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古細菌或可揭示生命起源:科學家研究了12年

2020-11-25 驅動之家

2010年,科學家在對北冰洋海底採集的沉積物巖心進行DNA分析時,他們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東西。一種以前未知的屬於古細菌(Archaea)的微生物,而它的基因組特徵似乎與真核生物(Eukaryota)有關。

他們在格陵蘭島附近的Loki's Castle熱液噴口發現該生物,並將其命名為Lokiarchaeota(以下簡稱Loki);但更大的懷疑給這一發現掩上了一層陰影:樣品是否被巖心的其他東西所汙染了?

現在,多虧了日本科學家的努力,這些疑惑得到了平息。他們第一次隔離了Loki,並在實驗室裡培育了它。

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可能第一次對活著的Loki進行了觀察和研究,這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藍色星球上找到我們的第一個祖先。

生命之樹在其基礎上可以被分為三個領域。其中之一被細菌所佔——沒有細胞核或膜結合的細胞器的單細胞微生物,通過擺動稱為鞭毛的毛髮狀結構四處遊走。另一種則是真核生物,其細胞具有細胞核和細胞膜。該領域包含了我們人類、動物、植物和藻類。

還有就是古細菌。它們很像細菌,因為缺乏細胞核和與膜結合的細胞器,並使用鞭毛來四處走動。但它們之間存在著關鍵的區別。它們的細胞壁由略有不同的物質組成,它們的RNA差異很大,足以將它們在生命之樹上分割開來。

但隨後出現了Loki,還有其它具有真核生物特徵的古細菌標本。它們被命名為Thorarchaeota、Odinarchaeota和Heimdallarchaeota(遵循相同的命名規定)。

總體而言,它們被稱為阿斯加德古細菌(Asgard archaea),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可能是真核生物的起源——也許是在阿斯加德一樣的古細菌吞噬了一種細菌之後。

但是,如果不對生物體進行單獨的詳細研究,就很難分辨出來。這就是日本科學家的功勞所在。他們在2006年從海平面以下2533米(8,310英尺)的南海海槽中的海底找回了沉積物巖芯。

這是在眾人知道阿斯加德古細菌之前。不久後,對此豐富樣本的RNA分析才發現存在類似Loki的有機體。

團隊剛開始工作時,還不知道了這一點。在連續流生物反應器系統中,他們不斷注入甲烷來模擬深海甲烷排放的條件,在其中培育了五年樣品。在這個條件下,微生物緩慢地成倍增長著。

下一步就是將生物反應器中的樣品放入含有營養物質的玻璃管中,以保持它們的營養和生長。在那裡,他們又等待了一年,終於開始發展出了非常微弱的Loki群體。

然後,團隊投入了更多的時間來隔離、培養和增長這個緩慢分化的細菌群。常見的細菌群通常需要花費約半小時翻倍,而Loki則花了20天。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重複的亞培養在古細菌極低的生長速度和細胞產量下,豐富了古細菌的菌群。培養物一直有30-60天的滯後期,需要3個多月才能完全生長。而培養溫度的變化,基質的組合和濃度對於滯後期、生長速率或細胞產量沒有明顯的改善。」

總的來說,這個實驗花費了12年。研究人員將他們培育的微生物命名為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 ——在普羅米修斯之後,古希臘神話中的泰坦被認為是用黏土創造了人類。

他們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第一種觀點認為,Prometheoarchaeum只有在一種或兩種微生物存在的情況下才會生長,這兩種微生物分別是古甲烷菌和氟脫硫弧菌。當Prometheoarchaeum將胺基酸分解成食物時,它會產生氫,而其他微生物則以氫為食。

實驗表明,如果允許氫在周圍徘徊,這可能會進一步阻礙Prometheoarchaeum那已經很慢的生長速度,表明古細菌和其它生物存在著共生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一個物種或兩個物種的生長取決於另一個物種吃什麼。

當在電子顯微鏡下檢查這個有機體時,它揭示了一個不尋常的形狀,一個長長的觸角從它的體內發芽,它的夥伴微生物就依附在上面。

研究人員假設,當地面上的氧氣開始增加時,這種有機體轉而與使用氧氣的細菌產生關係,增加其生存機會,並走上了成為真核生物的道路。

事實上,DNA測序揭示了其它阿斯加德古細菌的真核特徵。

顯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Prometheoarchaeum可能與數十億年前的古細菌大相逕庭。遠不能確定真核生物是從古生物進化而來的。

到目前為止,這項研究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因此了解科學界對此的看法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無論現在發生什麼,我們都將從這項工作中學到很多。

「這是一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反映了巨大的工作量和毅力。」瓦赫寧根大學的進化微生物學家Thijs Ettema對《自然》雜誌說。

「這向了解這一重要血統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圖片來源:Imachi et al., bioRxiv, 2019)

相關焦點

  • 神秘古菌,揭示生物起源
    來源:經濟日報本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日本科研團隊的論文,日本橫須賀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的井町寬之和日本筑波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的延優等研究人員,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了一種阿斯加德(Asgard)古菌,對其進行了表徵,試圖揭示真核生物的起源。
  • 「深部生物圈」古菌揭示生命起源—新聞—科學網
    最近幾十年,隨著海洋科技不斷發展,科學家們發現在海洋底部一些黑暗的極端環境下,也有微生物活動的跡象。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海洋學實驗室教授王風平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上發表文章,解析了深部生物圈一類重要新古菌門——「深古菌」中部分類群的特殊代謝機制和生物地球化學功能,為科學家查明早期生命起源打開了窗口。
  • 前沿| 一種新發現的生命形態,或許可以揭示生命起源
    2010年,科學家在對北冰洋海底採集的沉積物巖心進行DNA分析時,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東西。一種以前未知的屬於古細菌(Archaea)的微生物,而它的基因組特徵似乎與真核生物(Eukaryota)有關。
  • 古細菌:生命世界裡的獨行者
    遺憾的是,在大浪淘沙的生命演變進程中,很多物種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很幸運的是,也有很多物種在經歷億萬年的風雨洗禮之後,依然堅強的在大自然的舞臺上演繹著生命的讚歌。更為奇特的是,生命世界裡還有一群獨行者,它們億萬年來依然棲息在極端惡劣的生境下,默默無聞,而這種環境又極似地球形成早期的惡劣條件。他們就是生命世界裡最古老的生命體之一——古細菌。
  • 科學家培育出「阿斯加德」古菌 有助解釋地球生命起源
    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導 西媒稱,經過近15年的研究努力,日本科學家首次成功從深海分離並培育出「阿斯加德」古菌。這種神秘的生物可以解釋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所有複雜生命形式的起源。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18日報導,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所有生物都是由同樣的「磚塊」構成的。這些「磚塊」就是擁有細胞器的複雜細胞——真核細胞。
  • 《自然》研究,揭示真核生物起源的重大進化謎題
    這些結構增強了真核生物的環境適應能力,使其演化為現存物種中數目佔大多數的生命形式。1977年,美國微生物學家CarlWoese通過16S/18SrRNA序列系統發育分析偶然發現了古細菌。他們據此將原核生物分為兩大類——真細菌和古細菌,並將真細菌、古細菌和真核生物各分為一個「域」(Domain),作為比「界」(Kingdom)高一級的分類系統,分別命名為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 2019年十大科學發現:新發現的這類古菌,讓整個生命科學大廈開始動搖
    動搖了目前主流的」三域系統「,動搖了生命起源的根基。 一種跟洛基同名的洛基古菌(Lokiarchaeota),跟洛基一樣麻煩不斷,它的出現開始動搖生命起源的根基。 三域系統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一類全新的生命形式——古菌。古菌是單細胞微生物,它們沒有細胞核及與任何其他膜結合細胞器,雖然形態上與細菌很像,但基於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古菌在進化上更接近真核生物,古菌應屬於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
  • 陳根:真菌和古菌,生命起源之爭
    1977年,美國微生物學家CarlWoese通過16S/18SrRNA序列系統發育分析偶然發現了古細菌。他們據此將原核生物分為兩大類——真細菌和古細菌,並將真細菌、古細菌和真核生物各分為一個「域目前的廣為接受的觀點認為,真核細胞是在約20-18億年前一個細菌融合進一個古菌細胞產生的;被融合的細菌與古菌宿主形成了內共生關係,並逐漸進化成了現代真核生物中最重要的細胞器——線粒體(Mitochondrion
  • 假說眾多 新研究探索深海中生命起源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這是人類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也是全世界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研究但仍沒有定論的課題。最近,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稱,科學家發現了在至少37.7億年前深海熱液口及其周圍微生物活動的證據,這可能代表著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式。這一發現為生命起源的探索增加了新的認識。
  • 科學家發現深海古細菌
    這項發現可能為揭示複雜細胞生命演化起源帶來新的曙光。 儘管生命存在多樣性,但所有生物都可以被歸到兩個群類之中:其一是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古細菌,體形小,屬於單細胞,沒有細胞核;其二是真核生物,體形大,有複雜細胞,細胞有細胞核以及一定程度的內部組織和構造。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存在巨大差異,然而,前者是如何由後者演化來的?這個問題一直是個謎團。
  • 研究人員發現氰化物或參與地球生命起源
    研究人員發現氰化物或參與地球生命起源 原標題: 在地球還處於早期時,像這樣的含氰化物的隕石可能在地球播下了生命的化學成分。  圖片來源:趣味科學網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劉 霞  關於生命起源的一個永恆的謎是,生命是如何從非生物化學過程中產生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氰化物或許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 探索生命第三種形式——古菌
    1984年,詹姆斯·雷克(James.Lake)及其同事通過核糖體形態的演化分析發現,相對於真細菌和其它古菌而言,真核生物與原核的泉古菌具有更近的親緣關係。由此,他們提出了不同於「三域學說」的「泉古菌假說」,即真核生物起源於屬於古菌領域的泉古菌,稱為「二域學說」。李猛表示,「二域學說」指的是整個生命體系最初只有細菌和古菌,真核生物是從古菌裡演化出來。
  • 古細菌,一種最古老的生物體,細胞起源於原核生物?
    目前我們所認知的生命起源,是通過線粒體和葉綠體所合成的細胞器。目前,細菌存在於各處,但是卻沒有存在於單細胞微生物中。據專家介紹,單細胞微生物與真核生物一樣,沒有細菌,細胞中只包含了細胞核和細胞膜。目前,我國研究所所認知的古細菌,與細菌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簡單來說,他們都缺乏細胞中的細胞核和細胞膜,因此在此種情況下,細菌可以到任何地方。目前,我們擁有了一種生命起源的假說,那就是細胞起源於原核生物。所謂原核生物起源於真核生物細胞,研究人員表示,最原始的細菌分為兩種,即細菌和古細菌。
  • Science:極端環境下嗜熱古細菌的奧秘
    2015年9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發表於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嗜熱微生物如何將自身硫化葉菌是古細菌王國的一名成員,其個細菌相似是一種單細胞有機體,可以在日本北海道的溫泉中分離得到;一些古細菌往往在平凡的環境中過著普通的生活,比如在湖泊中、大海中以及昆蟲和哺乳動物的腸道中;而其它古細菌則會在非常嚴酷的環境中生存,比如深海火山口熱水中、火山泥和死海中等。
  • 科學家揭秘古老的古細菌如何幫助解釋複雜生命的起源
    2019年8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們首次捕捉到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微生物,其與可能產生地球上所有複雜生命的微生物相似,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雜誌bioRxiv上,研究者表示,如今他們已經能從古細菌單細胞微生物的一個古老譜系中分離並培養出微生物了,這些微生物表面上看起來像細菌,但實則與只從基因組序列中發現的微生物並不相同
  • 古DNA研究,解碼文明起源
    藉助古DNA研究,答案逐漸浮出水面。不久前,我國科學家成功獲取南北方各地遺址的26個個體基因組,並對其進行測序。結果顯示,中國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經分化,但無論來自南方還是北方,今人都同時混合有古南方人群和古北方人群的成分,其中,古北方人群成分顯示出更多影響。這項研究進一步拓展了我們對人類演化史的認知。【點評】從古至今,人類對早期文明的探索從未停止。我是誰?
  • 南極古老的嗜鹽古細菌或可揭示病毒起源
    英國《自然·微生物學》近日報告,南極一種非常古老獨特的細菌haloarchaea(嗜鹽古細菌),或許能揭示病毒起源的奧秘。嗜鹽古細菌是從南極一個非常鹹的湖泊中分離出來的,其體內蛋白質的新變化能夠使它們同時生活在低溫和高鹽的環境中(因為高鹽條件下,水的冰點可以降到很低)。
  • 揭示地球生命起源
    2017年,一塊約6英尺(約1.8米)高的太空隕石以30000mph(約48000千米/小時)的速度進入地球,最終在距離地面20英裡(約32千米)的地方碎裂,墜入到美國密西根州的一個冰湖中。據外媒報導,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對該隕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它或將成為揭示地球生命起源的關鍵。
  • 科學家或找到地球上複雜生命的起源:一個微生物家族種群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微生物可能開啟了地球上複雜生命的演化進程。圖示為動物細胞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一個科學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稱他們回答了一個有關生命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地球上複雜的生命是如何開始進化的。在我們的地球上,有三種類型的生命:細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細菌和古生菌屬於原核生物,它們沒有完整的細胞核;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 研究揭示古細菌NSun6識別tRNA底物的分子機理
    國際學術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rchaeal NSun6 catalyzes m5C72 modification on a wide-range of specific tR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