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進tau清除的全新分子機制

2020-10-27 brainnews

2020年4月,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貝勒醫學院赫芬頓衰老中心Hui Zheng團隊在MOLECULAR PSYCHIATRY發表論文TFEB regulateslysosomal exocytosis of tau and its loss of function exacerbates tau pathologyand spreading,發現轉錄因子EB(TFEB)是溶酶體生物發生的主要調節因子,在tau蛋白的溶酶體胞吐中起著重要作用,有益於AD的治療。

tau蛋白疾病包括額顳葉痴呆和最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症(AD),其特徵是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NFT)的積累。迄今為止,大多數AD臨床試驗都針對清除Aβ沉積。但到目前為止,Aβ療法在臨床試驗中屢屢宣告失敗,一個可能的原因是Aβ療法需要在tau蛋白大量積累之前使用,以產生明確的治療效應。新皮層中的tau病理與認知下降的聯繫比Aβ聚積更加緊密,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著眼於開發AD和其他tau通路疾病的tau蛋白療法。

研究表明tau聚集體可以穿過細胞膜,隨後擴散到突觸連接區域的其他細胞中,導致細胞間轉移或阮病毒樣 tau病理學的傳播。已有文獻報導tau的微管結合重複(MTBR)區域內的序列對於成核至關重要,一些不溶的tau和可溶的單體或者聚集物tau中顯示出播種和傳播的特性,這種具有播種和傳播特性的tau都含有MTBR序列。從人類腦脊液、誘導的人類多能幹細胞(iPSC)衍生的神經元和小鼠神經元培養物中檢測到的tau在MTBR序列之前被截短,因此無法播種和聚集。這些發現提出了一個問題,即這些截短的tau在哪裡產生,它們是如何分泌的,功能是什麼?在這裡,本文提出,轉錄因子EB(TFEB)是溶酶體生物發生的主要調節因子,它對MTBR截短、tau的清除有很強的作用,其活性取決於TRPML1通道。

1,TFEB功能喪失可降低PS19小鼠腦組織間液(ISF)中的tau

由於TFEB已被證明通過自噬和溶酶體的胞吐促進細胞中病理tau和神經纖維纏結的清除,本研究希望探討除了自噬溶酶體途徑,TFEB是否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調節tau的清除。因此,該團隊使用特異性敲除神經系統TFEB的小鼠(cKO)與PS19 tau轉基因小鼠雜交,發現TFEB-cKO對自身ISF-tau沒有影響,但是可以顯著降低PS19小鼠ISF-tau(圖1),然而TFEB cKO並不能降低PS19小鼠腦組織中tau。這些結果表明ISF中tau蛋白的變化主要是由TFEB介導的,而不是細胞內源tau蛋白改變的結果,TFEB在介導體內突變tau蛋白的釋放中發揮著生理作用。

圖1. TFEB功能喪失可降低PS19中的ISF tau,但不會降低野生型小鼠的ISF tau


2,體外實驗表明TFEB介導截短突變tau的釋放

該團隊進一步使用了兩種tau抗體:一種可以識別tau的中間結構域區域,但無法區分MTBR截短形式或含MTBR的形式(Tau5,aa 210-241);另一種則特異性結合MTBR區域(K9JA,aa 243-441)。用含有P301L突變的人AAV-tau蛋白感染細胞,發現儘管ELISA檢測到的兩種細胞內tau水平相當,但K9JA/BT2 ELISA檢測的細胞外tau明顯低於中間結構域ELISA(Tau5/BT2)檢測的tau水平(圖2)。這一結果表明,TFEB介導了培養的原代神經元中MTBR截短tau蛋白的釋放,並可能在PS19小鼠的大腦中發揮作用。

為了評估tau截短是否在溶酶體內發生,該團隊通過檢測溶酶體中間結構域(Tau5/BT2)和MTBR區域(K9JA/BT2)水平,發現Tau5/BT2信號顯著高於K9JA/BT2,表明tau截短發生在溶酶體中。接下來,本文使用TFEB KO和TFEB家族成員(包括TFEB,MITF和TFE3) KO的HeLa細胞,探索了TFEB依賴性tau釋放的機制。qPCR分析顯示,與野生型HeLa細胞相比,經Torin1(一種mTOR抑制劑)處理後TFEB溶酶體基因mRNA水平降低,並促進了TFEB的核轉移和活化。

而後,該團隊將攜帶P301L突變的人tau基因轉染到這些細胞,發現與野生型HeLa對照組相比,TFEB-KO和TFEB家族成員KO(TKO)細胞外/細胞內tau比值顯著降低。將人P301L tau轉染到過表達TFEB的HeLa細胞中,然後測量培養基和細胞裂解物中的tau水平,結果表明TFEB 過表達可導致TFEB的溶酶體靶基因表達增加,細胞外/細胞內tau比值的顯著增加。而後,該團隊使用R406W突變tau額顳葉痴呆患者和對照的iPSCs神經元,發現Torin1處理誘導突變型tau的釋放,但不誘導野生型tau的釋放。

這些結果都表明了TFEB在生理或過表達條件下特異性介導突變體而非野生型tau蛋白釋放

圖2. TFEB介導原代神經元截短突變tau的釋放



3,TFEB介導的tau釋放依賴於TRPML1

TRPML1是TFEB的靶標,可介導TFEB下遊的溶酶體胞吐作用。研究發現,過表達TRPML1對WT細胞中的細胞外tau蛋白水平沒有明顯影響,但是過表TRPML1在TKO細胞中的表達顯著上調了細胞外tau蛋白水平和細胞外/內tau蛋白比值,但對細胞內tau蛋白水平沒有明顯影響,說明TRPML1介導TFEB下遊的tau胞吐作用。

為了驗證TRPML1是否還介導tau在神經元中的釋放,該團隊使用TRPML1特異性抑制劑ML-SI1和YM201636處理表達P301L tau的神經元,結果觀察到tau釋放的顯著減少,而在TFEB-cKO細胞中tau釋放量則進一步降低。

4,TFEB功能喪失導致tau釋放減少與細胞內病理和擴散有關

為了研究TFEB-KO在病理性tau積聚中的功能作用,該團隊首先將rTg4510 tau轉基因小鼠的腦組織裂解物接種於AAVtau-P301L感染的神經元,誘導tau過度磷酸化和錯誤摺疊。與同窩對照組相比,TFEB cKO增加了錯誤摺疊的和磷酸化的tau蛋白數量(圖3)。結果表明在tau擴散模式下,TFEB介導的突變tau蛋白的胞吐與其在神經內的積累呈負相關

對12月齡的PS19和PS19/TFEB-cKO小鼠檢測發現,TFEB cKO可以使磷酸化tau顯著增加。將rTg4510 tau轉基因小鼠的腦裂解液注射到2-3月齡的PS19或PS19/TFEB-cKO小鼠的一側海馬中,注射6周後,發現PS19小鼠的同側和對側海馬中均可檢測到錯誤摺疊的tau,而PS19/TFEB-cKO小鼠錯誤摺疊的tau顯著增加(圖3)。以上結果提示,PS19/TFEB-cKO小鼠中ISF tau的減少與磷酸化tau病理和擴散的增加有關。

圖3. TFEB cKO在體內和體外增強tau病理


5,總結與展望

本文證明了TFEB在介導體內突變tau蛋白的釋放中發揮著重要的生理作用,可顯著降低PS19小鼠的ISF tau,且TFEB介導了原代神經元中MTBR截斷tau蛋白的釋放,並可能在PS19小鼠的大腦中發揮作用;此外TFEB介導的tau釋放依賴於TRPML1,TFEB功能喪失會導致tau釋放減少。考慮到NFTs與AD臨床進展之間的相關性,針對有毒tau蛋白和NFTs的策略越來越被認為是有前景的治療方法,本文的發現對於細胞外和細胞內tau靶向均具有重要意義,揭示了TFEB在介導tau胞吐中的生理作用,並且闡述了該途徑有效促進tau清除的分子機制,有助於基於tau蛋白的AD治療方法的探索。


參考文獻:

Xu Y, Du S, Marsh JA, Horie K, Sato C, Ballabio A, Karch CM,Holtzman DM, Zheng H (2020). TFEBregulates lysosomal exocytosis of tau and its loss of function exacerbates taupathology and spreading. Mol Psychiatry.


編譯作者:胖兔子可可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 小言、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Mol Psychiatry:有效促進tau清除的全新分子機制
    這些發現提出了一個問題,即這些截短的tau在哪裡產生,它們是如何分泌的,功能是什麼?在這裡,本文提出,轉錄因子EB(TFEB)是溶酶體生物發生的主要調節因子,它對MTBR截短、tau的清除有很強的作用,其活性取決於TRPML1通道。
  • Nat Commun幹細胞藥理學研究新發現:激活自噬可清除tau蛋白
    大量證據表明相較於晚期tau的纖維纏結,早期tau蛋白的異常定位、寡聚化和溶解性質的改變與神經毒性的關聯性更強。因此,尋找清除早期tau蛋白的方法可能有助於tau蛋白病變疾病的治療。哈佛醫學院的Haggarty教授團隊對tau病變病人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誘導形成的神經元細胞進行藥理學研究,發現了tau蛋白清除的自噬機制和小分子藥物。
  • Mol Neurodegener重磅綜述:全面總結阿爾茨海默病的分子細胞機制
    AD是老年人中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在臨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在AD發病早期,激活的小膠質細胞能吞噬和降解oAβ,因而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激活的小膠質細胞會過度吞噬突觸從而損傷突觸功能,同時會釋放大量的炎症因子並引起氧化應激,例如TNFα、IL-1β等,這些炎症因子以及oAβ都會激活星形膠質細胞,而激活的星形膠質細胞一方面通過產生APOE促進Aβ的降解和清除,另一方面也會釋放炎症因子,從而加重AD的神經炎症。
  • ...到神經變性疾病罪魁禍首tau蛋白在神經元細胞間來回穿梭的過程!
    蛋白在神經元細胞之間來回穿梭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不僅揭示了科學家們廣泛研究的神經變性疾病中tau蛋白的傳播,也為有效控制病理性tau蛋白的產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研究者Kosik表示,tau蛋白在細胞之間來回穿越的機制或提供了一種線索,來幫助我們開發新方法來有效阻斷tau蛋白的擴散,tau蛋白來回穿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選手」就是名為LRP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的低密度脂蛋白,其位於腦細胞膜上,主要參與多種機體生物學過程,同時還能幫助神經元攝取膽固醇等。
  • Cell | 翻譯後修飾介導tau蛋白致病性的分子結構多樣性 ​
    Tau異常如何導致這些不同的表型目前尚不清楚,但最近的結構研究鑑定出不同的tau摺疊形式,在不同的tau病中形成澱粉樣狀態的斑塊,即目前的假設是每一種tau病都可能具有疾病特異性、錯誤摺疊的tau構象特徵【1】。 分子水平上,錯誤摺疊的tau通過單體的不同構象進行聚集,形成的原絲通過多種方式橫向聚集成纖維。
  • Tau分子多樣性是造成阿爾茨海默氏病臨床異質性的原因
    Tau分子多樣性是造成阿爾茨海默氏病臨床異質性的原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3 15:27:43 2020年6月22日出版的《自然-醫學》雜誌刊登了美國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Bradley T.
  • 阿爾茨海默病與tau蛋白
    增加 tau掃描可幫助科學家獲得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更清晰的數據。這種疾病影響著 500萬美國人,預計到 2050年將有 1600萬人受此病症折磨。  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總醫院的 Sperling是領導這次 1000例患者試驗的醫生,他表示在少數 70歲以上健康人中普遍存在 tau蛋白,但它一般只局限於大腦的內側顳面積葉。
  • Aβ與tau共舞,為阿爾茲海默症掀起怎樣的波瀾?
    而tau蛋白,是一種微管相關蛋白,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維持軸突微管的穩定性,保證腦功能的正常運作。當tau蛋白產生了缺陷,被過度磷酸化後,其結合微管的能力將會下降,在AD以及其他tau病變中所觀察到的神經纖維纏結,是由過度磷酸化的tau組成的成對螺旋纖絲的集合。所以AD的典型分子病理解釋就是:Aβ形成斑塊,tau蛋白形成神經纖維纏結,共同危害神經元健康。
  • 一文讀懂:腫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腫瘤的免疫反應是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過程,脫離機體免疫監控後腫瘤的惡行生物學行為將會進一步加快,從而促進腫瘤的增殖、侵襲和轉移,因此了解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對於腫瘤的治療尤其是免疫治療具有重要作用。
  • Nat Commun:關鍵的神經保護因子HDAC6可以抑制毒性tau聚積
    傳統的tau病理主要關注tau的過度磷酸化,然而目前大量證據提示tau病理也與微管結合重複區域(MTBR)tau的賴氨酸位點的異常乙醯化相關。Tau在MTBR的乙醯化以及該修飾對tau和微管結合能力、tau聚積和tau寡聚體形成的調控,提示tau的異常乙醯化可以加重神經毒性和認知下降。近來有研究表明乙醯化tau蛋白會引起突觸變性和認知障礙。
  • Nat Commun:關鍵的神經保護因子HDAC6可抑制毒性tau聚積
    傳統的tau病理主要關注tau的過度磷酸化,然而目前大量證據提示tau病理也與微管結合重複區域(MTBR)tau的賴氨酸位點的異常乙醯化相關。Tau在MTBR的乙醯化以及該修飾對tau和微管結合能力、tau聚積和tau寡聚體形成的調控,提示tau的異常乙醯化可以加重神經毒性和認知下降。近來有研究表明乙醯化tau蛋白會引起突觸變性和認知障礙。
  • 最新綜述:小膠質細胞如何影響Tau病理?
    最近的研究已證明tau蛋白具有prion樣特徵,並且小膠質細胞變化與tau病理有關。儘管尚不清楚當中的先後次序,但tau本身的種子擴散特性小膠質細胞對tau傳播的促進作用很可能共同起作用,並且對退行性病變的發生和發展至關重要。據現有證據,靶向tau種子並控制複雜炎症過程中的某些信號傳導途徑可能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 Aging Cell: 揭示AD早期記憶衰退的突觸相關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突觸相關的分子機制在維持記憶精準性中扮演的角色,為AD早期的記憶衰退提供新的思路。(四) 在AD模型小鼠早期抑制miR-128可恢復STIM2翻譯為了進一步探討其內在分子機制,該團隊著重關注了突觸基因表達的變化。STIM2涉及突觸釋放神經遞質相關Ca2+調節過程,STIM2可檢測內質網中Ca2+穩態並參與Ca2+的細胞事件。由此該團隊在幹預STIM2的表達後,觀察到了miR-128表達的改變。
  • 科學家發現能促進血管動脈化的關鍵細胞和分子機制!
    2020年12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Arterialization requires the timely suppression of cell growth」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馬德裡國立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促進血管動脈化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 Cell | 人類病理性Tau蛋白的翻譯後修飾圖譜
    考慮到PTM可以顯著改變蛋白質的功能和毒性,剖析人類AD中病理性Tau的特定分子特徵對於早期診斷和機制指導療法的發展至關重要。2020年11月13日,來自哈佛醫學院的Judith A.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AD患者的可溶性Tau總量較低且不溶性Tau(構成NFT的主要tau成分)高約100倍。
  • 科學家在大腦中發現了一種能有效清除有害細胞碎片的「候補」機制
    大腦中特殊的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或在移除大腦中細胞碎片過程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EMBO Journa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另外一種名為星形膠質細胞的大腦細胞或許也參與到了清理大腦細胞碎片的過程中,而其這一行為被認為是小膠質細胞的後援力量,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新型療法來加速大腦中細胞碎片的清除
  • 阿爾茨海默病亞型或與tau蛋白的不同修飾有關
    此前已有研究顯示,患者大腦中的tau蛋白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但同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發病年齡、記憶力下降速度等臨床表現上有很大的差異,目前研究人員還不能確定造成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這種臨床表現差異的原因。於是,美國麻省總醫院團隊對tau蛋白進行了深入研究。這是一種在大腦神經原纖維纏結中發現的蛋白,也是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重要生物標誌物。
  • 舊話新提:ANR1促進菊花根系發育的分子機制
    在菊花的周年栽培中存在氮肥過量施用、施用不均等問題,而ANR1基因能夠調控硝態氮分布不均勻情況下局部高NO3-區域中側根的伸長與增殖,但是,其對根系的具體調節機制還尚不確定。隨後,在本研究中發現,CmANR1轉基因水培菊花具有更擴展、更強壯的根系,其不定根與側根的數量及總長度、根系的總體積等與野生型菊花相比都顯著地增加,這說明CmANR1基因能夠促進菊花不定根與側根的發育。相應地,轉基因菊花地上部的生長也受到顯著的促進(圖1)。異位過表達CmANR1基因能夠促進擬南芥不定根的發育,證明了菊花CmANR1基因對不定根與側根發育的促進效應在不同物種中具有功能保守性。
  • P-tau蛋白可檢測老年痴呆發病,提前診斷又多了一份希望
    這項研究由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巴塞隆納貝塔研究中心、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醫學中心和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發現了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變得異常的新型tau蛋白,並開發了新的工具來檢測這些細微的變化,並在人類樣本中證實了他們的結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期刊《EMBO分子醫學》和《老年痴呆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