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首例:CAR-T治療一次治癒腫瘤和紅斑狼瘡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8日訊(晶報記者 範劭華)家住湖北宜昌的王芳芳(化名)40歲出頭,已經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20餘年。雪上加霜的是,從2019年6月開始,她的右腿出現疼痛,只能坐輪椅,當地醫院發現她全身多處骨骼和淋巴結病變,經確診為一種侵襲性很強的腫瘤——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
    2019年8月中旬,聽從親人的推薦,王芳芳首次來到位於深圳的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北大深圳醫院」)求醫,並幸運地獲得了參與該院細胞治療中心針對血液腫瘤的臨床試驗機會。
    2019年9月中旬,王芳芳接受了複合雙靶點CAR-T(CD19/BCMA)細胞免疫療法。治療後一個月複查,她體內的淋巴瘤完全消失;治療後2個月,她不用再坐輪椅,可以自主行走;治療後9個月(2020年6月)複查,除了原來淋巴瘤完全清除乾淨,她體內多年的頑固性紅斑狼瘡抗體也全部轉陰,這意味著她的紅斑狼瘡已經臨床治癒。
    截至目前,經過國內外公開的文獻查詢,這是全球首例使用複合雙靶點CAR-T(compound CD19BCMA CAR-T)細胞免疫療法同時臨床治癒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和難治性紅斑狼瘡的案例,是深圳在腫瘤臨床研究和治療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同時患上兩種難治疾病 外地女子赴深圳求醫
    20多年前,正值青春年華的王芳芳患了系統性紅斑狼瘡,從那時起,她每天都要靠服用激素等藥物來控制病情。儘管多次嘗試停藥,但每次停藥都會使病情加重,長期的藥物副作用導致其出現多種併發症,如體型發胖、脫髮、骨質疏鬆,也令愛美的王芳芳苦惱不已。她一直期盼著有一天能不用再吃藥。
    然而,更槽糕的事情發生在2019年6月,從那時起,她的右腿開始疼痛,且病情進展迅速,很快她就無法自己行走,需要坐輪椅。她在宜昌當地醫院經病理診斷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腫瘤位於右膝關節處,直徑有十幾釐米,並侵犯到了股骨、左側腹股溝淋巴結以及骨髓。這種淋巴瘤在紅斑狼瘡患者群體裡並不少見,這兩種疾病之間存在一定關聯。
    如果不治療就只能一直坐輪椅,這令剛剛40歲出頭的王芳芳無法接受,病理確診術後,醫生建議她進一步接受化療,鞏固治療效果,但此時王芳芳卻拒絕了。原來,在之前治療紅斑狼瘡的時候,她曾嘗試過化療,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令她不願意再次嘗試。
    就在此時,王芳芳一位在深圳工作的親戚推薦她到北大深圳醫院看診。2019年8月中旬,聽從親人的建議,她首次來到北大深圳醫院就診。
    一次治癒兩種難治性疾病
    據王芳芳的主治醫生、北大深圳醫院血液內科張文麗醫生介紹,患者入院後全身一般情況較差,疾病較廣泛,已侵犯骨髓。血液內科團隊按照診療規範給予了王芳芳減低劑量的化療,但她因為合併有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了持續的粒細胞缺乏、持續發熱和全身骨痛等多種併發症。
    因為不能耐受化療,王芳芳要求放棄治療,考慮到患者同時患有侵襲性淋巴瘤又有活動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標準的治療可能很難控制疾病長期緩解,最後經過多學科討論及醫院嚴格規範的倫理審查和醫學評估後,王芳芳入組參加CAR-T細胞免疫療法的臨床試驗。
    張文麗醫生介紹,CAR-T細胞免疫療法就是:先採集病人的外周血,並從中提取病人自身的T細胞;然後將病人的T細胞改裝成CAR-T細胞,讓其具備精準識別腫瘤(癌)細胞的能力,並進行體外培養擴增;把擴增好的CAR-T細胞回輸到病人體內,對腫瘤(癌)細胞進行精準殺傷。回輸後嚴密監護病人,尤其是控制前幾天身體可能出現的劇烈反應。
    自2012年,美國採用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成功治療世界上首個病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AR-T細胞治療的蓬勃發展預示著腫瘤治療模式的變革。尤其在復發難治性B淋巴細胞腫瘤、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方面已經展現出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全球多個臨床研究中心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臨床試驗。
    北大深圳醫院是深圳市最早具有幹細胞治療資質的醫療機構,該院血液內科有多年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臨床實踐。早在2016年,北大深圳醫院血液內科經過多次的倫理委員會審查,已獲準開展CAR-T細胞臨床試驗,並申報了多項復發、難治性血液腫瘤患者的臨床試驗。入組患者需經過醫生充分評估和倫理審核,符合條件的才可以參與CAR-T細胞臨床試驗。從那時起至今,北大深圳醫院血液內科一共完成了30多例CAR-T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所有患者都是在傳統治療方法無效,再等下去就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就醫。絕大多數患者接受了CAR-T細胞治療後疾病得到控制或不再復發。
    2019年4月,北大深圳醫院血液內科完成了全球首例用CAR-T細胞免疫療法成功逆轉皮膚T細胞淋巴瘤(Sezary症候群)的案例。此事經媒體報導後,令很多病人看到了生的希望。王芳芳也是其中之一,因此,當她得知自己可以參加CAR-T臨床試驗時,內心是欣喜的,雖然她也清楚這項治療有風險。「我患紅斑狼瘡已經20多年了,每天要吃藥,並且無法工作,對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感謝家人這些年來對我的照顧,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就會盡100%的努力治療。」回想起當時決定參加臨床試驗的心情,王芳芳說。
    張文麗醫生介紹,王芳芳的疾病十分特殊,因為患者體內除了侵襲性淋巴瘤外還有高滴度的紅斑狼瘡自身抗體,二者之間相互關聯,僅控制腫瘤可能並不能達到長期控制疾病的目的。北大深圳醫院血液內科團隊與多年合作的松鶴免疫生物醫療有限公司進行了充分討論,最終為王芳芳設計了複合雙靶點CAR-T(CD19/BCMA)細胞免疫療法。
    複合CAR-T意味著:在同一個T細胞上同時安裝針對CD19和BCMA的抗原受體,以期在治療淋巴瘤的同時可以一併治療紅斑狼瘡,以減少疾病復發的機會。如果此次治療成功,王芳芳將成為全球首個通過CAR-T細胞治癒紅斑狼瘡的案例。
    2019年9月中旬,連續2天,這些經過「改造升級」的複合CAR-T(CD19/BCMA)被回輸進王芳芳的體內。令醫護團隊感到驚喜的是,王芳芳的CAR-T治療非常順利,在回輸後,病人沒有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就連較為常見的高燒都沒有。整個治療過程,王芳芳僅出現了持續不到一周的輕微低燒,此外再無其他不適症狀,治療過程中,她的精神狀態也一直很好。且複合CAR-T細胞成功在她體內擴增並持續4月。
    回輸後一個月(2019年10月)複查,王芳芳體內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完全消失,她已經不用坐輪椅,可以藉助拐杖自己慢慢走路。複合CAR-T細胞回輸後2個月(2019年11月),王芳芳已經完全脫離了拐杖,可以自主行走了,這令她非常高興,而更令她驚喜的還在後頭。
    2019年10月底,在接受CAR-T細胞治療一個月後,王芳芳(化名)右腿的淋巴瘤完全消失,已經不需要坐輪椅,可自主慢慢行走。
    到了2020年6月(複合CAR-T回輸後9個月)複查的時候王芳芳體內的B細胞恢復到正常水平,同時所有與紅斑狼瘡相關的自身抗體全部轉陰,這意味著王芳芳的免疫功能已經重建,完全達到了治療前的預期,紅斑狼瘡已經臨床治癒,她再也不需要每天吃藥了。
    2020年6月,在接受CAR-T細胞治療9個月後,王芳芳(化名)已經行走自如,完全康復。
    「沒想到治療效果這麼好,很感謝北大深圳醫院血液內科的醫護團隊。」王芳芳說,「我現在的生活和正常人沒什麼差別,不需要再服用任何藥物,只需要按醫囑定期複查就可以了。」目前,她已停用藥物治療9個月,重新長出了黑色的秀髮,體型、體力和精神狀態良好,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經過國內外公開的文獻查詢,這是全球首個使用複合雙靶點CAR-T細胞免疫療法成功臨床治癒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和紅斑狼瘡的案例,「第61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已經報導了我們這一案例。」張文麗醫生說。
    「通過臨床試驗,我們一直在不斷探索療效更好、風險更小的CAR-T細胞治療方法,希望給更多患者帶來生的希望。」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血液內科張紅宇主任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