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

2020-09-05 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近年來成為新興的光催化材料/平臺。

目前已報導的用於光催化CO2還原的穩定MOFs多由含Zr、Al等的金屬氧簇與羧酸配體構成,抬高金屬節點的活化能壘,阻礙配體/節點界面的電荷轉移,相比之下,由催化活性較高的金屬元素(如Co、Ni、Cu等)與羧酸配體構成MOFs卻無法保持結構穩定。

此外,當前多數體系使用不經濟的空穴犧牲劑,以單方面提高CO2還原半反應的產率,同時反應多限於液相,難以利用MOFs氣體吸附量高的優勢。

有鑑於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曹榮團隊,從MOFs配體與金屬節點配位層的角度入手,選取由吡唑基金屬卟啉與NiOx簇構築的PCN-601作為光催化劑,實現在CO2和水蒸氣的氣固相體系中的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其CO2至CH4的產率達到已報導的室溫光催化CO2全還原體系的水平。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研究獲進展

該反應避免犧牲劑的使用,發揮了MOFs高氣體吸附量的優勢。機理研究剖析熱力學層面上PCN-601結構中光生電荷的遷移路徑,繼而從動力學角度評估吡唑/NiOx簇配位界面上電荷分離與遷移的效率以及結構對反應底物分子的作用情況。

理論及實驗結果證明,相比於羧酸基-ZrOx簇配位層構築的MOFs,PCN-601的吡唑-NiOx簇配位層使其形成穩定框架的同時,有利於光生電子從配體至節點的超快遷移以及CO2、H2O分子的吸附與活化,改善其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的動力學。該研究表明,通過配位結構的精細設計有望解決MOFs結構穩定性與光催化活性之間的矛盾。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方志斌。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等的資助,並得到華東理工大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的支持。

來源: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相關焦點

  • 福建物構所JACS:MOFs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研究獲進展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近年來成為新興的光催化材料/平臺。
  • 福建物構所《JACS》:MOFs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研究獲進展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近年來成為新興的光催化材料/平臺。
  • 「JACS」福建物構所MOFs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取得進展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取之不盡的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重大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新興光催化材料/平臺。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隨後系統地綜述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以提升CO2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主要涉及分子催化劑/碳材料複合物、有機配體功能化的金屬催化劑、金屬有機框架(MOFs)、以及基於共價有機框架(COFs)、金屬硫化物和g-C3N4的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等。最後總結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在ECR中的前景與挑戰。
  • 金屬硫化物光催化──可見光誘導的選擇性有機轉化反應
    過渡金屬硫化物是一類重要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在溫和的條件下可以光催化促進一系列富有意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
  •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28:00 香港城巿大學Yun Hau Ng團隊揭示了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
  • 福建物構所王瑞虎團隊:金屬卟啉COF光催化CO2的選擇性還原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瑞虎課題組構築了一類電子供體-受體組成的卟啉-四苯乙烯共價有機框架,將其應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的CO2還原反應,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揭示了金屬卟啉單元在選擇性吸附、活化和轉化CO2以及分離載流子和電子轉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靈活調節光催化活性和選擇性。
  • 金屬有機層狀催化劑的晶面調控提高其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活性
    在研究單金屬催化劑光催化還原CO2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甲酸中間體[O=C-OH]中C-O鍵斷裂是還原CO2為CO的決速步。為進一步提高催化效率,我們提出雙核金屬協同催化CO2還原的思想,並控制合成了系列雙核金屬配合物分子催化劑,研究發現它們光催化CO2還原為CO的活性和選擇性均要遠高於相應的單核配合物,從分子水平上理解了雙核金屬協同催化CO2還原反應的機理(Angew. Chem.
  • 廣東工業:金屬有機框架衍生C/TiO2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
    近日,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健康與汙染控制研究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生何鑫和敖志敏教授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王少彬教授合作下在金屬有機框架衍生的C/TiO2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
  • 清華大學王定勝教授Angew:稀土Er單原子用於光催化CO2還原反應
    太陽能驅動的光催化CO2還原反應由於其不僅能實現從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化產生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學物質,豐富了能源供應,同時也能減少CO2排放,因此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用於CO2還原的光催化劑的納米材料整體光催化性能仍不盡如人意。
  • 《科學》:有機半導體材料遇見有機反應,滿足你對完美催化的所有想像
    ▎學術經緯/報導可見光引發的光氧化還原催化反應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Richard M. Kellogg教授團隊首次將Ru(bpy)3Cl2、卟啉、曙紅等金屬配合物及染料用於可見光照射下鋶鎓鹽的還原反應。
  • TiO2在光催化CO2還原中的應用知多少?
    【提高光催CO2還原性能的方法】在前期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光催化反應主要使用摻雜、金屬沉積、鹼性修飾、形成異質結以及碳基材料的負載五種方法提高TiO2材料的性能。通過金屬元素的摻雜,可以在TiO2的導帶下產生一空的能態,新能級的引入可以提高材料對全光譜的利用效率。但是,過多雜質的引入會導致大量的缺陷密度,這對於反應的進行極為不利。此外,金屬摻雜所造成的光腐蝕也會影響材料的長期穩定性能。而I、N、S和C元素的摻雜較好地緩解了這一問題。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分子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其中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產出。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現在有一些方法來幫助了解電催化過程,如與太陽能或熱能的耦合,最近,清華大學王訓課題組的一篇綜述工作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討論了具有明確活性金屬位點的催化劑。
  • 導電MOFs納米片——一種能夠在可見光下高效、高選擇性光催化還原CO2的助催化劑
    然而絕大多數傳統的無機半導體材料存在著帶隙較寬、比表面積小等缺點,導致光催化反應只能在紫外光激發下經行,無法有效利用太陽光的可見光波段。與此同時,由於CO2是一種直線型非極性氣體,將其活化需要很高的勢壘且還原過程中會存在眾多副反應,因此如何實現在可見光激發下,高效高選擇性的轉化CO2成為了該領域中熱門課題。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
  • 高效三元異質結複合材料及其可見光催化還原CO2
    為了解決這一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了多種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可再生的碳氫燃料[2]。在這些方法中,光催化技術尤其受到人們的關注,因為它可以直接將太陽能作為將二氧化碳還原為碳氫燃料的驅動力[3]。目前為止,人們已經開發出許多類型的半導體材料作為CO還原反應的光催化劑,如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硫化物、氧氮化物和碳基材料[4]。
  • 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作為新的導電固體材料家族展現了廣泛的應用潛力,並已經在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催化、傳感、電學器件、熱電器件和自旋閥等應用領域展現了誘人的潛力。
  • 「分子隔間」MOF材料對CO2光催化還原AQE躍升11.3%
    然而,使用MOF材料或是基於MOF材料的複合材料進行CO2的光還原,轉化效率遠遠低於目前最先進的固態或分子催化劑。TiO2,這種劃分導致了光電轉換材料TiO2與MOF材料中催化金屬團簇之間的協同作用,加速了對CO2光催化還原,同時產生了氧氣。
  • Small Methods: 利用金屬有機框架進行材料表面電子組態的特性改質以增進產氧反應效能
    然而產氧半反應因牽涉四電子轉移反應,於整體水分解反應中較不易進行,因此開發高效的產氧催化劑成為電催化水分解的重要課題。現今,較為高效的產氧催化劑多為過渡金屬氧化物。而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催化特性與金屬部份的電子組態息息相關,適當的電子組態可提高催化劑對於目標物的吸附強度以促進反應的進行;並且若催化劑具有與反應中間產物相似的電子組態也可以進一步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