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大腦中發現了一種能有效清除有害細胞碎片的「候補」機制

2020-11-18 生物谷

大腦中特殊的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或在移除大腦中細胞碎片過程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EMBO Journa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另外一種名為星形膠質細胞的大腦細胞或許也參與到了清理大腦細胞碎片的過程中,而其這一行為被認為是小膠質細胞的後援力量,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新型療法來加速大腦中細胞碎片的清除,並降低細胞碎片/垃圾對周圍腦細胞的有害影響效應。

圖片來源:Hiroyuki Konish

隨著機體年齡的增長,甚至在健康大腦中,神經元也會以特定的比率死亡,當死亡細胞和細胞碎片不斷積累時,其就會損傷周圍健康的細胞,進而加速神經元細胞的死亡並誘發諸如阿爾茲海默病等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作為大腦中的吞噬細胞(能夠吞噬並吸收細菌和細胞碎片的細胞類型),小膠質細胞就能夠採取行動清除這些危險,但細胞碎片有時會淹沒小膠質細胞,這或許就暗示科學家們存在一種特殊的機制,能夠幫助清除這種危險的細胞碎片。

為了闡明這種可替換的細胞碎片清理機制的特性,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調查了在小膠質細胞被誘導死亡的小鼠模型的大腦中小膠質細胞碎片會發生什麼情況,正如研究人員推測的那樣,他們觀察到,死亡的小膠質細胞會被清理掉,這就表明大腦中確實存在另外一種細胞碎片的清理機制。

隨後研究人員分析了小鼠模型大腦中特定分子的表達情況,最終識別出了星形膠質細胞或許在小膠質細胞細胞碎片的清理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當研究者利用攜帶吞噬作用損傷的小膠質細胞的突變小鼠模型進行研究時,他們分析了當小膠質細胞無法正常發揮功能時星形膠質細胞的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近乎一半的細胞碎片會被星形膠質細胞(而並非小膠質細胞)所吞噬,這就表明,星形膠質細胞或許擁有能彌補小膠質細胞功能異常的潛力。

最後研究人員總結道,本文研究不僅揭示了星形膠質細胞擁有能吞噬細胞碎片的能力,還強調了當小膠質細胞無法正常發揮功能時,星形膠質細胞就能夠充當後援的力量來幫助清理對大腦有害的細胞碎片。(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Hiroyuki Konishi,Takayuki Okamoto,Yuichiro Hara, et al. Astrocytic phagocytosis is a compensatory mechanism for microglial dysfunction, The EMBO Journal (2020). DOI:10.15252/embj.2020104464

相關焦點

  • EMBO J:科學家在大腦中發現了一種能有效清除有害細胞碎片的「候補...
    2020年1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腦中特殊的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或在移除大腦中細胞碎片過程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EMBO Journa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另外一種名為星形膠質細胞的大腦細胞或許也參與到了清理大腦細胞碎片的過程中,而其這一行為被認為是小膠質細胞的後援力量
  • 科學家在機體腸道中發現長壽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是一種能夠破壞細菌和其它有害病原體的特殊免疫細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鼠腸道內的某些巨噬細胞能夠存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這些長壽的巨噬細胞對於胃腸道內的神經細胞的存活非常重要,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理解腸道,乃至大腦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 靠它拿下諾貝爾獎:細胞自噬機制究竟是什麼?
    此後,小球的開口逐漸封閉,成為自噬體(autophagosome),並向溶酶體(lysosome,細胞的廢料處理工廠)靠攏,與之融合,把包裹著的分子倒入溶酶體的「消化液」中。經過消化,尚可利用的分子碎片將被送回細胞質,循環利用。作為一種時刻都在進行的細胞活動,科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便注意到了自噬作用。
  • 折磨霍金多年的「漸凍症」,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對這種疾病有...
    ALS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會奪走患者的行動、語言能力,並最終奪走他們的生命,大名鼎鼎的已故物理學家霍金就患有這種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TBK1中與ALS相關的突變對經基因改造後出現類似ALS症狀的小鼠的疾病進展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 《自然》:小膠質細胞或能有效調節大腦中神經元的功能和行為!
    近日,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大腦中扮演清道夫角色幫助清理死亡細胞的免疫細胞,或在小鼠和人類機體行為的調節上也扮演著關鍵角色,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
  • 有效促進tau清除的全新分子機制
    1,TFEB功能喪失可降低PS19小鼠腦組織間液(ISF)中的tau由於TFEB已被證明通過自噬和溶酶體的胞吐促進細胞中病理tau和神經纖維纏結的清除,本研究希望探討除了自噬溶酶體途徑,TFEB是否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調節tau的清除。
  • 科學家發現細胞修復端粒的機制
    德國科學家最近發現,染色體兩端起保護作用的端粒如果過早縮短或破損,細胞會啟動一套修復機制,避免端粒過短而導致細胞早衰。該發現將幫助深入理解細胞衰老、人體老化和癌症等。  染色體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長鏈,就像鞋帶一樣,端粒就是鞋帶兩端的塑料頭,能防止鞋帶脫線。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CD4+T細胞;科學家發現分娩無痛的「秘訣」
    疼痛是通過特殊的神經細胞介導的,當潛在的有害物質影響到我們身體的某個部位時,這些神經細胞就會被激活,它們有一個特殊的離子通道,在把疼痛信號發送給大腦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該離子通道與尼安德特的一個基因變體有關。7月24日,發表在《Current Biology(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表明,遺傳這種特殊變體的人會更容易感覺到疼。
  • 浙大科學家發現大腦神經突觸刪除機制
    (原標題:浙大科學家發現大腦神經突觸刪除機制) 據新華社杭州
  • Mol Psychiatry:有效促進tau清除的全新分子機制
    1,TFEB功能喪失可降低PS19小鼠腦組織間液(ISF)中的tau由於TFEB已被證明通過自噬和溶酶體的胞吐促進細胞中病理tau和神經纖維纏結的清除,本研究希望探討除了自噬溶酶體途徑,TFEB是否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調節tau的清除。
  • 小膠質細胞或能有效調節大腦中神經元的功能和行為!
    2020年10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大腦中扮演清道夫角色幫助清理死亡細胞的免疫細胞,或在小鼠和人類機體行為的調節上也扮演著關鍵角色,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國際雜誌Nature上,這種特殊的清道夫細胞名為小膠質細胞(microglia),其能保護大腦在健康和疾病狀態下不受異常激活的影響
  • 科學家發現大腦產生的一種胺基酸在預防癲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學家發現大腦產生的一種胺基酸在預防癲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自佛羅裡達州立大學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產生的一種胺基酸在預防癲癇發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科學家發現了使大腦脫離現實的機制,藉此可以發現意識的本質嗎?
    科學家發現了使大腦脫離現實的秘密一層神經元的節律性活動現在已經被證明會導致分離,這種分離會引起一種與周圍世界隔絕的體驗。它也可由一類麻醉藥物誘發,可發生在癲癇中。分離的神經學基礎一直是個謎,但是在《自然》雜誌上,Vesuna和他的研究團隊描述了這種狀態下的局部大腦節律。他們的發現將對神經科學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們首先用一種稱為廣域鈣成像的技術記錄了小鼠全腦神經元的活動。他們研究了一系列具有鎮靜、麻醉或致幻劑性質的藥物對這些大腦節律的影響,其中包括三種能誘導解離的藥物,氯胺酮、苯環己鹼和地唑西平。
  • 首次發現硒或能有效保護大腦中特殊類型的神經元!
    圖片來源: Ingold et al., Cell, 2017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調查一種新的細胞死亡方式,即鐵死亡(ferroptosis);研究人員發現,酶類GPX4在鐵死亡過程中就扮演著重要角色,GPX4在其硒半胱氨酸的胺基酸形式中含有硒;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GPX4在鐵死亡過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員建立了GPX4酶類被修飾的小鼠模型並對該模型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其中一種模型中,研究者發現,攜帶特殊形式GPX4(GPX4中硒替代硫)的小鼠並不會存活超過3周,主要原因可能是小鼠會出現神經併發症。
  • 科學家發現大腦中的「調色板」機制
    繽紛顏色是大腦的一種主觀創造,是視覺大腦通過對來自視網膜的光譜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並賦予不同光譜信息不同的標籤,才讓人類不僅能在自然界更好地生存,而且還感知到一個多彩絢麗的美麗世界。(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供圖)大千世界,絢麗多彩。
  • 一種鉤蝦能在4天內將塑料微粒分解成比細胞還小的碎片
    一項研究表明,一種小甲殼類動物能在96小時內將塑料微粒分解成比細胞還小的碎片。到目前為止,塑料碎裂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陽光和海浪作用等緩慢的物理過程,這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愛爾蘭科克大學學院(UCC)的環境科學家研究了長2釐米的迪氏鉤蝦(Gammarus duebeni),發現塑料微粒不僅被吞入體內,而且還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分解成納米塑料。由於這些碎片足夠小,可以穿過細胞膜,因此人們認為它們可能比5毫米大小的微塑料對野生動物的潛在危害更大。
  • 科學家發現維持細胞外蛋白質健康的新方法!
    2020年7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隨著機體年齡增長,尤其是在諸如阿爾茲海默病等神經變性疾病中,蛋白質會易於發生錯誤摺疊,並且會在細胞內外進展成為有害的堆積物,其中分泌性蛋白在調節機體功能和抵禦感染上扮演著關鍵角色,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圖賓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阻斷分泌性蛋白在細胞外部形成堆積物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在眼睛中鑑別出了能幫助大腦區分晝夜的特殊細胞!
    2019年1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夜間的強光會打亂機體正常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s),從而引發失眠;實際上,晝夜機率在機體健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幹擾晝夜節律常常會增加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比如癌症、心臟病、肥胖、抑鬱症等,因此,理解人眼感知光線的機制或能幫助有效預防抑鬱、促進夜間睡眠並保持機體健康的晝夜節律。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抵禦威脅作物的大部分病毒,進而保障糧食穩產?我國科學家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今天凌晨出版的《科學》雜誌報導了中國科技大學趙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並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同行專家如此評論:此研究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且備受關注的問題,是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發育領域的一個開創性研究。
  • B肝新藥前沿,美國科學家發現,有效TRM細胞群有助清除病原體
    ,有效TRM細胞群有助清除病原體研究方向大體如下:T細胞在建立有效的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並在消滅病原體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近年來,在不同組織感染部位檢測到記憶性T細胞亞群(TRM細胞)。這些細胞可以在組織中巡邏,以便遇到它們的同源抗原,從而建立一種有效的預防繼發感染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