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在生長過程中通常要維持500kPa的內部膨壓,然而,真菌在生長期間不可避免地遭受滲透刺激,生物體通過調節膨壓維持一個跨膜的滲透梯度來驅動細胞伸長。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生物體內重要的信號轉導系統之一,能夠調節細胞的滲透壓。
真菌對高滲的應激中電信號發生了快速反應,膨壓恢復前(10-60min)出現短暫的去極化(1-2min),緊接著出現持續的超極化(5-10min)。澳大利亞著名微生物學家Lew建立了一種基於非損傷微測技術的研究方法,發現短暫的去極化是由Ca2+內流引起,持續的超極化是由於H+外流引起。滲透突變體os-1的膨壓比野生型低,高滲處理後沒有持續的超極化,兩者的離子流有顯著差異,os-1的Cl-吸收增加,K+流幾乎不變,H+外流下降。
通過離子流研究,結合分子生物學實驗說明MAPK能夠調節離子轉運,活化H+-ATPase以及調節K+和Cl-的吸收。這項研究為人們認識細胞如何通過蛋白的作用控制離子流,最終調節細胞的膨壓來適應環境中的滲透脅迫提供了證據,Ca2+在其中的調控作用將會得到進一步研究。
圖註:野生型和os-1突變體真菌菌絲在高滲處理下的H+、K+、Cl-、Ca2+離子流。負值表示離子外流,正值表示離子內流,圓形的是野生型,三角形的是os-1突變體。
關鍵詞: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膨壓; 離子流; 真菌
參考文獻:Lew RR, et al. Eukaryotic cell, 2006, 5, 48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