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並不遙遠 40歲以上一定要規律生活

2020-12-03 新京報

5月是全球腦癌關愛月,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神經腦腫瘤新技術論壇上,中國抗癌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神經腫瘤綜合治療病區主任李文斌教授指出:「長期以來,相較於其他惡性腫瘤,腦腫瘤備受忽視,但事實上,以腦膠質瘤為代表的腦腫瘤是當前我國癌症攻堅戰中最難攻克的癌種之一。由於腦膠質瘤和正常腦組織並無特別顯著的界限,手術很難完全切除,且相較於其他癌種,腦膠質瘤對放療、化療不敏感,容易復發,患者整體生存期特別短。」目前臨床上腦膠質瘤和膠質母細胞瘤(GBM)的治療方法有限,亟須創新的治療方法,專家建議,腦膠質瘤的發生與情緒有一定關係,想要遠離腦瘤,人們應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態平衡、心情愉悅,並呼籲社會應給予腦膠質瘤更多關注。

創意製圖/新京報記者 王遠徵

腦膠質瘤發病率逐年遞增

腦腫瘤,尤其是原發性腦瘤和中樞神經系統(CNS)惡性腫瘤,一直是診療難度最大的疾病之一。據柳葉刀子刊Neurology研究文章顯示,全球最大規模腦腫瘤統計發現,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發病及死亡人數雙雙第一,腦腫瘤防治任重道遠。

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腦腫瘤,腦膠質瘤惡性程度高、生長快、病程短、術後易復發且高致殘,被認為是神經外科治療中最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李文斌教授介紹:「膠質母細胞瘤是腦膠質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佔所有膠質瘤的一半和所有原發性腦腫瘤的15%。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14.6個月,五年生存率只有4.7%,尚不及肺癌五年生存率的1/3,預後極差。」

近年來,腦膠質瘤的發病率以每年1%-2%的速度遞增,多見於十幾歲的青少年和40歲以上人群,究其原因,李文斌認為,膠質母細胞瘤的產生可能與心理、情緒、輻射、生活方式等因素相關,建議大家應該保持規律作息以減少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儘可能地遠離輻射,保持心態平衡、心情愉悅。

腦膠質瘤治療手段亟須創新

針對膠質母細胞瘤和腦膠質瘤的標準治療方式,李文斌介紹,「臨床上仍以手術治療為主,規範化的放療、化療、定期複查為輔,以期提升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存。但由於是生長在人體重要部位腫瘤,通過手術很難達到治癒。」自2005年替莫唑胺(TMZ)上市和2009年FDA批准貝伐單抗用於復髮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後,再無其他療法問世。因此,如何提升患者生存,改善患者預後,是腦膠質瘤臨床治療的重要難題。

電場治療法可提升患者總生存率

不過這種情況在專家們的努力下一點點有所突破。目前國際、國內有很多臨床試驗在進行中,近年來也有一些創新療法也走入中國臨床專家的視野。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首部《腦膠質瘤診療規範》中就納入了腫瘤電場治療這種全新的治療方案,並推薦用於新髮膠質母細胞瘤(1級證據)和復發高級別腦膠質瘤(2級證據)。據了解,腫瘤電場治療是一種利用可攜式、無創的醫療器械實施的療法,通過低強度、中頻(200kHz)交流電場,作用於增殖癌細胞的微管蛋白,幹擾腫瘤細胞有絲分裂,使受影響的癌細胞凋亡並抑制腫瘤生長。李文斌解釋,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與單用替莫唑胺(TMZ)化療相比,腫瘤電場治療與TMZ聯合治療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患者五年總生存率由5%提升至13%,中位總生存期由16個月延長至20.9個月。

目前該療法在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香港等地區獲批用於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在國內也已寫進了《腦膠質瘤診療規範》。李文斌表示:「多學科綜合治療已經成為當前腦膠質瘤的診療趨勢。我們期待像腫瘤電場治療這種經過臨床驗證的、國際前沿的創新治療方案,能夠儘快進入中國大陸,使更多的中國腦膠質瘤患者從中獲益。」

新京報記者 王鹿 創意製圖 新京報記者 王遠徵 編輯 嶽清秀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得了腦膠質瘤會有哪些表現?
    【摘要】得了腦膠質瘤會有哪些表現?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等都是。腦膠質瘤因為血腦屏障的存在,在治療上的難度很大,現代中藥人參皂苷Rh2是小分子結構有利於穿過血腦屏障,對腦膠質瘤比較適用。
  • 得了腦膠質瘤該怎麼治?
    腦膠質瘤亦稱神經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葉組織的腫瘤。在我國,腦膠質瘤佔顱內腫瘤的33.3%~58.9%,平均43.5%。其治療難度較大,目前腦膠質瘤無法根治,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相信我們離攻克腦膠質瘤的那一天也不會太遠了。
  • 與腦膠質瘤發病相關的風險因素研究進展
    腦膠質瘤是指起源於神經膠質細胞的腫瘤,約佔所有原發性腦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6.5%。腦膠質瘤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切除、化學療法、放射療法、靶向治療等,但療效欠佳,高級別腦膠質瘤5年生存率不到20%。因此,預防腦膠質瘤發病成為目前臨床工作的重點。本研究就腦膠質瘤發病的風險因素進行以下綜述,為腦膠質瘤的預防提供參考。
  • 預防腦膠質瘤 別把手機放枕下
    老百姓一提到腦癌,就感覺這是很嚴重的一種疾病,事實上腦癌,也就是腦膠質瘤確實是一種可怕的絕症,這種癌症還偏愛四五十歲的中年男性,在原發性腦腫瘤中發病率居首位,成為除胰腺癌之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患有這種癌症的人會頭痛欲裂,痛不欲生。
  • 「北京最好的癌醫院」牛小培:腦膠質瘤是怎麼引起的?
    腦膠質瘤是因為大腦和脊髓膠質細胞癌變所產生的最常見的原發性顱腦惡性腫瘤。其發病率約佔顱內腫瘤的35.2%~61.0%,由成膠質細胞衍化而來,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癒率低的特點。膠質瘤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腫瘤疾病,不少人都想知道膠質瘤是怎樣形成的?
  • 腦膠質瘤病人靜息態默認模式網絡研究進展
    腦膠質瘤病人常伴隨認知功能障礙,可能與膠質瘤引起的腦區間網絡異常相關,包括腫瘤同側和對側半球間腦區的網絡連接。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mode network,DMN)與自發認知功能、外部環境監控功能、內部心理活動相關。研究膠質瘤病人DMN對於更好地理解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指導重要腦網絡保護及臨床治療評估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腦膠質瘤DMN的研究歷史、概念理論及目前相關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顱內腫瘤是常見致死腫瘤之一,而腦膠質瘤是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大部分惡性程度低的腦膠質瘤患者會在10年內惡化為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sGBM)。  「歷時近15年,我們收集了3000餘例腦膠質瘤樣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腦膠質瘤生物樣本庫和多維組學資料庫。」江濤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團隊對sGBM樣本隊列進行了全外顯子、靶向或RNA高通量測序研究。
  • 藥物研究有望抑制腦膠質瘤—新聞—科學網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江濤教授團隊、香港科技大學王吉光教授團隊與北京師範大學樊小龍教授團隊合作,闡述了首次在繼髮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MET的第14號外顯子跳躍(METex14),以及PTPRZ1-MET(ZM)融合基因和METex14等MET基因相關變異可促進腦膠質瘤惡性進展
  • 腦膠質瘤如何做到最大程度安全切除?
    腦膠質瘤的治療總也脫離不開手術治療,今天我們來講一講腦膠質瘤的安全切除。  1、腦膠質瘤有哪些治療方法?  當前腦膠質瘤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電場治療以及參加臨床試驗等方法。  手術是膠質瘤治療的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 科學家公布腦膠質瘤中融合基因全景圖
    圖一、中國人群腦膠質瘤融合基因的全景圖中,67種為讀碼框內融合基因。圖中顯示這些融合基因在不同級別的腦膠質瘤中染色體間的分布及融合情況。  該研究提供了首個針對中國人群腦膠質瘤的高通量NGS測序資料庫,發表了腦膠質瘤中融合基因的全景圖,發現了新的膠質瘤的分子特徵,並首次在繼髮膠質母細胞瘤(secondary glioblastoma)中發現了多次重複出現的PTPRZ1-MET融合基因及其四種不同的融合方式,並且利用獨立的192個病例驗證了這一發現。
  • STAT3信號通路在惡性腦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根據WHO分級可分為4級,其中Ⅲ~Ⅳ級稱為惡性腦膠質瘤。儘管近年來治療手段不斷進步,但高惡性度腦膠質瘤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僅為1年左右。以上過程是由MSC分泌的IL-6促進膠質瘤細胞中的STAT3磷酸化,進而活化JAK/STAT3信號通路,最終導致膠質瘤細胞侵襲性增強。從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細胞外信號傳入胞內再通過IL-6改變JAK的結構進而活化JAK/STAT3信號通路,最終達到調控細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 兒童腦膠質瘤不應該只關注手術!
    有統計顯示,5-8歲是兒童腦瘤發病高峰。小兒發病年齡越小,腦腫瘤惡性程度越高,發病速度越來越快。 根據中國抗癌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每年大約有 4 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確診為癌症,平均每1萬個兒童中,就會有1.5個腫瘤患兒。 兒童腦腫瘤發病呈現增多的趨勢,主要是什麼原因呢?
  • 腦部兩大最可怕疾病:腦膠質瘤、動脈瘤 你知道多少?可惜很多人對...
    腦膠質瘤手術後兩年,突然又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63歲的吳大伯(化名)以為是腫瘤復發了。幸虧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在樹蘭(杭州)醫院坐診,通過精準評估,專家判斷吳大伯並不是腦膠質瘤復發,而是放射性腦病引起的。
  • 腦膠質瘤成新「癌王」,高級別中位生存期僅1年
    點擊查看 腦膠質瘤是最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原發腫瘤。據統計,中國腦膠質瘤佔顱內腫瘤的35.2%-61.0%,平均49.7%,年發病率為3-6人/10萬人,是原發性腦瘤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
  • 腦瘤專家高允旺提醒:低級別腦膠質瘤,引發的癲癇要重視
    源自神經上皮的腫瘤統稱為腦膠質瘤(膠質細胞瘤),佔顱腦腫瘤的40國內外研究發現,這類腫瘤大部分是一些低級別腦膠質瘤,主要位於皮質,生長緩慢,除慢性癲癇外,沒有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和體徵,從癲癇發作到確診為腫瘤的時間往往需要數年或數十年。 低級別膠質瘤的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癲癇發作,部分是難治性的。
  • 專家:將可用電場療法聯合手術、放化療等治療腦膠質瘤
    中新網廣州11月5日電 (蔡敏婕)相比肺癌、胃癌等常見惡性腫瘤,腦膠質瘤不被民眾熟知,卻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容易復發,致殘、致死率高。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神經外科主任牟永告近日在廣州介紹,近10年來,醫生沒有新「武器」治療腦膠質瘤,尤其是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仍面臨著5年生存率小於10%的臨床困境。根據《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顯示,隨著中國醫療質量和診療能力的提升,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已從10年前的30.9%上升至目前的40.5%,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上升空間。
  • 腦膠質瘤有什麼症狀?
    腦膠質瘤的症狀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相關的症狀。有的人也可能會出現肢體的麻木、無力、言語功能的障礙,有的人也可能會出現癲癇、四肢抽搐等相關的情況,一定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判斷。尤其是其他身體部位沒有特殊表現的,或者查不出特殊原因的臨床症狀,更應該考慮是腦部膠質瘤的問題。
  • Erdafitinib治療腦膠質瘤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將在天壇醫院啟動...
    陳寶師:對於低級別膠質瘤的標準治療,目前仍存有爭議,對於年齡小於40歲,腫瘤全切的低級腦膠質瘤患者,一般認為可以延期放療或延期化療。對於存在IDH突變、1p/19q LOH的少突膠質細胞瘤也可以單考慮化療,暫不放療。
  • 癌症最新治療技術,治好了腦膠質瘤……
    TTF由一種可穿戴的電池供電設備提供交替的電場,該設備的商品名為Optune(Novocure),已在美國和歐洲獲批用於腦膠質瘤的治療。TTF可以幹擾實體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些關鍵分子,從而破壞細胞分裂。 早在2001年,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榮譽教授尤蘭姆·帕耳提醫生(Dr.
  • 腦膠質瘤是惡性腫瘤嗎?為什麼呢?
    腦膠質瘤是惡性腫瘤的,這個也是我們在顱腦腫瘤當中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形式,佔整體顱腦腫瘤的40%到5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