40%-90%,90%在發病第一年內出現。
-
健康所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易感基因miR-146a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具有極強遺傳傾向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病,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是其重要的分子表型。microRNA(miRNA)在維持免疫系統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所分子風溼病學研究組的前期研究發現,miRNA表達或者功能的異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存在miR-146a表達缺陷,引起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進而參與紅斑狼瘡疾病的發生發展。
-
妊娠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治(三)實驗室檢查|實驗室|SLE|診治|妊娠...
[1]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多見於育齡期女性,是一種自身免疫介導的結締組織病,病變除累及重要臟器外,妊娠期常累及胎盤[1]。SLE導致不良妊娠的主要發病機制為內皮細胞損傷及與自身抗體相互作用形成血栓,並進一步激活炎症反應。
-
患系統性紅斑狼瘡會有什麼症狀?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皮膚受損有什麼特點? 典型的蝶形紅斑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其表現常為新近出現的、輪廓清晰、有水腫的淡紅斑,表面光滑、平坦,分布在雙顴部及鼻梁部,看上去像抹了胭脂一樣,紅斑常在日曬後加重。但皮損在系統性紅斑狼瘡中發生率為80%左右,並非每個病人都出現顴部蝶形紅斑。 皮損可在面部、額部、頸部、胸背部、也可在手掌或足底、指端呈點片狀紅斑,或指甲周圍無痛性紅斑。有時表現為斑丘疹,局部可有鱗屑。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新型免疫治療重要成果在《自然...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慄佔國課題組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及山東省科學院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應用低劑量IL-2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結果揭示了白細胞介素-2調節免疫平衡、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制。該成果於2016年8月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IF 30.357)上。
-
近60年缺乏新藥 系統性紅斑狼瘡創新療法帶來希望
不少人在生物課本上見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影響了全世界約500萬人,亞裔人群是最常見的發病群體之一,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30例。目前,這種疾病無法「藥到病除」,只能通過治療控制病情緩解。指南建議使用抗瘧疾藥物、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以及免疫抑制劑來控制狼瘡活動,防止器官損害。對於重度狼瘡(活動期)患者,常用的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療仍然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
-
探索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的產學官聯合研發協議的總結
在該項目中,衛材旨在通過產學官合作,使用其獨家研發的新型口服toll樣受體(TLR)7/8抑制劑E6742,研製一種源自日本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治療藥物。SLE是一種會引起各種器官疾病(包括皮膚和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指定性頑固性自身免疫疾病。在日本,SLE患者大約為60,000至100,000人。特別注意的是,SLE發作更常見於20多歲至40多歲的女性。
-
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告訴你,激素得這樣用 | 指南時間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病,患者體內存在大量自身抗體,可累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嚴重可最終導致患者死亡。規範治療是決定患者療效及預後的關鍵,激素在SLE治療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SLE誘導緩解治療最常用且國內外指南一致推薦的基礎藥物,但不合理使用激素會導致很多副作用,由此,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基於最新研究證據,結合我國臨床實際,制訂了《2020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對激素用法、用量進行了推薦,指導風溼科醫師更好、更合理地使用激素。
-
紅斑狼瘡早期症狀有哪些?
核心提示:紅斑狼瘡早期症狀有哪些?紅斑狼瘡是育齡期女性容易患上的一種系統性疾病,紅斑狼瘡出現給患者的健康和外貌都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及時治療紅斑狼瘡對每個患者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下面來介紹下紅斑狼瘡的早期症狀。 紅斑狼瘡早期症狀有哪些?
-
頑固皮膚病紅斑狼瘡早期症狀
核心提示:頑固皮膚病紅斑狼瘡早期症狀,紅斑狼瘡通常指的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緩慢,隱襲發生,臨床表現多樣、變化多端一種涉及許多系統和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於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障礙,產生多種自身抗體。可累及皮膚、漿膜、關節、腎及中樞神經系統等,給人體帶來很大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