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一種稱之為「電場療法」的全新診療技術與思路方興未艾,給癌症的攻克帶來新的希望。
什麼是電場療法(Tumor Treating Fields)?
所謂電場療法,簡稱TTFs,是一種基於生物電作用的物理療法。
TTF由一種可穿戴的電池供電設備提供交替的電場,該設備的商品名為Optune(Novocure),已在美國和歐洲獲批用於腦膠質瘤的治療。TTF可以幹擾實體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些關鍵分子,從而破壞細胞分裂。
早在2001年,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榮譽教授尤蘭姆·帕耳提醫生(Dr. Yoram Palti)首次研發出用低強度電場治療腦瘤的新療法。
(發明「電場療法」的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榮譽教授尤蘭姆·帕耳提)
電場為什麼可以治療癌症?
腫瘤細胞的一大特徵是不受控制的有絲分裂,即位於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染色體不斷複製,隨後一分為二,並且完全不受機體調節的進行複製-分裂-再複製-再分裂……
可是,細胞有絲分裂過程需要細胞質中的一種特殊蛋白質——微管蛋白及其聚合物的參與。
這些蛋白質在細胞分裂的前期,使染色體均勻排列在細胞中間,隨後經過三維排序,能夠端點相連形成聚合物鏈條。
最後,這些聚合物鏈條再將染色體從一個細胞拉進兩個細胞裡,完成有絲分裂。
有絲分裂模式圖
免疫螢光法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無獨有偶,微管蛋白恰好是人體中攜帶大量電荷的蛋白,從電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如果把腫瘤細胞置於一個電場中,這些微管蛋白勢必會受到影響,最終制約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使之走向死亡。
實際效果怎麼樣?
帕耳提教授研究發現,在分裂晚後期或末期階段的細胞易於被具有特定頻率和場強特性的交流電場所破壞。
因此,這樣就可以做到選擇性破壞快速分裂細胞,例如腫瘤細胞,而不傷害沒有進行分裂的正常細胞。
通過使用具有兩個或更多頻率的電場可以實現改進的結果,使選擇性破快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得到提高。
(處於分裂末期的腫瘤細胞)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把腫瘤治療電場作用於20種不同的癌細胞,發現經過精心設計的弱電場對腫瘤細胞的生長都會產生影響。
重要的是,腫瘤治療電場對於那些不分裂的正常細胞沒有影響。
(TTFs特異作用於腫瘤細胞)
隨著在實驗室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帕耳提教授創立了Novacure公司,設計了專用的電場治療設備Optune,用於侵襲範圍較為局限的腦瘤。
(腦瘤的電場治療——Optune是一種新的腫瘤治療方法)
由於效果顯著,FDA在2011年批准該設備用於復發性惡性腦神經膠質瘤(GBM)的治療。關鍵的是,FDA首次將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作為批准Optune上市的依據。
可見,電場療法對於腫瘤患者的毒副作用相對於放化療等是非常之低的。也正因為如此,使用過程中患者的依從性非常好。
有哪些毒副作用?
INNOVATE研究的主要負責人Vergote醫生指出:腫瘤電場療法相比於放化療最重要的優勢是——患者的耐受性非常好!
在試驗中幾乎沒有任何不良事件發生,77%的患者能夠每天持續穿著TTFs裝備達18小時。
在連續4周的試驗裡,除了有偶發且不影響試驗進度的皮炎之外,並無其他不良主訴。
費用貴嗎?
2013年,美國FDA批准的該技術被作為手術和放療之後的標準治療方案的候選療法,並寫入NCCN指南,用於治療復發GBM。
美國亨利福特醫院、梅奧診所的專家可接受癌症患者電場療法會診申請,但是美國的治療費用較高,每天700美金,需每天去醫院治療。
此外,日本也引進TTF電場技術,並已成功研發類似TTF的電場治療設備,稱為ECCT,一套設備9萬人民幣左右,可購買回國內長期使用[4]。
可喜的是,暨近兩年日本成功引進該技術,並取得顯著臨床效果後,中國也著手開展此項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預防復發和轉移等多項獨有優勢的新技術,並且已經有多個國內神經外科專家在評估與參與該技術的臨床試驗。
在中國腦膠質瘤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的數十家成員單位,以及多個基礎科研單位的支持、指導和參與下,我國啟動了腫瘤電場治療系統國產化自主研發的進程!
這意味著,國產的電場療法有望開展臨床試驗,並進一步進入臨床,造福患者!中國2015版新修訂的腦膠質瘤治療指南中,也增加了對TTF的推薦。
電場療法經典案例
案例一:膠質瘤
患者:羅伯特(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金牌得主 自行車4000米個人追逐賽冠軍,瑞士選手)
病名:膠質瘤
發現病情後,羅伯特進行了手術、放療和化療。但好景不常,約1年後癌細胞復發,並以迅猛的速度侵蝕腦部。當時被其主治醫師宣告餘命只有3個月,此後,羅伯特開始嘗試進行電場療法。
12個月後腫瘤基本消失。
戴著治療帽的羅伯特正在在評價「電場療法」治療中的體驗和QOL(生活品質)。他感謝醫師、感謝給他帶來生命希望的寶貴的每一天。
案例二:松果體瘤
患者,男性,22歲,診斷為松果體瘤,侵犯丘腦:腫瘤位於中腦(松果體區域)壓迫丘腦(MRI 2012年11月23日),導致患者視力受損和嚴重頭痛。ECCT治療4月後,腫瘤體積逐漸縮小(MRI 2013年1月4日),患者症狀持續改善。
治療15月後,MRI示腫瘤幾乎消失(2014年3月6日),患者狀況幾乎回復正常。在這個病例裡,腫瘤通過腦脊液流出道與第四腦室相連,因此死亡細胞可完全清除。單純使用ECCT而不用手術有望完全消除整個腫瘤。
案例三:乳腺癌
患者:女性,51歲,乳腺癌肺轉移,患者拒絕接受任何保守藥物治療。
在治療初期,她的左乳已經出現了開放性傷口(2013年2月4日),並且存在多發雙肺轉移結節。經過ECCT治療6月後,乳房開放性傷口開始癒合,2013年10月19日胸部X線與2012年10月29日的影像相比,雙肺結節進展受到抑制。治療1年後,2014年6月25日的胸部X線提示兩肺結節顯著消失,乳腺腫塊變軟變小,傷口已經癒合。直到報告之前(2015年6月),患者仍然存活,且一般狀況良好。
案例四:肺癌
患者:莉迪雅是名66歲的農婦,住在瑞士。五年前,她被診斷為肺癌。她在兩年內接受了四種不同的化療,沒有一個有效果。她的腫瘤持續增大。三年前。她參加了電場療法針對肺癌治療的臨床試驗。
可以看到她攜帶著她的傳感器設備一個在胸前,一個在背後,另一副並排放在肝部上方。你能看到腫瘤治療電場的生發器。
但更重要的可以看到她仍然照常生活,經營她的農場。她和兒女還有孫子孫女們一起玩樂。我們和她聊天的時候,她說當她接受化療時,每個月她得去醫院接受輸液,她的整個家庭因為她的治療副作用而遭罪。
現在她能自己從事農場的所有活計。這只是開始。
案例五:膠質瘤
患者:傑西卡莫裡斯在紐約州北部的一條小路上走著,突然發出一陣亂語,跌倒在地,全身顫抖。幾個小時後,在一家醫院,她被診斷為惡性腦瘤,幾天後,她進行了腦部手術。從那以後,她一直在為生存而戰。
5月,她開始接受一種積極的治療方法——電場療法,她需要每天頭戴電極,發送電場,試圖阻止殘餘癌細胞復發。到目前為止,她已經接受治療6個月了。要知道,惡性膠質瘤術後短期復發機率是非常高的。「我認為這很棒,」莫裡斯說。「我很自豪地穿上它,有些患者會出現輕微的皮疹,但我目前沒有出現任何不適。」
案例六:膠質瘤
13歲的女孩因逐漸惡化的頭痛就診,MRI發現,兩側區域都出現對比度增強和囊性壞死。她在當地的兒童醫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切除。
手術組織在梅奧診所和約翰霍普金斯癌症研究中心實驗室的病理診斷為:星形細胞瘤Ⅳ級IDH1缺失(膠質母細胞瘤)
隨後開始進行放療聯合替莫唑胺及鉑類化療治療,在初步診斷後的20個月時,腫瘤復發,出現兩個新病灶。隨後,她接受了第二診療意見(會診),會診為她制定了貝伐單抗聯合電場治療的方案。
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非常小,僅為輕微的頭皮刺激和皮膚症狀,使用非處方藥氫化可的松治療後緩解。她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中。在進行電場治療的6~7個月,病情穩定。7個月後,MRI顯示病情進展,患者停止接受電場治療,繼續貝伐單抗的治療,並做了美國Foundation medicine基因檢測公司的全基因組測序。基於檢測結果顯示ROS1突變,她開始使用克唑替尼治療。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