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學院李磊課題組在細胞壁miRNA功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13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0年1月11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磊研究員課題組在The 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MicroRNA775 Regulates Intrinsic Leaf Size and Reduces Cell Wall Pectin Levels by Targeting a Galactosyltransferase Gene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miR775通過靶向一個編碼半乳糖基轉移酶的基因調控細胞壁果膠含量從而決定擬南芥內在器官大小。

miRNA對靶基因的轉錄後調控機制在植物中廣泛存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植物初生細胞壁也是細胞生長和組織器官發育的重要結構基礎,具有十分複雜的成分和結構組成,細胞壁多糖基質的合成與修飾需要多個基因參與。然而目前還沒有miRNA如何調控細胞壁生物合成的系統性研究。為解答這一問題,課題組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鑑定了23個靶向細胞壁生物合成基因的miRNA,命名為細胞壁miRNA(CW-miRNA)。課題組以miR775為例,進行了深入的遺傳和生化研究,發現miR775能夠靶向一個編碼糖基轉移酶31家族的半乳糖基轉移酶基因GALT9,而miR775-GALT9通路主要通過改變細胞大小來調控葉片及其它相關器官的大小。基於基因共表達分析、細胞壁單糖定量測量、共焦拉曼成像、果膠免疫標記和原子力顯微鏡分析等結果,闡明了該通路調控細胞壁的果膠水平和細胞壁彈性模量來控制細胞大小並進而調控器官大小(圖1)。

圖1. miR775調控細胞壁果膠含量由此調控葉片大小

這項研究還發現,miR775受到上遊轉錄因子HY5的負向調控,構成了HY5-MIR775-GALT9雙重抑制通路,遺傳學證據表明,HY5通過抑制miR775的表達以調控細胞壁果膠水平和細胞壁彈性模量進而調節器官大小(圖2)。以上結果揭示了基於miRNA的細胞壁基因調控在控制器官大小方面的作用機制,突出了系統研究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細胞壁miRNA功能的必要性,對深入理解植物器官大小形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改良作物農藝性狀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2.HY5-MIR775-GALT9通路調控果膠含量與內在葉片大小的模式圖

李磊為本文通訊作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張禾為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秦跟基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焦雨玲研究員對這項工作提供了幫助。該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資助。

相關焦點

  • 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原標題: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我校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在儲能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鋰離子電池作為高能量密度的儲能設備被廣泛地應用於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可攜式電子產品中。然而由於鋰離子電池容量低、壽命短等問題,研發高容量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及克服容量衰減成為當前鋰電池研究的重點。
  • 信息學院胡又凡-彭練矛課題組在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這類器件的厚度一般只有微米量級,在加工過程中須黏附於剛性基板(為器件提供臨時支撐)之上,但將器件從剛性基板上剝離,卻易受到應力損傷。因此,高效且無損地實現柔性電子器件與剛性支撐基板之間的快速分離,是大面積製備高性能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的關鍵工藝。近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胡又凡研究員-彭練矛教授課題組在相關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Cell:復旦大學在植物miRNA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Developmental Cell 雜誌在線發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鄭丙蓮課題組題為「The Protein Phosphatase 4 and SMEK1 Complex近年來圍繞Dicer複合物組分的鑑定及其識別莖環結構底物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迅速,但關於Dicer複合物本身的調控以及如何整合環境信號來協調miRNA產生的精細調控機制仍不清楚。
  •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26日電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中國農大任華中課題組在黃瓜果刺發育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年6月1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任華中
  • 轉錄因子調控水稻細胞壁合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吳躍進課題組與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課題組合作,前期通過重離子誘變獲得一個轉錄因子調控的水稻脆稈突變體cef1,研究表明cef1的脆性是由轉錄因子OsMyb103L功能缺失造成的,通過調控纖維素合成來影響細胞壁結構(Plant Molecular Biology,2015)。
  • 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
    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研究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1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材料科學進展》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發表題為《關聯強度
  • 中國科大等在神經細胞極性維持的分子結構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9年12月3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朝課題組通過綜合性運用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化學生物學及分子神經細胞生物學等研究手段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拓撲量子輸運是研究新穎量子物態的重要手段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3-21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學科學學院胡俊課題組在有限元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北京國際數學中心研究員胡俊及其課題組提出了一個理論上最直接、內蘊的設計彈性力學問題混合有限元方法的全新框架,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決了長達五十餘年的公開問題即彈性力學問題混合有限元方法。有限元方法是在求解彈性力學問題中發明的,主要用於工程中彈性結構的應力分析。
  • 北大生科院王憶平課題組在生物固氮研究領域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
    存在於原核微生物中的固氮酶系統極其複雜,需要一系列,往往十幾甚至幾十個基因參與調控及其協調表達才能實現其功能。同時,生物固氮過程是一個高能耗的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ATP和還原力。這些因素都是將固氮酶系統導入植物細胞,實現植物自主固氮所需要面臨和解決的難題。王憶平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生物固氮的研究。
  •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基因組的建立過程及動態調控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研究組在《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譜系分化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動態調控》(Dynamic epigenomic
  • 清華大學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0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孿晶結構BiVO4光陽極促進載流子的分離和傳輸提高產氧性能
  • 生命學院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年12月22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在國際知名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PLK4-phosphorylated NEDD1 facilitates cartwheel assembly and centriole biogenesis initiations」的研究論文。
  • 生命科學學院魏文勝課題組在《自然》雜誌發表研究成果
    探索基因及其表達的蛋白在特定生理、病理、發育等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儘管利用RNA幹擾鑑定高等生物基因功能的技術已經普及,但是這種方法經常伴隨脫靶現象;而且由於只能部分抑制基因表達,往往不足以造成表型變化從而影響對其基因型的判斷。
  • 生化與細胞所固有免疫信號通路調控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5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王琛課題組的研究論文Mitochondrial ubiquitin ligase MARCH5 promotes TLR7 signaling by attenuating TANK action。
  • 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鈮酸鉀鈉基環境友好型壓電材料的振動催化作用:一種高效的相界催化劑》(Vibration catalysis of eco-friendly Na0.5K0.5NbO3-based piezoelectric: An efficient phase boundary catalyst)為題並以第一單位在線發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