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在白磷直接合成有機膦方面取得重要新進展

2020-12-01 北大新聞網

2019/05/07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編輯:凌薇 | 責編:山石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Shanshan Du,Jimin Yang,Jingyuan Hu,Zhengqi Chai,Gen Luo,Yi Luo,*Wen-Xiong Zhang,* and Zhenfeng Xi,J. Am. Chem. Soc.2019, 141, 6843–6847.)上發表了題為「Direct Functionalizationof White Phosphorus to Cyclotetraphosphanes: Selective Formation of Four P−C Bonds」的研究論文。

工業上有機磷化合物的起始原料都是從白磷(P4)出發,傳統路線需要多步,使用氯氣,經由PCl3劇毒化合物,同時釋放大量鹽酸,對環境汙染大(圖1A)。從白磷活化直接合成有機膦化合物,因避開氯氣的使用,該過程具有簡單、高效、綠色和環保等優點(圖1A)。近三十年來,儘管白磷活化的研究一直被人們所關注並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從白磷出發直接構建有機膦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反應選擇性差;產率底。因此,由白磷直接、高效、高選擇性地合成有機膦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對高活性稀土和主族金屬試劑的合成、結構鑑定和白磷活化反應研究感興趣。在白磷活化直接構建有機膦化合物方面,他們已取得了如下進展:1)利用丁二烯基橋聯的雙鋰試劑與白磷直接反應,在溫和條件下高產率製備了磷雜環戊二烯鋰鹽,首次實現了從白磷直接、高效、高選擇性合成有機膦化合物(Angew. Chem. Int. Ed.2016, 55, 9187–9190;Organometallics2018, 37, 2018–2022;Chin. J. Chem.2019, 37, 71–75(invited paper));2)利用稀土金屬雜環戊二烯實現了白磷的[P1+P3]式降解,獲得了磷雜環戊二烯鋰鹽和首例稀土金屬cyclo-P3化合物(Angew. Chem. Int. Ed.2017, 56, 15886–15890.)。

圖1.從白磷出發構建P−C鍵

最近,課題組在研究金屬中心對白磷活化影響因素的過程中,發現鋁雜環戊二烯能實現白磷的異構化反應,直接構建含四磷雜環丁烷的金屬有機鋁化合物(圖1B)。該反應一次性構建了四根P−C鍵,具有反應可控、高效、高選擇性和高原子經濟性等優點。理論計算表明該反應經歷了1,1-P-插入、Diels−Alder反應和異構化的串聯機理。該鋁化合物與對苯醌反應可以得到脫金屬鋁的四磷雜環丁烷衍生物。這是目前合成四磷雜環丁烷最高效的方法,為白磷活化直接合成有機膦化合物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該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的博士研究生杜山山和大連理工大學羅一課題組的研究生楊吉民合作完成,他們為共同第一作者。張文雄教授和羅一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基金委重大項目和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在Chem. Soc. Rev.上綜述金屬雜環戊二烯
    金屬有機雜環化合物在金屬有機化學和有機合成化學中是一類重要的中間體,例如,烯烴複分解反應的機理就經歷一種重要的金屬雜環——金屬雜環丁烯;炔烴三聚反應能高效合成苯衍生物,其反應中經歷金屬雜環戊二烯中間體。金屬雜環戊二烯類化合物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廣泛的分布,主要集中在IVB族和VIII族元素中。近年來,金屬雜環戊二烯的合成及反應性探索逐漸成為金屬有機化學和有機合成化學中一個前沿研究領域。
  • 《自然》子刊:尋找致命毒物白磷正確的「打開」方式,直接合成有機...
    絮絮叨叨講了這麼多白磷的危害,不少讀者或許已開始談「磷」色變。然而,白磷在全世界每年的生產量超過100萬噸,可用於生產一系列含磷的化合物(如磷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這把雙刃劍善惡並存,能發揮什麼作用,取決於磷,也取決於人。
  • 張文彬課題組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0/06/17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編輯:悠然 | 責編:白楊 受限於核糖體的線性模板合成機制,化學拓撲在蛋白質工程中一直是相對被忽視的話題
  • :金屬雜環戊二烯的合成與反應專題綜述
    ,推動了合成化學及相關領域的迅速發展。金屬雜環戊二烯,作為一類重要的金屬有機雜五元環化合物,其合成、分離及反應,受到了許多金屬有機化學家的關注。自1958年第一例金屬雜環戊二烯的結構確定以來,截至目前已有超過500例有明確結構的金屬雜環戊二烯被英國劍橋晶體數據中心(CCDC Cambridge Crystallographic Data Centre)收錄。
  • 席振峰研究小組在同芳香性分子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芳香性概念及芳香性體系在自然科學中極為重要。1959年提出的同芳香性概念(Homoaromaticity) 進一步發展了芳香性概念及芳香性體系。1970年前後理論計算預測半瞬烯(Semibullvalene)和氮雜半瞬烯(2,6-Diazasemibullvalene)是實現中性同芳香性的最可能分子。
  • :階梯式裂解白磷
    工業上利用直接還原的手段將磷礦中的磷元素轉化為單質白磷(P4),再轉化為其他有機膦化合物。歷經幾個世紀的努力,科學家終於從過渡金屬化合物對白磷的定量活化,成功突破過渡金屬催化的白磷轉化(Nat. Catal., 2019, 2, 1101–1106, 點擊閱讀相關)。
  • 【科研新進展】(102)徐功教授課題組在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植物保護學院徐功教授課題組成功開發了walsucochin降三萜類天然產物的高效全合成路線,在天然產物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ROS化學性質活潑,低濃度時在機體內可發揮重要作用,但過量則會導致細胞組織受到氧化脅迫,引起細胞和機體的損傷,並參與許多疾病如癌症、神經系統疾病等的發病過程。
  • Angew:雲南大學夏成峰教授課題組在蕊木屬吲哚生物鹼全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雲南大學自然資源藥物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夏成峰研究員課題組在蕊木屬吲哚生物鹼全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以題「Enantioselective
  • 天大等在立方氮化硼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本站訊 近日,天津大學新能源材料研究所與河北工業大學微納氮化硼材料重點實驗室密切合作,在立方氮化硼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論文「Photochemical Synthesis of Ultrafine Cubic Boron
  • 同濟大學許維課題組在聚乙炔鏈的表面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9月2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在線發表了同濟大學許維教授課題組與瑞士Empa研究所Roman Fasel教授課題組等關於聚乙炔鏈在表面原子級精準製備、表徵及電子學性質測量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 【院士風採】席振峰:等閒識得燕歸來
    【人物簡介】席振峰,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1963年生,現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金屬有機化合物研究高選擇性有機合成新反應、新方法,深入研究活性金屬有機中間體和反應機理,追求的長期目標是發現金屬促進的化學鍵的選擇性切斷與重組反應規律,探索新一代物質轉化的途徑。
  • 人才強校 | 郭紅超課題組在手性中環化合物的合成中取得新進展
    本網訊 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近期在中環化合物合成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通過鈀催化的不對稱串聯環加成/Cope重排反應高效構建了手性九元雜環化合物,為中環雜環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期刊《ACS Catalysis》 (2019, 9, 1645?
  • 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學院陳三鳳教授課題組在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獨特而新穎的固氮調控機制。銨濃度低時,GlnR與啟動子上遊第1個位點結合激活固氮基因的表達;銨濃度高時,GlnR與啟動子下遊第2個位點結合抑制固氮基因的表達,這種抑制作用需要穀氨醯胺合成酶(GS)的協助。增加GlnR拷貝數或突變負調控結合位點,都能使固氮類芽孢桿菌在無銨和高銨(0-400 mM)條件下組成型表達。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化學所侯劍輝課題組在氯取代有機光伏材料設計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得益於新材料的發展,OPV電池的光伏效率取得了大幅提升,表現出巨大的實際應用潛力。面向OPV技術產業化,提升材料光伏性能的同時,必須注重對合成成本的控制。在材料設計中,引入滷原子是最常見且有效改善光譜、能級以及聚集形貌等基本特性的分子設計方法。目前,眾多高效率給、受體材料的製備過程大多包含步驟冗長、產率較低且成本高昂的氟化過程,嚴重製約了有機光伏材料的大批量製備研發進程。
  •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周功克教授團隊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陳於藍課題組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本站訊 Bischler−Napieralski關環反應是藥物化學中合成氮雜環分子的一類高效反應。雖然該反應從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其應用範圍主要局限在藥物中間體及天然產物的合成上,將其用於合成發光氮雜稠環共軛分子及其聚合物的研究還少有文獻報導。近年來,陳於藍課題組以這一反應為關鍵步驟,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設計、合成與響應特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光電所在光纖雷射的相干組束和傳輸控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光電所在光纖雷射的相干組束和傳輸控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7-05-25 光電技術研究所 【>】 語音播報   日前,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自適應光學重點實驗室李新陽、耿超課題組在光纖雷射相控陣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NSR綜述:從氮氣直接合成氮-碳鍵
    工業合成氨(NH3)是人類直接利用空氣中氮氣的最成功案例,而幾乎所有的人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都是以氨為基礎原料製備的。傳統的合成氨過程條件極其苛刻,還存在著許多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因此,不經過氨,直接從氮氣和合適的碳源出發,在溫和條件下高效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具有重要意義,可能成為人類直接利用氮氣的又一個重要途徑。
  • 南開大學黃有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目前課題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有機膦催化的Domino環化反應、硫葉立德參與的Domino環化反應、新型手性膦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其不對稱催化反應研究。該課題組已經在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 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