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級別膠質瘤能惡化成高級別膠質瘤嗎?

2020-12-02 飛華健康網

低級別膠質瘤是由WHO分級系統劃分為I級和II級的原發性腦瘤,主要發生於兒童和年輕人。較常見的低級別膠質瘤是WHOI級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和WHOII級瀰漫性星形細胞瘤(包括纖維細胞、星形細胞和原生質變異)、少突膠質細胞瘤和混合型少突星形細胞瘤。此種膠質瘤患者有良好的預後,患者的生存中值是5至10年,而惡性膠質瘤患者只有14個月(GBM)。

儘管如此,在50-75%的患者低級別神經膠質瘤腫瘤不斷生長,往往進展到一個更高的等級,最終導致神經系統殘疾和死亡。低度膠質瘤每年的發病率約為每年4700例,約為高度膠質瘤的三分之一。這種相對較低的發病率阻礙了標準化治療方案的發展。治療可能包括監視、活檢、手術、放療或化療,並且在不同的中心、位置和臨床表現之間有所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腫瘤會復發或發生惡性轉化。

如何提高膠質瘤生存率?防止復發是關鍵!

要想提高膠質瘤的生存率,必須從根本上預防膠質瘤的復發,只有損傷原癌基因(DNA)殺滅癌細胞,才能長效抑制復發。

80年代以來,腫瘤復發、轉移的防治研究成為國際腫瘤界關注的重點,而抗癌侵襲,抗癌轉移藥物的研究,也被人們做為從根本上治療癌症的希望所在。

LIOTTA等人的研究表明,癌細胞要發生復發、轉移,首先要突破細胞間的基底膜和基質,而在此過程中,酪氨酸蛋白激酶和基質金屬酶是癌細胞突破這兩個屏障產生侵襲必不可少的物質。前者是癌細胞成長刺激信號通路的啟動因子,後者則是一種溶解酶,可破快細胞間基質及基底膜。反過來說,如果缺少了這兩種酶,或者抑制這兩種的活性,就能從根本上抑制癌細胞的侵襲,也就可以從根本上阻止癌細胞的復發。

而大量的體內外實驗表明,金雀異黃素(金轉停)具有廣泛的抗腫瘤活性,可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誘導細胞分化,抑制DNA拓撲異構酶",抑制特異性細胞周期,引起程序性細胞死亡,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和抗氧化作用,從根本上抑制腫瘤的復發。研究還發現金雀異黃素(金轉停)與放療、化療聯用,還可產生疊加協同作用,並逆轉多藥耐藥,提高放療、化療的療效,減輕其不良反應,適用於腦瘤治療的各個階段。某寶搜索金轉停,可詳細了解

相關焦點

  • 專家訪談 | 邱曉光教授:對低級別膠質瘤治療的一些認識
    近日,在《腦膠質瘤診療規範(2018版)》解讀巡講之濟寧站會議上,神經時訊有幸採訪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放療科主任邱曉光教授,邱教授向大家講解了關於天壇醫院膠質瘤治療中心對低級別膠質瘤治療的一些認識。
  • ...小兒膠質瘤|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DIPG|策略|手術|兒童|腦幹|...
    與成人相比,兒童高級神經膠質瘤(高級別膠質瘤)的治療仍構成重大挑戰。在非腦幹高級別膠質瘤中,手術的目標往往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腫瘤,但這通常在瀰漫性橋腦神經膠質瘤(DIPG)中不起作用。因此,在大多數高級別膠質瘤病例中,治療方案還需更為個體化。對視神經膠質瘤患者的手術幹預包括活檢,STR或腫瘤全切。
  • 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新剋星—中科院靶向藥GENISTEIN研究進展喜人
    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新剋星—中科院靶向藥GENISTEIN研究進展喜人 腦膠質瘤被認為是世界神經外治療中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仍是以外科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但復發率接近100%,五年生存率不足10%。
  • 侵害視神經的膠質瘤手術全切可能嗎?視力還能恢復嗎?
    「當膠質瘤累及視神經,視力岌岌可危,還有手術全切的可能嗎?還能恢復視力嗎?」  ——這是INC接診的視神經膠質瘤患者普遍最為關切的問題。  視神經膠質瘤是起源於視神經、視交叉、視束或下丘腦的低級別星形膠質瘤,會嚴重影像患者的視力及內分泌功能。
  • 18歲重慶女孩膠質瘤惡化堅持高考,這腦中的惡魔究竟是什麼?
    得了膠質瘤意味著什麼?別灰心,10年生存期將越來越高得了膠質瘤意味著什麼?難道就只能是無窮盡的絕望嗎?其實,並不,病人的積極治療、家屬的密切配合尤為重要。1級和2級一般稱低級別膠質瘤,通常具有更好的預後結局。
  • 膠質瘤是惡性的顱內腫瘤,為什麼還要手術切除?
    按照膠質瘤的組織形態學可分為星形細胞瘤、少枝細胞瘤、少枝星形細胞瘤等類型。 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 Organization,WHO)將膠質瘤按組織學分為Ⅰ~Ⅳ級,其中Ⅰ、Ⅱ級為低級別膠質瘤,Ⅲ、Ⅳ級為高級別膠質瘤。
  • 膠質瘤復發診斷:是惡性進展還是放射性壞死?|復發性腫瘤|膠質瘤|...
    腫塊是原發腫瘤的復發嗎?     2. 為什麼腫瘤會重新生長?  3.這種再生會對病人的神經功能和生存造成什麼威脅?       4. 哪些額外的治療是合適的?  復發的確診  當臨床上或放射學上懷疑膠質瘤復發生長時,應仔細檢查全套影像學研究,以發現影像學信號的任何變化並記錄病變的大小。
  • 膠質瘤後期症狀具體有哪些
    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一旦患有膠質瘤疾病,將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這對我們身體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也會讓我們變得消極。那麼為了將這些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我們需要著重了解膠質瘤的症狀。那關於膠質瘤的後期症狀具體有哪些呢?
  • APT在膠質瘤假性進展與復發鑑別中的應用
    高級別膠質瘤約佔所有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5%,其中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腦腫瘤。目前,高級別膠質瘤標準治療方案為最大範圍安全地手術切除病灶,再輔以放療或同步放化療。在隨訪追蹤時,部分膠質瘤病人在T1WI增強影像上可出現腫瘤樣強化改變,類似腫瘤復發或進展,但這些改變在治療結束後會逐漸消失或保持穩定,因此被稱為「假性進展」。
  • 腦膠質瘤成新「癌王」,高級別中位生存期僅1年
    世界衛生組織(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將腦膠質瘤分為I-IV級, 其中I-II級為低級別膠質瘤,惡性程度較低,預後相對較好,而III-IV級為高級別膠質瘤,惡性程度較高且預後較差,其中IV級膠質瘤主要就是指膠質母細胞瘤。腦膠質瘤所導致的症狀和體徵,主要取決其佔位效應以及所影響的腦區功能。膠質瘤可在電腦不同部位中生長,會擠壓破壞正常腦組織,從而產生頭痛、噁心、嘔吐、癲癇等症狀。
  • 膠質瘤復發有什麼症狀?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會帶來一定的表現特徵,膠質瘤這種常見的顱內腫瘤也不例外,早期膠質瘤可以通過手術、放化療等方式進行控制,但是它非常容易轉移和復發,所以常常令患者朋友們感到後怕,那麼,膠質瘤復發有什麼症狀呢?
  • 腦瘤專家高允旺提醒:低級別腦膠質瘤,引發的癲癇要重視
    膠質瘤是神經系統最常見的原發性腫瘤。在臨床工作中將WHOⅠ-Ⅱ級的星形細胞起源、少突膠質細胞起源及混合性膠質瘤稱為低級別膠質瘤。低級別膠質瘤約佔膠質瘤的15%-25%。癲癇發作是低級別膠質瘤最常見的症狀,約三分之二的患者發生癲癇,有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現頭痛及肢體乏力,其他症狀如視乳頭水腫、智力損害及失語等症狀較為少見。
  • 丘腦上長瘤發展快嗎?級別不同生長速度各異
    我們都知道如果腫瘤發展的很慢,對患者產生的影響也是緩慢的,患者即使不治療,由於腫瘤生長緩慢,患者也能能存活的較久。那麼,丘腦上長瘤發展快嗎?相信這是每個患者都想知道的問題。而膠質瘤的生長速度和腫瘤分級關係密切,一般分級越高,腫瘤細胞生長也就越快。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膠質瘤的生長速度的數據。一般來說,低級別膠質瘤,也就是病理報告為1級和2級的膠質瘤,其生長相對緩慢,大約以每年4mm直徑的速度生長,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常年保持穩定,無明顯增大。當然,也有低級別膠質瘤發生惡性轉變的可能,這時腫瘤的生長速度就會明顯加快。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05期|王忠敏主任醫師發現擴散峰度成像能鑑別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和高級別膠質瘤且與其核漿比有關
    【中文摘要】目的:探索擴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能否鑑別高級別膠質瘤和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DKI的峰度參數及擴散參數是否與它們不同的細胞密度、核漿比有關。
  • 如何評判膠質瘤放、化療的效果?
    答:膠質瘤復發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放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膠質瘤術後經常被採用,但是對於復髮膠質瘤,因為多數膠質瘤在第一次手術後已經採用過放療,如果復發距離放療時間較短,再次放療往往可能造成嚴重放射性損傷,引起明顯的神經功能缺失。因此對於照射野內復發的膠質瘤患者,如果前期採用過放療,距離復發時間又不是太長,可首先考慮化療,暫不行放療。
  • 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
    低級別膠質瘤切除常以豆紋動脈扇形面為腫瘤切除的內側界面。島葉的靜脈回流由外側裂的淺表靜脈及大腦中深靜脈引流,但變異較大, 各個靜脈引流區域範圍並不恆定。圖 :島葉主要接受 M2 段的分支血供。島蓋動脈或長穿支動脈(箭頭)供應島葉及島蓋的血供。
  • 巴特朗斐教授談術中超聲造影在膠質瘤治療中的應用
    德國INI教授巴特朗斐表示,德國INI膠質瘤手術中已經採用高精準手術定位系統,精準定位的神經導航、術中核磁共振、HD高清神經內鏡、3D內鏡、脊柱導航機器人等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實時告知術者目前的操作部位,使術者做出更精確的判斷或預判。
  • 脊索樣膠質瘤臨床病理
    【簡述】脊索樣膠質瘤(chordoid glioma,CG)是一種發生於第三腦室及周圍區的罕見低級別膠質瘤
  • 膠質瘤20年後復發,醫生妙手一刀切除三個病灶
    膠質瘤是一種常見的腦部惡性腫瘤,即便是低級別膠質瘤,半數患者的生存期只有8到10年。不過南京鼓樓醫院近期迎來一名特殊的患者,她以前做的膠質瘤手術,不僅在20多年後才復發,而且最近通過醫生的妙手,一次手術解決了三個病灶。   劉金雲今年50多歲,在1996年的時候,她因為腦部長了膠質瘤,在鼓樓醫院進行了手術。
  • 功能區膠質瘤手術成功率高嗎?
    神經膠質瘤本就難以治療,生長在重要功能區的膠質瘤更使治療難度倍增,不止腦幹這處「中樞要塞」,丘腦、松果體、顱頸交界處等深在腦組織亦是如此。即便國際上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治療指南已明確指出:手術是一線治療手段。手術可以從根本上減輕腫瘤帶來的佔位效應,並且效果是立竿見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