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候選新藥進入II期臨床研究

2020-12-05 看看新聞Knews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發的候選新藥馬來酸蒿乙醚胺(具有更強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件,通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倫理審查,現已全面啟動患者招募。

科研人員介紹, 如果符合以下條件: 1、被確診為輕中度系統性紅斑狼瘡 2、抗核抗體(ANA)檢測呈陽性 3、目前僅接受皮質激素治療 4、無合併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和肝腎功能異常 5、研究期間需要配合醫生安排,按時服藥,定期複診,並進行各項檢查。可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風溼免疫科,諮詢臨床研究的具體內容,由醫生判斷是否符合入選要求。看看新聞Knews記者獲悉,60年來只有一款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藥物經美國FDA批准上市,但該藥費用昂貴需注射使用,且只對部分患者有效。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發的這款新藥,是通過對天然產物青蒿素進行結構優化獲得,是價格低廉且服用方便的新型小分子藥物,避免了單抗類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如臨床試驗順利推進,並上市,有望填補該領域小分子藥物的空白,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張幗霞 編輯:範燕菲)

相關焦點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藥物簡介
    2)貝利木單抗貝利木單抗(Benlysta®、Belimumab)由葛蘭素史克研發,於2011年3月9日獲得FDA批准,是50年來所批准的第一個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藥,隨後在2011年7月13日該藥也獲得了EMA批准上市。該藥目前還未在中國上市,正在開展3期臨床試驗。
  • 近60年缺乏新藥 系統性紅斑狼瘡創新療法帶來希望
    不少人在生物課本上見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影響了全世界約500萬人,亞裔人群是最常見的發病群體之一,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30例。目前,這種疾病無法「藥到病除」,只能通過治療控制病情緩解。指南建議使用抗瘧疾藥物、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以及免疫抑制劑來控制狼瘡活動,防止器官損害。對於重度狼瘡(活動期)患者,常用的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療仍然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
  • 探索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的產學官聯合研發協議的總結
    研究活動啟動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執行長:內藤晴夫,以下稱「衛材」)近日宣布,已與四所大學就「源於日本的toll樣受體產學合作研究產業化--全日本體系:研發治療SLE的新藥」籤訂產學官聯合研究協議,這是以衛材為代表性的研究組織的研究項目之一。
  •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抗體臨床意義解讀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抗體臨床意義解讀 2018-
  • 5個熱點研究,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最新動態
    5個熱點研究,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最新動態 2020-06-05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大參考:青蒿素衍生物紅斑狼瘡候選新藥進入II期臨床 概念股受關注
    青蒿素衍生物紅斑狼瘡候選新藥進入II期臨床 概念股受關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通過對天然產物青蒿素進行結構優化,獲得了具有更強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馬來酸蒿乙醚胺,並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件。最近,通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倫理審查,該藥II期臨床試驗在該院風溼免疫科開展。
  • 《協和醫學雜誌》2020年3期主題: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進展
    本期主題:系統性紅斑狼瘡新進展:希望與挑戰 楊華夏,張奉春 專家論壇 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治療發展趨勢 楊念生 系統性紅斑狼瘡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及相關疫苗
  •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避孕策略
    生育計劃是女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SLE發病率最高的人群是育齡期女性,約一半的妊娠都是計劃外妊娠。SLE患者若在疾病高度活動期(尤其腎炎)或存在嚴重SLE相關損害(如肺高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情況下妊娠,則母體併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較高,且胎兒結局不良。此外,很多用於治療SLE及抗磷脂症候群( APS)的藥物,如嗎替麥考酚酯、環磷醯胺、甲氨蝶呤和華法林,都是妊娠期間禁用的藥物。
  • 系統性紅斑狼瘡醫生排名2.0
    張奉春 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類風溼關節炎、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等)、系統性血管炎等各種風溼免疫國際名醫 【所在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醫生概述】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內科學系主任,亞洲太平洋地區抗風溼病聯盟董事會董事
  • 全球首個獲批的兒童紅斑狼瘡新藥將亮相進博會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黨委書記、腎臟科和風溼科學科帶頭人徐虹教授告訴記者,「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對兒童生長、發育、學習以及心理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由於兒童患者病情通常較重,如果病情沒有得到良好控制,器官受累進展會很快,嚴重影響患兒壽命。
  •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腎臟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累及率最高的器官據流行病學報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腎臟受累率幾乎為100%,但是,出現腎損害相關的臨床表現患者卻只佔其中的45%-85%,也就是說還有15%-55%的患者雖然腎臟已經受損,但不會或尚未表現出任何不適及尿液指標的異常,你可以理解為代償期。
  • 妊娠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治(三)實驗室檢查|實驗室|SLE|診治|妊娠...
    2、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風溼病分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12,45-56.3、胡紹先主編.風溼病診療指南[M].科學出版社出版,2020,5,41-49.4、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風溼病學雜誌,2010,14(5):342- 346.
  • 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需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導語:系統性紅斑狼瘡,未曾以獨立病名出現在祖國醫學中,古代醫家對此病的認識,大多從本病所致各臟器或系統損傷的臨床表現方式來命名該病,直到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中國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將該病命名為「紅蝴蝶瘡」。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皮膚損害表現有光敏感,因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臉頰皮膚改變似紫外線照射後出現的皮膚損傷樣改變,患者皮膚可出現紅斑、盤狀紅斑、凍瘡樣皮損。
  • CELL雜誌刊登附屬仁濟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最新成果
    據沈南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可以造成患者的多個器官受損,臨床表現多樣,嚴重者危及生命,致死率在自身免疫病中居高不下。我國狼瘡的患病率為1‰,是西方白種人群的8-10倍,發病人群高達數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狼瘡王國」。由於發病機理不明,目前尚無根治的手段,臨床上缺乏有效的、可以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後的生物標誌物,缺乏特異性的、低副作用的治療手段,給患者和社會帶來重大負擔。
  •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癒再現曙光(圖)
    徐媛博士資料圖片中國網6月27日訊 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幹擾素調節因子5(IRF5)作為一種致病因子,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中起核心作用抑制IRF5可以阻斷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起關鍵作用的細胞信號通路,從而治癒紅斑狼瘡。這一發現為人類攻克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病和一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的探索道路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該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刊登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學術權威雜誌《免疫學》中。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徐媛博士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中自身免疫疾病,以致病因子的複雜和多樣著稱,其具體的致病機理一直以來都是個迷。
  • 系統性紅斑狼瘡迎來首個生物製劑上市,GSK今年在呼吸與疫苗上發力
    記者| 謝欣在正式獲批並且在中國上市不到兩月的時間內,9月24日,葛蘭素史克(GSK)便宣布重磅新藥貝利尤單抗(商品名:倍力騰)在國內啟動患者援助項目,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的「蓓麗新生」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 我國科學家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
    人民日報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白劍峰)國際期刊《科學》雜誌日前報導了我國科學家關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的研究成果。
  • 新青蒿素類衍生物或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症為突出表現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
  • 健康所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易感基因miR-146a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具有極強遺傳傾向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病,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是其重要的分子表型。microRNA(miRNA)在維持免疫系統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所分子風溼病學研究組的前期研究發現,miRNA表達或者功能的異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存在miR-146a表達缺陷,引起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進而參與紅斑狼瘡疾病的發生發展。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新型免疫治療重要成果在《自然...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慄佔國課題組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及山東省科學院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應用低劑量IL-2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結果揭示了白細胞介素-2調節免疫平衡、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制。該成果於2016年8月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IF 30.357)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