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新剋星—中科院靶向藥GENISTEIN研究進展喜人

2021-01-07 尋醫問藥網
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新剋星—中科院靶向藥GENISTEIN研究進展喜人

腦膠質瘤被認為是世界神經外治療中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仍是以外科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但復發率接近100%,五年生存率不足10%。膠質母細胞瘤(GBM)和DIPG(瀰漫性橋腦中線膠質瘤)都屬於高級別膠質瘤的一種,極具侵襲性,患者臨床預後很差。

在腦膠質瘤疾病的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血腦屏障、腫瘤組織內及周邊水腫腦組織間隙靜水壓較高等因素降低了腦膠質瘤治療藥物有效濃度,藥物耐藥性、用藥後不良反應等因素也將影響藥物療效。

近年來,國內外在腦膠質瘤新藥物的臨床實驗中不斷突破重圍,攻堅克難,並取得了多項驚人進展。其中,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中國科學院抗腫瘤新藥genistein了。

較早Genistein作為一種膠質瘤治療的新藥是由美國圖賓根大學醫學院赫蒂臨床腦科學研究所普通神經病學系科學家Schmidt F1,Knobbe CB,Frank B,Wolburg H,Weller M.於2008年通過研究發現的。他們在染料木黃酮處理的神經膠質瘤細胞中,發現[3H]-甲基胸苷的摻入減少,乳酸脫氫酶釋放適度,這是膠質瘤細胞死亡的跡象。電鏡觀察到高濃度金雀異黃素處理後的神經膠質瘤細胞中,線粒體腫脹和凋亡發生了形態學變化。在細胞毒性或克隆形成細胞死亡試驗中,拓撲異構酶II抑制劑染料木黃酮可誘導人惡性神經膠質瘤細胞系中的G2/M阻滯和凋亡,因此他們認為,染料木黃酮樣蛋白激酶抑制劑是用於惡性神經膠質瘤實驗治療的有前途的藥物。

2019年,中國科學院方志友、陳學冉科研團隊經研究發現,人腦中的兩種蛋白複合物「ZDHHC17」與「MAP2K4」對記憶、學習等功能有重要作用,但當兩者相遇,將會產生「致癌」的活性,最終導致膠質瘤出現及惡性發展。針對這一現象,該科學團隊並利用「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劑」化合物庫,篩選發現「金轉停」這種藥物對膠質瘤有治療效果。「金轉停」原為一種提高*免疫力、治療類風溼的小分子藥物,研究人員發現它生物利用率高,能夠大比率通過血腦屏障並有效抑制「ZDHHC17」與「MAP2K4」的結合以及相互間的信號傳遞,還可以顯著的阻斷膠質瘤細胞的增殖與侵襲等惡性行為的發展。同時,相關實驗也表明,通過這種藥物治療,被移植膠質瘤的動物生存期明顯延長1-5倍。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Huddinge臨床神經科學系神經科科學家Yakisich JS 1,Ohlsson Lindblom I,Siden A,Cruz MH等也通過研究發現金雀異黃素可快速抑制人類神經膠質瘤組織中正在進行的DNA合成,效果驚人,而對正常組織幾乎沒有影響。卡羅林斯卡研究所佔所有學術醫學研究的較大份額,位於瑞典,提供該國廣泛的醫學和健康科學教育。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諾貝爾大會選出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由King Karl XIII於1810年創立,是「訓練熟練軍隊外科醫生的學院」。現如今,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是一所現代醫學大學,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學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由「廣州市財媒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布,內容僅作為廣告宣傳,與本網站無關。本文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觀點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的內容,並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焦點

  • 低級別膠質瘤能惡化成高級別膠質瘤嗎?
    低級別膠質瘤是由WHO分級系統劃分為I級和II級的原發性腦瘤,主要發生於兒童和年輕人。較常見的低級別膠質瘤是WHOI級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和WHOII級瀰漫性星形細胞瘤(包括纖維細胞、星形細胞和原生質變異)、少突膠質細胞瘤和混合型少突星形細胞瘤。此種膠質瘤患者有良好的預後,患者的生存中值是5至10年,而惡性膠質瘤患者只有14個月(GBM)。
  • APT在膠質瘤假性進展與復發鑑別中的應用
    高級別膠質瘤約佔所有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5%,其中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腦腫瘤。目前,高級別膠質瘤標準治療方案為最大範圍安全地手術切除病灶,再輔以放療或同步放化療。在隨訪追蹤時,部分膠質瘤病人在T1WI增強影像上可出現腫瘤樣強化改變,類似腫瘤復發或進展,但這些改變在治療結束後會逐漸消失或保持穩定,因此被稱為「假性進展」。
  • 膠質瘤復發診斷:是惡性進展還是放射性壞死?|復發性腫瘤|膠質瘤|...
    膠質瘤為何難治,其中一個治理難點就是膠質瘤的復發問題。這不僅是膠質瘤患者害怕的,也是困擾醫生的主要難題。無論是擴大手術切除範圍,還是術後輔助放療和化療,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腫瘤細胞的殘留,以延長腫瘤復發的時間。在以前治療過的神經膠質腫瘤的部位重新生長的腫塊提出了適應證和治療選擇的問題。重要的考慮事項包括:  1.
  • 膠質瘤後期症狀具體有哪些
    膠質瘤是成人最常見、最致命的顱內腫瘤。由於其具有高度侵襲性,完全神經外科切除是不可能的,殘留腫瘤的存在導致復發和惡性進展。一般來說,大多數低級別膠質瘤(I、II和III級)會發展為高級別膠質瘤(IV級,也稱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儘管目前的治療標準有所提高,但神經膠質瘤患者的存活率在過去幾十年中保持不變,尤其是侵襲性神經膠質瘤患者(平均存活時間只有12到18個月)。最近的高通量技術使人們能夠廣泛地描述基因組狀態,包括但不限於遺傳變異、甲基化修飾和基因表達調控。
  • 異甘草素抗膠質瘤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我國膠質瘤的發病率居顱內腫瘤之首,是所有人體腫瘤中預後較差的腫瘤之一,病死率也高。腦膠質瘤多呈浸潤性生長,侵襲性強,手術難以完全切除,術後放、化療效果差,復發率高。目前膠質瘤的標準治療方案是在保護神經功能的基礎上,儘可能手術切除腫瘤,術後聯合放療及烷化劑輔助化療。
  • 膠質瘤復發有什麼症狀?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會帶來一定的表現特徵,膠質瘤這種常見的顱內腫瘤也不例外,早期膠質瘤可以通過手術、放化療等方式進行控制,但是它非常容易轉移和復發,所以常常令患者朋友們感到後怕,那麼,膠質瘤復發有什麼症狀呢?
  • 18歲重慶女孩膠質瘤惡化堅持高考,這腦中的惡魔究竟是什麼?
    加上立體放射外科、質子治療、新的靶向藥等輔助放化療手段的推陳出新,低級別膠質瘤的總體治療效果一定程度上在向好的方面發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膠質瘤都無法切除乾淨,兒童的小腦星形細胞瘤可以切除乾淨,成人限於額葉、顳葉的I級星形膠質瘤也可以完全切除。
  • 腦膠質瘤成新「癌王」,高級別中位生存期僅1年
    世界衛生組織(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將腦膠質瘤分為I-IV級, 其中I-II級為低級別膠質瘤,惡性程度較低,預後相對較好,而III-IV級為高級別膠質瘤,惡性程度較高且預後較差,其中IV級膠質瘤主要就是指膠質母細胞瘤。腦膠質瘤所導致的症狀和體徵,主要取決其佔位效應以及所影響的腦區功能。膠質瘤可在電腦不同部位中生長,會擠壓破壞正常腦組織,從而產生頭痛、噁心、嘔吐、癲癇等症狀。
  • 腦膠質瘤復發後是否需要再次放療?如何評判膠質瘤放、化療的效果?
    答:膠質瘤復發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放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膠質瘤術後經常被採用,但是對於復髮膠質瘤,因為多數膠質瘤在第一次手術後已經採用過放療,如果復發距離放療時間較短,再次放療往往可能造成嚴重放射性損傷,引起明顯的神經功能缺失。因此對於照射野內復發的膠質瘤患者,如果前期採用過放療,距離復發時間又不是太長,可首先考慮化療,暫不行放療。
  • 三陰性乳腺癌部分靶向藥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導語:ASCO前沿,三陰性乳腺癌部分靶向藥最新研究進展匯總。攝圖網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的一種分型,患者的癌組織的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結果表現為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的表達均為陰性,其約佔所有乳腺癌類型的15%-20%。
  • 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膠質瘤前景廣闊
    由此,這名接受了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已達24個月。目前,經該中心團隊應用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且無進展生存期達到或超過24個月的膠質瘤母細胞患者已達3名,這些患者的長期療效還在進一步觀察中,值得期待。中心主任戴宜武博士稱在所有類型的膠質瘤中,膠質母細胞瘤惡性程度最高,極易復發,平均在手術、放化療後半年左右復發,現有的資料統計平均生存期18個月。
  • 長鏈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發病及進展中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
    長鏈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發病及進展中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
  • 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在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本文就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在膠質瘤中該信號通路相關上下遊分子的調節和通路抑制劑靶向治療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研究表明:PDGF和PDGFR高表達可以促進膠質瘤細胞過度增殖,並抑制細胞凋亡。
  • 腦膠質瘤老藥新用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青松、劉靜課題組在老藥新用方面取得進展。NG52本是調控酵母周期的抑制劑,現發現其可以抑制PGK1蛋白激酶活性,進而抑制腦膠質瘤的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藥學期刊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 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治療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種酪氨酸激酶受體,在高級別膠質瘤表達量明顯增高,在GBM研究中發現EGFRⅧ頻繁突變,EGFRⅧ不需要配體結合域,組成型激活促進腫瘤發生。
  • ...小兒膠質瘤|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DIPG|策略|手術|兒童|腦幹|...
    與成人相比,兒童高級神經膠質瘤(高級別膠質瘤)的治療仍構成重大挑戰。在非腦幹高級別膠質瘤中,手術的目標往往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腫瘤,但這通常在瀰漫性橋腦神經膠質瘤(DIPG)中不起作用。因此,在大多數高級別膠質瘤病例中,治療方案還需更為個體化。對視神經膠質瘤患者的手術幹預包括活檢,STR或腫瘤全切。
  • PNAS:雷公藤裡竟有靶向藥
    PNAS:雷公藤裡竟有靶向藥 2021-01-14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神經膠質瘤研究領域的重要成果一覽!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析科學家們在神經膠質瘤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他們發現稱為高分級神經膠質瘤的腦瘤會與健康的神經元形成突觸,劫持來自健康神經元的電信號,從而促進它們自身的生長。實驗表明利用現有的抗癲癇藥破壞這些電信號可極大地降低人類腫瘤在小鼠體內的生長,這就為一種潛在地治療神經膠質瘤的新方法提供了首個證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 腦膠質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諾華醫學研究所合作的一項以EGFRvIII為靶向抗原的CAR-T治療復髮膠質母細胞瘤的I期臨床試驗(NCT02209376)中,10例復發GBM患者接受了外周輸注靶向EGFRvIII的CAR-T,所有患者的安全性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患者的中位OS為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