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6 澎湃新聞

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3-21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上方藍字關注我哦~

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hemistry 於3月9號在線發表了南京大學朱俊傑教授課題組,西安交通大學徐鋒教授課題組,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課題組等單位的合作研究成果《A programmable polymer library that enables the construction of stimuli-responsive nanocarriers containing logic gates》。

腫瘤微環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耐藥息息相關,是腫瘤診斷和預後的重要標誌物,也是重要的治療靶點。但腫瘤微環境在疾病發展、治療過程中動態變化,且個體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因而單一響應的生物材料在臨床治療中難以實現對腫瘤的精準響應。

生物邏輯運算是生物體行使複雜調控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近年來合成生物學、幹細胞分化、組織工程等領域的研究熱點。DNA和蛋白常被用來構建邏輯迴路,但其穩定性差、跨膜運輸難、合成成本高的缺點限制了其應用。

人工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成本低,易於推廣轉化,目前已開發了多種環境響應的智能材料,但是由於不同響應元件化學結構和反應活性的不同,很難對響應元件進行靈活組裝。

因此,亟需發展一種「即插即用」的可編程工具,用於智能材料的設計和組裝,實現複雜腫瘤微環境的靈敏響應和精準調控。

針對這一難題,三個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類新型的可編程化學工具:環境響應分子砌塊庫,用於構建具有邏輯門的智能聚合物和納米載體,通過生物邏輯運算,實現了腫瘤內多種藥物的分層釋放,提高了腫瘤治療的精準性。

為了克服環境響應化學鍵的結構和性質異質性,研究者基於「自降解化學」設計了7種結構相似、反應活性相同、響應不同刺激源的分子砌塊,合成了一系列可編程聚合物,並進一步組裝成具有「YES」、「AND」、「OR」等邏輯門的納米藥物載體,實現了多種治療試劑的共載。

研究者選取腫瘤細胞內過表達的H2O2和GSH為輸入信號,進行生物邏輯運算,在小鼠體內實現了激酶抑制劑、順鉑藥物和siRNA的共同遞送和分層精準釋放。同時,利用生物信息學對腫瘤細胞庫(CCLE)中基因和代謝物圖譜進行分析,篩選出在HepG2細胞中同時過表達鹼性磷酸酶和酯酶,並以此為輸入信號進行小鼠活體腫瘤內的生物邏輯運算,有效地提高了腫瘤抑制效果,降低了副作用,為腫瘤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疾病標誌物篩選-可編程材料設計-腫瘤反饋治療」的新思路。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426-3

-----

-----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張鵬暉博士(南京大學2015年博士畢業生)、南京大學2019級博士生高迪同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安克莉同學。朱俊傑教授、徐峰教授、譚蔚泓院士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南京大學卓越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長按掃碼查看新聞網連結

南京大學新聞網

原標題:《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等在多孔有機聚合物離子膜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銅文課題組與國際同行合作,在多孔有機聚合物離子膜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製備了系列自具微孔結構的陰離子交換膜材料。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多孔有機聚合物中貫通的孔道結構對實現陰離子的快速傳遞具有重要意義;陰離子在受限空間中具有不同於緻密膜結構的傳質特性。審稿人評價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工作,他們利用了商業化的試劑,製備了高性能的陰離子交換膜。所得材料各個方面的表徵很完整,性能令人驚嘆。
  • 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學院陳三鳳教授課題組在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獨特而新穎的固氮調控機制。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GlnR作為一種轉錄因子,同時正負調控固氮類芽孢桿菌中固氮基因的表達。有2個GlnR-binding sites分布於固氮基因簇(nifBHDKENXhesAnifV)啟動子上下遊。
  •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    近年來,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由於其重量輕、價格低廉、可通過印刷的方式製備大面積柔性器件等優勢,得到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是重要的前沿研究領域。此後,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採用聚合物PBDB-T與多種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共混製備光伏器件,研究結果表明,該聚合物十分適合用於製備高效率的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基於此,科研人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Org. Electron.
  • 工學院楊槐課題組在電場響應型液晶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工學院楊槐教授課題組在響應型柔性光子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響應型光子晶體因其可調控的周期性結構和對特定頻率光波的有效控制,被認為是一種新型智能材料並在下一代納米光子技術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精細的微觀結構和複雜的製備工藝要求為其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在眾多有機和無機材料當中,液晶材料既具有晶體的微觀分子排列結構又具有液體的宏觀流動性,因此可自組裝形成周期性結構且對外界刺激保持高敏響應,是製備響應型光子晶體的一種理想材料。
  • 信息學院胡又凡-彭練矛課題組在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超薄的柔性電子器件由於可與人體組織器官共形接觸,提供更加友好的人機互動方式,受到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這類器件的厚度一般只有微米量級,在加工過程中須黏附於剛性基板(為器件提供臨時支撐)之上,但將器件從剛性基板上剝離,卻易受到應力損傷。因此,高效且無損地實現柔性電子器件與剛性支撐基板之間的快速分離,是大面積製備高性能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的關鍵工藝。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7年,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在化學和材料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和《先進材料》發表了4篇論文。有機光伏材料可分為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過去的幾年裡,有機太陽能電池電子給體材料已取得重大突破,無論是高分子還是小分子電子給體與富勒烯類電子受體共混製備的單結電池效率均超過11%。
  • 生物物理所在iPS細胞重編程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自噬參與了維持細胞穩態、抑制腫瘤發生、抗原遞呈和胚胎發育等許多重要的生理過程,自噬是否參與細胞重編程尚未見報導。體細胞的重編程需要經歷表觀遺傳的修飾、基因表達的改變、蛋白質降解和蛋白質合成等一系列過程。重編程過程可以通過核移植、細胞融合等過程實現,使得終末分化細胞重新具有多能性。
  • 李萬萬研究員團隊在液相生物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萬萬研究員團隊在液相生物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Precisely Encoded Barcodes Using Tetrapod CdSe/CdS Quantum Dots with a Large Stokes Shift for Multiplexed
  • 長篇綜述: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介紹合成生物學的定義、相關概念、學科特點與現階段研究內容,並綜述最新研究進展,如基因調控開關、基因計數器、生物邏輯門元件、生物計算、人造生物圖案、可擦寫數據寄存器、電生物反應器「合成」生物燃料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並展望合成生物學的巨大發展前景。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09-04  瀏覽:
  • 上海技物所等在鐵電隧道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每日科技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以及研究員孟祥建課題組在鐵電量子隧穿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課題組的王建祿博士與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趙曉林等對鐵電隧道結進行了系統研究,製備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鐵電隧道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在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一般由氧化銦錫(ITO)透明正極、金屬負極和夾在兩電極之間由共軛聚合物給體和富勒烯衍生物受體組成的共混活性層所構成,具有結構和製備過程簡單、成本低、重量輕、可製備成柔性器件等突出優點,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熱點。
  • 東華大學張彥中團隊在纖維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領域獲重要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纖維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PHBV改性的PLLA電紡纖維膜的形狀記憶和成骨能力》為題,在線發表於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TERM)領域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上。
  • 共軛聚合物設計與生物醫藥研究獲進展
    -藥物二元體與細胞內的特異蛋白識別與活性調控原理圖  共軛聚合物具有較強的光捕獲能力,可用來放大螢光傳感信號,在疾病診斷以及生物檢測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共軛聚合物在細胞與動物水平的螢光成像以及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也獲得了高度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科技部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共軛聚合物設計與生物醫藥應用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癌症相關基因啟動子上甲基化的變化是癌症早期診斷的一種有潛力的生物標記。
  • 復旦課題組智能顯示結構色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而現有的商業逆反射材料的顏色主要來源於化學顏料,不僅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汙染嚴重,而且褪色、無智能響應功能。研究表明,產生這種新穎光學現象的原因在於聚合物膠體微球與透明膠帶之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基於氣墊微球/聚合物雙層結構:即膠體微球與膠粘層聚合物由於彈性不同發生應力收縮,從而在膠體微球與膠粘層之間形成空氣層,微球通過粘膠微絲與粘膠層連接懸掛在空氣層中形成陣列。
  • 武漢大學方國家課題組在全無機鈣鈦礦光伏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武漢大學物理學院方國家教授課題組與吳奕初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路新慧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採用J71、PBDB-T、PM6等一系列無摻雜聚合物有機光伏給體材料作為空穴輸運材料,採用合適的能級和載流子輸運能力,構建了全新的全無機PSCs體系結構。 全無機鈣鈦礦CsPbX3 有優異的熱穩定性, 具有連續可調的寬帶隙(1.73〜2.3 eV),在半透明電池以及疊層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潛力,吸引了廣泛的關注。
  •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周功克教授團隊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同濟大學許維課題組在聚乙炔鏈的表面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與瑞士Empa研究所Roman Fasel教授課題組等關於聚乙炔鏈在表面原子級精準製備、表徵及電子學性質測量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聚乙炔是由sp2雜化的碳原子形成的一維鏈狀結構,是最早被研究的一類導電高分子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