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蔡倫」拋棄百萬年薪,研發的紙比鋼還硬,打破美國技術封鎖

2020-09-05 陳爽數學


處於東漢時期的蔡倫被人們公認為現代造紙術的鼻祖,經過他的無數次嘗試後,才有了在人類文明中發揮著極大作用的紙的廣泛應用。

陝西科技大學的張美雲教授則被譽為當代的蔡倫,這是為什麼呢?在她的手中研發了這樣一種紙,打破了人們對紙的認知,強度為一般鋼鐵的7倍以上,在厚度足夠的基礎上其強度甚至能與裝甲戰車的裝甲強度一較高下,能夠抵禦炮彈的襲擊。

「當代蔡倫」拒絕百萬年薪


張美雲在學生教育中恪盡職守,扮演著盡職盡責地教書育人的角色。因為在教育方面傑出的成績,1998年時,甚至有企業開出幾十萬甚至百萬的年薪聘請張美雲去工作,但她還是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拒絕百萬高薪,可見張美雲對自己事業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堅守。

打破美國技術封鎖

拋棄年薪百萬的工作,她沒有後悔;一心撲在實驗室,一心報效祖國,她沒有後悔;緘默著整個春夏秋冬、日復一日地上下求索,她沒有後悔。

皇天不負有心人,張美雲和她的科研團隊在高強度的研發進度下,不舍晝夜地艱苦付出,終於解開了高性能纖維紙的密碼終,因為她們的成功,中國終於也可以生產屬於自己的高性能纖維紙了。

當之無愧的科研女神

張美雲教授因此獲得了國家萬人計劃的榮譽稱號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獎項。沒什麼比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更讓人舒服的了,在採訪中張美雲教授直言:「我現在終於可以自豪地認為,我是中國的科研人!」

小編認為,像張美雲教授這樣為國家的崛起而奮鬥的人才是真正的女神,值得我們所有人敬重,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女教授研發的紙比鋼還硬,美國都服氣
    就有一位中國女教授,為了讓中國在「造紙術」方面不再受制於人,刻苦研發,終於研製出比鋼還硬的紙,曾經在這方面技術壟斷的美國都服氣。這位女教授就是張美雲,堪稱「當代蔡倫」。打破美國造紙技術封鎖而哪怕我們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美國也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其中有一款叫做高性能纖維紙的產品,其強度可以達到鋼的6、7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由美國掌握技術,如果想要使用,那麼就需要付出高昂的費用。作為紮根造紙專業多年的張美雲教授,自然無法忍受這樣的事情。
  • 中國女教授把紙造的比鋼硬7倍,堪稱「當代蔡倫」
    ,這種紙將比鋼的強度還大,比鋼還要硬7倍,被稱為「當代蔡倫」,蔡倫是紙的發明者,為我們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張美雲被稱為「當代蔡倫」,可見這位教授作出的貢獻有多大。她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紙基功能材料,我們要知道高性能纖維紙和普通紙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高性能纖維紙具有高強度、高模量
  • 紙比鋼還強?我國女教授研發出比鋼還硬的紙,打破美國技術壟斷
    而現代科技日新月異,舊時脆弱的紙張在如今有了更多的用途,經過研發,它的強度甚至達到鋼的6倍。畢業後,張美雲的優秀履歷和她在製漿造紙領域的佳績讓不少外企給她拋來了橄欖枝,可她選擇放棄幾十萬的年薪,留校工作,繼續進行研發。
  • 「當代蔡倫」張美云:57歲時重返實驗室,研製的特種紙比鋼還硬
    國家所提倡的科教興國戰略,就是要在各類領域拓展我們的科學研究實力,如今在造紙工程領域,中國又有一項在世界範圍內領先的技術,那就是高性能纖維紙技術,而這項技術的主要貢獻者就是來自陝西科技大學的張美雲教授,因為獲得過中國造紙最高獎項「蔡倫科技獎」,張美雲還被學生們譽為「當代蔡倫」,與此同時,張美雲也是我國造紙學科的領軍人物。
  • 拋棄美國百萬年薪,堅決拿專利回中國發展,網友:又一位錢學森?
    拋棄美國百萬年薪,堅決拿專利回中國發展,網友:又一位錢學森?在過去,我國的發展還十分落後,在加上西方國家的封鎖,使我國發展很慢,但是到了關鍵時刻,很多科研人員回到國內,報銷國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錢學森了,如今我國又出現了一個錢學森,他就是尹志堯。
  • 把紙造的比鋼堅,紙比鋼硬七倍,中國製造:張美雲
    早上看到一個震撼的視頻,第一次知道中國製造背後默默付出的造紙人——張美云:把紙造的比鋼堅,紙比鋼硬七倍。張美雲1982年1月畢業於西北輕工業學院並留校任教,1989年獲西北輕工業學院製漿造紙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 打破技術封鎖,我國極薄取向電工鋼製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科技日報記者 張景陽10月25日,中國金屬學會在內蒙古包頭市組織召開了包頭市威豐稀土電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國產極薄取向電工鋼關鍵製造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
  • 美國專家:中國這項科技突破技術封鎖,德日禁令淪為「笑柄」
    中國目前被其他國家封鎖的關鍵技術多達35項之多,其中每一項技術封鎖,對中國造成的損失都是非常大的,一步落後就步步落後,在光刻機和晶片領域,我們就嘗到了很大的苦頭,因此中國在近些年大力投資科研力度,希望在更多的領域實現自由化。
  • 百萬年薪是科學家的「標配」嗎
    記者梳理招聘信息發現,首席科學家的年薪多在百萬元以上,不僅科技行業的首席科學家是企業爭搶目標,高校的專家學者也成為獵頭追逐的對象。那麼,企業高調引進的科學家們在公司內部扮演著什麼角色?擔任技術領航者2016年以來,技術大咖加盟中國公司任首席科學家的公告越來越多。
  • 「當代蔡倫」創新造紙30餘年——張美雲和她的「高性能紙基材料」
    「當代蔡倫」,在陝西說起這個名號,很多人立刻就知道了,這說的是陝西科技大學的「造紙專家」張美雲。這個雅號源自她30多年來始終和紙打交道,致力於創新型的紙張研究,她主持的創新性研究成果「高性能纖維紙基功能材料製備共性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中國北鬥:三十年磨一劍,打破美國封鎖
    ,所以在很多事件中一直處於劣勢地位,這也就是中國要研製自己衛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第二階段就是中國開始研製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一步步打破美國封鎖  ,讓自己製造的導航系統能夠被世界認可。  也正因如此,突破美國的技術封鎖,打造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這件事被逐漸地落到實踐中來。
  • 中國科學家太偉大了,比鋼硬的紙,不用依賴高價進口了
    如果有比鋼堅硬的紙張,可能都會感到驚訝。但是隨著材料科學的飛速發展,卻成了現實。在2000年之後,我們在造紙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中遇到了瓶頸。如何創建高強度,耐腐蝕和耐高溫的紙張已成為中國科學家的挑戰。外國這種紙已經申請了專利,並對中國施加了技術封鎖。
  • 清華天才林燁,年薪百萬入美國籍,研發洲際飛彈對準中國,如今卻想...
    林燁的軍事技術天賦非常厲害,他在大學裡就是頂尖的人才,後來更是和國學大師梁啓超的兒子梁思禮一起,被國家選派到米國留學,希望他們學成回來報效祖國。,並且接受了米國波音公司30萬美元的超高年薪(換算人民幣數百萬),為米國研製飛彈。
  • 打破60年的技術封鎖!中國科研人員攻關成功,不再依賴進口
    由於國內沒有製造和維修壓縮機的廠商,只能將壓縮機送回生產地請技術人員維修,中國除了要付給國外3000萬的維修費外,工廠與工人還得停工6個月等待國外消息。當我國提出交中方人員維修時,美國與德國一直保持絕不洩露任何核心機密。
  • 蔡倫不是紙的真正發明人!
    而其中的造紙術被後世誤解最多,許多人理解為蔡倫是紙的發明人,也造出了第一張紙,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下面了解下紙張的發展過程。 為何要造紙? 自從有了文字,就出現了書寫文字的載體,石頭、龜甲、樹葉、竹片、絲帛、羊皮等等。
  • 「一起讀科普雜誌」紙是蔡倫發明的嗎?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早在中國的西漢時期,紙就已經出現了。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是蔡倫在公元105年發明了紙。蔡倫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官員,負責為皇家製作器具和武器,他也是我們所知的第一個將造紙過程記錄下來的人。
  • 剛剛美國打破了中國的技術封鎖,雷射武器領域有了啥突破?
    雖然兩個眼睛長得都不一樣,還搖頭晃腦的,但是看起來還是很厲害的樣子呢。這是美國波音公司HEL-MD高能雷射炮攔截飛彈的動態圖展示,這東西能利索地把一飛彈幹掉,還不厲害。前段時間,美國專門研發雷射武器的APC公司發表公告聲稱:該公司經過多年的努力攻關,終於成為美國唯一可以生產KBBF晶體的供貨商,該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了中國的技術封鎖。什麼?中國對美國進行技術封鎖?是不是拿錯了劇本呀?這個KBBF晶體究竟是啥?中國竟然可以在該領域對美國進行「技術封鎖」?
  • 其實紙不完全是蔡倫發明的,主要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其實紙不完全是蔡倫發明的,主要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紙是東漢的時候被蔡倫發明出來的。為什麼在看羋月傳的時候那些王公貴族,他們在寫信時會把字寫在那種類似於紙的東西上,那個其實就是紙。其實在東漢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之前。人們對於紙的概念,其實就是絲棉。人們認為絲棉組成的東西,它就是紙。所以小編講羋月傳裡邊用那個東西也可以被叫做是紙。
  • 中國技術再次打破美國壟斷!
    比鋼鐵還要堅硬的紙,我國的一位女科學家打破了美國壟斷。造紙術在中國己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也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於從古至今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紙對於現在的軍事領域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紙在軍事領域也有很多的用處。在中國航天領域發展的過程當中,為保護好太空人的安全上。飛船的所有材料都必須要可以抵擋住太空中的高輻射,保護在飛船上的物資和太空人的安全也會用到紙。
  • 國產「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打破美國公司壟斷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 這是中國新材料行業值得慶祝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