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王蕾研究員介紹,新型潔淨能源氫能素來是新能源的研究熱點,光解水制氫是獲得氫能的主要技術之一,而太陽能制氫轉換效率是光解水主要性能指標。半導體較低的光吸收率和較高的載流子複合率是影響轉換效率的首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光電轉換效率是當前光電催化研究領域的重中之重。

BiVO4半導體因具有2.4電子伏特的合適帶隙寬度、良好的光吸收性能以及適合的低電位下進行水氧化的導帶位置,成為太陽能光電催化制氫領域的重要材料之一。然而,BiVO4材料的電子與空穴相複合,嚴重影響了光生電荷傳輸,使其太陽能光電催化性能低於理論值;同時,也由於光腐蝕,使其無法適用長期光解水反應。通常的解決辦法是採用表面助催化劑修飾,提高半導體電荷分離效率,抑制電荷二次複合,加速表面反應動力學。

科研團隊通過改善材料製備工藝以及恆電位光極化測試方法,有效提高了BiVO4活性及穩定性。研究表明,無表面助催化劑修飾下的BiVO4在間歇性測試下,可以達到100小時的穩定性,表現出超強的「自愈」特性。電化學測試顯示,半導體表界面產生的鈍化層和氧空位協助作用,有效減小了半導體電子與空穴複合,提高了表面水氧化動力學,從而抑制了光腐蝕。(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胡紅波)

相關焦點

  • 我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胡紅波)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我國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王蕾研究員介紹,新型潔淨能源氫能素來是新能源的研究熱點,光解水制氫是獲得氫能的主要技術之一,而太陽能制氫轉換效率是光解水主要性能指標。
  • 基礎研究 | 我區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Ed.)刊登了內蒙古大學王蕾研究員課題組的「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Stable Co-Catalyst-Free BiVO4 Photoanodes with Passivated Surface States for Photocorrosion Inhibition)最新研究成果。
  • 中國半導體抗光腐蝕取得新進展 可提高太陽能制氫轉換效率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中國學者半導體抗光腐蝕獲進展,提高太陽能制氫光電轉換效率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
  • 今日科技話題:「國和一號」、「放大器」、卒中後遺症、抗光腐蝕研究、新型g波超導體、狼蛛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天文學權威刊物《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中國新聞網4我國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
  • 太陽能光伏分解水制氫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這一研究成果拓展了空穴儲存層的應用,形成理性設計高效光電極的新策略和新思路,為實現高效太陽燃料製備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礎。
  • 半導體所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王佔國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電池載流子輸運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作為有源層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對電池效率起關鍵作用,而單純依靠優化鈣鈦礦薄膜來提高電池的效率已處於瓶頸期。這需要針對光電轉換的物理過程,對電池結構進行系統設計。
  • 寧夏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產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MBA中國網訊】近日,寧夏大學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馬保軍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14.229)上。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震課題組,在一維無機分枝同質/異質納米線製備及柔性光電探測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2015, DOI: 10.1002/advs.201500287),總結了近十年來柔性光電探測領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進展,並對該領域未來的研究熱點進行了預測與分析。
  • 本源量子與中科大合作在半導體量子晶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記者今天從合肥本源量子公司了解到,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本源量子與合作者在半導體量子晶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 深圳先進院在半導體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基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8月7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楊春雷團隊在半導體SERS基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Tunable 3D light trapping architectures based on self-assembled SnSe2 nanoplate arrays for ultrasensitive
  • 科學家發明半導體腐蝕新技術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化學腐蝕新技術相關研究論文於11月3日在線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 通常用兩種方法來進行半導體腐蝕:溼法腐蝕和幹法腐蝕。在光電應用方面,III-V族半導體GaAs是比矽性能更好的半導體材料。大的寬高比結構對高端光電裝置應用至關重要,但是GaAs難以用傳統幹法腐蝕來得到大的寬高比結構。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譚平恆研究組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的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研究組和南加州大學教授汪涵等合作,通過拉曼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表徵了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材料ReSe2。
  • 致力提高光催化產氫效率 華中師大研究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半導體光催化產氫的低效率,一直制約著其實際應用。19日,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該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禮知團隊針對這一狀況開展攻關,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論文第一作者為化學學院張禮知教授和物理學院餘穎教授共同指導的博士生李傑,第二作者為化學物理交叉班2012級本科生佔光明。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