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古菌「洛基」:來自深海底泥的微生物會是複雜生物的起源嗎?

2020-11-25 騰訊網

原文作者:Jonathan Lambert

之前只在DNA測序中發現過的洛基古菌(Lokiarchaea),如今被科學家成功分離並培養出來了。

生物學家首次捕獲並培養了一種極其隱秘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與地球上所有複雜生命體的可能祖先十分相似。

古菌經常被發現於極端環境中,比如紐西蘭附近Giggenbach海底火山山頂的這些煙囪中。來源:New Zealand-American Submarine Ring of Fire 2005 Exploration, NOAA Vents Program

在bioRxiv上發布的一份預印本中1(註:該論文日前已發表於《自然》,查看更多培養神秘的古菌 |《自然》論文),來自日本的科學家稱,他們分離並培養了一種源自遠古譜系的古菌——古菌是單細胞的微生物,表面看起來很像細菌但本質卻大不相同——這種古菌之前只在基因組序列中被檢測到過。

研究人員花了十二年的時間才培育出這些來自深海底泥微生物的純菌種。這項研究讓科學家第一次見到了這種生物,它們可能完成了從簡單的類細菌細胞到真核生物的跨越——真核生物的細胞中有細胞核及其它結構,植物、真菌、人類和其它動物都屬於此類。

「這是一篇意義非凡的論文,承載了大量的工作和堅持不懈的努力。」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的演化微生物學家Thijs Ettema評價道,「它讓我們對這個重要譜系的了解又前進了一大步。」

源自淤泥

洛基古菌這個逐漸為人了解的神秘類群,最初來自「洛基城堡」(格陵蘭沿岸的一處海底熱液噴口)附近挖出的微生物泥漿。2015年,Ettema和同事對泥漿中的微生物碎片進行了基因測序,並把它們按物種分類,拼接成了一些較為完整的基因組2,這種方法也被稱為宏基因組學。

其中有一個基因組格外引人注目。它很顯然是一種古菌,但在這個基因組中散布著許多真核細胞樣基因。對Ettema來說,這個神秘古菌或許能夠填補簡單微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間的演化空白。研究者稱它為洛基古菌,取名自北歐神話中的搗蛋鬼「洛基」(Loki)。

很快,其它實驗室也陸續發現了洛基樣古菌,這些古菌共同組成了阿斯加德(Asgard)古菌門——阿斯加德是北歐神話中眾神居住的地方。儘管這類生物在系統進化樹上的確切位置還有爭議,很多研究將它們與真核生物並列來分析,或許意味著某種遠古的阿斯加德樣祖先是所有真核生物的起源。也就是說,從大熊貓到大蘑菇在內的所有生物可能都是它們的後代。

合二為一

以上觀點的支持者認為,大約二十億年前,一顆阿斯加德樣古菌吞食了一顆細菌。整個攝食過程並沒有讓古菌大快朵頤,而是催生了一種互利共贏的關係,這種現象被稱為「內共生」。這種假設認為,這顆細菌最終進化成了線粒體,變成了為細胞提供能量的細胞器,間接促使了真核生物的誕生。另一個類似的合併過程很有可能導致了細胞核的形成。

不過,並不是所有研究者都認同是阿斯加德古菌完成了這個跨越。有觀點認為,阿斯加德古菌中非常特別的真核細胞樣基因,其實是來自泥沙中的其它微生物的汙染。況且,實驗室中沒有一個實體的微生物可以作為研究對象,很難知曉那些真核細胞樣基因的實際作用是什麼,也無法了解內共生過程究竟如何是推進的。「我們已經從基因組中得到了很多信息,但如果沒有實驗室培養的純菌種,我們的認識也只能到這了。」Ettema說道。

由於阿斯加德古菌來自極端環境,且生長速率慢得驚人,之前從未有人在實驗室環境下成功培養出來過。「整個領域的人都在等著這一天的到來。」來自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演化微生物學家Simonetta Gribaldo說。

十二年磨一劍

就在阿斯加德古菌還不為人知的前幾年,日本海洋-地球科技研究所的微生物學家井町寬之(Hiroyuki Imachi)與合作者便開始了將阿斯加德古菌帶進實驗室的艱難工作。

為了培育深海沉積物中的微生物,井町寬之和同事們建造了一個模擬深海甲烷噴口的生物反應器。研究人員等待反應器中緩慢生長的微生物數目翻倍,一等就是五年。

他們隨後從反應器中採樣,將它們和營養物質一起放入玻璃試管中,又等了一年才見到一些生命跡象。基因分析顯示出了一個勉強能檢測出的洛基古菌類群。研究人員耐心哄著這些洛基古菌長到了更高數目,然後提純了樣品——它們進行一次細胞分裂都要2-3周。「這是我知道的分裂最慢的生物之一。」Ettema說。

最終,在十二年的努力之後,研究者得到了一個穩定的實驗室培養物。這個培養物中只有這種新的洛基古菌和另一種產甲烷的古菌。這兩種微生物形成了一個共生關係(之前觀察到過類似的古菌和細菌菌落)。科學家們將培養出的洛基古菌命名為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

「這是了不起的成就,」Gribaldo說,「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在阿斯加德熱潮開始之前就開始做了。實驗做到中途的時候他們大概才意識到手上有金礦。」

「來自外太空的生物」

在顯微鏡下,這些「金礦」是直徑不到1微米的球形細胞。像其它古菌和細菌一樣,它們的內部結構相對簡單,而它們的外表面會形成絲線一樣的突起,向體外延伸。「我覺得沒有人能預料到它們會長成這樣。」Ettema說,「它像是一個外太空來的物種。」

新物種暫定名為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在掃描電鏡圖上可以看到它們有著不同尋常的突起結構。來源:H. Imachiet al.

研究者稱,他們培養的洛基古菌靠分解胺基酸產生能量,並能和共生夥伴交換儲能分子。Ettema說,之前從阿斯加德古菌的基因組中,確實能看出這方面的潛質,但沒有實驗室菌種,一切都無法證實。

最終,研究者從提純的樣品中提取DNA進行測序,相比之前從泥沙中提取許多生物的混合物,他們的結果能夠證實洛基古菌的的確確含有無數真核細胞樣基因。「樣品汙染說終於可以停息了。」Gribaldo說。

Ettema表示,這項工作為阿斯加德古菌下一階段的研究打開了大門。但他也強調,還需要培養更多的阿斯加德古菌,才能確定阿斯加德樣古菌是不是真核生物的起源,如果是,它們又是以怎樣的方式發展成了真核生物。

更多P. syntrophicum的掃描電鏡圖。來源:H. Imachiet al.

「我們沒法讓時間倒流,回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Ettema說。我們如今看到的阿斯加德古菌與當初孕育了真核生物的微生物並不完全相同。但他認為,培育更多的阿斯加德古菌,探究那些真核細胞樣基因的作用,有助於繪製出更完整的演化樹;研究者也能夠更好地推斷出,簡單的單細胞生命最初是如何朝著複雜的生命體邁出了那巨大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 Imachi, H.et al.Preprint at https://doi.org/10.1101/726976 (2019).

2. Spang, A.et al. Nature521, 173–179 (2015).

原文以Scientists glimpse oddball microbe that could help explain rise of complex life為標題發表在2019年8月9日的《自然》新聞上

nature

Nature|doi:10.1038/d41586-019-02430-w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英文原文

點擊圖片閱讀熱門文章

這種會「舉鐵」的蝸牛,正受到深海採礦的威脅

地幔深處亮晶晶:含鑽巖石的神秘起源

Loki, Loki, 搖晃生命之樹的搗蛋微生物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China@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神秘古菌,揭示生物起源
    來源:經濟日報本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日本科研團隊的論文,日本橫須賀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的井町寬之和日本筑波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的延優等研究人員,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了一種阿斯加德(Asgard)古菌,對其進行了表徵,試圖揭示真核生物的起源。
  • 科學家培育出「阿斯加德」古菌 有助解釋地球生命起源
    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導 西媒稱,經過近15年的研究努力,日本科學家首次成功從深海分離並培育出「阿斯加德」古菌。這種神秘的生物可以解釋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所有複雜生命形式的起源。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18日報導,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所有生物都是由同樣的「磚塊」構成的。這些「磚塊」就是擁有細胞器的複雜細胞——真核細胞。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或將揭示複雜真核生物起源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
  • 假說眾多 新研究探索深海中生命起源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隨後,國際大洋鑽探計劃的科學家於1994年在海床下數百米深的沉積物樣品中又發現了具有活性的微生物。 深海之下,可能隱藏著地球生命起源的秘密。 還需繼續探索 在對深海早期生命形式的研究中,對古菌的發現和研究近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
  • 古菌:生物可能起源於此,又或是第三種生物體!
    古菌又稱古細菌、太古菌。古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古菌是單細胞微生物,生活在極端環境下,可以說古菌是生命生存的極限。在大自然中,也就只有超高溫的火山口、海底熱液口、沼澤和鹽湖等等常規生物不能存在的地方,才可以找到它們。三域系統1977年,古菌的概念才被美國科學家卡爾·烏斯所提出。
  • 「深部生物圈」古菌揭示生命起源—新聞—科學網
    最近幾十年,隨著海洋科技不斷發展,科學家們發現在海洋底部一些黑暗的極端環境下,也有微生物活動的跡象。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海洋學實驗室教授王風平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上發表文章,解析了深部生物圈一類重要新古菌門——「深古菌」中部分類群的特殊代謝機制和生物地球化學功能,為科學家查明早期生命起源打開了窗口。
  • 人類或起源於古菌?真假?
    一個分支成為了細菌——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單細胞生物;第二個分支是與細菌類似的、簡單的但在生物學上截然不同的微生物,即古菌;最後一個分支產生了稱為真核生物的複雜生物,包括人類、樹木和真菌,它們在細胞層面上不同於原核生物,包含複雜的內部結構。
  • 2019年十大科學發現:新發現的這類古菌,讓整個生命科學大廈開始動搖
    一種跟洛基同名的洛基古菌(Lokiarchaeota),跟洛基一樣麻煩不斷,它的出現開始動搖生命起源的根基。古菌是單細胞微生物,它們沒有細胞核及與任何其他膜結合細胞器,雖然形態上與細菌很像,但基於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古菌在進化上更接近真核生物,古菌應屬於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 基於這些發現,卡爾·烏斯(Carl Woese)在1977年提出,並於1990年修正了新的細胞生命形式分類——三域系統。
  • 20億年前,高等生命從「觸角」菌中起步
    這個來自深海的古生菌,被命名為洛基古菌(Lokiarchaeota)。而Ettema最終獲得了它92%的基因組以及5381個蛋白編碼基因(Ettema在2015年的論文中已經確認這些基因不可能來自真核生物)。
  • 新發現的古細菌或能解答真核生物起源之謎
    圖為湯姆·希德勒斯頓扮演的洛基。這塊奇怪的地方名叫「洛基城堡」,得名於外形變化多端的北歐神祗洛基(Loki),也就是湯姆·希德勒斯頓(Tom Hiddleston)在電影《復仇者聯盟》中扮演的角色。在洛基城堡附近,生活著一種與眾不同的微生物。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1月19日消息,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
  • 潛到海底,抓住「洛基」
    艾特瑪將這種新的微生物命名為「洛基古菌」(Lokiarchaeota,讀作「low-key-ar-kay-oh-tuh」),這個名字的靈感部分取自於它們被發現處的位置(洛基城堡),部分則來自於那裡那些被命名為「南娜」(北歐神話人物)的熱泉口。洛基(Loki)擅長惡作劇,又是個優秀的化形者。艾特瑪寫道,洛基有著「驚人複雜、令人困惑而又充滿矛盾的形象,曾催生出是無數未解的學術爭議。」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新聞—科學網
  • 北大西洋深海古菌:從原核到真核的橋梁
    2015年5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普遍認為,20億年前,單細胞結構簡單的原核生物產生了結構更加複雜精細的真核生物。最終,這些真核生物不斷發展,形成了今天豐富的生物種類,比如真菌,植物,還有我們這樣的動物。然而,從原核到真核,這個轉變的具體細節仍然無法得知。
  • 「寧波市民科普課堂」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古菌構成了一個單細胞原核生物域,新近發現的阿斯加德古菌,據信為更加複雜的真核生物的祖先。
  • 古菌:無所不在 活出極限
    圖為神秘美麗的莫克蘭海溝海景「實驗3」號科考期間,科學家在莫克蘭海溝目標海域首次獲得第一手生物樣品。22日返回廣州的「實驗3」號科考船圓滿完成中巴首次聯合科考任務,兩國科學家對莫克蘭海溝開展了地質、生物與微生物等綜合考察。
  • 日本神秘微生物是古生菌和現代生物之間缺失環節
    來源:新浪科技1、科學家表示,在日本深海淤泥中發現的一種神秘微生物是古代細菌與孕育人類的多細胞生物之間的缺失環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3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表示,在日本深海淤泥中發現的一種神秘微生物是古代細菌與孕育人類的多細胞生物之間的缺失環節。
  • 研究發現具有乙烷厭氧功能的古菌及其代謝途徑
    在海洋及陸地環境中,天然氣從巖層深部向上擴散至油氣藏上部沉積物及土壤,是其間微生物重要的碳源及能源。甲烷厭氧氧化是海洋底泥及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過程。此外,近期的研究表明丙烷和丁烷等小分子烷烴也能在無氧條件下被古菌或者細菌氧化利用。相反,乙烷,作為天然氣中第二豐富的烷烴,是否能夠被微生物厭氧降解尚不明確。
  •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微生物,有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起源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微生物,有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起源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20-07-29 08:04
  • 研究發現古菌或是恐龍滅絕幕後黑手 科學家擬建古菌資源庫
    在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組建國家深海科考中心。 如今,張傳倫牽頭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學古菌地球組學重點實驗室,是我國首家以古菌為主題的研究實驗室,這一群古菌研究者們正在籌建深海古菌和基因資源庫,去撥開這一古老物種身上的層層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