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植物細胞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顯微鏡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裝片。
3.認識並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4.初步學會繪製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能力目標:
1.通過練習製作臨時裝片並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以提高觀察和實驗能力。
2.學會畫細胞結構簡圖以提高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學生體會"膽大心細"是順利實驗的必備素質;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學習重點:
1.製作臨時裝片。
2.歸納植物細胞結構。
學習難點 :
以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成功地製作臨時裝片("膽大心細"是成就一切實驗的素質);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練習繪製植物細胞結構簡圖(尊重事實是生物繪圖的前提)。
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洋蔥鱗片葉、番茄(或西瓜等成熟果實)的果肉、新鮮的黃瓜、清水、碘酒溶液、高錳酸鉀溶液(質量分數為1%~5%)、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學生準備:自願準備感興趣、可觀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蔥、成熟的番茄、黃瓜(西瓜、蘋果)等;3H鉛筆、繪圖紙、尺。
本節核心知識:
1、按實驗要求,簡要寫出製作洋蔥鱗莖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7個步驟
(1)用潔淨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乾淨。
(2)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吸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側)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
(4)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載玻片的水滴中,用鑷子把薄膜(展平)。
(5)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後輕輕地蓋在薄膜上,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
(6)把一滴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
(7)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裡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觀察洋蔥鱗片葉細胞
觀察黃花果肉細胞
●備課資料
一、細胞的形狀和大小
植物細胞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有橢圓形、圓柱形、長柱形、長管形、多面體形、方磚形、紡錘形、不規則形,等等。
植物細胞是很小的,直徑一般在20~100 μm①之間。但是,熟悉的番茄、蘋果、冬瓜、西瓜的果肉,用手掰開,肉眼可以觀察到一個個亮晶晶的小顆粒,這就是細胞。這些細胞,由於貯藏了充足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直徑可達1 mm。棉花種皮上的一根表皮毛(棉纖維)就是一個細胞,長度達30~75 mm。薴麻韌皮纖維細胞可長達200~550 mm,但是,它的橫向直徑卻十分小。
二、細胞壁
每個植物細胞的外面包著的細胞壁都不止一層。其中,兩個植物細胞共有的那一層,起著連接兩個相鄰細胞的作用,叫做胞間層,也叫做中膠層。與胞間層貼在一起的那一層,叫做初生壁。有的細胞,如厚壁細胞,細胞壁很厚。這種細胞在緊貼著初生壁的地方還生有次生壁。(如下圖)
三、細胞膜
細胞膜又叫做細胞質膜或質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在正常狀態的植物細胞中,這層膜緊緊貼著細胞壁,因此看不清楚。對於植物細胞來說,向細胞的臨時裝片裡滴進濃鹽水或濃糖水,液泡裡的水就會滲出細胞,細胞膜與細胞壁分離開,這時才能觀察到細胞膜。
細胞膜厚約600~1000 nm,結構非常複雜,具有選擇滲透性,因此能夠控制物質滲入或滲出細胞。細胞膜有選擇地從外面吸收細胞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因而提高了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交換物質的主動性。例如,在一般的情況下,細胞外物質的濃度高於細胞內時,物質才能經過細胞膜滲透進來;相反時,物質就滲透出去。但是,細胞對於物質的透過也有相反的情況,那就是,細胞外有些物質的濃度比細胞內物質的濃度低了許多,這些物質仍然能夠通過細胞膜滲透進來。例如,一種淡水藻的細胞,鉀的含量比周圍的水中的含鉀量高出許多倍,這種藻卻仍然能從水裡吸收鉀。這種現象說明細胞膜在調節物質進出細胞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也說明細胞膜在細胞與外界交換物質時所具有的主動性。
四、細胞質和細胞核
細胞質是由細胞器、後含物和基質組成的,細胞器是指細胞質中微小的結構,如葉綠體、線粒體等。後含物是指除細胞器以外的積聚在細胞質中的各種代謝產物,其中包括糖類、脂肪、蛋白質、分泌顆粒和色素顆粒等。基質是指細胞質中除去細胞器、後含物以外的透明物質。
每一個動植物細胞通常只有一個細胞核,細胞核的直徑為10~20 μm。在幼小的植物細胞中,細胞核位於細胞的中央。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由於中央液泡的形成,細胞核隨著細胞質移動,位於外圍的細胞質薄層中,形狀也常呈扁圓形。細胞核有一定的結構:外層為核膜,核膜上有均勻分布的孔;核膜以內是呈膠態的核液;核內有球狀的核仁。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主要是脫氧核糖核酸),細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細胞的生長、發育和遺傳。
五、液泡
具有液泡是植物細胞的顯著特徵之一。在年幼的植物細胞中,液泡是不明顯的,這時的液泡體積小、數量多。液泡隨著細胞的生長而擴大,最後彼此聯合成一個大的中央液泡(如下圖)。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液泡可以佔據細胞整個體積的90%,細胞質和細胞核則被大的中央液泡推擠到靠近細胞壁的地方。
液泡的外表是液泡膜,內部是細胞液。液泡膜和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透過都具有選擇性,所以在植物細胞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六、臨時裝片的一種簡易製法
在實驗課上,蓋玻片容易損壞。蓋玻片不僅比較貴,而且有的地方又不容易買到。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用下述的臨時裝片的簡易製法:
1.將洗淨的載玻片用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擦拭,除去油汙,晾乾待用。
2.將觀察材料小心地攤放在載玻片的中心。
3.根據標本的大小,剪取一定長短的透明膠帶紙,由一側向另一側貼封在標本上,使透明膠帶紙起到蓋玻片的作用。貼封時要注意防止裡面出現氣泡。貼封完畢,即可用顯微鏡進行觀察。
七、細胞膜的主要功能
細胞膜作為細胞的內外邊界,結構複雜,功能多樣。主要功能如下:(1)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相對穩定的內環境;(2)選擇性的物質運輸,包括代謝底物的輸入與代謝產物的排除,其中伴隨著能量的傳遞;(3)提供細胞識別位點,並完成細胞內外信息跨膜傳遞;
(4)為多種酶提供結合位點,使酶促反應高效而有序地進行;(5)介導細胞與細胞、細胞與基質之間的連接;(6)細胞膜參與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細胞表面的特化結構。
八、細胞質的概念
廣義地說,就真核生物而言,在細胞膜的界限以內,除了細胞核以外的其他部分,都屬於細胞質。但是狹義地說,細胞質是指細胞質的可溶相,即指除了細胞質中的細胞器和內含物以外的基質部分。這部分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出有任何定形的結構,是均勻透明的,所以稱為透明質,也稱為細胞液、細胞基質或細胞質基質。可是,細胞有許多複雜的運動現象,又啟發細胞學研究者考慮到細胞質的結構可能不會這樣簡單。由於電子顯微鏡的使用,使我們對於細胞的超微結構有越來越深入的了解。在60年代,發現細胞質基質是一種呈連續相的物質。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細胞質包含著相同的組成成分:核糖體、RNA分子、球蛋白、酶等。細胞質內蛋白質和酶的含量佔細胞的蛋白質總量的20%~25%。在細胞質中最重要的可溶性酶,是與糖酵解及與蛋白質合成中胺基酸有關的一些酶。此外,許多需要ATP產生反應的酶及可溶性轉移酶,也存在於細胞質中。
緊貼在質膜下面的細胞質被認為是一種高度異質的膠體系統。細胞學家早就發現細胞質有彈性和黏滯性,也看到布朗運動和原生質川流運動。這就證明細胞質的結構不是始終如一,而是隨著溫度、日光、水壓等環境條件而改變的。近些年來,利用電鏡技術,尤其是高壓電鏡技術和生化、免疫技術,發現細胞質的確不是均一的,其中含有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的超微結構。目前,細胞生物學家已經闡明:細胞質是一個布滿錯綜複雜的、相互聯繫的、高度有序的網絡結構。這些細胞質網絡結構,可用「細胞質基質」這個專名詞表達。也就是說,細胞質基質這個名詞,除包括組成細胞骨架的三種主要纖絲——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以及一個由纖絲橋所組成的相互交聯的絲狀結構——微梁系統(或微梁網格)外,還包括和它們有聯繫的蛋白質和水分。
九、細胞質的功能
細胞質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由於它本身太脆弱,以致生理學家至今不能用很好的方法來證明它的真正的生理功能。不過,毫無疑問,細胞質對細胞生命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生物學的角度和在細胞質所出現的各種物質來看,它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1.管制外來物質進入細胞內或排出細胞外的作用,以及調節細胞質的「水化」作用。
2.對於如鞭毛和纖毛等後成質的形成,以及對於細胞內含物的儲藏具有重大作用。例如,蛋白質、脂肪粒、肝糖、植物鹼等多數集存在細胞質內。
3.為維持細胞器的實體完整性,提供所需要的離子環境。
4.供給細胞器行使功能所必須的一切底物。
5.影響細胞的分化。例如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卵子的細胞質對於「分化」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這已經為實驗胚胎學的大量的事實材料所證實。
6.進行某些生化活動,如上面提到的糖酵解、核酸、脂肪酸和胺基酸代謝的某個階段,需要依靠細胞質中處於相對游離狀態的酶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