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移除衰老的神經膠質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2020-12-01 生物谷

2018年9月25日/

生物谷

BIOON/---殭屍細胞是那些沒有死亡但同樣無法執行正常細胞功能的細胞。這些殭屍細胞或者說衰老細胞參與許多年齡相關性疾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大腦疾病小鼠模型中,衰老細胞在認知喪失之前會堆積在它們的大腦中。通過阻止這些衰老細胞的堆積,他們能夠減少tau蛋白聚集、神經元死亡和記憶喪失。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9月1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learance of senescent glial cells prevents tau-dependent pathology and cognitive decline」。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543-y。


論文通信作者、梅約診所分子生物學家Darren Baker博士說,「已知衰老細胞隨著自然年齡的增長而堆積在與衰老疾病(包括骨關節炎和動脈粥樣硬化)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有關的部位中。在之前的研究中,我們已發現從自然老化的小鼠中清除衰老細胞會延長它們的健康壽命。」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Baker團隊使用了模擬阿爾茨海默病的小鼠模型。它們在它們的神經元中產生粘性的蜘蛛網狀的tau蛋白纏結物,而且經基因修飾後,它們的衰老細胞可被清除。當衰老細胞被移除時,他們發現這些患病的小鼠保持形成記憶和消除炎症跡象的能力,沒有產生神經原纖維纏結,而且保持正常的腦質量。他們還報導移除衰老細胞的藥物幹預能夠調節tau蛋白的聚集。

此外,Baker團隊能夠鑑定出發生衰老的特定細胞類型。當在顯微鏡下觀察大腦組織時,他們發現兩種不同的被稱作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腦細胞類型發生衰老。這些細胞是神經元健康和信號傳導的重要支持者,因此它們中的任何一種細胞發生衰老都會對神經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是有道理的。(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Tyler J. Bussian, Asef Aziz, Charlton F. Meyer et al. Clearance of senescent glial cells prevents tau-dependent pathology and cognitive decline.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19 September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543-y.

相關焦點

  • 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神經炎症和小膠質細胞激活互作相關
    阿爾茨海默病(AD)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流行的澱粉樣蛋白級聯假說認為,腦內澱粉樣蛋白-β(Aβ)的沉積是AD發病的起始事件,但眾多證據不支持該假說。AD患者炎症標誌物水平升高以及先天免疫功能相關的AD風險基因的發現提示神經炎症在AD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
  • 小膠質細胞可作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靶點
    來自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楊澤勇和金衛林團隊的最新綜述總結歸納了小膠質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分析了以小膠質細胞為靶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手段。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具有突觸修剪、損傷修復、穩態維持等作用。
  • 過度活化的星形膠質細胞解釋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不可預測性
    原創 Jacky 阿爾茨海默病儘管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常見且致命的神經退行性腦疾病,但大多數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似乎在揭開其病因之謎方面沒有取得太大進展。在以毒素受體為基礎的動物模型中,研究團隊對體內的星形細胞反應進行了微調。他們發現,溫和的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可以自然地逆轉其反應性,而嚴重的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可以在30天內導致不可逆的神經退行性變、腦萎縮和認知缺陷。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嚴重反應性星形細胞誘導的神經退行性變在注射病毒的APP/PS1小鼠中成功複製,而這類小鼠普遍缺乏神經退行性變。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進展
    【2】Nature:移除衰老的神經膠質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doi:10.1038/s41586-018-0543-y殭屍細胞是那些沒有死亡但同樣無法執行正常細胞功能的細胞。這些殭屍細胞或者說衰老細胞參與許多年齡相關性疾病。
  • 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深入了解調控修剪的途徑和引導小膠質細胞吞噬突觸的特定信號,有助於確定認知功能下降的潛在治療靶點以及發現候選生物標記物來量化與突觸丟失相關的小膠質細胞功能障礙。既往研究表明,星形膠質細胞ApoE和小膠質細胞突觸修剪之間可能存在聯繫:星形膠質細胞吞噬突觸的速率受ApoE等位基因調節,並且與正常突觸可塑性相關。這一速率在衰老過程中逐漸降低,使得突觸對補體介導的小膠質細胞吞噬產生易感性。值得注意的是,ApoEe4可以增加人類AD大腦突觸中的病理性Aβ。最近研究發現,ApoE能結合C1q並調節經典補體級聯的激活。
  • 衰老通過減少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數量誘發神經變性
    衰老是一個動態的、漸進的過程,從受孕開始一直持續到死亡。這個過程導致體內穩態和形態,生化和心理變化減少,從而使個體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降低。老年人數量的上升增加了慢性退行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和痴呆症(例如主要危險因素是年齡的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率。衰老是由細胞衰老和活性氧增多引起的,這導致了炎症、氧化、細胞膜損傷,進而導致神經元死亡。
  • 利用幹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2017年9月30日/生物谷BIOON/---幾年來,人們不斷嘗試利用幹細胞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基於此,小編進行過一番梳理,以饗讀者。4.Stem Cells Res Ther:基因修飾幹細胞或可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病doi:10.1186/scrt440近日,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神經生物學家發現,當基因修飾的神經幹細胞移植到有阿爾茨海默氏病症狀和病理特徵的小鼠大腦中時,顯示出陽性結果。
  • 目標再次瞄向星形膠質細胞
    原創 Eurek Alert 阿爾茨海默病科學家們經常關注大腦中被稱為斑塊的蛋白質的異常積累,試圖找到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方法。但是這些斑塊的作用還不清楚。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在國家衰老研究所的資助下,神經膠質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阿爾茨海默病遺傳形式的小鼠模型(一種罕見的類型,佔阿爾茨海默病不到5%)以及一種與澱粉樣蛋白斑塊相似的小鼠。此外,科學家將把正常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樣的情況進行比較。Sontheimer說:「作為對照,我們想看看衰老過程中單獨發生了什麼。
  • Science:小膠質細胞調節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經退行性變
    由於包括突觸修剪在內的許多小膠質細胞功能似乎是活動依賴的,因此早期AD小鼠模型中觀察到的神經元過度活躍可能提示小膠質細胞異常吞噬突觸的存在。深入了解調控修剪的途徑和引導小膠質細胞吞噬突觸的特定信號,有助於確定認知功能下降的潛在治療靶點以及發現候選生物標記物來量化與突觸丟失相關的小膠質細胞功能障礙。
  • Nature:首次對阿爾茨海默病進行單細胞轉錄組分析
    單細胞分析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24名表現出高水平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學特徵的人和24名具有相似年齡的沒有這些疾病跡象的人的屍檢大腦樣本。所有受試者都是「宗教秩序研究(Religious Orders Study)」的一部分,其中宗教秩序研究是一項關於衰老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縱向研究。他們還獲得了這些受試者在認知測試中作出表現的數據。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期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研究成果
    神經膠質細胞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內,其是除了神經元以外的所有細胞,主要包括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等細胞,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神經膠質細胞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比如有研究人員就發現,星型膠質細胞或可誘發脊髓側索硬化症和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那麼近年來還有哪些和神經膠質細胞相關的重要研究呢?
  • Nature:阻斷蛋白CD22有望讓衰老大腦返老還童
    他的研究重點之一是一種稱為小膠質細胞的腦細胞,它既是大腦的免疫細胞,又是大腦的垃圾清理細胞。在小膠質細胞保持大腦健康的眾多不同功能中,有一種功能是清除在正常代謝活動過程中累積的細胞碎片和蛋白沉積物。一般而言,小膠質細胞的垃圾收集性能在衰老的大腦中下降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以及存在缺陷的垃圾清理功能在多大程度上導致了與年齡相關的認知損失,目前還不清楚。
  • 國際學術會議:腦腸軸理論有望促成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新突破
    近些年來,隨著腦腸軸理論及其研究在帕金森、抑鬱症、自閉症等領域獲得突破,越來越多科學家將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轉移到腦腸軸方向上來。作為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致力於推進痴呆科學研究的會議之一,正在舉行的第34屆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相關議程設置就印證了這一點,並有望推動腦腸軸理論促成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獲得新突破。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導言:帕金森氏病(PD)影響全球600多萬人,是世界範圍內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
  • 兩篇Science子刊指出阻斷星形膠質細胞中的TGF-β受體有望治療阿爾...
    但是,當移除這種炎症迷霧(inflammatory fog)時,年老的大腦在幾天之內就像年輕的大腦一樣。就大腦存在的可塑性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樂觀的發現。我們可以逆轉大腦衰老。」這種在小鼠身上的治療成功支持了一種全新的觀點,即是什麼導致了經常伴隨衰老而來的精神錯亂和痴呆。
  • 陳根:小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治療之路在何方?
    2019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估計全球有超過50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小膠質細胞在對抗阿爾茨海默症中顯得尤為重要,這或將給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轉機。但無論是第一種特徵還是第二種特徵,小膠質細胞都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小膠質細胞由血液中的單核細胞演化而來,是中樞神經系統內特殊的免疫細胞,也是神經炎症的主要調節因素之一,在生理學上對宿主防禦和組織修復至關重要。
  • 巴克研究所科學家揭示細胞衰老如何導致神經退行性變
    圖註:在穀氨酸存在下,將非衰老或衰老的星形膠質細胞(紅色)與神經元(藍色)共培養。在穀氨酸存在下,衰老的星形膠質細胞損害神經元的存活。圖片來源:Chandani Limbad,博士儘管研究人員已知慢性炎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具有某種聯繫,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細胞衰老在衰老和包括神經退行性疾病在內的幾種與年齡有關的病理學中的關鍵作用,但是,關於細胞衰老的過程仍存在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關於衰老在大腦中的潛在作用的了解相對較少。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這些細胞最早是由德國醫生Rudolf Virchow於1856年觀察到的,後來被稱為小膠質細胞,意為「小膠水」。如今,在一項新的以小鼠為實驗對象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小膠質細胞實際上可能是記憶保持的關鍵因素。如果在人類中發現同樣的效果,那麼這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更好地治療健忘症、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影響記憶力的疾病的方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 突觸修剪失控: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
    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一項對小鼠的研究顯示,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早期,大腦在發育過程中修剪多餘突觸的過程可能出現了異常。 對許多人來說,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常見熟悉而可怕的疾病。僅僅在美國,就有約530萬人受到它的影響,這種疾病緩慢但無情剝奪著患者的記憶力、辨別力還有認知力,使得他們最終甚至無法完成日常工作。
  • 新發現:抑制CD22可增強大腦小膠質細胞清潔腦中「垃圾」能力
    尤其是大腦裡,垃圾累積得多了,腦子就會變得「遲鈍」,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都和大腦中的「垃圾」蛋白累積脫不開關係。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的重要免疫細胞,擔當了清潔重任。今天,奇點糕就給大家講一講,小膠質細胞出了問題,該怎麼維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