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原標題: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發現受到免疫系統疾病領域醫學界人士的關注。這項研究讓幾十年來無藥可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顯露出了被攻克的曙光。
-
【科技日報】環形RNA家族,藏著治療紅斑狼瘡新靶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發現受到免疫系統疾病領域醫學界人士的關注。這項研究讓幾十年來無藥可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顯露出了被攻克的曙光。 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生化所了解到,該研究首次發現擁有獨特結構的環形RNA可以抑制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
-
上海科學家《細胞》刊文: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有重要功能
上海科學家《細胞》刊文: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有重要功能 鄭瑩瑩/中國新聞網 2019-04-26 10:54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有望突破!上海專家最新解密遺傳密碼,提供免疫...
好消息是,近日仁濟醫院沈南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展示了一種篩選功能性疾病易感位點和功能性調控元件的策略,並將自身免疫性疾病風險遺傳變異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聯繫起來,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點。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藥物簡介
該藥批准的適應症為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類風溼性關節炎、肉芽腫血管炎和顯微鏡下多血管炎。雖然利妥昔單抗未被批准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但B細胞功能障礙被認為是SLE發病機制中最重要的一環, CD20是B細胞特異的表面標記物。2012年美國風溼病協會(ACR)指南建議,在誘導治療6個月後腎炎未得到改善甚至惡化的LN 患者,或CTX和MMF治療均失敗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利妥昔單抗。
-
CELL雜誌刊登附屬仁濟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最新成果
該研究,不但解釋了SLE發病過程中先天免疫通路異常激活的原因,還為SLE新型、個體化的治療手段的開發,疾病標誌物的開發等提供了潛在的靶點。基於這些發現,國際學界普遍認為先天免疫通路的異常活化是SLE分子病理的一個重要特徵,在SLE的發病機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針對先天免疫通路異常活化機制的研究是該領域的熱點問題,也是開發SLE治療新靶點的重要方向。而SLE患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高度活化的先天免疫反應及異常升高的幹擾素分子則一直困擾著整個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和臨床醫生。
-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解碼」環形RNA 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科技前沿】 本報上海4月25日電(記者顏維琦)環形RNA是一類廣泛表達、但在生物體內功能不詳的新型非編碼RNA分子家族。在細胞受到病毒感染時,環形RNA會被大規模「清除」從而釋放抗病毒「衛士」PKR參與抗病毒免疫反應;而在抗病毒「衛士」PKR過度激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病人體內,環形RNA含量顯著降低,無法作為天然免疫系統調控穩定的「天使」繼續發揮功能。該研究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礎,並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
我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在細胞受到病毒感染時,環形RNA會被大規模「清除」從而釋放抗病毒「衛士」PKR參與抗病毒免疫反應;而在抗病毒「衛士」PKR過度激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病人體內,環形RNA含量顯著降低,無法作為天然免疫系統調控穩定的「天使」繼續發揮功能。該研究為環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礎,並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
我國科學家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
人民日報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白劍峰)國際期刊《科學》雜誌日前報導了我國科學家關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的研究成果。
-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癒再現曙光(圖)
5(IRF5)作為一種致病因子,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中起核心作用。抑制IRF5可以阻斷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起關鍵作用的細胞信號通路,從而治癒紅斑狼瘡。這一發現為人類攻克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病和一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的探索道路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該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刊登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學術權威雜誌《免疫學》中。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徐媛博士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中自身免疫疾病,以致病因子的複雜和多樣著稱,其具體的致病機理一直以來都是個迷。
-
新青蒿素類衍生物或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症為突出表現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
-
系統性紅斑狼瘡候選新藥進入II期臨床研究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發的候選新藥馬來酸蒿乙醚胺(具有更強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件,通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倫理審查,現已全面啟動患者招募。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系統性紅斑狼瘡新型免疫治療重要成果在《自然...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慄佔國課題組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及山東省科學院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應用低劑量IL-2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結果揭示了白細胞介素-2調節免疫平衡、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制。該成果於2016年8月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IF 30.357)上。
-
【世界狼瘡日】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出現腎炎嗎?
腎臟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累及率最高的器官據流行病學報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腎臟受累率幾乎為100%,但是,出現腎損害相關的臨床表現患者卻只佔其中的45%-85%,也就是說還有15%-55%的患者雖然腎臟已經受損,但不會或尚未表現出任何不適及尿液指標的異常,你可以理解為代償期。
-
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研究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病因尚未肯定,大量研究表明與免疫異常有關。SLE傳統療法能控制大多數患者的病情,但也有患者療效欠佳。間充質幹細胞(MSCs)即間充質基質細胞,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幹細胞。自20世紀70年代,再生醫學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因此,MSCs為SLE治療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
健康所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易感基因miR-146a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具有極強遺傳傾向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病,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是其重要的分子表型。microRNA(miRNA)在維持免疫系統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所分子風溼病學研究組的前期研究發現,miRNA表達或者功能的異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存在miR-146a表達缺陷,引起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進而參與紅斑狼瘡疾病的發生發展。
-
生物製劑首度入渝用於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
去年12月,一款用於治療5歲以上患者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度、自身抗體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5 歲及以上患者,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也在全市率先開始使用該生物製劑用於兒童狼瘡臨床治療。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 生物學功能被揭示
受訪者供圖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
-
【中國科學報】環形RNA在免疫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人員通過檢測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體內數據發現,RNase L處於「弱激活狀態」,環形RNA數量很低,PKR及其下遊免疫信號通路則在體內過度激活。研究人員通過使用技術手段讓環形RNA在病人來源的免疫細胞內數量增多,可以觀察到過度激活PKR及其下遊免疫信號通路被顯著「控制」。
-
5個熱點研究,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最新動態
在首日會議的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及抗磷脂症候群臨床研究分會場中,來自全球各地的多名學者分享了相關領域最前沿的研究結果。「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特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周雲杉為我們帶來精彩的會議報導。1來自英國利茲大學的Zoe Wigston女士報告了2種幹擾素基因標記評分與狼瘡患者炎性肌肉骨骼疼痛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