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在Chem. Soc. Rev.上綜述金屬雜環戊二烯

2020-12-05 北京大學新聞網

金屬有機雜環化合物是指一個金屬同時與兩個碳成鍵,例如,金屬雜環戊二烯,含有兩個M-C(sp2)鍵的五員環化合物,可以看作是一個環戊二烯的碳原子被一個金屬所替代。金屬有機雜環化合物在金屬有機化學和有機合成化學中是一類重要的中間體,例如,烯烴複分解反應的機理就經歷一種重要的金屬雜環——金屬雜環丁烯;炔烴三聚反應能高效合成苯衍生物,其反應中經歷金屬雜環戊二烯中間體。金屬雜環戊二烯類化合物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廣泛的分布,主要集中在IVB族和VIII族元素中。近年來,金屬雜環戊二烯的合成及反應性探索逐漸成為金屬有機化學和有機合成化學中一個前沿研究領域。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近幾年在金屬雜環戊二烯的合成及反應性研究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例如,他們合成了第一例鹼土金屬鎂雜環戊二烯(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5634-5638;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4762-14765.);第一例稀土金屬鑥雜環戊二烯(Chem. Eur. J. 2015, 21, 6686-6689; Chem. Eur. J. 2015, 21, 15860-15866; Organometallics 2016, 35, 5-8)和系列鋁雜環戊二烯(Inorg. Chem. 2015, 54, 10695-10700.),並深入研究了它們的反應性。

最近,因在金屬雜環戊二烯領域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些標誌性研究成果,該課題組以Metallacyclopentadienes: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為題,應邀撰寫Chem. Soc. Rev.綜述文章(Wangyang Ma, Chao Yu, Tianyang Chen, Ling Xu, Wen-Xiong Zhang,* and Zhenfeng Xi, Chem. Soc. Rev. 2017, 46, 1160-1192.)。該文以金屬雜環戊二烯的合成、結構及反應性為框架,系統總結了金屬雜環戊二烯類化合物的各類合成方法及其與不同小分子底物的反應性,展望了金屬雜環戊二烯在金屬有機雜環化學、配位化學以及高分子化學領域中的發展趨勢。課題組博士研究生馬汪洋、俞超和本科生陳天陽是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北京大學的支持。

編輯:安寧

相關焦點

  • 【有機】Chem. Soc. Rev.:金屬雜環戊二烯的合成與反應專題綜述
    這些金屬雜環戊二烯主要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第4、8、9、10及14族(圖1)。這種分布與金屬雜環戊二烯的合成方法及其分子結構、穩定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北京大學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近幾年在金屬雜環戊二烯的合成及反應性研究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例如,合成了第一例鹼土金屬鎂雜環戊二烯(Angew. Chem. Int.
  • 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在白磷直接合成有機膦方面取得重要新進展
    /張文雄課題組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Shanshan Du,Jimin Yang,Jingyuan Hu,Zhengqi Chai,Gen Luo,Yi Luo,*Wen-Xiong Zhang,* and Zhenfeng Xi,J.
  • 2020上半年,中國學者在Chem Rev的表現竟然這麼強
    Chemical Reviews在化學相關研究領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能在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綜述是很多相關領域科研人員的夢想。2020年上半年,Chemical Reviews上一共發表了133篇文章,其中有24篇文章來自中國本土學者。這個數據彰顯了中國本土學者在化學研究領域的話語權。
  • ...Reviews上發表鋰金屬-空氣電池研究成果——綜述非水體系鋰空...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金屬-空氣電池研究成果——綜述非水體系鋰空電池的當前挑戰與未來發展路線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3-04  瀏覽:
  • 清華大學李亞棟/王定勝Chem. Rev.最新綜述關於合成單原子催化劑
    最近,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與王定勝副教授等人對近年來化學方法合成單原子位點催化劑(SASC)的研究工作進行了總結,主要歸納了10餘種合成策略,著重討論合成策略中如何實現金屬前驅體的原子級分散,如何防止在製備過程中的遷移團聚,如何最終實現單原子穩定在載體上。
  •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金屬-空氣電池研究成果——綜述非水體系鋰空電池的當前挑戰與未來發展路線
  • 徐強/鄒如強Chem. Rev.:MOFs如何構建單位點催化劑?
    由於其結構多樣性、功能可調性和高表面積,不同類型的MOFs基單金屬位點(SMSs)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包括金屬連接點和金屬連接點上的配位不飽和金屬位點,以及固定在MOFs上的活性金屬物種。此外,可控的熱轉變可以使MOFs升級為使用活性單原子催化劑(SACs)功能化的納米材料。
  • 【封面故事】理學院青年教師閆毅在化學領域權威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西工大新聞網8月26日電(理學院)近日,理學院應用化學系閆毅教授以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與其合作者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Chuanbing Tang教授(同為通訊作者)在化學領域權威綜述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影響因子33.38)上發表題為「Metal-containing and
  • 仰大勇課題組Chem. Rev.封面:DNA功能材料研究進展
    原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hemrev.0c00294
  • 最新綜述:具有質子導電能力的羧酸類金屬有機框架研究進展
    最近,鄭州大學李綱教授課題組應邀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發表了題為「Proton conductive carboxylat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的綜述論文,總結了羧酸類MOFs在質子傳導方面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 熊宇傑Chem. Rev.:多相單原子光催化劑
    原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hemrev.9b00840
  • 《Chem. Soc. Rev.》貽貝水凝膠最新綜述
    作者預想,本綜述將提供有見地的觀點,以激發下一代水凝膠及其後續產品開發中的新思維和創新。所得的納米聚集體不僅可以沉積在各種基材的表面上以形成功能性塗層,而且可以在溶液中生長成大顆粒(圖12a)。由於鄰苯二酚和醌基團的保真度,PDA塗層和PDA納米顆粒都可以完美地繼承形成非共價/共價相互作用的能力,因此,它們都經常被用作合成貽貝類水凝膠的基礎材料。
  • 【院士風採】席振峰:等閒識得燕歸來
    【人物簡介】席振峰,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1963年生,現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金屬有機化合物研究高選擇性有機合成新反應、新方法,深入研究活性金屬有機中間體和反應機理,追求的長期目標是發現金屬促進的化學鍵的選擇性切斷與重組反應規律,探索新一代物質轉化的途徑。
  • Chem. Soc. Rev. 夏永姚綜述:超級電容器的機理、 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
    最近,復旦大學的夏永姚課題組在Chem. Soc. Rev上發表了題為「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mechanism, materials,system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超級電容器的機理、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的綜述。
  • Chem. Soc. Rev.:過渡金屬氮化物在電化學能源中的應用
    然而,塊狀的過渡金屬氮化物通常會受限於有限的活性位點數量,遲緩的離子動力學以及並不出色的電化學性能。設計具有可控形貌和良好分散性的納米結構TMNs被證明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策略,因為優化的設計可以使過渡金屬氮化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更充足的活性位點以及更短的離子傳輸距離。
  • 中國科大江海龍Chem.Soc.Rev.最新綜述:MOFs基金屬納米顆粒:增效...
    引言 金屬-有機骨架(MOF)的高表面積,結構多樣性和定製性的結晶多孔材料,引起了廣泛的興趣並表現出各種應用。本綜述總結MNP/MOF材料製備和表徵方法及其應用,小金屬納米顆粒(MNP)和MOF之間協同作用是催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兩個組分的合理整合能夠有效地協調各自的優勢,並抵消增強催化作用的缺點。
  • Chem. Rev.: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共敏化應用
    Cole教授分別綜述了DSCs的特點、染料共敏化技術、共敏化分析的表徵方法,最後將現有的共敏化作用分為七種不同的方式,即染料被結合以產生全色DSCs,並提出了七種共敏化的同源分子工程策略,使光吸收達到最佳的DSCs器件功能。最後討論如何使用實驗和計算技術來預測,分析和改進共敏化染料太陽能電池,以推進其社會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