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很難切除乾淨,恢復不好又會犯病」,這可以說是對膠質瘤的寫照,其可怕和棘手程度可想而知。膠質瘤屬於腦瘤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是萬分之一,但是這種腫瘤特別偏好青壯年,10-20歲和40-50歲這兩個年齡段是這種疾病的發病高峰期,而惡性膠質瘤的平均生存期只有8個月。
膠質瘤到底是一種什麼疾病?膠質瘤好發於哪些部位?如果不幸罹患膠質瘤,應該怎麼辦?目前是否有治療方式能夠治癒這種可怕的疾病?INC國際神經外科帶你來揭曉。
什麼是膠質瘤?
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神經外胚層發生的腫瘤有兩類,一類由間質細胞形成,稱為膠質瘤;另一類由實質細胞形成,稱神經元腫瘤。由於從病原學與形態學上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別,而起源於間質細胞的膠質瘤又比起源於實質細胞的神經元腫瘤常見得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有膠質瘤中,統稱為膠質瘤。
膠質瘤的臨床症狀可分兩方面,一是顱內壓增高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所產生的局灶症狀,早期可表現為刺激症狀如局限性癲癇,後期表現為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如癱瘓。
膠質瘤好發於哪些部位?
各型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最多,其次為膠質母細胞瘤,其後依次為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膠質瘤、松果體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未分類膠質瘤及神經元性腫瘤。各型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不同,如星形細胞瘤成人多見於大腦半球,兒童則多發在小腦;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發生於小腦蚓部;室管膜瘤多見於第4腦室;少枝膠質瘤大多發生於在腦半球。還有一些膠質瘤會發生在腦幹、基底節區、胼胝體、丘腦等腦內複雜或運動功能區位置。
遭遇膠質瘤,手術全切是一線治療方案
美國NCCN、歐洲EANO、中國等國際治療規範指南均指出,腦膠質瘤應以手術切除為主,結合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法。顱內腫瘤引起的物理佔位效應,只有手術切除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解除手段,目前手術已經越來越微創化,各種術中神經導航/術中核磁/術中神經電生理檢測技術發展,開顱手術在顯微手術時代準確性、安全性、有效性越來越高。
膠質瘤屬於一種惡性腫瘤,可以說50%以上的膠質瘤都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母細胞瘤,即臨床上所說的Ⅳ級膠質瘤。其餘膠質瘤有Ⅰ級、Ⅱ級、Ⅲ級,惡性程度相對較低,其中只有不到10%的膠質瘤屬於Ⅰ級膠質瘤,可以通過手術方式全切,患者可以長期生存,沒有腫瘤復發。Ⅱ級、Ⅲ級、Ⅳ級的膠質瘤在手術切除之後,甚至放療和化療之後都容易復發。所以,對於膠質瘤的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後,還需要進行嚴密的臨床隨訪以及早發現腫瘤復發,並在恰當的時候進行再次治療。
INC國際神經外科提醒:對於一些疑難位置如腦幹、丘腦、胼胝體、基底節區、脊髓等部位的膠質瘤,則因為生長部位極其刁鑽,常常難以切除,需要手術手法極為精湛、操作非常細緻的手術專家進行,同時需要一些必要的先進設備和手術相關麻醉師、護士等的保障。所幸,近年來,由於顯微技術,神經導航及術中磁共振技術的進步,使得以往手術難以到達區域如功能區,以上複雜位置的腦深部腫瘤已經能夠達到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