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藥物在金屬有機框架中的缺陷輔助裝載和對接構象

2021-01-08 科學網

研究揭示藥物在金屬有機框架中的缺陷輔助裝載和對接構象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50:22

浙江大學孔學謙研究小組揭示藥物在金屬有機框架中的缺陷輔助裝載和對接構象。該研究於2021年1月5日在線發表於國際一流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研究人員發現金屬有機框架(MOF)的缺陷在許多帶有磷酸或膦酸基團的藥物的裝載中起著關鍵作用。主體/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以磷酸/膦酸基團和缺陷位點之間的庫侖吸引作用為主導,並且極大地增強了負載能力。對於沒有磷酸/膦酸基團的類似分子,或者對於沒有缺陷的MOF,其負載能力會大大降低。

研究人員採用了固態核磁共振(NMR)和分子模擬來闡明藥物-載體相互作用的機制。通過實驗和理論分析的協同結合,研究人員揭示了藥物在缺陷處的對接構象。

據介紹,對於MOF藥物輸送系統的設計和應用,理解藥物-載體的相互作用至關重要。儘管對於有或無缺陷的MOF,這種藥物-載體相互作用可能有根本的不同。

附:英文原文

Title: Defect‐assisted Loading and Docking Conformations of Pharmaceutical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uthor: Yao Fu, Zhengzhong Kang, Weicheng Cao, Jinglin Yin, Yaoquan Tu, Jianhua Li, Hanxi Guan, Yiran Wang, Qi Wang, Xueqian Kong

Issue&Volume: 05 January 2021

Abstract: The understanding of drug‐carrier interactions is essential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While such drug‐carrier interactions can b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or MOFs with or without defects. In this work, we revealed that the defects in MOF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loading of many pharmaceuticals with phosphate or phosphonate groups. The host‐guest interaction is dominated by the Coulombic attraction between phosphate/phosphonate groups and defect sites and it strongly enhances the loading capacity. For similar molecules without a phosphate/phosphonate group or for MOF without defects, the loading capacity is greatly reduced. We employed solid‐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molecular simulations to elucidate the drug‐carrier interaction mechanisms. Through a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the docking conformations of pharmaceuticals at the defects have been revealed.

DOI: 10.1002/anie.202010231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0231

相關焦點

  •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組裝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有機-無機複合薄膜是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結合在一起,其在柵極介電材料的組裝方面具有廣泛應用。但有機組分和無機組分簡單的結合,往往容易面臨缺陷以及作用力弱等問題。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榮研究團隊在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2011•iChEM)的資助下,設計合成特定的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隨後組裝構築形成金屬-有機框架膜。
  • 新研究:讓金屬有機框架變得具有柔性!
    背景  金屬有機框架(MOFs)是由有機配體和金屬離子或團簇,通過配位鍵自組裝而成的具有分子內孔隙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圖中線條是有機連接橋,交叉點是金屬離子。黃球代表孔隙空間,可充滿液體或氣體。(圖片來源:伯克利實驗室)  金屬有機框架有望成為定義21世紀的材料。目前,它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應用。例如,金屬有機框架可用於存儲危險氣體、催化化學反應、以受控方式投送藥物,甚至可以在可充電電池與太陽能電池中使用。
  • 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作為新的導電固體材料家族展現了廣泛的應用潛力,並已經在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催化、傳感、電學器件、熱電器件和自旋閥等應用領域展現了誘人的潛力。
  • 過渡金屬(Fe,Co,Ni)基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
    目前,能源存儲技術主要包括電容器和電池,其中,電容器具有較大的功率密度,但是其能量密度十分有限,而電池雖然能夠實現較好的能量密度,但其功率密度成為了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此外,組成這些能量存儲器件的電極材料決定了儲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因此,尋找下一代具有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儲能設備電極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 生物物理所發表鐵蛋白藥物載體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閻錫蘊團隊在Nano Today上,在線發表關於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 Drug Carrier)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鐵蛋白藥物載體表面存在藥物通道,為鐵蛋白藥物臨床轉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 插入過渡金屬的卟啉金屬有機框架作為π-反鍵吸附劑去除二氧化氮
    並且利用固體吸附劑進行NO2室溫去除的研究非常有限,只有少數的材料,如碳材料,分子篩和金屬有機框架(MOF)及其複合物被探索研究,而這其中的MOF材料則被視為最有前景的吸附劑,由於其具有可調的孔結構和功能化特性。
  • 可產生多色、寬頻帶雷射的金屬-有機框架微晶體
    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中,Huajun He和一支由新加坡、中國和美國的物理、材料和化學專業人士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由多組分構成、並且能夠產生可控單模近紅外(NIR)雷射的單晶。構成單晶的多種組分均生長在一種混合了能夠產生紅、綠及近紅外雷射的染料分子的金屬-有機框架(MOF)上。
  • 新型金屬有機框架納米片,可用於防腐塗層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NIMTE)Wang Liping教授領導的海洋功能材料課題組,通過表面活性劑輔助自下而上的方法,成功製備了超薄金屬有機框架(MOF)納米片。開發的二維MOF納米片增強了複合塗層的防腐性能。研究成果發表在《Corrosion Science》上。
  • 華東師大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近期,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後劉超與導師萬晶晶、餘承忠教授合作,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從方法、原理、結構及應用等多個方面開展了創新研究,為MOF基複合材料的設計開發提供了新思路。MOF是一類由金屬離子或團簇和有機配體連接而成的多孔晶體材料,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在吸附分離、傳感、異相催化、能源轉化及藥物傳遞等眾多領域備受矚目。
  • 4篇頂刊:華東師大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組裝領域系列重要進展
    近期,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後劉超與導師萬晶晶、餘承忠教授合作,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 2020, DOI : 10.1038/s41467-020-18776-z),《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可導電的新型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可能的下一代半導體
    蘇拉夫·薩哈的金屬有機框架研究於2020年3月18日登上ACS圖片:Sourav Saha 金屬有機框架(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是新興的多功能材料,它們正逐漸退出實驗室並進入無數實際應用中。例如,MOF可以存儲危險氣體、催化化學反應、以受控方式遞送藥物,甚至可以用於可充電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 最新綜述:具有質子導電能力的羧酸類金屬有機框架研究進展
    最近,鄭州大學李綱教授課題組應邀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發表了題為「Proton conductive carboxylat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的綜述論文,總結了羧酸類MOFs在質子傳導方面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作為晶態雜化多孔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與孔體積等優點在諸多應用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然而, 此類材料所存在的水穩定性差等問題, 嚴重限制了其實際工業應用.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和梁海偉教授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過渡金屬鹽催化有機小分子碳化的合成新途徑,實現了在分子層面可控的宏量合成多孔摻雜碳納米材料。(A)過渡金屬輔助碳化有機分子製備碳納米材料的示意圖;(B)該方法所使用的有機小分子前驅物的結構有機小分子因其廣泛存在
  • 共價有機框架能幹啥?最新成果你值得了解
    Yaghi(加州伯克利分校)國際著名化學家,是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有機共價骨架材料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憑藉在儲氫材料領域的科研成果,於2006年被大眾科學評為美國十大傑出科學家。2007年,Yaghi教授關於金屬有機骨架結構材料的設計合成、理論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先驅性科研成果使他成為美國材料科學會獎章的唯一獲得者。
  • 研究人員成功破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內部結構
    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在過去幾年中因各種潛在的應用而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度,特別是自從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典型的絕緣材料也可以被製成導電材料以來。由於MOFs的多孔性和導電性的非凡組合,這一發現為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劑和專用化學傳感器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
  • 金屬有機框架電催化劑的結構改造策略
    該反應對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具有關鍵性意義,包括水電解器、再生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迄今為止,這種反應在許多材料中發生的程度是有限的,這限制了某些類型的能源技術的轉換效率。因此,材料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找出可作為電催化劑的替代材料,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以加快這一反應。
  • JCIM|六種共價對接軟體的基準測試
    前言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靶向共價抑制的研究備受關注,以加強藥物的發現和設計,使得共價對接方法的發展也激增。共價抑制劑的典型特徵是配體的親電部分(彈頭)和蛋白受體上的親核殘基(主要是半胱氨酸)之間形成化學鍵。共價抑制劑的反應類型有麥可加成、親核加成,親核取代反應,開環反應,二硫化物的形成等。
  • :二維半導體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製備及其在有機自旋閥中的應用
    金屬有機框架 (MOFs) 材料是由金屬節點和有機配體共同連接的晶態多孔聚合物,該材料在催化、氣體存儲與分離、化學傳感等領域展現出了獨特的優異性質
  • 福建物構所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太陽能轉化電化學能研究獲進展
    將太陽能存儲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是解決太陽能間歇性供應,實現其廣泛應用的有效方法。傳統的方法是通過長的導線將太陽能電池與儲能裝置相連,引入長導線會導致歐姆損耗,從而降低太陽能的轉化和存儲效率。設計和製備高效(光)電功能電極材料,是發展和構建簡單的兩電極體系器件,獲得高效低成本的光輔助電化學能量存儲設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