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u分子多樣性是造成阿爾茨海默氏病臨床異質性的原因

2020-12-06 科學網

Tau分子多樣性是造成阿爾茨海默氏病臨床異質性的原因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3 15:27:43

2020年6月22日出版的《自然-醫學》雜誌刊登了美國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Bradley T. Hyman小組的最新成果,他們研究發現Tau分子多樣性是造成阿爾茨海默氏病(AD)臨床異質性的原因。

研究人員假設如果傳播的tau蛋白特性在個體之間變化,則tau擴散的動力學也可能會發生變化。研究人員利用生化、生物物理、質譜以及基於細胞和動物的生物活性測定,確定了32例AD患者的tau蛋白特性。

研究發現在可溶性、低聚、種系tau高磷酸化物種中,患者與患者之間存在異質性。Tau定殖活動與該疾病的臨床侵襲性相關,某些翻譯後修飾(PTM)位點似乎與定殖活動增強和臨床效果差有關,而其他則不相關。

這些數據表明,具有「典型」 AD的不同個體可能具有不同的tau生化特徵。這些數據與以下可能性相關,即與患有癌症的人類似,患有典型表型的AD個體可能具有多種分子驅動因素,這強調了個性化治療可能減慢AD臨床進展的可能。

據介紹,AD引起無法緩和的、進行性認知障礙,但其過程是異質的,認知下降的速度範圍廣。tau聚集體(神經原纖維纏結)在大腦皮層中的擴散與症狀嚴重程度相關。

附:英文原文

Title: Tau molecular diversity contributes to clinical heterogene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

Author: Simon Dujardin, Caitlin Commins, Aurelien Lathuiliere, Pieter Beerepoot, Analiese R. Fernandes, Tarun V. Kamath, Mark B. De Los Santos, Naomi Klickstein, Diana L. Corjuc, Bianca T. Corjuc, Patrick M. Dooley, Arthur Viode, Derek H. Oakley, Benjamin D. Moore, Kristina Mullin, Dinorah Jean-Gilles, Ryan Clark, Kevin Atchison, Renee Moore, Lori B. Chibnik, Rudolph E. Tanzi, Matthew P. Frosch, Alberto Serrano-Pozo, Fiona Elwood, Judith A. Steen, Matthew E. Kennedy, Bradley T. Hyman

Issue&Volume: 2020-06-22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AD) causes unrelenting, progressive cognitive impairments, but its course is heterogeneous, with a broad range of rates of cognitive decline1. The spread of tau aggregates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across the cerebral cortex parallels symptom severity2,3.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kinetics of tau spread may vary if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pagating tau proteins vary across individuals. We carried out biochemical, biophysical, MS and both cell- and animal-based-bioactivity assays to characterize tau in 32 patients with AD. We found striking patient-to-patient heterogeneity in the hyperphosphorylated species of soluble, oligomeric, seed-competent tau. Tau seeding activity correlates with the aggressiveness of the clinical disease, and som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 sites appear to be associated with both enhanced seeding activity and worse clinical outcomes, whereas others are not.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different individuals with 『typical』 AD may have distinct biochemical features of tau. Thes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ossibility that individuals with AD, much like people with cancer, may have multiple molecular drivers of an otherwise common phenotype, and emphasize the potential for personalize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slowing clinical progression of AD.

DOI: 10.1038/s41591-020-0938-9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938-9

相關焦點

  • Cell | 翻譯後修飾介導tau蛋白致病性的分子結構多樣性 ​
    蛋白的病理性聚集為特徵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這類疾病呈現出多樣化的臨床症候群,在不同病人之間甚至同一個家庭的病人之間的表現都不盡相同。這種分層組裝導致分子和超微結構的多態性,從而導致每種tau病的獨特分子特徵。目前存在兩個關鍵問題:為什麼錯誤摺疊的tau分子總是組裝成疾病特異性的聚集體?tau和非tau的哪種組分介導了這種病理性自我組裝?
  • 阿爾茨海默病亞型或與tau蛋白的不同修飾有關
    華山醫院科研團隊牽頭制定了全球首個阿爾茲海默病循證預防國際指南,提出了21條防治推薦。各大媒體已做了大量相關報導,不再贅述。現在讓我們放眼海外,了解科研前沿還有哪些進展。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了可能影響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表現和疾病進展速度的生物學原因。該研究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 阿爾茨海默病與tau蛋白
    新完成的掃描是所謂的無症狀阿爾茨海默氏症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或簡稱 A4)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個旨在發現和治療記憶力衰退開始前的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試驗。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
  • Acta Neuropathologica:SFPQ和Tau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快速發展的...
    最近這一研究範式已擴展到阿爾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學。AD是痴呆症中最常見的一種,伴有進行性神經退行性變,影響了全世界4000多萬人。一般來說,散發性AD病例的特點是認知能力下降緩慢,臨床症狀出現後疾病持續時間約為8年。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臨床表型和進展率都存在差異。
  •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雙朊病毒病
    最初的朊病毒蛋白PrP在20世紀80年代由Prusiner鑑定為Creutzfeldt Jakob病(CJD)和海綿狀牛腦病(也稱為狂牛症)的原因,其通過食用受PrP朊病毒汙染的肉和骨粉而傳播。這是第一次證明一種疾病感染人類不是通過感染細菌或病毒等生物體,而是通過傳染性蛋白質,而Prusiner在1997年獲得諾貝爾獎。
  • 有效促進tau清除的全新分子機制
    迄今為止,大多數AD臨床試驗都針對清除Aβ沉積。但到目前為止,Aβ療法在臨床試驗中屢屢宣告失敗,一個可能的原因是Aβ療法需要在tau蛋白大量積累之前使用,以產生明確的治療效應。新皮層中的tau病理與認知下降的聯繫比Aβ聚積更加緊密,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著眼於開發AD和其他tau通路疾病的tau蛋白療法。研究表明tau聚集體可以穿過細胞膜,隨後擴散到突觸連接區域的其他細胞中,導致細胞間轉移或阮病毒樣 tau病理學的傳播。
  • 與「磁」牽手,共探帕金森病的蛛絲馬跡
    PD 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症狀與體徵,缺乏有效的早期診斷及預警系統,採用敏感技術檢測生物標誌物進行早期診斷已成為該領域研究熱點。北京神磁創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長期致力於 PD 病血漿標誌物檢測技術的研發、推廣與應用。為推進 PD 的早期診斷與精準醫療,神磁創科與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聯合開展了應用免疫磁減量技術(IMR)檢測 PD 病血漿生物標誌物多中心臨床研究工作。
  • 生物谷2020年終巨獻|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tau蛋白的病變形式會在患者大腦組織中積累,從而有助於疾病的惡化。一項發表在Cell雜誌的最新研究中,Judith Steen博士和Hanno Steen博士首次顯示出這種病理性tau蛋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其形式,這可能意味著它將需要多種藥物才能有效地靶向。 多年以來,製藥公司在開發針對β澱粉樣蛋白的阿爾茨海默氏病藥物方面的成功非常有限。
  • Mol Psychiatry:有效促進tau清除的全新分子機制
    tau蛋白疾病包括額顳葉痴呆和最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症(AD),其特徵是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NFT)的積累。迄今為止,大多數AD臨床試驗都針對清除Aβ沉積。但到目前為止,Aβ療法在臨床試驗中屢屢宣告失敗,一個可能的原因是Aβ療法需要在tau蛋白大量積累之前使用,以產生明確的治療效應。
  • 腫瘤細胞的異質性,你了解多少?
    腫瘤異質性是指同一種惡性腫瘤在不同患者個體間或者同一患者體內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從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異。這種差異發生在不同個體中可表現出不同的遺傳背景如染色體量與質的差異,不同細胞病例類型、不同臨床階段不同分化程度細胞演進的多樣性,同質腫瘤在分子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比如基因表達譜、網絡調控、突變譜等方面的不同。
  • Hepatology:單細胞分析揭示肝癌遺傳異質性出現的重要原因
    2018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肝細胞癌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肝癌的分子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且具有分子異質性。癌症遺傳的異質性不僅表現在不同患者之間,即使是同一患者的不同腫瘤結節,甚至是同一個結節中也存在差異。
  • 炎症促發阿爾茨海默病再添力證 炎性小體激活引發tau蛋白異常
    日前,IFM Therapeutics公司的研發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最新研究,證明在阿爾茨海默病(AD)和tau蛋白引發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中,NLRP3炎性小體(inflammasome)的激活是驅動tau蛋白病理的重要因素。這一研究意味著這些患者可能從NLRP3拮抗劑中獲益。
  • 淺談乳腺腫瘤異質性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很少有疾病像乳腺癌一樣獲得如此多的研究進展,特別是近年來,單細胞研究技術不斷進步,掀起了腫瘤異質性研究的熱潮。2012年 Gerlinger的研究有力證實了腫瘤異質性的存在。隨後,腫瘤異質性問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學術雜誌的研究和綜述之中。對於臨床醫生而言,腫瘤異質性對臨床工作和轉化研究有哪些影響?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科學家就已發現小鼠腫瘤的一些腫瘤細胞經過移植可以長出新的腫瘤,但移植另一些腫瘤細胞卻不會導致新腫瘤形成,這就提示著到腫瘤在功能和表型上存在異質性。1976年,Peter Nowell提出腫瘤異質性起源的「克隆演化」理論,認為連續多輪克隆選擇是導致腫瘤基因及其他分子變異的根本原因。「克隆」是指無性繁殖,克隆演化只涉及體細胞,不涉及性細胞。
  • 乳腺癌腫瘤異質性:原發腫瘤和遠處轉移腫瘤的對比
    腫瘤的異質性可能會帶來腫瘤的耐藥和治療的失敗,因此一直是腫瘤治療的挑戰所在。乳腺癌的治療早已進入了分子分型時代,治療決策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分子分型,而異質性的存在,以及取材時的受限,都可能導致對分子分型判斷的不準確進而導致治療決策的不同。本文採用方程對7例患者的原發部位和轉移部位的腫瘤進行了異質性的分析比較。
  • 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可準確鑑別阿爾茨海默病
    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可準確鑑別阿爾茨海默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9 22:44:06 瑞典斯科訥大學醫院Oskar Hansson團隊分析了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鑑別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準確性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肝細胞癌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肝癌的分子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且具有分子異質性。腫瘤異質性是指同一種惡性腫瘤在不同患者個體間或者同一患者體內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從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異。這種差異發生在不同個體中可表現出不同的遺傳背景如染色體量與質的差異,不同細胞病例類型、不同臨床階段不同分化程度細胞演進的多樣性,同質腫瘤在分子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比如基因表達譜、網絡調控、突變譜等方面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