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高性能離子傳導膜 登上《科學》雜誌

2020-11-02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研究員、成會明院士團隊,前不久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並發現其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該成果已於近日由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

據任文才介紹,納米孔道中的離子傳輸,對能量存儲和轉換應用至關重要,如質子和鋰離子傳導膜,分別是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目前,杜邦公司生產的Nafion膜是最常用的商業質子傳導膜,質子傳導率可達0.2S/cm。然而,在高溫低溼條件下,由於含水量的降低,其性能會發生嚴重衰減。

近年來,科技界先後發展了多種質子傳導膜,包括基於MOF、生物材料和氧化石墨烯的膜材料,但性能較Nafion膜仍有很大差距。如今,中科院金屬所研究人員發現的離子傳導膜,在90℃和98%相對溼度條件下的傳導率高達0.95S/cm——這是當前已報導的水相質子傳輸材料的性能最高值。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一材料具有超快的鋰離子傳導特性,證明了空位誘導離子快速傳輸的普適性。而這,將為設計與開發高性能離子傳導膜提供一種新思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發現高性能離子傳導膜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成會明團隊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MPX3,其中M = Cd、Mn、Fe、Co、Ni、Zn、Cr等,X = S 或 Se)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發現其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 中科院金屬所發現高性能離子傳導膜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成會明團隊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MPX3,其中M = Cd、Mn、Fe、Co、Ni、Zn、Cr等,X = S或Se)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發現其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 半月之內,中科院金屬所成果再登《科學》雜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納米金屬科學家工作室李秀豔研究員、盧柯院士、周鑫特別研究助理與上海交通大學金朝暉教授合作,利用大量精細實驗並結合模擬計算發現,當晶粒尺寸降低到幾納米時,純金屬銅多晶體會形成一種新型亞穩結構——受限晶體結構。
  • 我國科研團隊製備出高性能離子傳導膜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研究員、成會明院士團隊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並發現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中國科學家成果登上《細胞》雜誌 永久性失明、帕金森等治療研究有...
    研究論文名為《通過CRISPR-CasRx介導的膠質細胞向神經元的轉分化治療神經性疾病》,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輝研究組完成。實驗結果顯示,該技術能恢復永久性視力損傷的模型小鼠的視力,還能將帕金森模型小鼠的運動障礙逆轉到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
  • 浙江大學兩項研究成果登上美國《科學》雜誌
    杭州網訊 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10月25日,兩項來自浙江大學的科學研究成果,登上了國際頂尖雜誌《科學》(Science)。其中一項研究成果揭示了鉀離子和氯離子的結合位點,提出一個鉀-氯共轉運機理的模型,為治療癲癇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項研究成果則聚焦抗細菌免疫的兩個重要蛋白,未來在腸炎臨床診斷和治療上或有重要價值。
  • 這種石墨烯膜能將海水過濾成淡水
    這個新科研成果還在10月9日登上了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讓石墨烯材料用於水處理近10多年來,作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一直是材料界的當紅「炸子雞」,而石墨烯膜用於離子篩分和海水淡化一直面臨巨大挑戰:對像紙一樣的石墨烯納米片,要精確「裝訂」成石墨烯膜,保證其層間距固定並精確到十分之一納米,非常困難。
  • 【知識拓展】膜電位的產生和傳導常見誤區辨析
    這裡的「+」「-」僅表示膜內電位與膜外電位的相對關係,而不具有代數意義。當膜電位由「-90 mV」變為「-60 mV」時,可以認為膜電位變小了,這與其數學數值上的意義增大正好相反。每種離子的跨膜滲透都是相互獨立的,這種現象又稱為離子運動的獨立性原則。    細胞膜在靜息狀態時主要對Na+和K+、Cl- 具有通透性,而對Ca2+、Mg2+、A- 幾乎是不通透的。
  • 日本研發高性能PTFE膜挑戰中國市場-PTFE膜,高性能微孔膜-表面處理...
    日本研發高性能PTFE膜挑戰中國市場http://www.pf.hc360.com2011年10月25日09:08
  • 滷化物鈣鈦礦離子傳導的可調光電效應及其對光分解的影響
    引言對離子和質量傳輸的光效雖然非常吸引人,但很多方面仍是未知的。 已有研究顯示光生電子載體用於摻入氧氣的氧化物並可能影響其化學計量。在生物電化學中,照明已被證明通過改變離子通道的滲透性來引發神經活動。然而,在這些例子中,質量傳遞特性的變化間接地發生。
  • 中國科學家發現已知最早的昆蟲顏色
    中國搜索訊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從歐亞大陸中生代蛾類標本中發現了兩億年前昆蟲結構色的確切證據,這是已知最早的昆蟲顏色,為昆蟲鱗片和顏色演化提供了新證據不同於色素色,結構色是光照射在蟲體表面複雜的微觀結構上產生折射、衍射及幹擾而形成的,具有種內性信號傳導、警戒和保護等重要功能。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博團隊對英國、德國、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侏羅紀蛾類標本以及白堊紀緬甸琥珀中飄翅目昆蟲進行調查,分析鱗片的微觀結構和可能的結構色。
  • 研究發現空位誘導的二維材料薄膜超快離子傳輸
    納米孔道中的離子傳輸對能量存儲和轉換應用至關重要,如質子和鋰離子傳導膜分別是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目前,Nafion膜是常用的商業質子傳導膜,它以磺酸基為質子供體中心,質子通過在納米孔道中形成的水分子網絡來進行傳導,質子傳導率可達0.2 S/cm。然而,在高溫(>80 oC)和/或低溼條件下,由於含水量的降低,其性能會發生嚴重衰減。
  • 金屬所發現空位誘導的二維材料薄膜超快離子傳輸
    納米孔道中的離子傳輸對能量存儲和轉換應用至關重要,如質子和鋰離子傳導膜分別是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目前,Nafion膜是常用的商業質子傳導膜,它以磺酸基為質子供體中心,質子通過在納米孔道中形成的水分子網絡來進行傳導,質子傳導率可達0.2 S/cm。然而,在高溫(>80 oC)和/或低溼條件下,由於含水量的降低,其性能會發生嚴重衰減。
  • 《Science》:金屬所發現空位誘導的二維材料薄膜超快離子傳輸
    納米孔道中的離子傳輸對能量存儲和轉換應用至關重要,如質子和鋰離子傳導膜分別是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杜邦公司生產的Nafion膜是目前最常用的商業質子傳導膜,它以磺酸基為質子供體中心,質子通過在納米孔道中形成的水分子網絡來進行傳導,質子傳導率可達0.2 S/cm。
  • 日本科學家提高質子傳導膜的效率 或可改善氫燃料電池性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外媒報導,近日,發表在《先進材料科學與技術》(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的一篇綜述表示,讓氫燃料電池薄膜的分子更具有結構性,可以提高其效率,而氫燃料電池可以為電動汽車和其他工業應用提供能源
  • 金屬所《Science》:納米薄片膜,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任文才等研究者,報導了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三氟化鎵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其中過渡金屬空位使離子電導率異常地高。構建納米流體通道的能力導致了意想不到的水分子和離子運輸行為的發現。例如,質子交換膜(PEM)在能量儲存和轉換方面的應用是至關重要的。各種材料包括聚合物,如Nafion,金屬有機框架(MOFs),生物衍生材料和二維(2D)材料已被開發用於PEMs。其中,Nafion作為PEMs的基準,在高相對溼度(RH)下的質子電導率可達0.2 S cm-1。
  • 中國科學家發現培育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關鍵基因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供圖中新網北京2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該所傅向東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歷時8年協作與攻關,研究發現並從現有水稻品種中獲得關鍵基因NGR5,有望培育出「少投入、多產出」的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既為綠色高產高效農作物分子設計育種奠定理論基礎,也提供出具有育種利用價值的基因資源。
  • 教授研製鋁離子電池:登上《自然》雜誌 多家企業願買斷
    據悉目前國際頂級學術刊物《自然》在線發表《快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論文。並且數家知名企業希望買斷此專利。有網友稱,能上《自然》雜誌證明非常靠譜,中國人不應該妄自菲薄。 教授研製鋁離子電池:登上《自然》雜誌 多家企業願買斷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自然》在線發表了該校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魯兵安副教授等人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快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
  • 真空竟能熱傳導,甚至能傳播聲音!華人團隊新研究登上Nature
    UC伯克利的華人科學家們發現,兩片金屬之間即使是真空,也可以傳導熱量和聲音。他們用實驗證明了:熱量可以跨越幾百納米的完全真空,從一片金屬傳導到另一片金屬上。這一發現未來在可能在晶片散熱設計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熱傳導本質是分子之間相互傳遞動能,而真空中沒有任何原子分子。
  • 高中生物《神經衝動的產生和傳導》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b.在膜內,局部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 2.2 訓練學生推理及分析能力的論證 本節課的 主要內容為靜息電位及動作電位產生的離子基礎,Na + 、 K + 跨膜運輸是內因,結果是形成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所以,應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離子的跨膜運輸。此過程應由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獲取知識,而非機械接受與記憶,只有經過學生大腦加工過的知識才能使之內化,並與原有的知識建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