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鬥:三十年磨一劍,打破美國封鎖

2021-01-14 網易

  自遠古時代起,

  遙遠的天空外究竟有些什麼?

  就成為了無數華夏子孫所共同感到疑惑的話題。

  從敦煌飛天的暢想到古人萬戶想要靠火箭與風箏遨遊天空,都體現出了無數中國人對這神秘天空的無限遐想。

  那為什麼天空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

  站得高望的遠

  」,人類所處的位置越高,所能夠獲得的信息也就越多,這樣的觀點在近現代的歷史上尤其重要。隨著科技進步,人類一點點地開始認識天空、利用天空,而人造衛星就是重要的一環。

  

  北鬥衛星

  在我國自主研製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沒有升空前,衛星市場主要由美國、俄國、歐盟主導,無數國家的軍事、運輸都依附於他們的衛星,中國也是如此。

  但吃人嘴短、拿人手軟的道理所有人都懂,既然用了他國的系統,就必定會受到他國的牽制,衛星領域也是如此,所

  以我國無數科研人殫精竭慮了三十年,打造了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北鬥」

  ,這一壯舉使得美國不再能封鎖我們的科技,意義重大,那這事件背後,有又怎樣的一番辛酸血淚呢?

  

  衛星

  銀河號事件背後折射出的衛星導航系統問題

  說起衛星問題,筆者看來可以將中國衛星的發展歷史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中國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研發製造衛星的能力

  ,所以在很多事件中一直處於劣勢地位,這也就是中國要研製自己衛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第二階段就是中國開始研製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一步步打破美國封鎖

  ,讓自己製造的導航系統能夠被世界認可。

  在這第一階段裡,有很多事件都可以表示出衛星問題的重要性,這其中就包括被稱為「九十年代外交三大恥辱」的「銀河號」事件。

  1993年,美國聲稱在中國大連港出發,目的地為伊朗的「銀河號」貨輪上裝載有硫二甘醇和亞硫醯氯兩類化學武器

  。那時的我國還尚且沒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所以在大海上的銀河號想要行駛,就必須依賴美國的GPS系統。

  但這時的美國卻以檢查化學武器為由,停止了GPS系統對銀河號的服務

  ,這一舉動讓在大海上航行的「銀河號」一下子沒有了地圖,直接失去了運送貨物繼續前進的能力。

  同時美國還通過種種手段,阻止了很多國家接納「銀河號」駛入港口,這一行為使得「銀河號」只能被迫停泊在茫茫大海上,猶如在湍急河水中隨波逐流的一片葉子,隨時面臨著種種危險。

  

  「銀河號」事件

  由於事出突然,銀河號上並沒有準備足夠長時間使用的淡水與生活物資,所以船員們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從一開始的三菜一湯到兩菜一湯,而且在供應量上也發生了下降,除了吃最要命的還是喝。

  由於淡水的缺乏,船上的船員們幾乎不能洗澡,而海面上的溫度最高能達到50攝氏度,對於在船上生活的船員們,這段這日子絕對是痛苦的回憶。

  直到十多天後,經多方協商,才讓銀河號停靠在阿聯東北部的達曼港,美方與中方一同開始對船上貨物進行檢查,最後以並未查出化學武器而告終。

  雖然這次事件的結尾是美國窩囊收場,留下一段笑柄,但也讓中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打造屬於自己國家的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屬於我們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才能夠不再在諸如此類的情況下受制於他人。

  而且衛星導航系統在軍事上也有著重要地位

  ,各種定向打擊的武器都需要以導航系統作為基礎,如果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那麼一旦戰爭開始,我們則必將處於劣勢地位。

  除了交通運輸與軍事用途,在各種自然災害中,衛星定位系統有著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對災情的深入了解還是組織營救,導航系統都能提供良好的來自天空的幫助,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擁有屬於自己衛星系統的原因。

  也正因如此,突破美國的技術封鎖,打造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這件事被逐漸地落到實踐中來。

  

  「銀河號」事件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時至今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一點點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裡,它在交通運輸、水文監測、氣象預報等諸多方面都有著自己的作用。

  而現在的北鬥系統經過許多年的發展,已將漸趨完善,已經與美國的GPS、俄國的GLONASS、歐盟的GALILEO一同成為了聯合國認可的衛星系統供應商,並且已經與超過100個國家籤下了合作協議,讓世界上更多的國家認可、使用中國的北鬥系統。

  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時,中國就已經開始探索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道路,並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是建設北鬥一號系統

  ,

  這一階段最早開始於1994年

  ,直到2000年發射了兩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那時的系統已初具模樣,但只能為中國用戶提供部分衛星系統的服務,尚不完善。所以在2003年又發射了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至此,北鬥系統的第一步結束。

  

  北鬥衛星

  第二步開始於2004年

  。在2012年底,成功發射了14顆衛星,並組成的衛星發射組網,這一舉動使得北鬥系統將自己的適用範圍擴大到了整個亞太地區,並且更加穩定,功能也有增加。

  第三步開始於2009年

  。在2018年年底時,共計完成19顆衛星的發射,這也使得整個北鬥系統的基礎建設完成,已經可以開始向全球進行完備服務,並在2020年6月23日成功發射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也是北鬥系統的第五十五顆衛星,也標誌著北鬥系統計劃的建設完成。

  從20世紀80年代的設想開始,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北鬥系統經歷了三十餘年的建設與完善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落在紙上不過是短短的幾行數字與文字,可這點橫撇捺的背後,卻是一批批人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毅然決然的奉獻給祖國建設實業的決心。

  我們能一眼看到的,似乎是北鬥系統三十年的蒸蒸日上,可我們也應該知道,這三十年裡,北鬥系統的建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這其中美國對我們的種種技術封鎖更是引人深思。

  

  北鬥系統

  美國技術封鎖下的科研

  美國對於中國在科技上的封鎖與打壓是有目共睹的,其實換成通俗的語言來講,美國的技術封鎖就是一句話

  「

  我們高科技的核心不賣,你們的工業產品我們照買

  」

  在1949年時美國與自己的北約盟友建立了「巴黎統籌委員會」

  ,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限制高科技技術向社會主義國家轉移。

  在1993年時,「巴統」宣布解散,可技術封鎖仍未被打破

  ,像我國這樣需要提高科技來轉變技術形態的國家一直都在被巴統所帶來的陰影籠罩著。

  在1995年,又有許多國家籤訂了《瓦森納協定》

  ,這其中就對限制出口的物品做出了更為細緻的規定,高科技產品均在清單之中,而工業產品卻沒有多少上榜,也就意味著我們這種工業大國出口的產品會越來越多,但價格卻不高,同時又無法買入高科技產品改善產業,由此帶來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這就是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的做法之一。

  

  衛星雷達

  而除了這一點,美國還不斷地幹擾其他國家與我們的科技貿易,從而對我們進行科技封鎖,

  在2006年,中國與義大利阿萊尼亞空間公司籤訂了發射義大利衛星的合作協議

  ,但在美國的百般阻撓下,最終義大利阿萊尼亞空間公司寧願選擇單方面破壞協議,賠償一筆不菲的為違約金也不再繼續協議。

  無獨有偶,

  早在2004年時,捷克政府曾決定向我國出售總價值五千多萬美元的雷達系統

  ,但美國得知後,開始不斷對捷克政府施壓,讓他們迫於壓力最終取消了交易。

  美國有些世界上最為頂尖的科技,但卻並沒有一個大國應該有的胸襟。

  他依仗著自己的資本積累,不斷地在科技上封鎖我國,甚至為了阻止航天事業的人才回到我國國內,不惜軟禁關押科研人士,這其中就有著名的錢學森先生,他在兩彈一星上的貢獻也為後來的北鬥系統升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如果沒有錢老先生的努力,只怕中國的北鬥系統建立還需要晚個二十年。

  

  錢學森

  這種種都是美國妄圖幹擾我國研製屬於自己高新科技的封鎖,而無數的北鬥研究者則用他們自己的能力與成果告訴了世界,中國可以打破美國的封鎖,用三十年的時光鑄成一柄利刃,並用這利刃斬斷所有不友好國家的桎梏。

  近幾年裡,我國不光是在北鬥這樣的衛星導航系統領域取得了突破,也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其他國家的技術壟斷,這些事件都在向世界表示著,中國這個從遙遠時光裡走到現在的雄師,正在一天天覺醒,一天天更強大。

  我們不畏懼任何國家的任何手段刁難,因為沒有什麼能阻擋這隻雄獅前進的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佛山家居市場30年磨一劍
    佛山家居市場30年磨一劍 來源: 佛山日報   2012-07-27 09:51 [摘要]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佛山家居市場猶如鳳凰涅槃
  • 感謝美國二十年的封鎖,讓中國北鬥衛星盤滿缽滿
    初期利用剩餘運載火箭為其他國家發射衛星,1987年至1992年間,中國先後為法國、西德、巴基斯坦、瑞典與日本提供了5次搭載服務,1990年至2000年中國先後為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瑞典、美國、菲律賓、巴西等國家成功地發射了27枚美國商業衛星,1999年,美國國會發表《考克斯報告》,不準中國發射美國商業衛星,中國被迫停止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美、中之間實質性的太空合作已完全終止。
  • 美國制裁華為,但為什麼沒有動中國的北鬥?實力強勁不可阻擋
    圖為中國北鬥系統模型 今年以來,我國不斷有舉世矚目的科技創新出來,創造了一個個世界奇蹟,雖然美國對中國進行科技封鎖,但是憑藉著中國人的自強不息,北鬥系統全面建成,打破其長達25年的導航系統壟斷。說到這裡國人可能有些疑惑,為什麼美國敢對華為中興制裁,而沒有打擊北鬥?
  • 中國反攻!打破美國21年航天「封鎖」,3大領域全面趕超
    1999年美國發表了所謂的《考克斯報告》,不準中國發射美國的商業衛星;而到了2011年,美國國會更是頒布了「沃爾夫條款」,禁止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中國進行航天合作。甚至連中國遊客都不能參觀NASA設施,從而將中美航天脫鉤推向極致。
  • 高曉攀三年磨一劍 春晚「處女秀」等觀眾驗收
    作為嘻哈包袱鋪掌門人高曉攀,首次與前輩馮鞏搭檔合作初登2015羊年春晚
  • 18年磨一劍,自主研發,打破進口壟斷 ——中國首個民族創新抗HER2...
    公司 18年磨一劍,自主研發,打破進口壟斷 ——中國首個民族創新抗HER2單抗誕生紀實 2020年8月21日 11:14:19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獲悉,2020
  • 好消息,中國北鬥2.0發布,有望打破美國56年市場壟斷?
    一提到導航,也許大家心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美國的GPS導航。但是,現在美國GPS的壟斷地位已經被打破了。中國的北鬥衛星如同雨後春筍般相繼發射到太空裡,中國人擁有屬於自己的導航。相比以前的1.0版本,現如今的2.0版本解決了定位不精準的問題,不但保證了定位快,還兼顧了準。
  • 中國北鬥獲聯合國認證,美國被「冷落」,GPS迎史上最大危機
    通過20年的努力,到2020年,中國北鬥三號組網工程順利完成,並獲得聯合國的認可,成為世界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已經受到137個國家的支持,畢竟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北鬥相關產品已經出口到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美國GPS面臨有史以來最大危機,將不再是導航定位的唯一選擇。美國GPS的前景可以說是非常渺茫,有了更好用更便宜的北鬥,不排除被國際社會「忽視」的可能。
  • 北鬥三號開通重要意義,打破美國全球科技霸權壟斷地位
    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自1983年由&34;功勳、世界頂尖測控專家陳芳允院士提出構想,到2020年全球覆蓋服務正式開通,經歷了37年。篳路藍縷,玉汝於成。為了打造北鬥系統,我國科研人員付出的艱辛和國家持續不斷的巨大資金投入,確實一言難以道盡。縱觀世界,明面上有4大導航系統: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系統、俄方的格洛納斯系統和中國的北鬥全球導航系統。
  • 突破美國封鎖!北鬥全球組網成功!北鬥民用指日可待?
    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成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興奮和好奇,中國北鬥衛星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民用呢?除了交通以外,北鬥還被運用在了漁船上,在2013年的時候,中國就有超過五萬艘漁船裝載了北鬥系統
  • 20年磨一劍,中國科學家回國創辦矽光子公司
    ICC訊 用光子取代傳統集成電路中的電子,這是一個可能產生 「顛覆式的技術創新」 方向,中國比美國晚起步十年。但實際上,技術差距沒有十年那麼久。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甘甫烷告訴 DeepTech,「中國比美國更敢投入,而且人員積累、工藝積累、資金的項目積累都做了很長時間,美國比我們走得早,但我們比美國走的更快」。
  • 日本媒體稱讚, 中國這位最美女科學家, 打破美國50年技術封鎖
    中國一直都在大力發展科技,而這70年來,我國的科研人員們辛苦奮鬥換來現在的美好生活。中國的科技發展非常的坎坷,因為美國不希望中國這個東方大國能夠再次崛起,因此在很多方面對中國有所限制,只允許一些淘汰掉的西方技術進入中國。
  • 最後一顆北鬥導航衛星抵達西昌,徹底打破美國封鎖!
    中國最後一顆北鬥導航衛星將於今年的6月發射,這也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屬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系統將完成全球部署。當前這一衛星已經進入了緊張的測試、總裝階段,接下來將要完成的就是燃料的加注。標誌著北鬥全球星座組網進入最後發射前的衝刺準備。
  • 20年磨一劍,中國科學家回國創辦矽光子公司!|獨家對話
    用光子取代傳統集成電路中的電子,這是一個可能產生 「顛覆式的技術創新」 方向,中國比美國晚起步十年。但實際上,技術差距沒有十年那麼久。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甘甫烷告訴 DeepTech,「中國比美國更敢投入,而且人員積累、工藝積累、資金的項目積累都做了很長時間,美國比我們走得早,但我們比美國走的更快」。甘甫烷從事矽光子研究近 20 年,回國前在「矽光子科研重鎮」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
  • 美國不再是唯一,30多個國家力挺中國,一舉打破美國壟斷
    根據報導,我國北鬥系統最後一顆衛星已經升空,這也意味著我國距離擺脫GPS又更近了一步。如今美國的GPS衛星導航系統已經不再是唯一,而且令國人興奮的是,全球有30多個國家力挺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一舉打破了美國在衛星導航方面的壟斷。
  • 2020中國將取得4大成就,一個打破美國封鎖,一個位居世界頂尖
    ,2020中國將取得4大成就,實力又將獲得大幅提升,這4大成就分別是空間站建設、太空探測技術、石墨烯技術和5G通訊技術,其中太空探測將打破美國封鎖,而5G技術會位居世界頂尖,在這些技術被完成之後,中國將徹底打破西方封鎖。
  • 《宇宙物理體系》=50年磨一劍
    《宇宙物理體系》=50年磨一劍:我是《宇宙物理體系》,《宇宙物理體系》是我。在我出生的時候到開始寫《宇宙物理體系》的時候,這50年間,不知不覺中每一步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轉折,都是在圍繞《宇宙物理體系》在轉在鋪墊在籌備,只是我從小尚且不知而已。
  • 20年磨一劍,中國科學家回國創辦矽光子公司!|獨家對話
    用光子取代傳統集成電路中的電子,這是一個可能產生 「顛覆式的技術創新」 方向,中國比美國晚起步十年。但實際上,技術差距沒有十年那麼久。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甘甫烷告訴 DeepTech,「中國比美國更敢投入,而且人員積累、工藝積累、資金的項目積累都做了很長時間,美國比我們走得早,但我們比美國走的更快」。
  • 剛剛美國打破了中國的技術封鎖,雷射武器領域有了啥突破?
    早在2010年的國防預算中,美國就花費數千萬美元,進行雷射武器項目的研究,現在,美國人可不僅僅有上面波音公司的HEL-MD樣品了,還有已經裝備在「斯特賴克」戰車上的「遠程機動高能雷射炮」(簡稱MEHEL),專門用於攔截地方無人機、火箭彈和迫擊炮彈,就是下面這個傢伙身上的黃色東西。
  • 國產化,中國科學家研發量子晶片,美國不再是獨一無二
    要問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品牌,如果是幾年前,很多人都會說是美國的蘋果和韓國的三星,它們幾乎壟斷了全球手機市場,但如今要再這樣問,那麼就會多出一個中國華為,別的不說,華為近年來在海外市場的開拓是有目共睹的。但經歷過美國封殺事件後,大家都開始明白,如果想走得更遠,那麼手機必須擁有自己的「芯」。隨著5G時代的到來,華為開始再次發力,甚至開始超越老牌的蘋果和三星,在中國市場上,華為、蘋果和三星所佔份額開始出現較大的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