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的關注點為果膠的主要組分Homogalacturonan (HG),其中甲酯化HG的抗體是LM20,去甲酯化HG的抗體是2F4。作者利用免疫螢光的方法對4微米厚擬南芥葉片表皮切片中的果膠進行定位,並且利用3D-dSTORM超高分辨顯微技術,使其解析度達到幾十納米的水平。
他們發現果膠(Pectin)只積累在垂周壁,即與葉片表面呈垂直方向的細胞壁,果膠呈現納米纖絲狀態排列(上圖B-D)。而在平周壁未檢測到果膠分布。這種納米纖絲也能利用冷凍掃描電鏡(cryo-SEM)觀察到(上圖F)。作者利用誘導表達PECTIN METHYLESTERASE 5 (PME5oe)促進HG去甲酯化,誘導表達PECTIN METHYLESTERASE INHIBITOR 3 (PMEI3oe)抑制HG去甲酯化,來改變果膠甲酯化狀態,發現前者的納米纖絲長度是後者的1.4倍。
但模型不能夠充分模擬cryo-SEM的觀測結果(下圖D, E),暗示HG納米纖絲的排列對表皮凹凸形狀的形成是重要的。
作者利用葉片脫水復水試驗,發現脫水後,平周壁皺縮而垂周壁無明顯變化。暗示與平周壁不同,改變膨壓不會對垂周壁產生壓力,以上結果與模型預測一致(下圖D)。通過施加PME酶或提高pH使HG全部甲酯化,組織長度擴大1.42倍,表明細胞壁果膠甲酯化影響細胞生長(下圖E)。綜上所述,該研究表明細胞外細胞壁也是是塑造植物細胞的積極參與者,可以在不依賴於膨脹壓力的情況下主動塑造其中的細胞(如下圖)。Remark:超高解析度顯微技術和計算機建模是本文的主要技術手段,可見,生物學與數學、物理學、化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交叉,對生命科學的推進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