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團隊製備出高性能離子傳導膜

2020-11-03 光明網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研究員、成會明院士團隊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並發現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納米孔道中的離子傳輸對能量存儲和轉換應用至關重要,如質子和鋰離子傳導膜分別是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目前,Nafion膜是最常用的商業質子傳導膜,它以磺酸基為質子供體中心,質子通過在納米孔道中形成的水分子網絡進行傳導,質子傳導率可達0.2S/cm。然而,在高溫(>80℃)和/或低溼條件下,由於含水量的降低,其性能會發生嚴重衰減。

近年來,相關研究人員先後發展了多種質子傳導膜,包括基於MOF、生物材料和氧化石墨烯的膜材料。這些膜材料也均以官能團(如磷酸基、羧基、羥基等)作為質子供體中心,但其性能較Nafion膜仍有很大差距。

這次,研究人員發現,Cd0.85PS3Li0.15H0.15薄膜為質子傳輸佔主導的離子導體,在90℃和98%相對溼度條件下的傳導率高達0.95S/cm,是當前已報導的水相質子傳輸材料的性能最高值,並且在低溫、低溼條件下仍保持了很高的質子傳導率。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Cd空位不僅提供了大量的質子供體中心,而且使該薄膜具有優異的水合性質,且質子在水分子的存在下易於從空位處脫附,從而使薄膜表現出優異的質子傳導特性。此外,他們還發現Cd0.85PS3Li0.3和Mn0.77PS3Li0.46薄膜具有超快的鋰離子傳導特性,證明了空位誘導離子快速傳輸的普適性。

來源: 《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金屬所發現高性能離子傳導膜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成會明團隊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MPX3,其中M = Cd、Mn、Fe、Co、Ni、Zn、Cr等,X = S或Se)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發現其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發現高性能離子傳導膜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成會明團隊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MPX3,其中M = Cd、Mn、Fe、Co、Ni、Zn、Cr等,X = S 或 Se)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發現其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 中國科學家發現高性能離子傳導膜 登上《科學》雜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研究員、成會明院士團隊,前不久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並發現其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 深大團隊製備出高性能黑磷電晶體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馬璇)記者昨天從深圳大學獲悉,該校二維材料光電科技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的張晗特聘教授團隊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團隊和武漢大學廖蕾教授團隊合作,在二維黑磷領域取得新進展,通過金屬離子修飾的方法製備出高穩定性且高性能的黑磷電晶體。
  • 中科院這個科研部門,一個月投中2篇Science!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任文才、成會明團隊製備出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硫化物(MPX3,其中M = Cd、Mn、Fe、Co、Ni、Zn、Cr等,X = S 或 Se)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發現過渡金屬空位使該類薄膜具有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製出長壽命鋅基液流電池用複合離子傳導膜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DNL17)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團隊在長壽命鋅基液流電池複合離子傳導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鋅基液流電池(ZFBs)儲能技術因其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環境友好等特點,在分布式儲能領域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由於鋅枝晶/鋅累積的問題,該類電池的發展受到循環壽命差和充放電性能差的限制。離子傳導膜可調控鋅沉積形貌和抑制枝晶生長,在提高電池循環穩定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我國成功製備高性能「金屬玻璃」
    發表於:2011-08-09 08:58:13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                              據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經過多年攻關,我國科學家近年來在金屬玻璃的製備和機理研究上獲得一系列重大進展,並成功製備出用於衛星太陽能電池等伸展機構的非晶合金材料
  • 上海大學魯雄剛教授團隊開發出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鑑於此,發展安全係數高、易於製備、離子電導率高的水系電解液展現出巨大的競爭力。此外,可穿戴式智能儲能器件是未來可穿戴電子領域、醫學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可穿戴式儲能器件領域中的關鍵挑戰是如何實現電極材料的高面積比容量。  水系鋅離子電池以其安全、低成本、環保等獨特的特性,在大規模儲能和可穿戴儲能器件中具有非常誘人的發展潛力。
  • 保障高端機械安全 科研團隊開發出高性能彈簧鋼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過國忠 通訊員張平 蔣一鳴)近日,揚州大學發布一項科研新成果:該校機械工程學院劉澄教授科研團隊,運用新型工藝技術,成功開發出一種優質高性能彈簧鋼,其硬度、疲勞強度以及壓縮性能等,均高於目前歐美彈簧指標,今後將重點應用於高端機械、航空航天和海洋等重載條件下的裝備
  • 科研新發現:小龍蝦殼助力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示意圖。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12月7日電 (記者吳蘭)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碳》(Carbon)上。
  • 中國科學家成功製備系列高性能「金屬玻璃」
    新華網北京8月7日電(記者李斌)經過多年攻關,中國科學家近年來在金屬玻璃的製備和機理研究上獲得一系列重大進展,並成功製備出用於衛星太陽能電池等伸展機構的非晶合金材料。  2007年起,在中國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支持下,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金屬所、北京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院所的科學家,組成國家「973」計劃「高性能輕質非晶態合金若干關鍵基礎問題研究」項目研究團隊,向高性能非晶態合金領域發起了科研攻關。  47歲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張濤是塊狀非金屬合金的開創人之一。
  • 合肥研究院製備出高性能紗球狀MoS2電極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部研究員趙邦傳課題組,在MoS2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性能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對材料的形貌進行優化設計,製備出一種高性能的紗球狀MoS2電極材料,相關研究成果以Yarn ball-like MoS2nanospheres
  • 石墨烯與導電離子凝膠的潤溼誘導製備高性能柔性透明電極
    然而,常規化學氣相沉積受到苛刻條件和複雜工藝的阻礙,並且以簡便且可擴展的溶液可加工路線製造高性能石墨烯透明電極仍然是挑戰。既作為透明電極又作為電致變色層的三元混合FTE應用於緊湊型無銦錫氧化物(ITO)的三層柔性電致變色器件,顯示出快速的開關響應,良好的電致變色對比度和可靠的穩定性。
  • 中國科大研製出低成本高性能雙極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銅文教授和吳亮教授團隊在低成本高性能雙極膜開發及產業化方面取得突破進展,他們採用原位生長思路,研製出一種具有優異穩定性和水解離產酸鹼能力的高性能雙極膜。該成果於1月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低成本高性能雙極膜
    中新網合肥1月5日電(記者 吳蘭)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研究團隊研製出一種低成本高性能雙極膜,目前在產業化方面已建成中試生產線。相關研究成果於1月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上。據介紹,徐銅文教授和吳亮教授團隊在低成本高性能雙極膜開發及產業化方面取得這一突破進展,採用了原位生長思路,研製出一種具有優異穩定性和水解離產酸鹼能力的高性能雙極膜。雙極膜被認為是零排放技術的關鍵材料,在清潔生產、廢物利用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但由於國外技術封鎖和價格壟斷,國內雙極膜產品處於批量試製階段,大規模產業化仍面臨兩大難題。
  • 科研新發現:小龍蝦殼助力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12月7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制出可規模化生產的高性能雙極膜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徐銅文教授和吳亮教授團隊在低成本高性能雙極膜開發及產業化方面取得突破進展,他們採用原位生長思路,研製出一種具有優異穩定性和水解離產酸鹼能力的高性能雙極膜。該成果於1月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 我科學家制出可規模化生產的高性能雙極膜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徐銅文教授和吳亮教授團隊在低成本高性能雙極膜開發及產業化方面取得突破進展,他們採用原位生長思路,研製出一種具有優異穩定性和水解離產酸鹼能力的高性能雙極膜。該成果於1月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