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彬課題組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20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0/06/17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編輯:悠然 | 責編:白楊

受限於核糖體的線性模板合成機制,化學拓撲在蛋白質工程中一直是相對被忽視的話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了越來越多具有非線性結構的天然拓撲蛋白質。它們通常具有與其拓撲結構相對應的功能優勢,在生命活動中行使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引起業內對蛋白質拓撲結構調控的廣泛興趣。近年來,發展拓撲蛋白質的製備方法,並探究其結構性能關係和相關應用,已經成為蛋白質工程的熱門方向。

北京大學張文彬課題組近期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模擬天然拓撲蛋白質合成中的多步翻譯後修飾過程,基於合理的基因序列設計,結合原位組裝、鏈斷裂和正交的定點環化反應,發展了一種高效的蛋白質異質索烴的生物合成方法,不需要額外的胞外反應過程,通過直接表達、純化即可製備蛋白質異質索烴。該方法主要利用p53dim結構域(X)的分子內二聚來引導同一基因片段中兩種目標蛋白質之間的異質二聚,通過共表達蛋白酶進行原位酶切斷鏈,同時利用可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定點偶聯反應來實現環化合成蛋白質異質索烴。例如,他們利用諜標籤(A)-諜捕手(B)反應對來實現側鏈偶聯環化,通過原位酶切激活分離型內含肽(IntC1/IntN1)介導的主鏈偶聯環化反應,構建了具有支化結構的蛋白質異質索烴,並容許通過基因工程的手段模塊化地融合各種目標蛋白質(圖1)。

圖1. 通過原位酶切、諜標籤-諜捕手反應對和分離型內含肽共同介導(支化)蛋白質異質索烴的生物合成

為進一步簡化合成過程,他們基於分離型內含肽在反應時會自身從主鏈上切除下來的特性,設計了由兩種正交的分離型內含肽介導的環化過程,其可以在胞內次序發生反式剪接和自發鏈斷裂,從而消除了原位酶切反應的必要性,並可實現兩個蛋白質結構域的主鏈環化,製備結構更加簡潔的蛋白質異質索烴(圖2)。X射線單晶衍射實驗成功解析了利用該方法製備的cat-GFPX-X的晶體結構,有力地證明了其中兩個環狀組分之間機械互鎖的空間關係(圖3)。這也是第一個人工設計合成的蛋白質異質索烴的晶體結構。

圖2. 由兩種正交的分離型內含肽介導蛋白質異質索烴的生物合成

圖3.(a)利用X射線衍射解析所得cat-GFPX-X晶體結構(PDB ID: 7BWN);(b)cat-GFPX-X晶體結構中兩個p53dim結構域的相互作用界面分析

該方法的優勢在於其可基因編碼,高度模塊化,且合成過程無需額外控制,在細胞內直接自發完成,既大大簡化了合成步驟,又有效提高了產物的純度。它適用於胞內合成含有多種功能蛋白質的異質索烴,並可拓展到各種具有支化結構的異質索烴。相較於同質索烴,它們的分子結構複雜性和多樣性進一步提高,有望更好地實現不同結構域之間的協同,深入地探討拓撲結構對分子性質和功能的影響,在工業酶工程和生物醫藥領域具有廣泛的潛在應用價值。

該研究近期以「Cellular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Designed Protein Heterocatenane」為題在線發表於 Angew. Chem. Int. Ed.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生劉雅傑、方晶和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段澤林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生張凡也為本工作作出了貢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文彬教授和生命科學學院肖俊宇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創新項目和北京大學臨床醫學+X青年專項項目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許維課題組在聚乙炔鏈的表面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與瑞士Empa研究所Roman Fasel教授課題組等關於聚乙炔鏈在表面原子級精準製備、表徵及電子學性質測量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白川英樹、艾倫·黑格和艾倫·麥克迪爾米德三位科學家通過對聚乙炔的研究,因「發現和發展導電聚合物」獲得了200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此外,基於對聚乙炔的研究而發展起來的SSH 模型在解釋一維材料的電子學以及拓撲學性質等方面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4月30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廣銘課題組近期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自對偶拓撲張量網絡態中演生出無能隙庫侖氣體態
  • 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在白磷直接合成有機膦方面取得重要新進展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席振峰/張文雄課題組在最新一期從白磷活化直接合成有機膦化合物,因避開氯氣的使用,該過程具有簡單、高效、綠色和環保等優點(圖1A)。近三十年來,儘管白磷活化的研究一直被人們所關注並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從白磷出發直接構建有機膦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反應選擇性差;產率底。因此,由白磷直接、高效、高選擇性地合成有機膦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量子磁性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7月13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旋性布朗運動方面取得進展,在2020年7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拓撲數相關的斯格明子旋性布朗運動」(Topology-Dependent Brownian Gyromotion
  • 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Leigh)教授團隊在分子拓撲學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華東師範大學為該成果第一單位。李大為教授團隊利用單一股線構築不同單分子拓撲結構(Nature2020,584, 562-568.)無金屬拓撲異構體的合成與表徵與此同時,由於該結構內部存在正交的金屬配位位點,因此在所形成31結結構內,通過添加不同的金屬模板,可以實現結結構的運動,由原先的Cu位點轉移至Lu位點,而這也是首次在單分子結結構中實現結點的運動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化學學院呂華課題組在降低蛋白質藥物免疫源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2019/01/28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蛋白質藥物因其高特異性及高活性,近年來在癌症、自身免疫病、血友病、糖尿病等多種重大惡疾的治療中愈發重要。
  •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7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2020年4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非阿貝爾拓撲物態相變的張量網絡方法」(Tensor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陳鴻課題組在拓撲光子學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1月2日,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陳鴻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關於拓撲光子學研究的最新成果《Topological
  • 化學所侯劍輝課題組在氯取代有機光伏材料設計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得益於新材料的發展,OPV電池的光伏效率取得了大幅提升,表現出巨大的實際應用潛力。面向OPV技術產業化,提升材料光伏性能的同時,必須注重對合成成本的控制。在材料設計中,引入滷原子是最常見且有效改善光譜、能級以及聚集形貌等基本特性的分子設計方法。目前,眾多高效率給、受體材料的製備過程大多包含步驟冗長、產率較低且成本高昂的氟化過程,嚴重製約了有機光伏材料的大批量製備研發進程。
  • Angew:雲南大學夏成峰教授課題組在蕊木屬吲哚生物鹼全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雲南大學自然資源藥物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夏成峰研究員課題組在蕊木屬吲哚生物鹼全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以題「Enantioselective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晶格,實驗和理論上研究了光與拓撲光學微結構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發現了非線性導致的體態模式向拓撲界面態模式的耦合,並構建出了普適的非線性模式耦合的理論框架。
  • 同濟大學李勇課題組和陳鴻課題組在非厄米拓撲聲人工結構領域取得...
    同濟大學李勇課題組和陳鴻課題組在非厄米拓撲聲人工結構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9-28  瀏覽: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月18日上午,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陳曦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馬旭村研究組,方忠、戴希研究組,孫慶豐和謝心澄,在拓撲絕緣體領域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廣泛影響,該成果以總選票排名第一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天大等在立方氮化硼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本站訊 近日,天津大學新能源材料研究所與河北工業大學微納氮化硼材料重點實驗室密切合作,在立方氮化硼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論文「Photochemical Synthesis of Ultrafine Cubic Boron
  • 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實際器件操作大多是基於外場對結構單元極化態和拓撲相變的調控,研究單個鐵電疇結構的極化分布以及外場操控下拓撲相變動力學過程是器件應用的基礎。然而,極性拓撲結構的形成是體系中靜電能、彈性能和梯度能之間在微小差別內相互競爭平衡的結果,如何實現局域外場對微區結構的精確調控以及相變過程的精細表徵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在二維超導天線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11月6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基於二硒化鈮的超導非互易天線》(Nonreciprocal Superconducting NbSe2 Antenna)為題在線發表於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11,5634(2020))。
  • 【科研新進展】(102)徐功教授課題組在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植物保護學院徐功教授課題組成功開發了walsucochin降三萜類天然產物的高效全合成路線,在天然產物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植物保護學院碩士研究生陳欣悅和張丹陽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徐功教授為通訊作者。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生物體在氧化代謝活動中產生的,如過氧化氫(H2O2)和NO等。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