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讓金屬有機框架變得具有柔性!

2020-11-28 網易新聞

  導讀

  

據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官網近日報導,來自該校與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使用實驗與模擬找到了使金屬有機框架變得具有柔性的方法和原因。

  背景

  金屬有機框架(MOFs)是由有機配體和金屬離子或團簇,通過配位鍵自組裝而成的具有分子內孔隙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

  

  MOF的分子結構(圖片來源:Tony Boehle Wikimedia)

  金屬有機框架將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的優勢結合起來,是一種超多孔、多功能的新興納米材料,可以存儲、分離、釋放、保護幾乎任何東西。它具有以下重要特徵:多孔、表面積大、結構與功能多樣、不飽和金屬位點,這些使它具備強大的吸附功能和催化功能。

  

  某種MOF的原理圖。圖中線條是有機連接橋,交叉點是金屬離子。黃球代表孔隙空間,可充滿液體或氣體。(圖片來源:伯克利實驗室)

  金屬有機框架有望成為定義21世紀的材料。目前,它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應用。例如,金屬有機框架可用於存儲危險氣體、催化化學反應、以受控方式投送藥物,甚至可以在可充電電池與太陽能電池中使用。

  

  由MOF材料做成的水分採集裝置(圖片來源:Hyunho Kim/麻省理工學院)

  
然而到目前為止,作為一種非常有前景的智能材料,「柔性」金屬有機框架很少被發現。

  創新

  近日,來自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B)與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一支科研團隊使用實驗與模擬找到了使金屬有機框架變得具有柔性的方法和原因。他們通過巧妙的化學操作「欺騙」系統,在晶體結構中實現各種能量相似的排列。

  

  第一作者 Pia Vervoorts 與同事討論實驗和模擬的結果。(圖片來源:A. Eckert / TUM)

  技術

  大約二十年前,金屬有機框架的應用潛力首次展現,大約十萬個這樣的雜化多孔材料被發現。金屬有機框架,特別是柔性金屬有機框架,有著非常廣闊的技術應用前景。

  例如作為緩衝器,它們可以通過關閉孔隙和減小體積(例如塑性變形)來應對突如其來的高壓。或者,它們可以將化學物質相互分開,就像一塊海綿將化學物質吸收到孔隙中,並在壓力下將化學物質再次釋放出來。

  Rochus Schmid 表示:「這樣比常規的蒸餾過程需要的能量更少。」然而,迄今為止,只有少數這樣的柔性金屬有機框架被發現。

  為了深入了解這種材料的基本機制,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團隊對於目前已經廣為人知的金屬有機框架展開了一個更加詳細的實驗分析。為此,研究人員使之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均勻壓力,並採用X射線結構分析來觀察內部發生的情況。

  Gregor Kieslich 表示:「我們想要知道材料在壓力下的表現,以及何種化學因素是開孔和閉孔之間相變背後的驅動力。」實驗表明,閉孔形式不穩定;在壓力下,系統喪失了結晶結構,簡而言之:它被破壞了。

  對於具有相同基本結構的變體,情況並非如此。如果團隊將柔性的碳原子側鏈連接至金屬有機框架中伸入孔隙的有機連接件,材料在壓縮以及當壓力減小而復原時會保持完好無損。「碳臂「將非柔性的材料轉變成柔性金屬有機框架。

  Bochum 團隊採用計算機化學與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了基礎原理。Rochus Schmid 概述道:「我們已經解開了側鏈自由度中的奧秘,所謂的熵。自然界中的每個系統都在爭取最大可能的熵,簡單說,最大可能的自由度數量來分配系統的能量。」

  Schmid 繼續說道:「碳臂在孔隙中大量的可能排列,保證了金屬有機框架的開孔結構在熵的意義上是穩定的。這促進了從開孔到閉孔結構(以及再反過來)的相變。如果沒有碳臂的話,這些孔隙會擠在一起,從而被破壞。」

  為了計算由許多原子組成的如此龐大的系統,以及尋找孔隙中碳臂的許多可能的配置,團隊開發出了一種精準且數字上高效的理論模型用於模擬。

  價值

  這項研究的關鍵成果是,通過熱力學因子找到了控制並修改智能材料宏觀響應行為的另一個化學選項。Gregor Kieslich 表示:「我們的發現為在多孔金屬有機框架中具體實現結構相變開闢了新途徑。」

  


  【1】Pia Vervoorts, Julian Keupp, Andreas Schneemann, Claire L. Hobday, Dominik Daisenberger, Roland A. Fischer, Rochus Schmid, Gregor Kieslich. Configurational Entropy Driven High‐Pressure Behaviour of a Flexi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0; DOI: 10.1002/anie.202011004
【2】https://www.tum.de/nc/en/about-tum/news/press-releases/details/363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金屬有機框架MOF的柔性相變機理
    大約20年前,金屬有機框架的應用潛力首次被發現,至今已發現近10萬種這種混合多孔材料。特別是柔性MOFs,在技術應用上有很大希望。例如,作為減震器,它們可以通過關閉孔隙減小體積,即發生塑性變形,對突如其來的高壓作出反應。或者它們可以像海綿一樣,通過將化學物質吸收到它們的孔隙中並在壓力下再次釋放,從而將化學物質相互分離。這比通常的蒸餾過程所需的能量要少得多。
  •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組裝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榮研究團隊在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2011•iChEM)的資助下,設計合成特定的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隨後組裝構築形成金屬-有機框架膜。
  • 最新綜述:具有質子導電能力的羧酸類金屬有機框架研究進展
    最近,鄭州大學李綱教授課題組應邀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發表了題為「Proton conductive carboxylat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的綜述論文,總結了羧酸類MOFs在質子傳導方面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 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作為新的導電固體材料家族展現了廣泛的應用潛力,並已經在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催化、傳感、電學器件、熱電器件和自旋閥等應用領域展現了誘人的潛力。
  • 可導電的新型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可能的下一代半導體
    蘇拉夫·薩哈的金屬有機框架研究於2020年3月18日登上ACS圖片:Sourav Saha 金屬有機框架(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是新興的多功能材料,它們正逐漸退出實驗室並進入無數實際應用中。例如,MOF可以存儲危險氣體、催化化學反應、以受控方式遞送藥物,甚至可以用於可充電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 研究人員成功破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內部結構
    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在過去幾年中因各種潛在的應用而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度,特別是自從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典型的絕緣材料也可以被製成導電材料以來。由於MOFs的多孔性和導電性的非凡組合,這一發現為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劑和專用化學傳感器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
  • 「2019自然學術會議—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物理性質」南開舉行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馬超 通訊員 王菲 攝影 吳軍輝)11月19日,「2019自然學術會議—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物理性質」開幕式在南開大學津南校區西樓報告廳舉行。副校長王磊,大會組委會主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負責人,Nature出版集團代表、《通訊化學》主編維多利亞·理察博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過渡金屬(Fe,Co,Ni)基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
    目前,能源存儲技術主要包括電容器和電池,其中,電容器具有較大的功率密度,但是其能量密度十分有限,而電池雖然能夠實現較好的能量密度,但其功率密度成為了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此外,組成這些能量存儲器件的電極材料決定了儲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因此,尋找下一代具有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儲能設備電極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 新一代半導體:雙螺旋有機金屬框架材料
    (Sourav Saha,Clemson College of Science)研究人員利用近年來熱門的金屬有機框架(MOF)結構造出一種雙螺旋結構材料,是下一代半導體可用的新材料,其導電性能更好,而且生產過程無需現代半導體所需的高溫技術,室溫下可以生產。
  • 金屬有機框架電催化劑的結構改造策略
    該反應對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具有關鍵性意義,包括水電解器、再生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迄今為止,這種反應在許多材料中發生的程度是有限的,這限制了某些類型的能源技術的轉換效率。因此,材料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找出可作為電催化劑的替代材料,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以加快這一反應。
  • 可產生多色、寬頻帶雷射的金屬-有機框架微晶體
    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中,Huajun He和一支由新加坡、中國和美國的物理、材料和化學專業人士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由多組分構成、並且能夠產生可控單模近紅外(NIR)雷射的單晶。構成單晶的多種組分均生長在一種混合了能夠產生紅、綠及近紅外雷射的染料分子的金屬-有機框架(MOF)上。
  • 廣東工業:金屬有機框架衍生C/TiO2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
    近日,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健康與汙染控制研究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生何鑫和敖志敏教授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王少彬教授合作下在金屬有機框架衍生的C/TiO2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
  • 插入過渡金屬的卟啉金屬有機框架作為π-反鍵吸附劑去除二氧化氮
    )通訊單位: 香港城市大學, 澳洲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論文DOI: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07054 全文速覽本文通過理性設計和調控卟啉金屬有機框架,利用插入的過渡金屬與NO2之間的π-反鍵作用實現NO2常溫吸附去除。
  • 研究揭示藥物在金屬有機框架中的缺陷輔助裝載和對接構象
    研究揭示藥物在金屬有機框架中的缺陷輔助裝載和對接構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50:22 浙江大學孔學謙研究小組揭示藥物在金屬有機框架中的缺陷輔助裝載和對接構象。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作為晶態雜化多孔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與孔體積等優點在諸多應用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然而, 此類材料所存在的水穩定性差等問題, 嚴重限制了其實際工業應用.
  • 【中國科學報】金屬有機超分子配合物研究獲進展
    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韓克利帶領的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與美國猶他大學合作,在金屬—有機環狀超分子配合物的激發態動力學過程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據了解,金屬有機超分子配合物可形成一系列特殊的框架結構,空腔大小達納米量級,表現出很好的主客體性能,可與其他物質發生多種非鍵相互作用。
  • 同濟大學李風亭教授團隊在柔性多孔材料分子識別和催化方面的研究...
    近年來,受到具有高度結構自由度的各種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質)的精確分子識別功能的啟發,表現出具有客體分子觸發的結構轉變特性的柔性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s, PCPs)、又稱柔性金屬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
  • 金屬有機框架塗層降低了發電所需電壓
    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氫氣和甲醇可以利用陽光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生產。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半導體塗層材料,在將陽光與電力直接結合的過程中生產燃料。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如今,氫氣和甲醇主要由石油或天然氣等化石資源生產。
  • 研究實現對多種毒性有機汙染物的快速檢測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研究員孟國文課題組,在三維柔性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襯底的構築及其對有機汙染物的快速靈敏響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採用原位生長法製備出Ag納米顆粒修飾的細菌纖維素柔性複合襯底,利用細菌纖維素的體積收縮特性進一步提高Ag顆粒密度和襯底的SERS活性,實現了對多種毒性有機汙染物的快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