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專家曾小峰:系統性紅斑狼瘡「缺醫少藥」現象仍需改善

2020-12-05 瀟湘晨報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肖寒)系統性紅斑狼瘡(簡稱「SLE」)是一種典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多器官、組織損傷,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日前,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曾小峰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中國是SLE高發區,由於病因不清,該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根治。但通過積極治療,大部分患者的症狀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生存率可得到明顯改善。

SLE治療面臨的挑戰:缺醫、少藥

截至2015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SLE在我國的患病人數已逾百萬,患病率居世界第二。由於種種原因,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SLE在中國一直處於「缺醫少藥」的狀況,很多患者的需求尚不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究竟為何會出現此種現象?曾小峰坦言,在過去,風溼免疫專科並不普及,很多患者都會根據臨床症狀選擇在不同的診室進行就診,不利於疾病的整體診治和康復。「除風溼免疫專科建設缺失以外,醫生的數量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曾小峰說,風溼免疫性疾病包括風溼性骨關節炎、痛風等在內的兩百多種疾病,患者群體數量極為龐大,而我國從事風溼免疫專業的醫生僅有7000人左右,醫療資源的過度緊缺和不平衡,也造成了該病在治療上面臨一定的挑戰。

「直至現在很多三級醫院還沒有風溼免疫專科,未來我們應該通過多方努力,共同推動風溼免疫學科發展,改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此外,實施分級診療落地,也必須要加大對學科人才的培養,改善『缺醫』的窘境。」曾小峰說。

「少藥」也是SLE在治療時面臨的挑戰之一。曾小峰介紹,目前通過政府批准的治療SLE的適應症藥物僅有五種,但有一部分患者通過傳統藥物治療並不能夠達到完全緩解,且反覆發作的病情也會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藥物研發突飛猛進,包括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出現,給狼瘡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發展。其中,生物製劑作為一種新型藥物,相對於傳統藥物來說,能夠更有效地控制病情進展,且副作用更小,安全性高,在臨床上的應用廣泛。相信隨著治療的進展和創新生物製劑的應用,病人生存率將會得到顯著改善。

由於SLE是難治性的慢性疾病,對病人產生較大影響,帶來很多心理問題,因此在規範治療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同等重要,且隨著疾病生存期的延長,這種管理也愈發需要重視。

「SLE是不能根治的,我們要清楚地讓患者知曉這種疾病也許會陪伴他的一生。」曾小峰表示,雖然SLE無法徹底治癒,但目前很多治療方法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緩疾病進展。在治療時,我們首先要讓患者樹立起信心,如果積極治療,完全可以提高生活質量。

其次,很多疾病都會伴隨人的一生,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完全可以實現「帶病生存」,面對SLE也應秉持同樣的理念。曾小峰建議,面對SLE這類疾病,應鼓勵患者以一種相對平和的心態接受,做好長期「帶病生存」的準備,與疾病和平共處,正確看待,積極治療。

最後,患者應該定期進行體檢,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控制。曾小峰表示,很多SLE患者在症狀得到緩解後就忽視了定期監測,從而耽誤了疾病的治療。新版《2020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中建議,處於急性期的SLE患者每月都應複查一次,穩定期患者3~6個月複查一次。此外,在治療期間不能隨意停藥、增加或減少藥物,謹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不可擅自主張,影響治療療效。

SLE創新藥發展:呼籲納入醫保 擴大藥品可支付性

由於發病機制不明,診治疑難,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不得根治,在上世紀中期,SLE曾一度被認為是「不治之症」。後來,隨著激素類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納入臨床使用後,SLE的病死率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曾小峰表示,目前激素+免疫製劑治療依然是主流的控制疾病活動的藥物方案,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面臨藥物副作用的影響,面臨疾病『復發-緩解』和長期藥物累積的不良反應帶來的雙重損傷風險,導致SLE至今仍有諸多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這些治療需求同樣值得我們關注和重視。

曾小峰補充說,「近年來,一批創新藥物和創新治療手段的湧現為解決患者治療需求提供了新的方案。目前生物製劑在SLE的治療上很有前景,如貝利尤單抗是近60年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首個批准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藥物,也是唯一一個用於治療SLE的生物製劑。此外,小分子化合物目前也正在臨床研究過程中,我們應該不斷鼓勵新藥研發,只有新藥的數據越來越多,優勢才能愈發凸顯,將來才有機會成為治療的主流方案。」

但由於我國對SLE知曉率較低和檢查普及率低等原因,很多治療狼瘡的新藥在報銷和治療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曾小峰呼籲,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創新藥物納入國家醫保報銷目錄中,切實提高SLE患者的用藥可及性和可支付性。

「創新藥能夠對患者控制疾病進展發揮巨大作用,且隨著創新藥的使用,作用也會越來越大,進而推動我們對疾病的認識,這是非常有意義的趨勢。希望未來能夠通過政策引導幫助SLE形成『預防、診斷、治療、康復、隨訪』一體化的診療管理體系,為患者提供更優質和完善的醫藥健康服務。」曾小峰說。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曾小峰/張曉教授:這個增加紅斑狼瘡患者死亡率2.1倍的病,風溼科...
    中國醫師協會風溼免疫科醫師分會會長、北京協和醫院曾小峰教授和廣東省人民醫院張曉教授在接受「風溼界」專訪時,就系統性紅斑狼瘡合併肺動脈高壓的患病率以及症狀、預後、防治策略進行了詳細的解答。肺動脈高壓是一個靜默性、進展性、致死性的疾病,部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會合併有肺動脈高壓。曾小峰教授提到,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合併肺動脈高壓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的患病率是3.87%,即有近5萬患者,這一病例數已經超過了特發性肺動脈高壓。
  • 《協和醫學雜誌》2020年3期主題: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進展
    :希望與挑戰 楊華夏,張奉春 專家論壇 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治療發展趨勢 楊念生 系統性紅斑狼瘡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及相關疫苗
  • 系統性紅斑狼瘡醫生排名2.0
    張奉春 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類風溼關節炎、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等)、系統性血管炎等各種風溼免疫國際名醫 【所在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醫生概述】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內科學系主任,亞洲太平洋地區抗風溼病聯盟董事會董事
  • 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圖譜,你get到了嗎?
    今天,小編要向你推薦一本剛剛新鮮出爐的書,這本書是風溼病系列圖譜中的一本——《中國風溼病圖譜——系統性紅斑狼瘡分冊》,就是下面這本書。
  • 風溼病圖譜續集: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圖譜
    今天,小編要向你推薦這一系列圖譜的另一本:《中國風溼病圖譜——系統性紅斑狼瘡分冊》,就是下面這本書。這本書的主編是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主任張奉春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曾小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帥宗文這本書已經成為一種流行一種必須,一種風溼科醫生的標配如果你是一位風溼科醫生還等什麼,快來擁有!
  • 系統性紅斑狼瘡很難好轉,怕是你沒繞出這5大誤區,自查一下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血液科的常見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率也在逐年攀升。由於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科普比較少,很多患者對疾病存在著根本的誤區,以致於無法得到規範正確的治療,延誤最佳時機,導致患者失去生命。
  • GSK倍力騰獲批上市 系首個系統性紅斑狼瘡生物製劑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7月16日,葛蘭素史克(GSK)宣布,注射用貝利尤單抗(商品名為倍力騰)已獲得國家藥監局的上市批准,這也是全球首個獲批應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倍力騰是一種全人單克隆抗體,靜脈給藥,可抑制B細胞的增殖及分化,誘導自身反應性B細胞凋亡,從而減少血清中的自身抗體,達到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目的。倍力騰此次在中國被批准與常規治療聯合,適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的活動性、自身抗體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成年患者。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藥物簡介
    系統性紅斑狼瘡簡介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症為突出表現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好發於生育年齡女性。血清中出現以抗核抗體為代表的多種自身抗體和多系統受累是SLE的兩個主要臨床特徵。
  • 生物製劑首度入渝用於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
    去年12月,一款用於治療5歲以上患者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度、自身抗體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5 歲及以上患者,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也在全市率先開始使用該生物製劑用於兒童狼瘡臨床治療。
  •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避孕策略
    生育計劃是女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SLE發病率最高的人群是育齡期女性,約一半的妊娠都是計劃外妊娠。治療SLE的常用藥物中可能與含雌激素避孕藥產生相互作用的包括:華法林、麥考酚酯、皮質類固醇、環孢素及抗癲癇藥。由於SLE患者經常要使用多種藥物,故在建議其使用含激素的避孕措施之前,應核查這些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新型免疫治療重要成果在《自然...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慄佔國課題組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及山東省科學院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應用低劑量IL-2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結果揭示了白細胞介素-2調節免疫平衡、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制。該成果於2016年8月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IF 30.357)上。
  • 我國科學家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
    人民日報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白劍峰)國際期刊《科學》雜誌日前報導了我國科學家關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的研究成果。
  • 系統性紅斑狼瘡候選新藥進入II期臨床研究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發的候選新藥馬來酸蒿乙醚胺(具有更強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件,通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倫理審查,現已全面啟動患者招募。
  • 5個熱點研究,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最新動態
    5個熱點研究,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最新動態 2020-06-05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腎臟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累及率最高的器官據流行病學報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腎臟受累率幾乎為100%,但是,出現腎損害相關的臨床表現患者卻只佔其中的45%-85%,也就是說還有15%-55%的患者雖然腎臟已經受損,但不會或尚未表現出任何不適及尿液指標的異常,你可以理解為代償期。
  • 屠呦呦要治的紅斑狼瘡是種什麼病?
    6月17日早間,新華社發文稱,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那麼,屠呦呦團隊要治的紅斑狼瘡到底是種什麼病?
  • 新青蒿素類衍生物或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症為突出表現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
  • 系統性紅斑狼瘡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結締組織病,根據此病病理也會被通俗認為免疫系統把自身的健康組織和細胞當做了外來入侵者來處理。因存在不同病症表現,或輕或重,需強調生活質量的維護。下文進行相關解析! 系統性紅斑狼瘡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 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告訴你,激素得這樣用 | 指南時間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病,患者體內存在大量自身抗體,可累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嚴重可最終導致患者死亡。,一般不需特殊治療,減藥、停藥後可自行減輕、消退。
  • 探索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的產學官聯合研發協議的總結
    在該項目中,衛材旨在通過產學官合作,使用其獨家研發的新型口服toll樣受體(TLR)7/8抑制劑E6742,研製一種源自日本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治療藥物。SLE是一種會引起各種器官疾病(包括皮膚和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指定性頑固性自身免疫疾病。在日本,SLE患者大約為60,000至100,000人。特別注意的是,SLE發作更常見於20多歲至40多歲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