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瘤是惡性的顱內腫瘤,為什麼還要手術切除?

2020-12-02 騰訊網

談「瘤」色變是每一個腫瘤患者在被確診時的第一反映,大多數人在第一次聽到腫瘤的時候,很容易想到是癌症,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是癌症,腫瘤有良性也有惡性,只有惡性的才被稱為癌症。

大家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惡性腫瘤很多,大家平時聽到的也不少,就拿神經外科來說,膠質瘤就是顱內腫瘤中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

那麼先來看看什麼是膠質瘤?

膠質瘤是來源於神經系統膠質細胞和神經元細胞的腫瘤的統稱,是顱內(大腦內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佔顱內腫瘤的40%-50%。

臨床上按照腫瘤部位可分為幕上膠質瘤(大腦半球膠質瘤)、幕下膠質瘤(小腦膠質瘤)、腦幹膠質瘤、脊髓膠質瘤等類型。

按照膠質瘤的組織形態學可分為星形細胞瘤、少枝細胞瘤、少枝星形細胞瘤等類型。

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 Organization,WHO)將膠質瘤按組織學分為Ⅰ~Ⅳ級,其中Ⅰ、Ⅱ級為低級別膠質瘤,Ⅲ、Ⅳ級為高級別膠質瘤。

Ⅰ、Ⅱ級低級別膠質瘤,包括毛細胞星形細胞瘤、瀰漫性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少突星形細胞瘤等;Ⅲ、Ⅳ級高級別膠質瘤,包括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間變性少突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等。

既然膠質瘤是惡性腫瘤,為什麼還要手術切除呢?

首先,因為不同級別的膠質瘤,治療方式和預後會有很大不同。低級別的膠質瘤預後較好,高級別的膠質瘤預後較差。如果沒有手術,就沒有病理診斷和基因檢測結果,就不能給予針對性的有效治療。

其次,膠質瘤生長在顱內,勢必要壓迫周圍腦組織,慢慢出現出現頭痛、嘔吐甚至偏癱、失語等症狀,最終會導致病人昏迷、死亡。

因此,對於低級別膠質瘤不僅要手術切除,而且還要儘早切除。如果不及時手術,原本沒有累及到功能區的腫瘤有可能累及到功能區,使得原本可以全切除的腫瘤變成無法完全切除或更容易出現各種神經功能障礙。

膠質瘤患者手術後能活多長時間?

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期和很多因素有關,但最重要因素的是腫瘤切除程度和腫瘤惡性程度即腫瘤級別。腫瘤級別越低,切除得越乾淨,生存期就越長。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手術順利切除腫瘤,即使是大部分切除腫瘤,加上術後有針對性的放化療,病人的生存期要比不手術的明顯長。

低級別級膠質瘤可以長期生存,通常生存期在十年以上;Ⅲ級膠質瘤平均生存期可達三年半,治療效果好的也可以長期生存;IV級膠質瘤平均生存期為一年半,也有少數生存時間較長,有大約10%的患者可以生存5年以上。

相關焦點

  • ...小兒膠質瘤|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DIPG|策略|手術|兒童|腦幹|...
    神經膠質瘤是小兒患者中常見的腦癌類型,約佔所有兒童顱內腫瘤的50%。這是一個高度異質的人群,從良性的WHO組織病理學I級和II級到惡性的WHO III級和IV級,患者情況各有差異。病理組織學和位置是重要的預後因素,會影響手術幹預的決策以及可能切除腫瘤的程度。
  • 多模態神經導航技術在顱內腫瘤手術的應用進展
    顱底腫瘤多發生於顱底及相鄰部位,有些腫瘤可由顱外向顱內發展,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開顱手術由於顱底特殊的解剖特徵,導致治療達不到滿意效果。經鼻內鏡手術由於視野有限更容易造成頸內動脈損傷而導致死亡。隨著內鏡技術與顯微外科技術不斷發展,採用內鏡經鼻治療鼻腔深部及顱底病變的指徵正在不斷擴大。
  • 膠質瘤復發診斷:是惡性進展還是放射性壞死?|復發性腫瘤|膠質瘤|...
    膠質瘤為何難治,其中一個治理難點就是膠質瘤的復發問題。這不僅是膠質瘤患者害怕的,也是困擾醫生的主要難題。無論是擴大手術切除範圍,還是術後輔助放療和化療,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腫瘤細胞的殘留,以延長腫瘤復發的時間。在以前治療過的神經膠質腫瘤的部位重新生長的腫塊提出了適應證和治療選擇的問題。重要的考慮事項包括:  1.
  • 膠質瘤20年後復發,醫生妙手一刀切除三個病灶
    膠質瘤是一種常見的腦部惡性腫瘤,即便是低級別膠質瘤,半數患者的生存期只有8到10年。不過南京鼓樓醫院近期迎來一名特殊的患者,她以前做的膠質瘤手術,不僅在20多年後才復發,而且最近通過醫生的妙手,一次手術解決了三個病灶。   劉金雲今年50多歲,在1996年的時候,她因為腦部長了膠質瘤,在鼓樓醫院進行了手術。
  • 多模態神經導航在膠質瘤手術治療的應用_神經膠質瘤_多模態影像...
    作者:張楚,張少軍,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 膠質瘤是起源於神經膠質細胞的腫瘤,是最常見的顱內原發腫瘤之一,手術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手術切除範圍對於膠質瘤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由於膠質瘤侵襲性生長的特點,其與正常腦組織分界不清,常導致手術不能完全切除。
  • 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
    手術全切除島葉膠質瘤而又不引起腦正常結構和功能的破壞,對於神經外科醫師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 2.腫瘤的切除:手術操作通過一個寬15mm,長4cm的間隙來切除,可按以下先後來切除腫瘤:腫瘤中心區域、顳蓋下腫瘤的切除、額頂蓋下腫瘤的切除、後部腫瘤的切除、內側部分切除。不適當的牽拉優勢側額葉可引起運動和語言功能障礙,同樣對優勢側顳葉後部的牽拉也可引起語言功能 的障礙。
  • 巴特朗斐教授談術中超聲造影在膠質瘤治療中的應用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神經上皮腫瘤,佔顱內腫瘤的50%。膠質瘤的分級與預後密切相關。腫瘤的生長、侵襲和轉移依賴於血管生成,腫瘤血管生成的程度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和預後密切相關。CT能準確判斷病變位置,清晰顯示膠質瘤鈣化,但準確性不佳。術前MRI對膠質瘤的診斷較CT更為準確。MRI圖像可以檢測出CT無法顯示的小腫瘤。MRI對膠質瘤的評估比CT更準確,但在外科應用有限。
  • 輕易奪人生命的膠質瘤,常常好發這些部位!
    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神經外胚層發生的腫瘤有兩類,一類由間質細胞形成,稱為膠質瘤;另一類由實質細胞形成,稱神經元腫瘤。由於從病原學與形態學上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別,而起源於間質細胞的膠質瘤又比起源於實質細胞的神經元腫瘤常見得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有膠質瘤中,統稱為膠質瘤。
  • 18歲重慶女孩膠質瘤惡化堅持高考,這腦中的惡魔究竟是什麼?
    腦瘤是顱內腫瘤的簡稱,常導致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嚴重危及生命。腦瘤等身體部位的腫瘤是同一種疾病,也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腦膜瘤和腦垂體瘤是腦腫瘤中高發的良性腫瘤。說白了,就是這個腫瘤的惡性程度較低,並且生長的位置又要適合於擴大切除,切掉後病人還不會發生嚴重併發症——這幾項的組合是完全切除腫瘤的必要條件——大腦密布阡陌交錯的神經與血管,因此想要完全切除十分困難。因而,即使神經外科顯微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對於神經外科醫生的要求絲毫沒有降低。膠質瘤切不乾淨的必然結果就是殘存的腫瘤再生長,並有可能進入惡性進展過程。
  • 腦子裡長了「雙胞胎」腫瘤!究竟病起何處?
    術中,在左頂枕、左頂枕腫瘤邊界、基底節方向均發現浸潤性生長的腫瘤組織。切除後,繼續向縱裂探查,見此處的腫瘤質地較硬,基地與大腦鐮粘連緊密,呈淡粉黃色,表面分布有部分細小血管,考慮腫瘤質地顏色不同,再次留取術中冰凍。術後病理提示,老章顱內的腫瘤分別是膠質母細胞瘤(NOS,WHO Ⅳ級)及腦膜瘤(WHO II級)。
  • 頭痛或因膠質瘤?專家提醒:重視腦健康體檢
    浦南醫院神經外二科執行主任、冬雷腦科蓋延廷主任告訴王先生,這個疾病雖然基本上判斷是惡性的,但還有少數情況下可能是低度惡性,目前治療該病的方案也非常成熟了。首先是手術切除腫瘤,然後結合放療和化療,多數效果還是可以的。只是王先生的腦瘤長得很大了,而且左邊和右邊的大腦都有被腫瘤侵犯,腦水腫嚴重,手術難度很大,很容易出現偏癱、智力下降、失語等併發症。
  • 侵害視神經的膠質瘤手術全切可能嗎?視力還能恢復嗎?
    INC旗下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是由世界各發達國家神經外科宗師聯合組成的大師集團, INC顧問團成員教授之一、世界顱底腫瘤手術大師、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教育委員會主席德國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國內患者尊稱「巴教授」)教授對於視神經膠質瘤這類的疑難腦瘤全切手術極為擅長,他曾為眾多疑難病患詳細答疑解惑,提供安全的手術切除和術後治療建議,為他們指明了後續的治療方向
  • 記憶力突然下降,也可能是腦內腫瘤導致的
    磁共振檢查發現蔣顱內居然有顆巨大的腦腫瘤。由於手術風險非常高,當地醫院不敢貿然手術,建議她到專業的大醫院接受治療。為得到進一步治療,在朋友的介紹下,蔣女士來到了廣東三九腦科醫院。我院神經外九科主任穆林森接診後,仔細詢問了病史,得知蔣女士在一月前就出現了右側手腳行動笨拙、麻木的症狀。
  • 為什麼很多膠質瘤無法治癒?別灰心,10年生存期逐步提高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膠質瘤都無法切除乾淨,兒童的小腦星形細胞瘤可以切除乾淨,成人限於額葉、顳葉的I級星形膠質瘤也可以完全切除。說白了,就是這個腫瘤的惡性程度較低,並且生長的位置又要適合於擴大切除,切掉後病人還不會發生嚴重併發症——這幾項的組合是完全切除腫瘤的必要條件——大腦密布阡陌交錯的神經與血管,因此想要完全切除十分困難。
  • 不同類型腦膠質瘤 如何做到最大化安全切除-馬曉東 孫國臣
    低級別的浸潤程度比高級別相對短一些,但做手術時,常不易找到腫瘤和周圍腦組織之間的區別。根據NCCN的指南及我們的經驗,基本依據T2Flair邊界進行最大化切除;對於高級別膠質瘤首先要做到NCCN指南上的磁共振增強範圍的切除,另外無論高或低級別,還要考慮腫瘤和重要功能區的關係和距離,來決定切除範圍。在非功能區切除要儘可能擴大。
  • 顱內島葉腫瘤如小孩拳頭方丹東團隊5小時成功摘除
    經仔細檢查,發現顱內左側島葉有一個直徑達6釐米的巨大腫瘤。    當即,王師傅被安排入住三門峽市中心醫院腦病醫院神經外科三病區。經過腦立體定向活檢,最終確定腫瘤性質為:星形細胞瘤。    「星形細胞瘤屬於腦膠質瘤的一種,屬惡性腫瘤,首選手術切除。」主任方丹東說。    方丹東介紹,腫瘤直徑達6釐米,尺寸近似小孩拳頭,呈侵蝕性生長,無包膜,邊界不清。
  • 異甘草素抗膠質瘤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來源於神經上皮,約佔顱內腫瘤的60%。美國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登記組織統計,惡性膠質瘤約佔原發性惡性腦腫瘤的70%,年發病率約為5/10萬。 惡性腦膠質瘤5年生存率不足10%。我國膠質瘤的發病率居顱內腫瘤之首,是所有人體腫瘤中預後較差的腫瘤之一,病死率也高。腦膠質瘤多呈浸潤性生長,侵襲性強,手術難以完全切除,術後放、化療效果差,復發率高。
  • 偏癱、失語的丘腦膠質瘤患者何去何從?德國手術全切後均得到改善
    在當地醫院發現顱內佔位後,患者與INC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的德國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取得聯繫進行會診,最後確認了手術治療方案,隨後前往德國漢諾瓦INI國際神經學研究所。 診斷:丘腦內的IV級左側中線神經膠質瘤,輕度右側偏癱,暫時性運動性失語發作 入院情況:神志清楚,焦慮。主觀視力模糊,無復視,正常視野。頭部右側輕度感覺減退。沒有面部癱瘓,聽力正常。正常步態和協調。輕微的前旋和沉重感,手部肌肉輕度無力(運動等級4+/5)。
  • 膠質瘤多見於神經細胞,且常發病於顱內,症狀表現多,別亂用藥
    根據惡性程度,WHO對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分類將神經膠質瘤分為I-IV級,I和II級為低度神經膠質瘤,III和IV級為高度神經膠質瘤。根據不同的細胞類型,神經膠質瘤可分為星形膠質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細胞瘤和髓母細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