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科學學院胡俊課題組在有限元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0-12-05 北京大學新聞網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北京國際數學中心研究員胡俊及其課題組提出了一個理論上最直接、內蘊的設計彈性力學問題混合有限元方法的全新框架,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決了長達五十餘年的公開問題即彈性力學問題混合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是在求解彈性力學問題中發明的,主要用於工程中彈性結構的應力分析。基於位移法的有限元應力分析是間接方法;基於Hellinger-Reissner變分原理的應力分析將應力和位移都作為獨立變量直接離散,可以更好得滿足平衡方程和應力邊界條件,避免閉鎖現象,而且可以得到更加精確的近似應力,是直接方法。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包括D.N.ArnoldJim DouglasJr和混合有限元方法理論的奠基者F.Brezzi在內的很多國際著名數學家,一直在從事基於Hellinger-Reissner變分原理的彈性力學問題混合有限元的研究,做過很多嘗試,並提出了應力弱對稱的混合有限元方法;D.N.Arnold課題組基於數學上的彈性復形,首次得到應力嚴格對稱的穩定混合有限元。這些進展的部分結果分別是F.Brezzi在1986年世界數學家大會的四十五分鐘邀請報告和D.N.Arnold在2002年世界數學家大會的一小時邀請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但其中的核心問題,即尋找應力嚴格(強)對稱、有最優收斂性的穩定混合元,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

胡俊及其課題組基於他們自己獲得的分片多項式H(div)空間一個內蘊的結構和兩個基本代數結果,提出了一個設計彈性力學問題混合有限元的框架。這一框架與文獻中已有框架完全不同,其最突出的一點在於,基於它設計的混合元應力嚴格(強)對稱,應力與位移多項式次數匹配自然合理,有最優收斂性。其次,他們的算法和理論從二維、三維到任意維度都是統一的。此外,新的單元基函數極為簡單,對很多實用情形,在相同收斂階的前提下,單元應力自由度是文獻中已有單元應力自由度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而非常容易實現。針對胡俊的研究成果,有限元方面的專家許進超教授評價其「解決了用於求解彈性力學方程組有限元方法的一個多年來懸而未決的基本問題,有很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際意義。許多世界一流的計算數學專家都為解決此問題做過努力,但胡俊最終得到了最優的算法及其完美的理論分析。」

背景資料:

胡俊一直致力於有限元方法的研究,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由於他的傑出工作,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2014年特邀胡俊為訪問教授。他近日還被中國計算數學學會授予首屆「青年創新獎」,以表彰他對彈性力學方程組混合有限元方法所作出的奠基性貢獻。

胡俊曾於2004年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的洪堡研究獎學金,於2006年獲得教育部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胡俊的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創新群體、重點項目與面上項目以及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專項項目的經費資助。

胡俊研究成果主要文獻:

1.Jun Hu, A new family of efficient conforming mixed finite elements on both rectangular and cuboid meshes for linear elasticity in the symmetric formulation, arXiv:1311.4718 v3[math.NA] (2013), to appear in SIAM J. Numer. Anal., 2015.

2.Jun Hu, Finite element approximations of symmetric tensors on simplicial grids in Rn: the higher order case, arXiv:1409.7744v2 [math.NA](2014), to appear in J. Comput. Math., 2015.

3.Jun Hu and Shangyou Zhang, A family of conforming mixed finite elements for linear elasticity on tetrahedral grids, Sci. China Math.,58(2015), pp. 297--307.

4.Jun Hu and Shangyou Zhang, Finite element approximations of symmetric tensors on simplicial grids in Rn: the lower order case, arXiv: 1412.0216v2 [math.NA], 2014.

編輯:江南


相關焦點

  • 數學科學學院校友張益唐在孿生素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Nature官網發布新聞:「無窮多素數成對存在的首次證明(First proof that infinitely many prime numbers come in pairs)」,文章報導了北大數學科學學院78級校友張益唐在孿生素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他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
  • 近期,鄭大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遺傳機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明智教授、李文才教授研究團隊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NKTCL)遺傳機制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進展,揭示了NKTCL的發生新機制。
  • 湘潭大學在超分子手性反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湘潭大學化學學院青年教師葉強博士課題組與國內外課題研究組合作,在單手性分子超分子手性的調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發現,S或者R構型分子都可得到左旋和右旋的超分子結構,獲得左旋或右旋的圓偏振發光,並可在不同的溶劑組合中取得類似的結果,證明通過構象實現超分子手性調控具有普遍性。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周功克教授團隊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北大生科院王憶平課題組在生物固氮研究領域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前期研究中,王憶平課題組將合成生物學方法和理念應用到生物固氮研究中,並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本研究中,王憶平課題組首先通過引入了系統生物學以及合成生物學模塊化(Modularity)理念,將以上重構的鉬鐵及鐵鐵兩個固氮酶系統分別劃分為三個功能性模塊:電子傳遞鏈模塊(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Module)、金屬原子簇模塊(Metal Cluster Biosynthesis Module)及固氮酶核心模塊(「Core」 Enzyme Module)。
  • 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燃料電池和氫技術...
    近日,我校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的吳恆安教授和王奉超特任副研究員,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課題組及荷蘭內梅亨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石墨烯以及氮化硼等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二維納米材料可作為良好的質子傳導膜。
  • 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在白磷直接合成有機膦方面取得重要新進展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在最新一期近三十年來,儘管白磷活化的研究一直被人們所關注並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從白磷出發直接構建有機膦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反應選擇性差;產率底。因此,由白磷直接、高效、高選擇性地合成有機膦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對高活性稀土和主族金屬試劑的合成、結構鑑定和白磷活化反應研究感興趣。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大工在低溫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我校物理學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友年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ichael A. Lieberman教授及美國休斯頓大學Demetre J. Economou教授合作,在容性耦合等離子體中非線性駐波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近期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
    :不對稱合成科研團隊在催化不對稱自由基-偶極交叉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遊勁松教授團隊在基於高度扭曲的七元環二醯亞胺聚集誘導延遲螢光材料構建高效非摻雜OLED器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餘孝其課題組在基於聚集誘導發光的快速、超靈敏的細胞膜成像探針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郗恆東課題組在JFM發文報導熱湍流中大尺度環流反轉機理突破性進展
    西工大航空學院郗恆東課題組在JFM發文報導熱湍流中大尺度環流反轉機理突破性進展近日,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郗恆東教授課題組在熱湍流系統中大尺度環流反轉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Reduced flow reversals in turbulent convection in the absence of corner vortices
  • 學術動態| 信息學院虞晶怡、高盛華課題組合作取得個性化顯著性預測方面重要進展
    信息學院虞晶怡課題組和高盛華課題組共同合作,在個性化顯著性預測
  • 張先正課題組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據武漢大學消息,該校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張先正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研究。基於前期積累,研究課題組近日提出合成材料強化微生物(Material-Assisted MicroOrganisms,MAMO)概念,將微生物與納米材料相結合,使其功能互補,以實現對疾病更好的治療(圖1)。
  • 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量子磁性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7月13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旋性布朗運動方面取得進展,在2020年7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拓撲數相關的斯格明子旋性布朗運動」(Topology-Dependent Brownian Gyromotion
  •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0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孿晶結構BiVO4光陽極促進載流子的分離和傳輸提高產氧性能
  • 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
    材料學院周濟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進展》發文綜述力學超材料相關研究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1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材料科學進展》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發表題為《關聯強度
  • 朱林繁教授課題組在原子分子動力學參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物理學院近代物理系朱林繁教授課題組與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日本SPring-8同步輻射等國內外同行合作,在乙炔和氧分子的動力學參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ApJS
  • 化學所侯劍輝課題組在氯取代有機光伏材料設計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得益於新材料的發展,OPV電池的光伏效率取得了大幅提升,表現出巨大的實際應用潛力。面向OPV技術產業化,提升材料光伏性能的同時,必須注重對合成成本的控制。在材料設計中,引入滷原子是最常見且有效改善光譜、能級以及聚集形貌等基本特性的分子設計方法。目前,眾多高效率給、受體材料的製備過程大多包含步驟冗長、產率較低且成本高昂的氟化過程,嚴重製約了有機光伏材料的大批量製備研發進程。
  • 張文彬課題組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張文彬課題組近期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模擬天然拓撲蛋白質合成中的多步翻譯後修飾過程,基於合理的基因序列設計,結合原位組裝、鏈斷裂和正交的定點環化反應,發展了一種高效的蛋白質異質索烴的生物合成方法,不需要額外的胞外反應過程,通過直接表達、純化即可製備蛋白質異質索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