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綜述:具有質子導電能力的羧酸類金屬有機框架研究進展

2020-09-05 此去經年55651936

最近,鄭州大學李綱教授課題組應邀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發表了題為「Proton conductive carboxylat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的綜述論文,總結了羧酸類MOFs在質子傳導方面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作者將羧基類質子導電金屬有機框架劃分為脂肪基羧酸類MOFs(草酸類、甲酸類以及其它的脂肪酸類)、芳香基羧酸類MOFs(苯基羧酸、含有其它功能基團的苯類羧酸、稠環類羧酸、氮雜環羧酸、氧雜環羧酸以及硫雜環羧酸等)兩大類。

從設計和製備策略、結構穩定性、質子導電性能、機理以及應用等方面對此類金屬有機框架進行了全面概述。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對採用單晶質子導電測試、分子動力學擬合、固態核磁測試以及準彈性中子散射,對質子導電機理的研究新進展進行了總結。同時,對該類金屬有機框架在燃料電池中的應用進展進行了亮點介紹。在綜述的最後,作者結合本課題組的研究實踐以及對文獻的總結,對今後該類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應用前景和研究重點進行了展望。

李綱教授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具有質子導電性能的MOFs、HOFs以及COFs的設計與研究。先後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11, 1713−1722;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11, 31018−31027;Chem. Eur. J., 2019, 25, 14108–14116;Chem. Eur. J., 2018, 24, 10829– 10839 發表相關研究論文多篇。

綜述的第一作者為碩士研究生謝曉新李綱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鄭州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

Proton conductive carboxylat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Xiao-Xin Xie, Ying-Chao Yang, Bao-Heng Dou, Zi-Feng Li, Gang Li*

Coordin. Chem. Rev., 2020, 403, 213100. DOI: 10.1016/j.ccr.2019.213100

相關焦點

  • 最新綜述:質子導電的共價有機框架
    共價有機框架作為晶態固態材料領域中的極富活力的一類晶態材料,以其結構的多孔性、可設計性、可修飾性以及突出的結構穩定性等特點,在催化、藥物、光電、能源等領域得到了迅速的關注。質子導電材料在燃料電池、分子傳感器、質子分子篩、生物化學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也是目前在能源和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 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作為新的導電固體材料家族展現了廣泛的應用潛力,並已經在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催化、傳感、電學器件、熱電器件和自旋閥等應用領域展現了誘人的潛力。
  •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組裝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榮研究團隊在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2011•iChEM)的資助下,設計合成特定的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隨後組裝構築形成金屬-有機框架膜。
  • 具有詹森型(J51)非核鋯-氧代羧酸簇合物的二維異質金屬有機骨架
    具有詹森型(J51)非核鋯-氧代羧酸簇合物的二維異質金屬有機骨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35:38 2021年1月4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發表了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作為晶態雜化多孔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與孔體積等優點在諸多應用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然而, 此類材料所存在的水穩定性差等問題, 嚴重限制了其實際工業應用.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具有3D納米結構的導電聚合物水凝膠(CPHG)在廣泛的應用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例如儲能/轉換,太陽能電池,氫氣析出反應和生物電子學。主要地,對導電聚合物聚苯胺(PANI),聚吡咯(PPy),聚噻吩(PTh)和聚(3,4-乙撐二氧噻吩)(PEDOT)基導電聚合物水凝膠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圖8)。圖8. 導電聚合物的化學結構。
  • 可導電的新型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可能的下一代半導體
    蘇拉夫·薩哈的金屬有機框架研究於2020年3月18日登上ACS圖片:Sourav Saha 金屬有機框架(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是新興的多功能材料,它們正逐漸退出實驗室並進入無數實際應用中。例如,MOF可以存儲危險氣體、催化化學反應、以受控方式遞送藥物,甚至可以用於可充電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 新研究:讓金屬有機框架變得具有柔性!
    導讀  據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官網近日報導,來自該校與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使用實驗與模擬找到了使金屬有機框架變得具有柔性的方法和原因。  背景  金屬有機框架(MOFs)是由有機配體和金屬離子或團簇,通過配位鍵自組裝而成的具有分子內孔隙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
  • 研究人員成功破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內部結構
    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在過去幾年中因各種潛在的應用而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度,特別是自從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典型的絕緣材料也可以被製成導電材料以來。由於MOFs的多孔性和導電性的非凡組合,這一發現為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劑和專用化學傳感器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
  • 綜述: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後合成功能化
    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結構的功能化對於定向合成具有特定性質功能的目標材料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後合成修飾的方法將新功能引入到COFs中,從而獲得具有多種性質且可廣泛應用的功能化COFs。 近日,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的一篇新綜述中,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方千榮教授及其合作者總結了COFs後合成功能化的最新進展。
  • 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配位分子籠可以通過次級自組裝構築具有較高孔隙率的超分子框架化合物。然而,由於結構基元間僅存在弱相互作用,超分子框架化合物在無客體分子狀態下往往表現出較差的框架穩定性,限制其作為固態吸附劑的應用。配位分子籠中的金屬節點有望原位在超分子框架中催化活性單體使其轉化為聚合物進而為框架提供額外物理支撐,因此可能會使較脆弱的超分子框架的外在孔道得到保持。
  • 既透明又導電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薄膜,你見過嗎?
    浙江大學彭新生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將高導電性PEDOT:PSS引入透明金屬有機骨架
  • 我國科學家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近年來成為新興的光催化材料/平臺。
  • 綜述: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在發電窗戶、建築集成光伏、農業溫室等領域的巨大潛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本文綜述了有機材料、半透明頂電極和器件工程的最新進展,指出了實現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所面臨的挑戰,以促進該領域的發展。
  • 「JACS」南京理工在基於氟化的COFs質子交換隔膜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張根教授團隊在質子交換隔膜材料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性能優異的質子交換膜是燃料電池研發中核心技術。過去數十年來,質子傳導材料的發展產生了各種全氟化聚電解質,例如Nafion。但是,由於這類材料適用溫度範圍窄(<80 oC)、成本高、耐用性不足,限制了在耐高溫和高能量密度燃料電池中的應用。
  • 寬溫域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研究最新進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20年6月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盧善富教授、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蔣三平教授和丹麥科技大學李慶峰教授團隊綜述了寬溫域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150-250 ℃)的最新進展,並提出了未來發展方向,相關成果以 「Advancement
  • 傅若農:珠聯璧合功能盡顯的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s)吸附劑
    往期講座內容見:傅若農老師講氣相色譜技術發展      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etal Orgaic Framework)(MOFs)是由無機金屬離子和有機配體,通過共價鍵或離子共價鍵自組裝絡合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網絡結構的晶體材料
  • 福建物構所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配位分子籠可以通過次級自組裝構築具有較高孔隙率的超分子框架化合物。然而,由於結構基元間僅存在弱相互作用,超分子框架化合物在無客體分子狀態下往往表現出較差的框架穩定性,限制其作為固態吸附劑的應用。配位分子籠中的金屬節點有望原位在超分子框架中催化活性單體使其轉化為聚合物進而為框架提供額外物理支撐,因此可能會使較脆弱的超分子框架的外在孔道得到保持。
  • 「2019自然學術會議—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物理性質」南開舉行
    王磊對各位嘉賓表示歡迎,感謝各位專家學者及兄弟單位長期以來給予南開大學的支持和幫助,介紹了南開大學的基本情況,化學、材料學科的發展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近況、有關項目進展、研究成果等。他說,當前,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新型催化材料、稀土和無機功能材料、光電磁材料、碳納米技術和聚合物複合材料以及光子/電子材料等領域,同時,學校注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本科教學,積極推動學術交流活動,希望通過此次學術會議,進一步加強交流,增進合作。
  • Chemosphere綜述:金屬卟啉在環境和能源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其中金屬卟啉以及金屬卟啉衍生物,作為一類新興的均相或非均相催化材料,已經成為了環境和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針對這一領域,來自華中科技大學FunMat課題組(網站:http://funmat.ese.hust.edu.cn/)的胡敬平教授、侯慧傑副教授、張鵬同學在「Chemosphere」期刊上發表了題為「Recent Advances in Metalloporphyrins for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Applications」的綜述文章(http://dx.do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