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成新「癌王」,高級別中位生存期僅1年

2020-12-01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腦膠質瘤是最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原發腫瘤。據統計,中國腦膠質瘤佔顱內腫瘤的35.2%-61.0%,平均49.7%,年發病率為3-6人/10萬人,是原發性腦瘤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腦膠質瘤的發病率男性明顯高於女性,比例大約為2-3比1,最容易襲擾中年人,高發年齡在45—55歲。這部分人正好是社會及家庭的中堅力量,因此對社會及家庭的破壞性非常大。儘管腦膠質瘤的發病率在全身腫瘤中並不屬高發,但由於其治療難度非常高,致殘、致死率也很高。

腦膠質瘤「可怕」在哪裡?

腦組織裡分成兩種細胞,一種是神經細胞,一種就是膠質細胞,腦膠質瘤就是發生在膠質細胞的一種腫瘤。它的發生率在顱內腫瘤裡是非常高的,佔40-45%左右。世界衛生組織(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將腦膠質瘤分為I-IV級, 其中I-II級為低級別膠質瘤,惡性程度較低,預後相對較好,而III-IV級為高級別膠質瘤,惡性程度較高且預後較差,其中IV級膠質瘤主要就是指膠質母細胞瘤。

腦膠質瘤所導致的症狀和體徵,主要取決其佔位效應以及所影響的腦區功能。膠質瘤可在電腦不同部位中生長,會擠壓破壞正常腦組織,從而產生頭痛、噁心、嘔吐、癲癇等症狀。此外,膠質瘤還會影響局部腦組織功能,使患者產生相應的其他症狀,如腫瘤壓迫到面神經,常常會導致面癱,如腫瘤壓迫到大腦運動功能區,常常使患者走路不穩,甚至偏癱、癱瘓。

如果一旦診斷為惡性腦幹膠質瘤、膠質母細胞瘤、兒童腦幹瀰漫內生型橋腦膠質瘤(DIPG)等高級別膠質瘤,確確實實與死亡非常臨近了。此外,一些位於腦幹、丘腦、胼胝體等複雜部位的低級別膠質瘤由於位置複雜,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切除通常也面臨著極大的治療困難,下不了手術臺的情況時有發生。

得了腦膠質瘤能活多久?

根據北歐、美國、中國等國家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治療規範,腦膠質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結合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法。手術可以緩解臨床症狀,延長生存期,並獲得足夠腫瘤標本用以明確病理學診斷和進行分子遺傳學檢測。手術治療原則是最大範圍安全切除腫瘤,而常規神經導航、功能神經導航、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和術中MRI 實時影像等新技術有助於實現最大範圍地安全切除腫瘤。一般而言,經過綜合治療,低級別膠質瘤(WHO1~2級)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8~10年之間;間變膠質瘤(WHO3級)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3~4年之間;膠質母細胞瘤的中位生存期在1-2年之間。

腦幹、丘腦等「手術禁區」膠質瘤能做手術嗎?

之所以被稱為「手術禁區」,正是由於腦幹、丘腦、脊髓髓內和其它複雜位置處於大腦關鍵部位。僅就腦幹而言,它其中包括延髓、延髓角、中腦、橋腦等不同部位,雖然只是極小的範圍但其中聚集著很多重要的神經核團、傳導術和網狀結構等,控制著呼吸、心跳的中樞神經,牽一髮而動全身,手術極易造成腦幹內的重要結構損傷,致殘率及死亡率特別高。為患者安全考慮,通常都建議保守治療。

A頂部神經膠質瘤 B中腦膠質瘤 C內生型橋腦膠質瘤

D外生型神經膠質瘤 E瀰漫性內生型橋腦膠質瘤 F延髓膠質瘤 G延髓角膠質瘤

據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旗下組織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WANG)成員、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教育委員會主席德國巴特朗菲教授介紹,對於有明確邊界、突出腦幹的腫瘤以手術切除為好。手術目的是在保留神經功能下儘可能在手術顯微鏡下操作切除腫瘤。以下這些情況,可建議手術治療:

① 外生型腦幹膠質瘤突向四腦室、一側小腦橋腦角或小腦半球;

② 局灶型非外生型腫瘤;

③ 較大囊性變或出血壞死病灶。中腦頂蓋部位膠質瘤,自然史較長,僅適合分流手術和定期觀察。

除腦膠質瘤別只靠手術

膠質瘤很難根治,往往會復發,一些高級別惡性膠質瘤(包括膠質母細胞瘤、兒童腦幹瀰漫內生型橋腦膠質瘤DIPG等)更甚。在腫瘤復發後,根據患者的功能狀況可以考慮再次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案。術後如果後續能夠按照國際治療規範選擇當今國際前沿的治療新療法、新藥物等,並且保證高標準的治療質量,那總生存期(OS)和生存質量(QOL)將遠遠大於平均值。這些新藥物、新療法具體包括以下4類:

1、術後質子放療:在質子治療中,可利用專門的機器和器具,結合布拉格峰的深度和患者不同病灶的形狀進行照射。因此可集中劑量,只瞄準病灶實施照射,對腫瘤病灶起到很好殺傷作用的同時,對周邊正常組織的影響也微乎其微。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5年一份研究報告,對20名膠質瘤患者進行質子治療,沒有患者有明顯副作用。質子治療後平均跟蹤期為5.1年,智力功能沒受到影響,空間認知、注意力、記憶力和執行功能也都在良好範圍內。所有患者平均無進展3年生存率為85%,無進展5年生存率為40%。

2、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對於基因表型呈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來說,分子靶向治療的出現,無疑為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新型的靶向抑制劑,可以選擇性地阻斷從細胞膜乃至下遊細胞信號轉導通路上關鍵的效應分子,從理論上講,各條細胞信號轉導通路都能被特異性抑制。目前,針對惡性膠質母細胞瘤的分子靶向藥物還處在臨床前研究中。但是,多年的研究已證實,原癌基因(EGF和PDGF及其受體)和腫瘤抑癌基因與惡性膠質母細胞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另外,常見的1p、10p、10q、19q和22q雜合性缺失也影響惡性膠質母細胞瘤的基因表現型。這些已有的研究成功為惡性膠質母細胞瘤的分子靶向治療提供了研究的靶點。

3、電場療法:電場治療是利用電場環境阻斷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從而達到幹預癌細胞增殖的作用。自從2015年FDA批准TTF療法用於新診斷的膠母細胞瘤之後,電場療法就一直為人所關注。在美國巴羅神經學研究所的一項大型臨床試驗中顯示,電場治療被證明可以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並保持生活質量。一項大型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將電場加入化療的人比單獨使用化療的人有更長的生存機會。電場治療加化療治療腦膠質瘤的5年生存期為13%,而單獨的化療為5%。與單獨化療相比,參與電場治療的人們也能夠保持精神、情緒和身體健康,Optune電場加化療的人中有近半的人在2年時存活,而單獨接受化療的人數為31%。

4、免疫治療:膠質瘤的免疫治療是指在細胞因子水平上降低抑制性因素作用,促進包括淋巴細胞在內的全身免疫系統活化。世界神經外科學院前院長、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旗下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WANG)成員James T. Rutka表示:膠質母細胞瘤可能是人類已知的最具攻擊性的癌症,並且當它發生在兒童身上時也是如此,這也是一個很糟糕的腫瘤。目前,正如你所提到的,有很多免疫治療和疫苗治療的試驗,這看起來非常有希望,我們目前正在醫院探索一些針對患病兒童的免疫治療策略。但我們也在使用一種新技術,即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我們正在打破血腦屏障難題,我們正在使用新型的分子靶向藥物,這種藥物通過磁共振引導的聚焦超聲可以更好地通過血腦屏障。這是我們剛從多倫多大學兒童醫院開始的一個臨床試驗。我們還使用納米技術等新技術,納米顆粒可以打破血腦屏障,跨越血腦屏障,在膠質母細胞瘤中獲得高濃度的藥物含量。該新技術在多倫多大學兒童醫院和一些多倫多的其他成人醫院進行,目前正處於1-2期的臨床試驗階段。

近幾年,研究和臨床試驗更進一步發展,神經外科醫生在臨床診療時有了更多的治療手段可供選擇,患者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病痛,擁有了更高的生存質量。攻克「死亡惡魔」腦膠質瘤,國際神經外科領域時常會有各種新技術、新藥物、新理念、新療法在誕生,腦膠質瘤特別是膠質母細胞瘤、兒童腦幹瀰漫內生型橋腦膠質瘤(DIPG)等高級別惡性膠質瘤的生存率將繼續提高,更大的長期生存希望、更光明的未來是指日可待的。

相關焦點

  • 腦膠質瘤並不遙遠 40歲以上一定要規律生活
    5月是全球腦癌關愛月,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神經腦腫瘤新技術論壇上,中國抗癌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神經腫瘤綜合治療病區主任李文斌教授指出:「長期以來,相較於其他惡性腫瘤,腦腫瘤備受忽視,但事實上,以腦膠質瘤為代表的腦腫瘤是當前我國癌症攻堅戰中最難攻克的癌種之一
  • 科學家公布腦膠質瘤中融合基因全景圖
    圖一、中國人群腦膠質瘤融合基因的全景圖中,67種為讀碼框內融合基因。圖中顯示這些融合基因在不同級別的腦膠質瘤中染色體間的分布及融合情況。  該研究提供了首個針對中國人群腦膠質瘤的高通量NGS測序資料庫,發表了腦膠質瘤中融合基因的全景圖,發現了新的膠質瘤的分子特徵,並首次在繼髮膠質母細胞瘤(secondary glioblastoma)中發現了多次重複出現的PTPRZ1-MET融合基因及其四種不同的融合方式,並且利用獨立的192個病例驗證了這一發現。
  • 與腦膠質瘤發病相關的風險因素研究進展
    腦膠質瘤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切除、化學療法、放射療法、靶向治療等,但療效欠佳,高級別腦膠質瘤5年生存率不到20%。因此,預防腦膠質瘤發病成為目前臨床工作的重點。本研究就腦膠質瘤發病的風險因素進行以下綜述,為腦膠質瘤的預防提供參考。
  • 問答|得了腦膠質瘤能不能治好?
    近日,李敖先生不幸因病撒手人寰,其罹患疾病「腦癌」(腦膠質瘤)再次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約佔所有顱內腫瘤的45%,其中以星形細胞瘤最多見。對於低級別腫瘤手術後輔以放療,預後良好,尤其是WHO I級的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10年生存率達到90%以上,甚至部分患者得以治癒。惡性度最高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約佔所有膠質瘤的50%,其中位生存期僅15個月,2年生存率不足30%。腦幹膠質瘤預後普遍較差,其生存期明顯低於中樞神經系統其他部位腫瘤,特別是兒童型,有研究報導其中位生存期不足7個月。
  • 專家:將可用電場療法聯合手術、放化療等治療腦膠質瘤
    中新網廣州11月5日電 (蔡敏婕)相比肺癌、胃癌等常見惡性腫瘤,腦膠質瘤不被民眾熟知,卻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容易復發,致殘、致死率高。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神經外科主任牟永告近日在廣州介紹,近10年來,醫生沒有新「武器」治療腦膠質瘤,尤其是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仍面臨著5年生存率小於10%的臨床困境。根據《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顯示,隨著中國醫療質量和診療能力的提升,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已從10年前的30.9%上升至目前的40.5%,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上升空間。
  • miR-210/VMP1信號傳導通路在腦膠質瘤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膠質瘤(2007WHO)可分為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腫瘤、室管膜細胞腫瘤和混合性膠質瘤,但隨著對其病理機理研究的深入,2016年WHO從分子特徵上將膠質瘤分為瀰漫性星形細胞瘤和少突膠質細胞腫瘤、其他星形細胞腫瘤、室管膜腫瘤。 我國腦膠質瘤的發病率在顱內腫瘤中躍居首位,最近幾年發現膠質瘤呈年輕化趨勢發展。
  • 為什麼很多膠質瘤無法治癒?別灰心,10年生存期逐步提高
    mos為中位生存期(不同的研究,結果可能會有輕微浮動)一級膠質瘤手術全切後可達到治癒標準,中位生存期長達50年二級膠質瘤5年生存率為40-80%,中位生存期3-5年三級膠質瘤5年生存率為30-60%,中位生存期2-4年四級膠質瘤5年生存率小於10%,中位生存期12-14個月更多的治療選擇,更好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1、多數膠質瘤首選手術切除,一二級膠質瘤有更好的預後結局膠質瘤根據核分裂像、異型性、細胞增殖速度進行分級,1級和2級一般稱低級別膠質瘤,通常具有更好的預後結局
  • 腦瘤專家高允旺提醒:低級別腦膠質瘤,引發的癲癇要重視
    在臨床工作中將WHOⅠ-Ⅱ級的星形細胞起源、少突膠質細胞起源及混合性膠質瘤稱為低級別膠質瘤。低級別膠質瘤約佔膠質瘤的15%-25%。癲癇發作是低級別膠質瘤最常見的症狀,約三分之二的患者發生癲癇,有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現頭痛及肢體乏力,其他症狀如視乳頭水腫、智力損害及失語等症狀較為少見。 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是難治性癲癇的一個重要病因。
  • 長鏈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發病及進展中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一些LncRNA的異常表達與膠質瘤病人的復發及預後密切相關。但目前人們對其功能及作用機制知之甚少,充分了解LncRNA在膠質瘤發生發展中的功能及分子調節機制有助於尋找新的膠質瘤治療靶點及分子診斷標誌物。本文綜述近來發現的與膠質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LncRNA分子,並描述其具體的分子機制,旨在為膠質瘤病人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可能的新方法。
  • 手術生存期有多長?
    以往,在CT和核磁共振,特別是核磁共振問世之前,整個腦膠質瘤手術處於「黑暗時代」,因為無法準確定位。CT和核磁共振的問世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而對於丘腦膠質瘤,由於其特殊部位、位置很深,所以在90年代以前,以前由於技術的限制沒法做到全切,或者全切後死亡率非常高。一般都不贊成積極的手術切除,而是主張做個活檢,接下來做放化療,造成丘腦膠質瘤預後一直不好。
  • 腦膠質瘤如何做到最大程度安全切除?
    腦膠質瘤的治療總也脫離不開手術治療,今天我們來講一講腦膠質瘤的安全切除。  1、腦膠質瘤有哪些治療方法?  當前腦膠質瘤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電場治療以及參加臨床試驗等方法。  手術是膠質瘤治療的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 得了腦膠質瘤該怎麼治?
    腦膠質瘤亦稱神經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葉組織的腫瘤。在我國,腦膠質瘤佔顱內腫瘤的33.3%~58.9%,平均43.5%。其治療難度較大,目前腦膠質瘤無法根治,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相信我們離攻克腦膠質瘤的那一天也不會太遠了。
  • STAT3信號通路在惡性腦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其具有惡性度高,對常規手術切除、放療和化療均不敏感的特點。儘管近年來治療手段不斷進步,但高惡性度腦膠質瘤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僅為1年左右。但這些新興的治療方法都是建立在對惡性膠質瘤細胞中信號通路深入研究的基礎之上,因此本文綜述了惡性腦膠質瘤中STAT3的經典信號通路及其相關通路。
  • 「兒童癌王」神經母細胞瘤新藥獲批,無進展生存期達2年
    好醫友介紹,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時期的較常見的實體瘤之一,是威脅兒童生命的主要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大腦外部的神經系統中。神經母細胞瘤的臨床行為具有高度變異性,有些腫瘤易於治療,但大多數腫瘤具有很強的侵襲性,惡性程度高,治療難度較大,也被稱為「兒童腫瘤之王」。根據國際神經母細胞瘤分期系統(INSS)的分期標準,神經母細胞瘤共分為1、2、3、4和4S期。一歲後確診的4或4S期患者均被歸類為高危類別,腫瘤細胞已轉移到體內其他部位,如骨骼或骨髓。
  • 「北京最好的癌醫院」牛小培:腦膠質瘤是怎麼引起的?
    腦膠質瘤是因為大腦和脊髓膠質細胞癌變所產生的最常見的原發性顱腦惡性腫瘤。其發病率約佔顱內腫瘤的35.2%~61.0%,由成膠質細胞衍化而來,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癒率低的特點。膠質瘤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腫瘤疾病,不少人都想知道膠質瘤是怎樣形成的?
  • 人源腫瘤組織異種移植在腦膠質瘤中的應用進展
    但這些積極的治療方案中,GBM患者平均生存期僅為1~2年,如此低的生存率,需要一種新的治療策略。人源腫瘤組織異種移植(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PDX)是完成這項任務的一個有價值的工具,用於預測治療結果及規劃患者的個體治療,以便為GBM患者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 藥物研究有望抑制腦膠質瘤—新聞—科學網
    MET的第14號外顯子跳躍(METex14),以及PTPRZ1-MET(ZM)融合基因和METex14等MET基因相關變異可促進腦膠質瘤惡性進展。 顱內腫瘤是常見致死腫瘤之一,而腦膠質瘤是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大部分惡性程度低的腦膠質瘤患者會在十年內惡化為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sGBM)。 「歷時近15年,我們收集了3000餘例腦膠質瘤樣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腦膠質瘤生物樣本庫和多維組學資料庫。」江濤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團隊對sGBM樣本隊列進行了全外顯子、靶向或RNA高通量測序研究。
  • Erdafitinib治療腦膠質瘤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將在天壇醫院啟動...
    據悉,北京天壇醫院即將開展一項在患有晚期實體瘤且具有 FGFR基因變異的受試者中進行的 Erdafitinib II期研究,本研究由揚森公司申辦,屬於一項國際多中心的臨床試驗,由於 Erdafitinib 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良好效果,於2019年在美國獲批治療尿道癌。
  • 不同類型腦膠質瘤 如何做到最大化安全切除-馬曉東 孫國臣
    》專題之一;訪談文字要點僅供參考,完整訪談內容請觀看視頻 訪談視頻及要點 專訪解放軍總醫院馬曉東教授:低級別和高級別腦膠質瘤的手術策略 在許百男教授提出的精準神經外科理念指導下,我們的膠質瘤診療工作從30年前就系統開展了,還引進了全國第一臺術中高場強磁共振
  • 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新剋星—中科院靶向藥GENISTEIN研究進展喜人
    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新剋星—中科院靶向藥GENISTEIN研究進展喜人 腦膠質瘤被認為是世界神經外治療中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仍是以外科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但復發率接近100%,五年生存率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