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鏈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發病及進展中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

2020-12-03 醫脈通

長鏈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發病及進展中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

2017-05-24 來源: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

作者:陳峰,駱純,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神經外科

 

膠質瘤是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為提高膠質瘤病人的治療效果,在基因和分子水平上掌握腫瘤的發生機製成為當務之急。近年來,一些LncRNA的異常表達與膠質瘤病人的復發及預後密切相關。但目前人們對其功能及作用機制知之甚少,充分了解LncRNA在膠質瘤發生發展中的功能及分子調節機制有助於尋找新的膠質瘤治療靶點及分子診斷標誌物。本文綜述近來發現的與膠質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LncRNA分子,並描述其具體的分子機制,旨在為膠質瘤病人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可能的新方法。

 

1.LncRNA概述

 

LncRNA最初被認為是由於轉錄過程中RNA聚合酶的低保真性而產生的轉錄「噪音」。近來研究表明:LncRNA可以在染色質修飾、轉錄及轉錄後等多種水平調節基因的表達,影響轉錄、翻譯、細胞分化、基因表達、細胞周期、染色體修飾及核漿運輸等生理進程。根據LncRNA在基因座上的位置可將其分為5類:①位於基因間的長鏈非編碼RNA,又被稱作LincRNA(long intergenic RNA)。②雙向長鏈非編碼RNA(bidirectional LncRNA)。③天然反義鏈長鏈非編碼RNA(natural antisense LncRNA)。④外顯子同向重疊RNA(exonsense-over lapping LncRNA)。⑤內含子反向RNA(intronicantisensLncRNA)。

 

2.LncRNA的功能

 

根據其在細胞中的作用方式和功能,現將LncRNA的功能概括為以下4種:

 

2.1信號通路上的調控者

 

LncRNA轉錄本的調控作用是暫時的,並且表達具有組織特異性。LncRNA的表達調控是對細胞內外刺激的反應。因此,LncRNA可以作為分子信號調節器調控基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有選擇性的表達。

 

2.2分子誘餌

 

LncRNA作為分子誘餌來招募相應的RNA結合蛋白或RNA間接調控靶基因的轉錄。Poliseno等報導PTEN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的假基因PTENP1可以與PTEN競爭結合microRNA進而調控PTEN基因表達,這種調控方式被稱為「海綿吸附效應」,具備該作用的LncRNA也被稱為ce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即競爭性內源性RNA。

 

2.3分子嚮導

 

LncRNA可以引導核糖核蛋白複合體結合到特定的染色體位點,進而調節鄰近靶基因(通過順式調節作用)或是較遠處靶基因(通過反式調節作用)的表達改變。

 

2.4分子支架

 

LncRNA可以為多種複合體的形成提供分子支架。一些長鏈非編碼基因擁有結合不同蛋白和效應分子的結構區域,從而為蛋白質複合體的形成提供一個裝配平臺,進而對基因的轉錄產生激活或是抑制作用。這對生物信號的傳遞及精確調控具有重要意義。

 

3.腦膠質瘤中常見的LncRNA及其分子作用機制

 

3.1H19

 

H19是人們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發現的發揮腫瘤抑制作用的第1種LncRNA。研究報告發現H19的表達與膠質瘤分級密切相關,且其表達在膠質瘤的進展及侵襲中起到關鍵作用。與U251、U87等其他神經膠質瘤細胞相比,H19在膠質瘤幹細胞中表達量明顯升高,研究認為H19的表達與GSC的幹細胞特性相關。迄今為止,H19可能會影響神經膠質瘤發展的相關機制仍未完全清楚。

 

3.2HOTAIR

 

在膠質瘤中,HOTAIR(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的表達與膠質瘤的分級有關,膠質瘤的級別越高,其表達量越高。除LncRNA表達譜晶片技術外,Pastori等通過單分子測序技術確定膠質母細胞瘤(GBM)中幾種LncRNA的表達規律;結果顯示,與正常腦組織相比,HOTAIR在GBM中明顯高表達,在細胞實驗中幹擾HOTAIR的表達後,膠質瘤細胞生長速度明顯減慢。功能學實驗表明幹擾HOTAIR後會導致膠質瘤細胞發生細胞周期阻滯,細胞生長速度減慢,侵襲能力減弱。儘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HOTAIR在膠質瘤中存在致癌作用,但是其調節基因表達的機制仍未完全明確。

 

3.3CRNDE

 

近期研究表明:與正常腦組織相比,GBM病人CRNDE(colorectal neoplasia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腫瘤細胞中上調了32倍,並且CRNDE表達水平與神經膠質瘤分級有關。過表達CRNDE後,神經膠質瘤細胞的生長和遷移能力增強,而幹擾CRNDE表達會抑制腫瘤活動。

 

3.4MALAT1

 

Ma等分別在正常腦組織、低級別膠質瘤和高級別膠質瘤中檢測MALAT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的表達水平,發現MALAT1的表達與膠質瘤級別及大小有關,並且是影響膠質瘤病人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血-腫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是腦腫瘤治療中阻止藥物到達腦腫瘤的主要障礙,Ma等通過構建體外BTB模型,並在永生化的人大腦微血管內皮細胞中敲減MALAT1的表達後發現,微血管內皮細胞出現損傷,BTB通透性增加。這將為膠質瘤病人的藥物靶向治療提供幫助。Han等通過一系列研究發現MALAT1的表達與膠質瘤幹細胞株SHG139S的乾性標誌物表達有關,並且促進SHG139S的增殖。

 

3.5MEG3

 

與大多具有促癌作用的LncRNA不同,MEG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是一種具有腫瘤抑制作用的LncRNA。Wang等發現MEG3在正常腦組織中高表達而在膠質瘤中低表達,當在膠質瘤細胞株U251和U87中過表達MEG3後,神經膠質瘤細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細胞數目增多,這種抗增殖作用與P53信號通路激活有關。Li等發現:在膠質瘤中DNMT1介導的MEG3啟動子區甲基化引起MEG3基因表達缺失,進而抑制P53信號通路,導致細胞過度增殖。綜上所述,MEG3可作為一個潛在的靶點用於腦膠質瘤的治療。

 

3.6TSLC1-AS1

 

研究表明:TSLC1-AS1(antisense transcript 1 of TSLC1)是腫瘤抑制基因TSLC1(tumor suppressor in lung cancer 1)的反義鏈,Qin等採用RT-PCR技術首次在正常腦組織和各級別膠質瘤中檢測TSLC1-AS1的表達水平,發現與正常腦組織相比,TSLC1-AS1在膠質瘤組織中的表達量下調,並與膠質瘤的病理級別呈負相關;進一步在膠質瘤細胞系U87中過表達TSLC1-AS1後發現,膠質瘤細胞的增殖、遷移、侵襲能力明顯下降。因此,LncRNATSLC1-AS1可能作為潛在靶點用於膠質瘤的治療。

 

4.LncRNA在腦膠質瘤診斷及預後中的應用

 

LncRNA在腫瘤與正常腦組織之間及不同級別腫瘤之間的差異表達,為LncRNA在膠質瘤診斷及預後分析上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通過比較分析膠質瘤不同病理亞型LncRNA的表達差異,Zhang等發現23種在星形細胞膠質瘤和少突細胞膠質瘤間存在差異表達的LncRNA。通過比較這一組LncRNA,人們可以輕易地將星形細胞膠質瘤與少突細胞膠質瘤區分開。Zhang等通過分析來自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資料庫的213例GBM病人資料,確定6種(KIAA0495、GAS5、PART1、MGC21881、MIAT、PAR5)與GBM病人總體生存期密切相關的LncRNA,並且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這些LncRNA是除病人年齡及啟動子區甲基化(O6-methylguanine-DNAmethyl transferase,MGMT)狀態之外的影響腫瘤病人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以上結果可為腦膠質瘤的病理診斷和預後分析提供新的思路。無創腫瘤檢測技術的應用為LncRNA在膠質瘤病人的診斷及預後分析上的應用提供客觀可能。但目前在膠質瘤病人血液中尚未檢測到膠質瘤特異性的LncRNA。

 

5.LncRNA在腦膠質瘤治療中的應用

 

針對LncRNA的各種治療途徑正在火熱研究中,一些製藥公司也積極開發作用於LncRNA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首先,靶向特定LncRNA的小幹擾RNA(siRNA)可用來調節LncRNA的功能。其次,當一種LncRNA分子整體的二級結構或該核苷酸序列不利於siRNA的設計時,反義寡核苷酸(ASO)可直接定位於該LncRNA。ASO具有許多siRNA所不具備的優點,包括不依賴於RNA誘導的沉默複合體(RISC)起作用、高度的特異性和低脫靶效應。已有學者在小鼠的肺癌細胞中應用ASO成功抑制MALAT1的表達。

 

6.結語與展望

 

在過去的幾年間,LncRNA的發現催生腫瘤研究領域的新熱點。最近的研究均表明:LncRNA的差異表達與膠質瘤惡性行為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這為膠質瘤新的診斷標誌物和判斷預後靶標的發現提供新思路。但是,在LncRNA成為新的分子診斷標誌物之前,仍需要大量的實驗驗證。此外,既然研究發現LncRNA與膠質瘤基本的病理進程有關,在不久的將來有望發現在膠質瘤發生和進展的關鍵步驟起作用的特定LncRNA,這些LncRNA將成為膠質瘤治療的新靶點。

 

來源: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2016年7月第21卷第7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與腦膠質瘤發病相關的風險因素研究進展
    IDH1、IDH2、IDH3為人類IDH主要類型,其中IDH1為腦膠質瘤發病、進展過程中主要的突變形式,目前認為其致癌機制為IDH1突變導致羥基戊二酸異常積聚,抑制多種α-酮戊二酸依賴的雙加氧酶活性,從而影響去甲基化酶活性、組蛋白修飾等,進而導致腦膠質瘤發生。
  • 長鏈非編碼 RNA DANCR 在部分腫瘤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E⁃mail:wy_smc@ 163.com[摘要]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大類長度超過200個鹼基對的具有有限蛋白質編碼能力的轉錄本, 在調控基因表達、染色質修飾、轉錄調控等過程中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中國科大在動物長鏈非編碼RNA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實驗室通過優化的基因編輯技術,對秀麗線蟲中155個基因間的長鏈非編碼RNA(lincRNA)進行逐一敲除(秀麗線蟲已知的全部lincRNA共170個),系統地研究了秀麗線蟲中lincRNA的功能。這是第一篇在多細胞動物中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全基因組水平上、對一個種類的長非編碼RNA進行敲除並系統分析其在動物中生理功能及功能機理的研究。
  • miR-210/VMP1信號傳導通路在腦膠質瘤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在膠質瘤組織中也同樣檢測到miR-210為高表達水平,但是其在膠質瘤發生、發展中的具體作用機制尚未明確。miR-210參與人體內許多複雜的生物學過程,包括細胞周期調節,細胞存活、分化、血管生成以及代謝等,是多種細胞功能的調節基因,是當前研究最熱門的miRNA之一。
  • 秀麗線蟲長鏈非編碼RNA研究取得進展
    單革實驗室在2017年發表的Developmental Cell文章基礎上,於Genome Biology發表了題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的文章,報導通過優化的CRISPR-cas9 系統對秀麗線蟲中155個基因間的長鏈非編碼RNA(lincRNA)進行逐一敲除(秀麗線蟲已知的全部
  • 我校研究團隊在對動物長鏈非編碼RNA研究中取得進展
    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非編碼RNA功能及功能機理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發表了題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的文章,報導了實驗室最新的研究成果。
  • 腦膠質瘤病人靜息態默認模式網絡研究進展
    腦膠質瘤病人常伴隨認知功能障礙,可能與膠質瘤引起的腦區間網絡異常相關,包括腫瘤同側和對側半球間腦區的網絡連接。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mode network,DMN)與自發認知功能、外部環境監控功能、內部心理活動相關。研究膠質瘤病人DMN對於更好地理解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指導重要腦網絡保護及臨床治療評估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腦膠質瘤DMN的研究歷史、概念理論及目前相關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種類眾多。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微小RNA(miRNA)、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以及環狀RNA(circRNA)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具有重要且複雜的生物學功能。
  •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2018-10-22 中國科學報 程唯珈 【字體: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授江濤團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王吉光團隊與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樊小龍團隊合作,闡述了在繼髮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MET的第14號外顯子跳躍(METex14),以及PTPRZ1-MET(ZM)融合基因和METex14等MET基因相關變異可促進腦膠質瘤惡性進展。
  • 非編碼RNA參與顱內動脈瘤病理機制的研究進展
    非編碼核糖核酸(noncoding RNA,ncRNA)在顱內動脈瘤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基因的轉錄和翻譯過程中,大部分基因(97%~98%)轉錄為ncRNA。>,lncRNA)及環狀核糖核酸(circular RNA,circRNA)在顱內動脈瘤致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隨著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尤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大量應用,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非蛋白編碼的轉錄單元(即非編碼RNA,ncRNAs),長非編碼RNA在許多重要的生物進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lncRNA能調節多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癌細胞中lncRNAs的改變也被發現與腫瘤形成、發展和轉移密切相關,近期的研究還發現,非編碼RNA
  • 非編碼RNA之lncRNA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國際著名的非編碼RNA資料庫NONCODE中顯示,目前人類和小鼠的長非編碼RNA基因的數目分別為56018和46475個。lncRNA的表達水平相對於編碼蛋白的基因一般比較低。多數lncRNA雖然不直接參與基因編碼和蛋白質合成,但在基因組印記、染色質修飾、基因轉錄後調控、剪切和修飾等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功能,也在很多生命活動中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一文匯總:長鏈非編碼RNA在惡性腫瘤化療耐藥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一文匯總:長鏈非編碼RNA在惡性腫瘤化療耐藥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 STAT3信號通路在惡性腦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但這些新興的治療方法都是建立在對惡性膠質瘤細胞中信號通路深入研究的基礎之上,因此本文綜述了惡性腦膠質瘤中STAT3的經典信號通路及其相關通路。而細胞核作為細胞內信息調控中心,在惡性膠質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過程中的作用無可替代,而相關的靶基因可能與惡性膠質瘤的治療密切相關,因而對其功能的進一步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 人源腫瘤組織異種移植在腦膠質瘤中的應用進展
    膠質瘤PDX複製方法:①採用外科手術、組織及活檢等方法,採集一部分腦膠質瘤的組織標本,將其餘腦膠質瘤組織置於甲醛溶液中冷凍保存,待用分析;②將採集的腦膠質瘤組織標本行去除壞死組織等預處理後,用無菌手術刀將膠質瘤組織切成小塊(1~3mm3)或將組織製備單細胞懸液;③將處理好的膠質瘤組織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中,通常將腫瘤組織移植於小鼠背部皮下
  • 餘國營專訪:非編碼蛋白質RNA在IPF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丨ATS 2019
    餘國營專訪:非編碼蛋白質RNA在IPF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丨ATS 2019
  • 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長鏈非編碼RNA功能研究
    在2014腫瘤轉化醫學研討會上,孫教授就「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長鏈非編碼RNA功能研究」做了精彩演講。進一步探索研究新基因的功能與肝癌發生、發展的關係,對揭示肝癌發生、發展的精確分子機制、設計合理的治療藥物及判斷預後, 進一步提高我國肝癌的治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在生理及疾病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逐漸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lncRNA是一類長度超過200nt的非編碼RNA分子。
  • 多篇文章聚焦RNA與機體健康研究新進展!
    哺乳動物機體中信使RNA最常見的修飾就是N6-甲基腺苷(m6A)修飾,m6A廣泛存在於神經系統中,其能幫助協調多種神經生物學功能,並能通過YTH蛋白家族中的閱讀蛋白來發揮作用。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比利時和日本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抵禦黑色素瘤的新方法,研究者指出,一種名為SAMMSON的黑色素瘤特異性長鏈非編碼RNA能與CARF蛋白相互作用來協調黑色素瘤細胞的細胞質和線粒體中蛋白質的合成,這種機制就能維持細胞生長期間的蛋白質穩態,從而避免誘導細胞死亡
  • 科學家發現長鏈非編碼RNA作用新模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帶領課題組發現,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可通過直接結合細胞漿中的信號轉導蛋白分子並影響其磷酸化的新方式而調控免疫細胞的分化發育與功能。該成果為研究lncRNA發揮生物學效應的作用機制提出了新觀點,並為免疫細胞分化發育與功能調控研究提出了新方向。相關成果發表於新一期《科學》。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Divergent lncRNAs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and lineage differentiation in pluripotent cells)的研究論文,系統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組上鄰近基因的表達,以及它們在幹細胞分化和發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