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神經變性疾病罪魁禍首tau蛋白在神經元細胞間來回穿梭的過程!

2020-12-08 生物谷

2020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抵禦諸如額顳葉痴呆等神經變性疾病的鬥爭中,tau蛋白或許就是最大的罪魁禍首,tau蛋白在腦細胞中大量存在,其能維持神經元的結構和穩定性,並幫助將營養物質從細胞的一個部分運輸到另一個部分。當tau蛋白發生錯誤摺疊時所有都會發生改變,其會變得粘性且不溶,不斷聚集並在神經元中形成神經原纖維纏結,破壞神經元的功能並導致細胞最後死亡,更糟糕的是,神經元細胞中只需要相對少量的錯誤摺疊的tau蛋白就能使附近細胞編程功能失調死亡的腦細胞。

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tau蛋白在神經元細胞之間來回穿梭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不僅揭示了科學家們廣泛研究的神經變性疾病中tau蛋白的傳播,也為有效控制病理性tau蛋白的產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研究者Kosik表示,tau蛋白在細胞之間來回穿越的機制或提供了一種線索,來幫助我們開發新方法來有效阻斷tau蛋白的擴散,tau蛋白來回穿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選手」就是名為LRP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的低密度脂蛋白,其位於腦細胞膜上,主要參與多種機體生物學過程,同時還能幫助神經元攝取膽固醇等。

當tau蛋白從細胞中溢出到胞外空間後,LRP1就會從鄰近細胞中吸收tau蛋白,作為多種低密度脂蛋白受體之一,LRP1被研究者通過排除法篩選了出來,即通過CRISPRi技術來系統性地抑制該家族中每個成員的表達,同時將其暴露於tau蛋白中,隨後研究者確定,對LRP1進行基因沉默或許能選擇性地抑制tau蛋白的攝取。

研究者Kosik表示,LRP1本身就很有趣,其就好像是細胞外的垃圾桶一樣,其並不僅僅會攝取tau蛋白,如果有其它垃圾的話,其也會撿起來;那麼LRP1是如何識別tau蛋白的呢?深入研究後,研究者發現,tau蛋白上的一部分賴氨酸或許扮演著關鍵角色,其能為神經元打開大門,這或許就是線索所在。研究者發現,tau蛋白能與細胞表面受體LRP1相互作用,這就會促進tau蛋白發生胞吞作用,他們推測,如果降低小鼠機體中LRP1的表達,就會降低鄰近神經元細胞攝入tau蛋白的能力。

隨後研究人員開展了體外實驗,他們將tau蛋白注射到小鼠體內,部分小鼠機體中LRP1基因的表達被其抑制性RNA下調了,研究者利用一小串胺基酸將tau蛋白綁定到綠色螢光蛋白上來幫助他們觀察tau注射到小鼠體內後的狀況。研究者Kosik解釋道,一旦tau蛋白進入到細胞中,胺基酸連接體就會被切斷,螢光蛋白和tau蛋白就會彼此分離;在正常LRP1的動物體內,tau蛋白更趨向於擴散,而在LRP1被抑制的小鼠他內,該蛋白就會留在原地不動,而且其它正常神經元攝取tau蛋白的可能性也會明顯下降,這是科學家們首次觀察到tau蛋白完全消失的狀況。

當研究者降低LRP1的表達時,他們就會觀察到tau蛋白開始在動物體內擴散,下一步研究人員將會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解析tau-LRP1之間相互作用的關鍵信息,從而以其未藥物靶點,來開發或尋求有效的相關疾病治療手段。(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Jennifer N. Rauch et al, LRP1 is a master regulator of tau uptake and spread,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156-5

相關焦點

  • J Exper Med:神經元活性調節tau蛋白水平
    2014年2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期華盛頓大學科學家發現神經元活性增加會引起腦脊液中AD相關蛋白水平增加。相關報導發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Tau蛋白是神經纖維纏結的主要成分,也是AD疾病的標誌物。
  • Nat Commun:神經退行疾病研究新方向——MSI/tau蛋白的相互作用
    RNA結合蛋白(RBPs)可以促進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形成,從而協調RNA加工過程和轉錄後的基因調控。然而,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 RBPs的定位出現錯誤導致RBPs與tau相互作用最終引起tau蛋白病理性聚集。
  • EMBO Reports揭示神經元活性誘導健康神經元分泌tau蛋白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Diane Hanger和她的同事們發現在沒有細胞死亡的情況下,神經元活性能夠刺激健康的神經元釋放tau蛋白.這一研究結果證實利用已知的生物信號分子處理神經元能夠增加tau蛋白釋放到培養基中.相關研究結果於2013年2月15日在線發表在EMBO report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hysiological release
  • Stem Cell Rep:科學家鑑別出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潛在靶向蛋白聚集物
    2019年3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黎第四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潛在靶點;帕金森疾病中的α-突觸核蛋白和阿爾茲海默病中tau蛋白的聚集常常與神經變性疾病的進展有關,這些蛋白聚集常常會從一個神經元細胞擴散到另一個細胞,並且附著到細胞上。
  • ApoE4顯著惡化tau蛋白介導的神經損傷
    2017年9月23日/生物谷BIOON/---在將近25年之前,人們鑑定出一種ApoE4基因變異體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主要風險因子,這種變異體讓一個人患上這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機率增加了高達12倍。然而,人們並不清楚為何這種變異體是如此危險。當ApoE4蛋白存在時,β-澱粉樣蛋白(Aβ)團塊在大腦中堆積。
  • 皮質基底節變性中存在新型tau蛋白絲摺疊
    皮質基底節變性中存在新型tau蛋白絲摺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5:17:40 英國MRC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Sjors H. W.
  • LC3相關內吞作用減輕小鼠阿爾茨海默病神經變性
    LC3相關內吞作用減輕小鼠阿爾茨海默病神經變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0 10:05:03 近日,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教授Douglas R.
  • Nat Commun:關鍵的神經保護因子HDAC6可以抑制毒性tau聚積
    傳統的tau病理主要關注tau的過度磷酸化,然而目前大量證據提示tau病理也與微管結合重複區域(MTBR)tau的賴氨酸位點的異常乙醯化相關。Tau在MTBR的乙醯化以及該修飾對tau和微管結合能力、tau聚積和tau寡聚體形成的調控,提示tau的異常乙醯化可以加重神經毒性和認知下降。近來有研究表明乙醯化tau蛋白會引起突觸變性和認知障礙。
  • Nat Commun:關鍵的神經保護因子HDAC6可抑制毒性tau聚積
    傳統的tau病理主要關注tau的過度磷酸化,然而目前大量證據提示tau病理也與微管結合重複區域(MTBR)tau的賴氨酸位點的異常乙醯化相關。Tau在MTBR的乙醯化以及該修飾對tau和微管結合能力、tau聚積和tau寡聚體形成的調控,提示tau的異常乙醯化可以加重神經毒性和認知下降。近來有研究表明乙醯化tau蛋白會引起突觸變性和認知障礙。
  • Nat Commun幹細胞藥理學研究新發現:激活自噬可清除tau蛋白
    Tau蛋白病變疾病主要表現為受損腦區神經元以及膠質細胞tau蛋白異常聚集和功能失調,這些疾病包括額顳葉痴呆(FTD)、進行性核上性麻痺(PSP)和阿爾茨海默病(AD)。遺憾的是,目前尚無針對tau病變的有效藥物,能夠到達臨床試驗的tau靶向藥物也少之又少。
  • STM重磅:確認tau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關鍵驅動因素!
    相比之下,幾十年來一直是該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焦點的澱粉樣蛋白斑塊的位置,被發現作用不大。該研究結果讓研究人員越來越認識到,tau比澱粉樣蛋白更直接地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的大腦退化,同時也展示了他們最近開發的基於tau的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腦成像技術在加快阿爾茨海默症臨床試驗和提高患者個性化護理方面的潛力。
  • 首先是澱粉樣蛋白,之後是Tau蛋白,最後是痴呆
    研究結果表明,tau蛋白成像可能有助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分期,而且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該疾病中神經退行性變和認知損傷的關鍵。「在阿爾茨海默病其他生物標誌物的基礎上,進行tau蛋白成像是很好的。」 Ances表示。
  • PNAS:纖維蛋白原能抑制神經元細胞生長
    生物谷報導: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存在的一種血液凝結蛋白——纖維蛋白原能夠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細胞的生長。這些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體在脊髓損傷後一般不能自我修復。
  • JBC:揭示神經變性疾病中蛋白質錯誤摺疊的分子機制
    2014年2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和神經變性疾病相關的蛋白質摺疊的新型機制朊病毒感染和阿爾茲海默氏症都是因蛋白質錯誤摺疊而引發的腦部疾病,為了增加對這種神經變性疾病發病機制的理解,研究者Ayodeji Asuni及其同事通過對朊病毒感染的大腦腦部組織進行對比,同時以對照小鼠的腦組織作為對照進行研究,朊病毒感染的大腦腦部組織可以間接反映出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腦組織。
  • 反義寡核苷酸療法似乎能有效治療多種類型的神經變性疾病
    亨廷頓氏症是由於患者機體中製造亨廷頓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所誘發的一種疾病,這種突變會讓亨廷頓蛋白變大而且更易於積累,科學家們認為亨廷頓蛋白粘度的增加會促進亨廷頓患者腦細胞死亡,隨著疾病不斷進展,其就會慢慢影響患者的運動、學習、思維和情緒等多種機體行為。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進展
    :10.1016/j.stem.2018.09.008在大腦中,兩種類型的細胞常常會保持活躍狀態,即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膠質細胞是一種支持性的細胞,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種細胞在大腦神經元細胞之間的交流溝通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性角色,此外,膠質細胞還參與到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過程中。
  • Neuron:科學家闡明神經元細胞突觸可塑性的分子機制
    2015年4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等處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當眼睛中的神經元長時間暴露於光下後,其會改變特殊分子的水平,隨後研究者又鑑別出了一種特殊的反饋信號機制或許是引發這一改變的原因,因此研究者或可利用先天性的神經元特性來保護眼部神經元免於退化或細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