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2021-01-07 科學網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28:00

香港城巿大學Yun Hau Ng團隊揭示了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過程。 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28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提高氧化亞銅(Cu2O)的穩定性對其在人工光合作用中的實際應用至關重要。

該文中,研究人員使用無表面活性劑的方法將Cu2O納米線封裝在Cu 3(BTC)2(BTC=1,3,5-苯三羧酸鹽)的金屬有機框架(MOF)中。這種MOF不僅抑制了水蒸氣對Cu2O的腐蝕,而且促進了電荷分離和Co2的吸收,從而使納米複合材料在溫和的反應條件下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為甲烷(CH4)的活性和穩定性提高了1.9倍。此外,時間分辨光致發光證實了光生電子從Cu2O導帶直接轉移到非激發Cu3(BTC)2的LUMO能級。

該文提出了一種有效的CO2轉化策略,通過電荷分離和CO2吸附的協同作用,實現了MOFs與金屬氧化物整合後的的光催化反應。

附:英文原文

Tit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Decorated Cuprous Oxide Nanowires for Long‐lived Charges Applied in Selective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CH4

Author: Hao Wu, Xin Ying Kong, Xiaoming Wen, Siang-Piao Chai, Emma C. Lovell, Junwang Tang, Yun Hau Ng

Issue&Volume: 28 December 2020

Abstract: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cuprous oxide (Cu  2  O) is imperative to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In this work, Cu  2  O nanowires are encapsulated by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of Cu  3  (BTC)  2  (BTC = 1,3,5‐benzene tricarboxylate) using a surfactant‐free method. Such MOFs not only suppress the water vapor‐induced corrosion of Cu  2  O but also facilitate charge separation and CO  2  uptake, thus resulting in a nanocomposite representing 1.9 times improved a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selective photocatalytic carbon dioxide (CO  2  ) reduction into methane (CH  4  )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Furthermore, direct transfer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from the conduction band of Cu  2  O to the LUMO level of non‐excited Cu  3  (BTC)  2  has been evidenced by 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 This work propose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CO  2  conversion by a synergy of charge separation and CO  2  adsorption, leading to th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when MOFs are integrated with metal oxide photocatalyst.

DOI: 10.1002/anie.202015735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5735

相關焦點

  • 福建物構所王瑞虎團隊:金屬卟啉COF光催化CO2的選擇性還原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瑞虎課題組構築了一類電子供體-受體組成的卟啉-四苯乙烯共價有機框架,將其應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的CO2還原反應,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揭示了金屬卟啉單元在選擇性吸附、活化和轉化CO2以及分離載流子和電子轉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靈活調節光催化活性和選擇性。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雖然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作為高選擇性、高效、低成本的CO2還原電催化劑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其在ECR中的構效關係及催化機理的研究以及工業化的應用仍需要更多的關注,這也是未來該領域發展的重要目標。有機配體可以影響金屬表面附近的微環境,從而改善界面電荷轉移,穩定關鍵中間體,進而提高異相電催化CO2活性。本部分介紹了多種類型的有機配體修飾金屬催化劑(如Cu、Au、Ag等)及其在ECR中的研究進展(圖7-9)。通過實驗與理論的結合,闡述有機配體調控改善金屬催化劑在ECR中的作用機制及構效關係。
  • 我國科學家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近年來成為新興的光催化材料/平臺。
  • 金屬硫化物光催化──可見光誘導的選擇性有機轉化反應
    過渡金屬硫化物是一類重要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在溫和的條件下可以光催化促進一系列富有意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
  • 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Pt、Cu共改性TiO2選擇性光催化還原CO2制CH4
    光催化還原CO2是具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但由於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快速複合和對可見光的有限利用,TiO2表現出較低的光催化反應效率,此外,CO2在TiO2表面的弱吸附也限制了CO2光催化還原的效率。為了提高TiO2光催化還原CO2的效率,用金屬改性TiO2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 EES綜述:用於熱催化CO2還原的多孔晶體骨架
    由多孔晶體骨架衍生的多相CO2還原催化劑已經成為具有與無機催化劑相當的活性和更好的選擇性的有效催化體系這些催化活性骨架中活性中心的空間排列對其CO2還原性能至關重要。近日,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Suresh K. Bhargava,Ahmad E. Kandjani報導了對多孔晶體骨架催化劑的(熱)CO2還原進行了全面而關鍵的分析,而多孔晶體骨架催化劑的結構和化學多樣性為調節反應活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 多金屬氧酸修飾與橋聯的有機鈷配合物用於光助類芬頓反應
    近期,龍巖學院陳武華副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王海豐教授及同濟大學陳作鋒教授等運用水熱合成技術和可控分步自組裝策略,設計合成了一種多金屬氧酸(POM)修飾與橋聯的有機Co(II)配合物:R-[CoII(phen)(H2O)2](phen:1,10-鄰二氮雜菲)。該化合物具有一維線性結構,在水和大部分有機溶劑中不溶解。
  • 福州大學吳稜 JMCA:光催化有機合成
    進一步通過光沉積在納米片表面構築金屬Pt團簇作為表面功能位。製備的Pt修飾的Sb2WO6多級微球發揮各自功能,實現硝基苯選擇性轉化為苯胺(轉化率99%,選擇性99%)。結果表明,SWO-NS相比於體相Sb2WO6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這會暴露更多表面不飽和位點,為吸附並活化有機分子提供保證。同時納米片的超薄2D結構極大促進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快速分離。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本文討論了CP基材料的分子、電子和通道結構對不同光催化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光吸收、電荷分離和傳質的影響。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的CP基材料體系的可控合成、機理討論和未來挑戰在本文中亦有涉及。背景介紹發展綠色高效的合成方法是有機合成的終極目標,利用可再生太陽能在無毒條件下實現高效、清潔和低能耗的光催化有機合成是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 金屬有機層狀催化劑的晶面調控提高其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活性
    雙核金屬協同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利用太陽能來驅動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學燃料/原料已經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因為它不僅可以實現太陽能的轉換和存儲,而且可以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濃度,緩解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這其中的關鍵問題是要開發高效、高選擇性和廉價的催化劑。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本文討論了CP基材料的分子、電子和通道結構對不同光催化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光吸收、電荷分離和傳質的影響。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的CP基材料體系的可控合成、機理討論和未來挑戰在本文中亦有涉及。無論是非金屬元素,金屬元素還是分子形式的摻雜,它在調節光吸收和氧化還原電位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缺陷(或空位)是材料中原子或分子的周期性排列被破壞或破壞的區域,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存在於所有材料中。缺陷調節可用於增強光吸收,促進電荷轉移/分離或改善表面反應,然後增強光催化性能。迄今為止,關於g-CN的缺陷調控已有許多工作,並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結果。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電催化CO2還原是一種將CO2轉換為燃料和化學品最有希望的技術之一,儘管直接電合成多碳產物的技術經濟可行性要求具有較低的過電勢,但單碳產物(例如CO和甲酸鹽)的高催化效率和產率則更有希望用於目前實際生產。
  • 催化周報:Nature、Nat. Catal.等大合集
    金屬有機框架(MOF)已被證明是光催化的絕佳平臺。在這裡,作者基於對「孔富集」的發現,報告了在環境條件下有效固定CO2的共價有機骨架(COF)催化劑的合理設計。合成了最佳預測的COF(Zn-Salen-COF-SDU113),並證實了其在CO2環加成制環氧化物中的高效催化性能,在環境條件下的收率為98.2%,TON為3068.9。這項工作提供了一種用於二氧化碳固定的多孔催化劑的設計策略。
  • 香港城市大學Angew光催化薄膜選擇性催化轉化二氧化碳製備甲烷
    氧化亞銅@Cu-MOF複合光催化劑合成示意圖在眾多光活性材料中,Cu2O通常具有有效的可見光吸收和有利於CO2還原的導帶位置。但是,其實際應用受到穩定性不足和捕捉氣態CO2能力低的限制。此外,儘管Cu2O具有合適的能帶邊緣位置以在可見光照射下實現CO和CH4的產生;而 CH4的形成需要八個電子,從動力學的角度來看,CO2甲烷化比CO的產生更具挑戰性。圖2.
  • 浙江師大本科生在光催化還原CO2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亟待設計和開發具有可見光響應的高效催化劑。CdTe量子點是吸收可見光的理想選擇,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催化位點,很難直接進行CO2還原。本研究報導了一種配體橋連策略,在CdTe量子點表面構築可調的催化位點用於光催化還原CO2。
  • 催化周報:Science、Nat. Catal.等大合集
    ,通過兩電子氧還原的光催化產H2O2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的策略受到了廣泛關注。:通過安裝連接體將活性位點精確地嵌入介孔Zr-框架中,以進行高效的光催化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對微孔金屬有機骨架PCN-808具有易合成的非飽和金屬結構,以及骨架固有的柔韌性,使PCN-808成為通過連接件進行後修飾合成改性的主要支架。線性釕基金屬配體已成功且精確地安裝在PCN-808的開放孔道壁中,同時保持了框架的介孔性。在aza-Henry反應中考察了所得材料PCN-808-BDBR的光催化活性,經過6次催化循環後,轉化率較高。
  • 別光盯著催化劑了!改造光敏劑也能促進CO2光還原
    研究者對光敏劑進行修飾,調控其激發態性質,從而大幅度提升CO2光還原體系的敏化能力與催化性能。CO2光還原——在太陽能驅動下,將CO2還原為CO、甲酸、甲醇等燃料分子是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分子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其中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產出。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現在有一些方法來幫助了解電催化過程,如與太陽能或熱能的耦合,最近,清華大學王訓課題組的一篇綜述工作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討論了具有明確活性金屬位點的催化劑。
  • 葉脈狀g-C3N4的合成及其選擇性光催化產H2O2
    ,用以選擇性的光催化二電子產雙氧水。半導體催化劑光催化製備H2O2由於其清潔、低能的光碟機動雙電子O2還原過程(O2 + 2H+ + 2e- → H2O2)備受關注。雙電子氧還原過程是以超氧自由基(·O2-)為中間產物(O2 + e- → ·O2-+ 2H+ + e-→ H2O2)的兩步單電子還原過程,這可能受到從·O2-到H2O2的第二步的限制。
  • Nature系列14篇,CO2還原Nat. Energy、趙宇亮Nat. Commun.丨頂刊日報20191106
    Nature Energy:Cu2O顆粒上晶面依賴的活性位點用於光催化劑CO2還原為甲醇將CO2高效催化還原為液體燃料在緩解和解決氣候變化挑戰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先前的研究集中在通過高溫氫化進行CO2還原,儘管使用氫氣會增加成本和安全性問題。近來,CO2的電還原引起了相當大的研究興趣,但是,此過程需要很大的過電勢,並且可能導致生成的化學物質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