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蔡倫」張美云:57歲時重返實驗室,研製的特種紙比鋼還硬

2020-09-09 文拓說教育

一張紙的強度可以達到多大,是我們平時都不會去思考的問題,但是一張可以達到高性能標準的紙張,在工業、醫療以及國防領域的應用卻是超過我們想像的。

國家所提倡的科教興國戰略,就是要在各類領域拓展我們的科學研究實力,如今在造紙工程領域,中國又有一項在世界範圍內領先的技術,那就是高性能纖維紙技術,而這項技術的主要貢獻者就是來自陝西科技大學的張美雲教授,因為獲得過中國造紙最高獎項「蔡倫科技獎」,張美雲還被學生們譽為「當代蔡倫」,與此同時,張美雲也是我國造紙學科的領軍人物。

為了這項技術的實現,張美雲付出了不少的心血,高性能纖維紙的概念提出源自國外並由國外的團隊率先成功研發製造,這種紙張擁有高強度、高模亮以及耐高溫的特性,在軍工業以及許多高科技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而高性能纖維紙的市場一直被美國佔據大半,一直以來,中國都需要支付高昂的價格從國外進口,因此想要在這些領域繼續發展,高性能纖維紙技術的掌握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幫助國家在行業發展中掌握主動。

為了實現這一願景,張美雲在57歲的年紀主動請纓,那一年,擔任了13年陝科大副校長的張美雲因為高校幹部任期改革變成了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師,脫離了行政工作,又回到了離開了將近二十年的實驗室,為了把高性能纖維質做出來而從無到有、一點一滴地構思摸索。

一開始搞科研,這位身體羸弱的女教授似乎就有使不完的精力,常常會在實驗室一待就是好幾天,在此期間,張美雲教授患上了眼疾,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導致右眼失明,但她依然放心不下自己的研究,住院兩個月就又回到了研究崗位。

在這樣的高強度工作下,張美雲和他的科研團隊也終於拿出了令自己滿意的答卷,高性能纖維紙研製成功,其硬度可以達到鋼的7倍以上,中國也終於在高性能纖維質市場中有了立足的資本,而重新回到教學科研的崗位上後,張美雲和她的團隊遠不止於此,連續幾年獲得多項國家級成果和榮譽。

1957年出生的張美雲是高考恢復後的第一批考生,1978年進入了西北輕工業學院,也就是現今的陝西科技大學,在這裡她度過了自己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涯,之後又進入天津科學大學攻讀博士,博士畢業後,張美雲回到母校任教。

從小,張美雲就一直不甘失敗,凡事要做就做最好,這股韌勁也一直支撐著她,在造紙領域不斷的深耕,更幫助她熬過了人生的考驗。本來擁有博士學歷,並且在造紙領域也有了極深的資格和造詣,張美雲是可以有更好的選擇的,1998年,一家企業願意用極高的薪酬聘請張美雲,但財帛雖動人,張美雲依然有自己的一腔熱忱。

自始至終,張美雲熱愛著造紙科研事業,同時也熱愛著自己的教育事業。

在張美雲看來,通過自己能夠讓學生們學會做一個大寫的人,是比任何高薪更有價值的事情。而在我國的教育科研領域也有著無數這樣一直默默付出,在教育崗位一直燃燒自己的教師和科學家們,為祖國強大和人民幸福做著貢獻。

如今中國的各領域學科逐漸完善,通過高考制度也有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國家的教育資源,如今的年輕人在學習時總是缺少一份理想信念,覺得專業學習不過是為了完成工作,或者只是為了能夠獲得高薪。,張美雲教授無疑給了我們更好的答案。

雖然我們無法取得同等的成就,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我們依然可以保持著一份熱忱,不斷讓自己同時也影響著每一個專業更好地發展下去。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教授把紙造的比鋼硬7倍,堪稱「當代蔡倫」
    纖維紙,這種紙將比鋼的強度還大,比鋼還要硬7倍,被稱為「當代蔡倫」,蔡倫是紙的發明者,為我們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張美雲被稱為「當代蔡倫」,可見這位教授作出的貢獻有多大。她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紙基功能材料,我們要知道高性能纖維紙和普通紙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高性能纖維紙具有高強度、高模量
  • 「當代蔡倫」拋棄百萬年薪,研發的紙比鋼還硬,打破美國技術封鎖
    處於東漢時期的蔡倫被人們公認為現代造紙術的鼻祖,經過他的無數次嘗試後,才有了在人類文明中發揮著極大作用的紙的廣泛應用陝西科技大學的張美雲教授則被譽為當代的蔡倫,這是為什麼呢?「當代蔡倫」拒絕百萬年薪因為在教育方面傑出的成績,1998年時,甚至有企業開出幾十萬甚至百萬的年薪聘請張美雲去工作,但她還是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拒絕百萬高薪,可見張美雲對自己事業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堅守。
  • 「當代蔡倫」創新造紙30餘年——張美雲和她的「高性能紙基材料」
    「當代蔡倫」,在陝西說起這個名號,很多人立刻就知道了,這說的是陝西科技大學的「造紙專家」張美雲。這個雅號源自她30多年來始終和紙打交道,致力於創新型的紙張研究,她主持的創新性研究成果「高性能纖維紙基功能材料製備共性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紙比鋼還強?我國女教授研發出比鋼還硬的紙,打破美國技術壟斷
    而現代科技日新月異,舊時脆弱的紙張在如今有了更多的用途,經過研發,它的強度甚至達到鋼的6倍。值得一提的是,芳綸紙在航空領域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國作為第三個登上太空的國家,在航空領域不可不可謂發達。為了抵抗太空中的高度輻射,保護飛行員和科研物資的安全,製造火箭時必須採用大量鋁合金以及鋼,這無疑增加了火箭重量,也無形增加了發射原料的損耗。
  • 女教授研發的紙比鋼還硬,美國都服氣
    然而時至今日,曾經引以為豪的四大發明,不斷被新的技術所替代、革新,而且很多核心技術還掌握在其他國家。就有一位中國女教授,為了讓中國在「造紙術」方面不再受制於人,刻苦研發,終於研製出比鋼還硬的紙,曾經在這方面技術壟斷的美國都服氣。這位女教授就是張美雲,堪稱「當代蔡倫」。
  • 把紙造的比鋼堅,紙比鋼硬七倍,中國製造:張美雲
    早上看到一個震撼的視頻,第一次知道中國製造背後默默付出的造紙人——張美云:把紙造的比鋼堅,紙比鋼硬七倍。張美雲1982年1月畢業於西北輕工業學院並留校任教,1989年獲西北輕工業學院製漿造紙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 中國科學家太偉大了,比鋼硬的紙,不用依賴高價進口了
    如果有比鋼堅硬的紙張,可能都會感到驚訝。但是隨著材料科學的飛速發展,卻成了現實。在2000年之後,我們在造紙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中遇到了瓶頸。如何創建高強度,耐腐蝕和耐高溫的紙張已成為中國科學家的挑戰。外國這種紙已經申請了專利,並對中國施加了技術封鎖。
  • 部分特種紙介紹:文化類特種紙
    一般認為,特種紙源於1945年美國國立現金出納機公司(National Cash Register Co.)研製成功的無碳複寫紙。後來,其它特種紙不斷地推出,拓展了人們的視野,改變了人們對紙的傳統看法。
  • 「一起讀科普雜誌」紙是蔡倫發明的嗎?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早在中國的西漢時期,紙就已經出現了。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是蔡倫在公元105年發明了紙。蔡倫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官員,負責為皇家製作器具和武器,他也是我們所知的第一個將造紙過程記錄下來的人。
  • 蔡倫不是紙的真正發明人!
    而其中的造紙術被後世誤解最多,許多人理解為蔡倫是紙的發明人,也造出了第一張紙,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下面了解下紙張的發展過程。 為何要造紙? 自從有了文字,就出現了書寫文字的載體,石頭、龜甲、樹葉、竹片、絲帛、羊皮等等。
  • 其實紙不完全是蔡倫發明的,主要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其實紙不完全是蔡倫發明的,主要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紙是東漢的時候被蔡倫發明出來的。為什麼在看羋月傳的時候那些王公貴族,他們在寫信時會把字寫在那種類似於紙的東西上,那個其實就是紙。其實在東漢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之前。人們對於紙的概念,其實就是絲棉。人們認為絲棉組成的東西,它就是紙。所以小編講羋月傳裡邊用那個東西也可以被叫做是紙。
  • 關於特種紙的質感分析
    特種紙張種類繁多,印刷設計的表現力也不盡相同。設計師必須了解和掌握不同專業紙張的特點和性能,以便更好地利用不同專業紙張的優勢,設計出簡單典雅、奢華喜慶、現代簡約等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 今天由我們中國紙業網的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談談關於特種紙的質感分析。
  • 關於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是是非非
    長期以來一直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就是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另一種認為在蔡倫之前就已經有紙了,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時期,蔡倫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使紙的質量更好、造紙原料來源更廣、紙的成本下降,所以蔡倫是改進了造紙術。而且 這種觀點古已有之:以三國時期張揖和南朝範曄為代表,認為東漢時宦官蔡倫於公元105年發明了紙。唐代張懷瓘以及宋代部分學者為代表,他們推測為漢初(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有了以紙代簡。
  • 蔡倫,「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
    元興元年(105),他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和帝大加讚賞,蔡倫造紙術很快傳開。人們把這紙稱為「蔡侯紙」,全國「莫不從用焉」。蔡先生雖出身農家,但自幼聰明伶俐,善於觀察思考,神賜睿智!漢章帝劉炟即位後常到各郡縣挑選聰明伶俐的幼童入宮。
  • 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畸形人生
    蔡倫其人四大發明之首,造紙術的發明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如果沒有紙,文明的傳遞將會大幅度的降低,造紙術的出現加快了人類文化的快速傳遞,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的全速發展。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中,蔡倫排名第七,可見貢獻之大。
  • 臺灣記者張美雲:讓兩岸觀眾了解彼此 消除隔閡
    男主人名叫閻俊傑,今年34歲,從小生長在冰天雪地的黑龍江,大學畢業後到上海從事廣告設計。女主人名叫張美雲,今年37歲,來自氣候溫潤的寶島臺灣,曾是臺灣東森電視臺的一名記者。這樣兩個生活背景和閱歷完全不同的人組成了一個非常特殊的家庭。這段奇特的姻緣還要從張美雲來到上海說起。
  • 世界第一的鋼鐵製造大國,為什麼在特種鋼方面長期依賴進口?
    身為一名曾從事金屬成型工藝的技術人員,切身體會的是在特種鋼國產化的道路上,國產特種鋼一直在性能上無法替代進口鋼的無奈和憂慮。那麼,我國現在的高鐵產業究竟發展得怎樣了?特種鋼產業又到了什麼水平呢?雖然目前我國的年出口鋼達到8000萬噸,而進口量也達到驚人的2000萬噸。這2000萬噸進口鋼材顯示的是我國在特種鋼材從種類到產量的巨大生產缺口和特種鋼研發技術的嚴重不足。據2018年的數據,全球特種鋼需求大約1億噸,日本提供20%的產能,德國提供18%的產能,而我國只佔不到5%的產能。
  • 特種紙知識知多少
    我們對於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無處在的紙非常了解,那大家對特種紙的知識又了解到多少呢? 今天就由我們中國紙業網的小編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我眼中的特種紙吧! 特種紙是一種具有特殊用途、輸出量小的紙張。是一種廣泛的特種紙,各類特別用途紙或藝術紙的統稱,經銷商現在將壓花紙等藝術紙統稱為特種紙,主要是為了簡化名詞避免因種類多而引起的混亂。
  • 文化特種紙的種類有哪些
    特種紙是造紙史上的革命性創新和飛躍,是造紙工業領域的高科技產品。它不僅改變了人們對紙張的理解,而且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特種紙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逐漸流行,一般認為特種紙起源於無碳複印紙,是美國公司於1945年研發的一種特殊文化紙。後來又陸續推出其他特種紙,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改變了人們對紙的傳統看法。
  •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這可能是個誤會!
    這就是愛迪生燈泡的來源由此可見,在愛迪生之前,已經有不止一位科學家發明了燈泡,而且,英國人斯旺還以侵權為名將愛迪生告上法庭、並最終勝訴,後來,愛迪生通過財團的運作,才將斯旺所有的專利買下,愛迪生搖身一變就成了所有人口中的「燈泡發名者」,而事實上,他並不是咱們討論蔡倫,為什麼要說到愛迪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