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dafitinib治療腦膠質瘤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將在天壇醫院啟動...

2021-01-09 騰訊網

金岱特約

顱腦腫瘤前沿第8期

神外前沿訊,眾所周知,近二十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醫藥技術的進步,靶向治療已經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一項重要手段,雖然靶向藥物在血液病、肺癌、腸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一系列惡性疾病中顯示出非常顯著的治療效果,但在膠質瘤在臨床研究中,依然缺乏能夠提高膠質瘤患者總生存時間的靶向藥物。

據悉,北京天壇醫院即將開展一項在患有晚期實體瘤且具有 FGFR基因變異的受試者中進行的 Erdafitinib II期研究,本研究由揚森公司申辦,屬於一項國際多中心的臨床試驗,由於 Erdafitinib 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良好效果,於2019年在美國獲批治療尿道癌。

研究者在膠質母細胞瘤中同樣也發現了FGFR突變和融合率高的現象(見表一),因此本研究把膠質母細胞瘤也作為實驗對象,進行Erdafitinib擴大適應症的研究,希望本研究能為晚期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表一 晚期尿路上皮癌和膠質母細胞瘤FGFR 突變和融合的頻率

註:2019 年 2 月訪問了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和基因組學證據腫瘤信息交換(GENIE)資料庫 中的 FGFR 突變和融合,並篩選 FGFR 熱點突變和可能的致病性FGFR融合

a 總體指所有已確定的FGFR突變和融合。

b 靶向是指基於基因組特徵預測可能致病的FGFR突變和融合。

c 本研究排除了尿路上皮癌受試者,因為已開展針對此類癌症受試者的其他研究,即研究 BLC3001 和 BLC2001。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陳寶師醫師,向神外前沿新媒體介紹了這項臨床試驗及膠質瘤綜合治療的最新進展。

神外前沿:低級別膠質瘤治療中,免疫和靶向治療,有哪些有效的方案可供臨床選擇?

陳寶師:對於低級別膠質瘤的標準治療,目前仍存有爭議,對於年齡小於40歲,腫瘤全切的低級腦膠質瘤患者,一般認為可以延期放療或延期化療。對於存在IDH突變、1p/19q LOH的少突膠質細胞瘤也可以單考慮化療,暫不放療。對於膠質母細胞瘤,NCCN指南上還是推薦首選同步放化療+替莫唑胺輔助化療,並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使用TTF治療。

除了替莫唑胺治療以外,還可以採用洛莫司汀、鉑類等一系列二線化療藥物,另外還可以通過基因檢測,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靶向藥物,作為試驗性治療,在某些病人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至於近兩年在肺癌、黑色素瘤治療中大熱的PD-1和PD-L1,在國外的多項臨床試驗中證實,單用都沒有看到明顯效果,目前正在進行聯合多項靶向藥物,以期望獲得一定療效。

神外前沿:目前高級別膠質瘤,除了替莫唑胺,還有哪些方案可供選擇?

陳寶師:目前,在高級別膠質瘤中,替莫唑胺作為膠質瘤治療的一線化療藥,目前還是一個無法替代的藥物,因此很多臨床試驗也大多是和替莫唑胺聯合。

目前,多種靶向藥物正在研發,現在已經上市的多種靶向藥物也在積極進行各項臨床試驗,治療方案百花齊放,至於哪些治療方案能夠取得明顯療效並進入指南,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

神外前沿:基層醫院在膠質瘤診斷中,還有哪些需要提升?

陳寶師:目前對於膠質瘤的診斷要求越來越精細,由於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限制了各地的診療水平,基層醫院對於腦膠質瘤的精確診斷也越來越困難,所謂越來越難,並不一定是手術水平不夠,而是在診斷環節出現了短板。

因為很多基層醫院的投入不能滿足對於腫瘤標本需要進行基因檢測的要求,無法對標本進行分子病理檢測,也就無法做出精確的診斷,無法向患者描述準確的預後情況,從而也就不能準確地給出病人合理的治療建議。

比如對於組織病理診斷為低級別的膠質瘤,手術切除的還比較滿意,如不進行分子病理檢測,直接根據組織病理診斷,就建議患者不進行放化療就會耽誤到病人的治療,從而會導致預後出現偏差。

但如果這類病人能夠採用分子病理檢測,根據最新的分類標準,可能就會被診斷為高級別膠質瘤。

根據最新的cIMPACT-NOW update3中規定IDH-野生型 瀰漫性星形細胞瘤(Ⅱ級)或間變性星形細胞瘤(Ⅲ級)如果出現以下情況,預後等同於Ⅳ級: EGFR擴增;10號染色體的丟失(整條染色體,10p或10q);7號染色體擴增(整條染色體,7p或7q);TERT啟動子突變;另外在cIMPACT-NOW update5規定IDH-突變型的膠質瘤如伴隨純合的CDKN2A/B缺失,無論組織病理為Ⅱ級或Ⅲ級,也被認為預後等同於Ⅳ級膠質瘤。

所以根據普通組織病理的級別診斷,已經不能真實的反映全部組織病理診斷為低級別膠質瘤的真實預後情況,因此僅靠組織病理也就很難給患者一個科學的治療建議。

神外前沿:那基層醫院的分子病理如何開展?

陳寶師:目前對於一個膠質瘤患者進行完整的診斷往往需要附帶分子病理診斷,如:瀰漫性星形細胞膠質瘤;IDH-野生型,具有膠質母細胞瘤的分子特徵,WHO IV 級。

低級別膠質瘤和高級別膠質瘤診斷的不同,會使臨床醫生做出的治療和決定是不一樣的,因此基層醫院開展膠質瘤診治工作,應該和有條件開展基因診斷和綜合治療的上級醫院開展合作會診或與規範的基因檢測機構合作。

中國目前非常缺少神經腫瘤內科醫生,基層醫院由於神經腫瘤病人接觸相對較少,對於膠質瘤很難有一個全面前沿的認識。另外由於神經腫瘤的特殊性,腫瘤科也通常很少收治神經腫瘤的患者,神經外科醫生外科工作過於繁忙,膠質瘤患者數量太少,膠質瘤化療在科裡面的工作比重較小,基層神經外科醫生很難有過多的精力放在腦腫瘤的化療方面。

因此在神經外科較強的國家級或者省級大醫院,成立較高水平的膠質瘤綜合診治的MDT,對於帶動周圍縣市的膠質瘤的精準治療意義重大。

附:膠質瘤綜合治療的PPT

受訪者簡介

陳寶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會員。2006年7月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同年獲神經外科臨床博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在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致力於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工作,先後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並參與了《兒童顱內腫瘤》、《腦膠質瘤》、《腦腫瘤的化學治療》、《腦膠質瘤治療技術與進展》等多部神經腫瘤論著的編寫工作。並主編《膠質瘤患者必讀500問》一書,在臨床工作方面,積累了數千例腦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經驗,尤其在膠質瘤的綜合治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往期報導

金岱特約| 專訪北京兒研所張冰克: 雖經幾十年發展 但中國小兒神外仍處起步期

金岱特約| 專訪天壇醫院王磊:有癲癇症狀的低級別膠質瘤患者 應及早手術

金岱特約| 專訪天津醫科大學康春生:EGFR突變膠質瘤 有望通過兩條信號通路進行幹預

支持機構

相關焦點

  • 腦部兩大最可怕疾病:腦膠質瘤、動脈瘤 你知道多少?可惜很多人對...
    腦膠質瘤手術後兩年,突然又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63歲的吳大伯(化名)以為是腫瘤復發了。幸虧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在樹蘭(杭州)醫院坐診,通過精準評估,專家判斷吳大伯並不是腦膠質瘤復發,而是放射性腦病引起的。
  • 藥物研究有望抑制腦膠質瘤—新聞—科學網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江濤教授團隊、香港科技大學王吉光教授團隊與北京師範大學樊小龍教授團隊合作,闡述了首次在繼髮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
  •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小】 語音播報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授江濤團隊  王吉光說,此次研究首次系統揭示了sGBM的遺傳學圖譜,闡述了MET基因遺傳學變化導致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從而為開展靶向藥物治療提供了分子依據。  其後,江濤團隊又開展了腦膠質瘤患者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PLB-1001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初步顯示了積極的藥物療效,未發現劑量限制性毒性,並最終確定了該藥物的II期臨床試驗推薦劑量。
  • 科學家公布腦膠質瘤中融合基因全景圖
    北京天壇醫院江濤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蘇曉東研究組合作在《Genome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RNA-seq of 272 gliomas revealed a novel, recurrent PTPRZ1-MET fusion transcript in secondary glioblastomas
  • 九芝堂幹細胞新藥研發獲新進展,將與天壇醫院開展臨床試驗
    1月12日晚,九芝堂(000989.SZ)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美科」)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下稱「天壇醫院」)、昆翎(北京)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翎醫藥」)聯合開展的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項目取得重要進展,於1月12日啟動臨床試驗。
  • 九芝堂:「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批 將與天壇醫院...
    將與北京天壇醫院開展臨床試驗通知書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有關規定,經審查,2019年11月15日受理的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符合藥品註冊的有關要求,同意按照提交的方案開展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試驗。」據介紹,截止2020年2月19日,CDE共受理了12家企業申報的13項幹細胞研究型新藥(簡稱IND)申請,共批准6項。
  • 腦膠質瘤並不遙遠 40歲以上一定要規律生活
    5月是全球腦癌關愛月,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神經腦腫瘤新技術論壇上,中國抗癌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神經腫瘤綜合治療病區主任李文斌教授指出:「長期以來,相較於其他惡性腫瘤,腦腫瘤備受忽視,但事實上,以腦膠質瘤為代表的腦腫瘤是當前我國癌症攻堅戰中最難攻克的癌種之一
  • 專家:將可用電場療法聯合手術、放化療等治療腦膠質瘤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神經外科主任牟永告近日在廣州介紹,近10年來,醫生沒有新「武器」治療腦膠質瘤,尤其是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仍面臨著5年生存率小於10%的臨床困境。根據《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顯示,隨著中國醫療質量和診療能力的提升,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已從10年前的30.9%上升至目前的40.5%,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上升空間。
  • AB-BNCT在復發性GBM患者的挽救治療:多中心二期臨床試驗
    作為粒子放療領域的新星,加速器硼中子治療(AB-BNCT)復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的多中心二期臨床研究數據公布,讓我們一睹為快。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價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accelerator-based BNCT, AB-BNCT)系統與含硼藥物硼化苯丙氨酸(boronophenylalanine, BPA)用於復發性惡性腦膠質瘤(主要為GBM)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 癌症最新治療技術,治好了腦膠質瘤……
    TTF由一種可穿戴的電池供電設備提供交替的電場,該設備的商品名為Optune(Novocure),已在美國和歐洲獲批用於腦膠質瘤的治療。TTF可以幹擾實體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些關鍵分子,從而破壞細胞分裂。 早在2001年,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榮譽教授尤蘭姆·帕耳提醫生(Dr.
  • 硼中子治療癌症 有望三年內在東莞臨床試驗
    4月3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透露,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是治療腦膠質瘤、黑色素瘤的最佳手段,有望在三年內率先在東莞市人民醫院開展臨床試驗。對於腦膠質瘤、黑色素瘤,BNCT是最佳的治療手段。」散裂中子源助力硼中子俘獲治療快速發展據梁天驕介紹,因為強中子源難以接觸,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發展得比較慢,目前,全世界基於反應堆的BNCT治療病例大概只有2000多例。但如果可以使用加速器來產生中子,就易於推廣到醫院使用。
  • 專家訪談 | 邱曉光教授:對低級別膠質瘤治療的一些認識
    2018年12月國家衛健委頒布了包括腦膠質瘤在內的18個腫瘤病種的腫瘤診療規範,《腦膠質瘤診療規範(2018版)》的頒布,對於提高我國腦膠質瘤的診療能力和規範化水平將起到重要作用。近日,在《腦膠質瘤診療規範(2018版)》解讀巡講之濟寧站會議上,神經時訊有幸採訪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放療科主任邱曉光教授,邱教授向大家講解了關於天壇醫院膠質瘤治療中心對低級別膠質瘤治療的一些認識。
  • "芳·華"視界| 專訪天壇醫院李文斌:近期膠質母細胞瘤診療的更新與...
    近日,針對膠質母細胞瘤診斷和治療的新變化新進展,《神外前沿》新媒體專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腫瘤綜合治療病區主任李文斌教授,並介紹這變化主要體現在IDH和MGMT這兩個基因變化上。李文斌:SNO和EANO聯合發布成人膠質母細胞瘤治療共識中的第三大變化是MGMT啟動子甲基化,即如果MGMT啟動子沒有甲基化,尤其是臨床試驗的背景下,使用替莫唑胺(TMZ)存在爭議,這是個很大的改變。以前,不管MGMT啟動子有沒有甲基化,都可以使用替莫唑胺;現在,MGMT啟動子沒有甲基化使用替莫唑胺存在爭議,但並沒有說不用。
  • 腦膠質瘤成新「癌王」,高級別中位生存期僅1年
    除腦膠質瘤別只靠手術膠質瘤很難根治,往往會復發,一些高級別惡性膠質瘤(包括膠質母細胞瘤、兒童腦幹瀰漫內生型橋腦膠質瘤DIPG等)更甚。在腫瘤復發後,根據患者的功能狀況可以考慮再次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案。術後如果後續能夠按照國際治療規範選擇當今國際前沿的治療新療法、新藥物等,並且保證高標準的治療質量,那總生存期(OS)和生存質量(QOL)將遠遠大於平均值。
  • 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中國網財經1月13日訊(記者 杜丁)昨日,我國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Ⅰ/Ⅱa期臨床試驗(ASSIST)啟動會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線上召開,標誌著臨床試驗正式啟動。今日,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九芝堂」)發布公告稱,上述研究項目在臨床試驗牽頭單位天壇醫院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並在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備案。
  • 九芝堂美科與天壇醫院籤署協議 首個進口乾細胞新藥臨床試驗將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7月7日訊 7月6日,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芝堂美科)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以下簡稱天壇醫院)籤署了臨床試驗協議。該臨床試驗是我國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新藥治療缺血性卒中的臨床試驗。
  • 與腦膠質瘤發病相關的風險因素研究進展
    腦膠質瘤是指起源於神經膠質細胞的腫瘤,約佔所有原發性腦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6.5%。腦膠質瘤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切除、化學療法、放射療法、靶向治療等,但療效欠佳,高級別腦膠質瘤5年生存率不到20%。因此,預防腦膠質瘤發病成為目前臨床工作的重點。本研究就腦膠質瘤發病的風險因素進行以下綜述,為腦膠質瘤的預防提供參考。
  • 九芝堂(000989.SZ):子公司藥品研發啟動臨床試驗
    (北京)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籤署了《臨床試驗協議》,開展「評估向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單次注射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多中心、盲法、隨機、安慰劑對照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療效的I/IIa期研究」。
  • 九芝堂幹細胞新藥臨床試驗啟動 幹細胞作為藥物用於臨床邁進一步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3日訊(記者 朱國旺)1月12日,九芝堂子公司北京美科與北京天壇醫院、昆翎醫藥聯合開展的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試驗正式啟動。這意味著九芝堂前期在幹細胞領域的前瞻布局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也意味著幹細胞作為藥物用於臨床治療又邁進了一步。
  • 美國電場療法引進中國 「抗癌利器」或將不天價
    電場療法在國際的臨床應用上取得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然而中國的電場療法何時有望能夠在中國應用到臨床?費用如何,這才是國內患者真正關心的問題!  暨近兩年日本成功引進該技術,並取得顯著臨床效果後,中國也著手開展此項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預防復發和轉移等多項獨有優勢的新技術,並且已經有多個國內神經外科專家在評估與參與該技術的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