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之表皮細胞形態鑑賞

2021-01-21 寵醫客


為了更好的分析由皮膚病灶中採集的細胞學樣本,了解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的細胞有哪些形態是非常必要的。除了那些正常存在於皮膚中細胞,也包括炎症過程中骨髓產生經由血流到達皮膚的細胞。

 

表皮細胞

 

超過90%的表皮由有核細胞(將進一步成熟為無核細胞)和完全形質化細胞組成。其他細胞類型包括黑色素細胞和朗格罕氏細胞(樹枝狀抗原呈遞細胞),這兩種細胞僅在增生性/腫瘤性病變的情況下可被檢測到,分別見於黑素細胞瘤/黑素瘤和皮膚組織細胞瘤的病例中。表皮細胞主要由角蛋白構成,因此他們被命名為角質細胞,繼而構成表皮的四層結構(由內至外):基底層,棘皮層,顆粒層和角質層;因最後一層已完全形質化,因此構成該層的細胞稱為終末期角質細胞(corneocytes)(圖1)。

在正常的情況下,健康皮膚上採集到少量的終末期角質細胞是可能的,因其是表皮表面唯一存在的細胞類型,這也是生理性角質化過程的結果。



圖1、表皮組織學結構:增生性表皮,可見界限清晰的各層表皮層:b基底層,s棘皮層,g顆粒層,c角質層

 

1 基底層

基底層細胞在各種角質形成細胞中體積較小,在採集到的皮膚樣本中也較難觀察到。基底層細胞的形狀在組織中為立方形,但是在細胞學樣本中形狀略呈圓形;大小約8-10μm,圓形細胞核,有時有單個明顯的核仁,且擁有很高的核質比(N/C比值)。細胞質稀疏,顏色深藍。區分基底層的角質形成細胞和非活化組織細胞有時具有一定難度。可通過以下兩項細胞學特徵來辨認基底層的角質形成細胞:1.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具有一層薄而清晰的環;2. 細胞多成簇排列(罕見情況下為單個細胞存在,圖2)。


圖2、 基底層的細胞學檢查:一群基底層的角質形成細胞,注意觀察胞核周圍的未染色環

 

2 棘皮層

棘皮層細胞體積大於基底層,也更容易被觀察到,因為它們是表皮中數量最多的有核細胞。棘突角質形成細胞是大體積的多邊形細胞,邊緣角度銳利,細胞核呈圓形至橢圓形的,核位於細胞中央,核質比相對於基底層細胞比值更低。胞質多且顏色多變,淡粉色,天藍色,甚至深藍色都有(圖3)。


圖3、棘皮層的細胞學形態:體積較大的多邊形細胞,邊界清晰,橢圓核位於細胞中央,單個明顯可見的核仁。

 

3 顆粒層

顆粒層細胞的名稱是來源於胞漿內含有大小各異的圓形透明角質顆粒。在羅曼諾夫斯基染色後顆粒呈嗜酸性顏色。顆粒的粉紅色使得它們易於被識別,且細胞學上可以和附著於角質形成細胞表面的其他類型的顆粒,染料或微生物區分開來。顆粒層細胞大小不一,形狀多為多邊形,核質比比值低(圖4)。


圖4、顆粒層的細胞形態:多邊形的大號角質形成細胞,胞質內充滿嗜酸性的圓形透明角質顆粒

 

4 角質層

角質層是表皮正常角質化過程的結果,由失去細胞核的完全形質化的角質形成細胞所構成。因此構成角質層的細胞也稱為角質細胞。角質細胞的形態多變,從較大的多邊形細胞,扁平形細胞,邊緣銳利的無核細胞,到具有深藍染矛尖狀或莎草紙外觀的細胞(圖5和6)。


圖5、角質層的細胞學:許多無核的角質形成細胞(角質細胞),以及少量的棘皮層有核角質形成細胞

 

圖6、角質層的細胞形態:可見許多針狀細胞和深藍染的角質細胞

 

角質細胞的著色差異變化從完全不著色到染色後呈不同程度的粉色,紫色和藍色。這些差異不僅僅取決於單個細胞中存在的角蛋白含量,也取決於神經醯胺,鞘氨醇和膽固醇的溶解失敗。這些脂質膜的正常成分構成了皮膚屏障。大量存在的脂質會抑制染料穿透進入細胞。

 

在許多病例當中,角質形成細胞的細胞學鑑別對疾病診斷可提供十分重要線索,如落葉型天皰瘡動物的膿包處採集的樣本(棘層鬆懈角質形成細胞)。應該注意了解角質形成細胞的正常形態可幫助我們更好診斷,比如在炎性病變的背景中,上皮細胞的發育不良和腫瘤變化可以讓我們快速懷疑惡性腫瘤和更快做組織學檢查(圖7)。


圖7、發育不良的角質細胞:注意觀察細胞核的變化,以及不規則輪廓和空泡。

 

在正常情況下,在皮膚表面只能採集到大塊的角質細胞(圖8)。在使用透明醋酸膠帶採集表皮脫屑結痂病灶的樣本時,若只發現有核的角質形成細胞時,結合特有的臨床表現,暗示存在角化不全或角化過度等角化病(圖9)。這些細胞學發現可見於某些原發性角化缺陷如淺表壞死性皮炎(肝性皮膚症候群),鋅反應性皮膚病和拉布拉多犬的特發性鼻部角化不全(圖10)。必須指出的是皮膚採集的少量有核角質形成細胞混雜在角質細胞之間是正常犬貓細胞學現象。事實上,局灶性角化不全是許多疾病中都可觀察到的一種角化作用的變化,不一定與原發性角化缺陷存在聯繫;在這些情況下,臨床醫生應結合臨床症狀和表現進行診斷。


圖8、正常皮膚表面的細胞學:成片狀的角質細胞,由醋酸膠帶收集



圖9、一隻特發性鼻角化不全拉布拉多犬的鼻子處採集的細胞學樣本,注意所有角質形成細胞的細胞核



圖10、一隻特發性鼻角化不全拉布拉多犬的鼻子處的粘著性皮屑


Lluis Ferrer, DVM, PhD, Dipl.ECVD

Department of Clinical Sciences

Cummings School of VeterinaryMedicine

Tufts University


相關焦點

  • 洋蔥表皮細胞的製作與觀察
    一、回憶庫: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  二、 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 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具有"美麗因子"之稱
    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又名寡肽-1,是人體內的一種活性物質,由53個氨基組成的活性多肽,藉由刺激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之酪氨酸磷酸化,達到修補增生肌膚表層細胞,據說對受傷、受損之表皮肌膚擁有絕佳之療效。  其最大特點是能夠促進細胞的增殖分化,從而以新生的細胞代替衰老和死亡的細胞。EGF還能止血,並具有加速皮膚和黏膜創傷癒合,消炎鎮痛,防止潰瘍的功效。
  • 【Nat Communi】植物表皮細胞通過生長素途徑響應熱反應
    該研究表明植物在高溫下表皮細胞中的PIF4水平和活性增加,然後以細胞自主方式激活表皮生長素應答,從而促進擬南芥中的熱形態發生。熱形態發生(Thermomorphogenesis)是指植物響應環境溫度的升高而發生的形態變化。其特點包括下胚軸和葉柄伸長,葉子偏下性的生長,降低了葉片厚度。
  • 皮膚病認識、發現系列之一——扁平苔癬
    扁平苔癬又名扁平紅苔癬,是一種特發的可累及皮膚、毛髮、甲和黏膜的炎症性皮膚病,經典的扁平苔癬臨床以好發於四肢的瘙癢性紫紅色平頂的丘疹或斑塊為特徵,好發於手腕、前臂、生殖器、下肢遠端和骶骨前區,也可泛發全身。
  • 葉表皮細胞的自動識別與計數
    本文提出了一種簡單、無需預處理、可自動進行細胞識別和標記的葉表皮細胞計數法,植物表型資訊如下。葉表皮細胞計數對研究環境或遺傳因素引起的植物發育變化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可以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表皮細胞計數,但成本昂貴且耗時較長。也可以利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表皮細胞計數,但需要進行葉片預處理和人工細胞識別。
  • 白癜風治療:微創表皮細胞移植
    非培養表皮細胞混懸液移植是治療白癜風的成熟技術,但從分層皮移植片中採集表皮細胞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永久性瘢痕
  • 顯微鏡觀察洋蔥內表皮細胞
    顯微鏡觀察洋蔥內表皮細胞實驗器材:顯微鏡、載玻片、
  • 外陰白斑是皮膚病嗎?
    外陰白斑是皮膚病嗎?最近一段時間,很多患者來電諮詢。關於外陰白斑是皮膚病嗎這個問題,我們請女性頻道婦科專家給我們介紹一下,希望對我們有所幫助。到底,外陰白斑是皮膚病嗎?二、神經變性:專家說,絕經後和老年婦女的外陰神經有退化性變,局部炎症和神經變性,導致瘙癢、營養不良和表皮生長異常。三、血供障礙:皮膚或黏膜表皮受刺激後,血管擴張淤血,引起組織水腫,水腫壓迫使局部供氧不足,引起表皮生長障礙。
  • 表皮鬆解性掌蹠角皮症EPPK
    EPPK是以掌蹠表皮過度角化和松解為主要特徵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皮膚病。遺傳學研究及基因突變分析顯示其致病基因為k9基因突變。小鼠體內、外實驗結果表明k9基因突變會破壞中間纖維的形成,從而導致EPPK的發生。目前在各個種族或民族的EPPK家系中已經發現了29種突變。這些突變所致的胺基酸序列改變都位於杆狀功能域。
  • 重慶華膚皮膚病醫院醫師解說牛皮癬病因
    接下來為華膚專家大家介紹一下牛皮癬的病因是什麼呢: 一、患者體內新陳代謝出現障礙的原因:人體表皮細胞正常生長替換的時間是26到28天,牛皮癬病理是表皮細胞增殖速度加快,皮損的更替時間僅為3到4天,使表皮細胞的生長替換時間嚴重縮短,給表皮細胞的成熟造成了幹擾。
  • EGF表皮細胞生長因子,肌膚逆齡的秘密
    一、EGF寡肽:三大美容產品之首愛看美容雜誌的女生可能知道,玻尿酸、膠原蛋白、EGF是稱霸美容界的三大成分,而EGF護膚品是「美容終極大Boss」。這種黑科技成分,還是當今美容界唯一被諾貝爾獎蓋章認證的,有效「去印祛疤」的成分。能讓肌膚自愈力加快的成分,其實也是肌膚中提取的。
  • 一文讀懂皮膚病的不同分類
    從上至下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單是表皮就包括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有棘層、基底層。其中基底層則有鎖住水分、保持皮膚彈性的功能,女性花大量金錢購買護膚品打理的地方,其實就是基底層了。腎會長結石,嘴會長潰瘍,做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一樣會生病。說到皮膚病,絕大多數一定不陌生,自己或者周圍的人染病都是極其常見的事情。
  • 漢麻提取物CBD能治療哪些皮膚病?來看看華西醫院的研究!
    痤瘡 /粉刺 痤瘡,又稱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發於青少年。臨床表現為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痤瘡的產生原因,包括 皮脂分泌過多 、 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 和 炎症反應 等。 研究發現, CBD具有抑制皮脂腺細胞的皮脂分泌、抗增殖和抗炎作用。
  • EGF表皮細胞生長因子,讓肌膚重獲新生!
    表皮生長因子(EGF)是一種廣泛存在於人體皮膚細胞內的小分子蛋白。美國科學家Cohen博士通過大量科學實驗發現,人體內表皮生長因子EGF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而EGF的多少直接影響著皮膚的年輕程度,從而決定著皮膚的年齡。
  • 中科博生關於表皮幹細胞分化調節的研究
    懸浮細胞誘導的分化可部分地被 β1整聯蛋白和細胞外基質的交聯或抗整聯蛋白抗體所抑制(Watt et al.1993)。最近的實驗顯示錶皮幹細胞整聯蛋白受體被結合後將傳遞不分化信號,而整聯蛋白受體在未被結合的情況下則傳遞陽性的分化信號(Levy et al.2000)。
  • 【夢思美容】表皮細胞「胞生」有四個不同階段!
    雖然我們說表皮層和真皮層是完全不同的細胞,但是對於表皮層再細分的這四層來說,它們卻其實是同一種細胞——也就是我們說的表皮細胞。那為什麼還會分成四層呢?因為每一層其實是表皮細胞的「胞生」中的不同階段。由於表皮幹細胞還在繼續製造新的表皮細胞,原來待在基底層的表皮細胞就被「頂」了上去,形成了棘層。——這時候的表皮細胞已經進入青年時期了。它們依然是活力四射,同時也在為將來走上社會(面對嚴酷的外界環境)好好學習培養各種能力(製造將來構成皮膚屏障的各種原料)。
  • 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寡肽-1修復肌膚效果神奇?
    (原標題: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寡肽-1修復肌膚效果神奇?) 市面上有大量以細胞生長因子為賣點的護膚品,號稱有奇效,吸睛又吸金。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在商家口中還有EGF、寡肽-1等名字,被稱為美麗因子、護膚神器,那麼它們到底是什麼呢?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呢?
  • 印度發明更快更好培養表皮細胞成分的水凝膠
    新華社新德裡4月11日電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的研究人員使用由聚丙烯醯胺製成一種無細胞毒性的水凝膠,代替傳統的塑料組織培養皿,可在實驗室中培養更多的表皮主要構成細胞——角質形成細胞。  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進展》期刊上報告說,這種新方法利用細胞與材料之間的張力,使功能角質形成細胞快速繁殖,並不依賴飼養層或任何外源性藥物。飼養層是指在細胞培養皿上鋪展開的飼養細胞層。  研究小組發現,相對不那麼堅硬的水凝膠基質可使角質形成細胞快速增殖到第25代,而塑料板上的細胞在12-15代後停止生長。此外在水凝膠上生成的角質形成細胞的癒合能力也更好。
  • 印度理工學院發明更快更好培養表皮細胞成分的水凝膠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的研究人員使用由聚丙烯醯胺製成一種無細胞毒性的水凝膠,代替傳統的塑料組織培養皿,可在實驗室中培養更多的表皮主要構成細胞——角質形成細胞。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進展》期刊上報告說,這種新方法利用細胞與材料之間的張力,使功能角質形成細胞快速繁殖,並不依賴飼養層或任何外源性藥物。
  • 研究發現控制表皮細胞克隆性增殖有助降低皮膚癌風險
    新華社雪梨6月9日電(記者郭陽)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主導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防曬等方法控制表皮細胞的克隆性增殖有助於降低皮膚癌發生率。昆士蘭大學迪亞曼蒂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黃可宜告訴新華社記者,為更好地理解紫外線照射對皮膚癌變初始階段的影響,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工程對實驗鼠的皮膚表皮幹細胞添加了螢光標記,並在紫外線照射下追蹤細胞的生長、退化和癌變情況。結果發現,毛囊周圍的表皮細胞克隆性增殖能力最強,也最容易導致皮膚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