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磨一劍,中國科學家回國創辦矽光子公司

2020-12-06 訊石光通訊網

  ICC訊 用光子取代傳統集成電路中的電子,這是一個可能產生 「顛覆式的技術創新」 方向,中國比美國晚起步十年。但實際上,技術差距沒有十年那麼久。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甘甫烷告訴 DeepTech,「中國比美國更敢投入,而且人員積累、工藝積累、資金的項目積累都做了很長時間,美國比我們走得早,但我們比美國走的更快」。

  甘甫烷從事矽光子研究近 20 年,回國前在「矽光子科研重鎮」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2019 年在和上海交通大學的校友分享其在 MIT 的學術生涯時,他表示當時枯燥難懂的基礎知識尤其是電磁場的各種方程,在後來卻成了半導體研究的利器。在 MIT 讀博期間他學到最多的是 「創造、熱情、自信」。後來之所以回國,原因之一是被中國的科教興國戰略感召。

  圖 | 甘甫烷

  如今的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 —— 賽勒科技創始人。賽勒科技成立於 2018 年 3 月,是一家矽光晶片設計及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也在積極探索如何清除矽光子生產道路上的障礙。

  在矽光子業內,一般通過以下指標來衡量產品是否優質:一是速率要足夠高,至少 50-100Gbps 的單波速率才有價值;二是損耗要足夠低,晶片內部要做到一個調製器低於 4 分貝;三是發送端(如調製器)的驅動電壓越低越好,一般要求在 2-3 伏之間,以降低功耗。

  與思科、Google、Facebook 這些競爭對手相比,賽勒科技的產品在同樣可以實現單通道 100Gbps 以上速率的同時,還能做到損耗相對較低,達到 3 分貝左右,而他們的競爭對手通常只能做到 4-5 分貝。此外,賽勒還可以實現單片的集成,採用全集成的方案,而不是矽光子和傳統技術的疊加。

  賽勒科技的方案是做三維層 —— 一層矽光子,一層 IC,一層光源,以期把矽光子最大的集成優勢發揮出來。在 2016-2017 年,甘甫烷團隊就製成了當時世界上矽光子集成度最高的器件。

  如今,他們已經可以實現每個通道 100Gbps、共 4 通道或者 8 通道的 4×100 或 8×100 集成。「賽勒科技的產品目前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甘甫烷表示。

  圖 | 光晶片的單片集成(來源:賽勒科技)

  目前,賽勒的產品處於快速發展中。在甘甫烷看來,這得益於他們團隊的兩項優勢。首先是隊伍優勢。賽勒年輕的團隊讓他們可以擁有對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例如晶片出光等領域,客戶提出需求之後,他們可以很快予以解決,夠把原來的東西重新做成一個新的格式,讓客戶接受。其次則是出色的供應鏈管理。

  賽勒與代工廠建立了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與客戶一起開發工藝,使得代工廠的工藝可以快速成熟。這已經超越了一般晶片設計公司的業務範疇,而是通過向代工廠提供很多寶貴的信息,使得後者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改進技術,滿足賽勒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已經從單純的晶片設計,走向了矽光子晶片技術的開發。

  縱觀矽光子在全球的發展情況,美國是矽光子最先興起的、也是目前發展最超前的國家,早在 20 年前就開啟了利用 CMOS 工藝技術對矽光子的探索深入研究。目前,美國的矽光子在 Facebook、Google 等公司已經開始量產,晶片出光方面也已經實現 demo 級別,很快將進入量產階段。

  而國內真正開始大規模研究矽光子是在 2010 年左右,之前多為學術上的研究,起步晚導致中國在矽光子的產品化進程上不如美國。但中國對於矽光子技術研發方面人才和資金的大規模投入,使得發展程度上不至於晚於美國 10 年之久。

  甘甫烷形容,中國在矽光子領域的積累好比是十年磨一劍。他預計,有了人才、晶片工藝線、資金和市場的驅動,到 2022-2025 年大規模量產的時候,中國矽光子技術應該就很有機會和美國齊頭並進了。

  甘甫烷分析稱,在學術研究上,起步晚導致中國在矽光子的產品化進程上不如美國。但中國對於矽光子技術研發方面人才和資金的大規模投入,使得發展程度上不至晚於美國 10 年之久。

  中國在矽光子領域的積累好比是十年磨一劍。

  圖 | 摩爾定律正面臨失效風險(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矽光子晶片能替代集成電路晶片嗎?

  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爆發式發展,得益於晶片技術的持續迭代。反過來,日益增加的數據存儲計算、信息傳輸需求,也對晶片的性能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然而,傳統晶片性能的進一步提升正在遇到瓶頸。雖然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在 2016 年已經將電晶體製程縮減到了 1nm,但繼續發展下去,單位面積晶片上電晶體的數量已經接近物理極限,晶片性能的增加正在受到限制。

  對於這一趨勢,各領域科學家以及產業分析師早已有所察覺,「摩爾定律失效在即」 已經成為了不少人的共識。摩爾定律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於 1965 年發現的一個趨勢,即單個晶片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大約每經過 18-24 個月便會增加一倍,處理器的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於單個晶片上電晶體的數目增長已經接近物理極限,除非出現顛覆式的技術創新,否則戈登摩爾所發現的 「規律」 很有可能無法再延續。

  而其中一個可能的 「顛覆式的技術創新」 方向,就是用光子取代傳統集成電路中的電子,來傳輸信號、進行計算。這便是所謂的 「以光代電」,用 「光子晶片」 來替代傳統的集成電路晶片。

  圖 | 光晶片很可能成為集成電路晶片的理想替代(來源:賽勒科技)

  不同於集成電路晶片需要將大量微電子元器件(電晶體、電阻、電容等)放在一塊塑基上做成形成的集成電路,矽光子晶片用矽做成晶片,利用矽的強大光路由能力,通過施加電壓產生持續的雷射束驅動矽光子元件,來實現光信息的傳輸、計算等功能。

  「以光代電」 有三個明顯的優勢。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甘甫烷向 DeepTech 解釋到,「用光子來取代電子,可以實現整體性能的提升。第一,光的帶寬比電子大得多;第二,相比於電,光不容易受到幹擾;第三,光本身可以做部分計算。」 這樣一來,光子晶片便有可能大幅提升晶片的性能,讓摩爾定律得以延續。

  圖 | 光器件(來源:賽勒科技)

  據了解,光電混合技術已被應用於光纜傳輸。但 「計算能力上,目前光確實尚不足以完全替代電。」 甘甫烷表示,「作為光子取代電子,更多的是基於光子帶寬大和不易受幹擾這兩點。」

  為什麼用矽來做光子器件?

  「最早很多人做矽光子,是因為認為光有可能會延續摩爾定律的發展。特別是用矽來做的話,可以跟電的 IC 晶片進行單片集成,甚至替代電實現計算。」 甘甫烷介紹到。

  在矽光子之前,用來做光器件的多為三五族材料(如銦、砷)。但三五族材料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材料成本較高,例如砷元素,其實是砒霜的主要元素;二是生產工藝尚不成熟,產能無法與基於矽的集成電路成熟強大的產業鏈相提並論。

  而矽,是地球上除了氧之外含量最高的元素,沙石中最常見的元素就是矽,原材料成本非常低;再加上現在成熟的電路都是用矽實現的,經歷過幾十年摩爾定律的洗禮。基於矽材料的集成電路行業十分完善很發達。因此,用矽來做光的器件,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 CMOS 工藝(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常用的設計工藝)以及整個生產鏈,不需要額外高昂的成本,量產的可行性也相對較高。

  除成本低這一天然條件外,矽光子在應用中也具有絕對優勢。現階段,最主要的應用是 5G、大數據等高速傳輸。甘甫烷介紹,「矽光子最大的優勢就是集成,原本三五族元素方案只能集成幾個器件,但矽光子可以做成幾萬個。」 高度集成化後的晶片在數據、信息的傳輸速率上會有極大的提升。而且,集成之後還可以實現多通道傳輸。對於數據中心、5G 一類長距離通訊,以及晶片內部的短距離傳輸來說,高帶寬和多通道可以帶來明顯的優勢。

  圖 | 除了晶片內的短距離通信,矽光子還可以助力數據中心、5G 等長距離通訊(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而在計算方面,光相比於電延時很短。電的計算要經過二極體、數字等轉換,轉換過程產生的延遲,甚至可達到光的幾百倍。用光子晶片進行矩陣計算,其用時甚至可以比電子晶片小几個量級。

  另外,在傳感以及雷射雷達方面,矽光子亦有其廣闊的應用前景。

  原理上無礙,工程化未可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到現在,矽光子的生產在原理上已經沒有障礙,但在實現上依舊存在很大難題。

  「設計必須要跟工藝強耦合才能做出高質量產品」,但從開始大規模採用 CMOS 工藝研發矽光子,距今經歷了約 20 年左右,時間並不是很長,在工藝和技術積累上還欠些火候。

  甘甫烷表示,只有徹底摸透矽光子技術,打通包括設計、工藝、封裝、產品等完整的產業鏈條,才能真正做好矽光子。而現在能夠摸透矽光子技術的團隊,很少。

  圖 | 要想徹底摸透矽光子技術,除了原理,還需要在設計、工藝上、封裝、產品下產業鏈等方面全部打通(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另外,矽光子晶片中起關鍵作用的片上雷射器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以目前的研究,採用矽材料實現雷射器和隔離器還是世界難題,且在工業線上實現矽光子和雷射器、隔離器的混合也是困難重重。

  不過,在甘甫烷看來,他所在的賽勒科技最大的價值在於他們解決了矽光子的封裝難題。一個光器件中,光學封裝成本大約要佔到 60% 以上。這是因為,現有的技術普遍使用的是有源對光技術,需要根據觀察結果反饋再進行調整以完成對光,「相當於是一邊對光一邊看,看的不對再調回去 。」

  而賽勒科技使用的無源對光技術,例如對於光纖和雷射器等元件來說,可以實現它們的自動對光成功。對比傳統方案,無源對光技術能夠應用於產品的大規模自動化生產,有利於矽光子晶片在 5G、數據中心等方面的運用,亦有促進晶片出光 CPU 發展的可能。甘甫烷認為,這是賽勒科技相比於國內外競爭對手最大的價值所在。

相關焦點

  • 20年磨一劍,中國科學家回國創辦矽光子公司!|獨家對話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甘甫烷告訴 DeepTech,「中國比美國更敢投入,而且人員積累、工藝積累、資金的項目積累都做了很長時間,美國比我們走得早,但我們比美國走的更快」。甘甫烷從事矽光子研究近 20 年,回國前在「矽光子科研重鎮」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
  • 20年磨一劍,中國科學家回國創辦矽光子公司!|獨家對話
    甘甫烷從事矽光子研究近 20 年,回國前在「矽光子科研重鎮」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2019 年在和上海交通大學的校友分享其在 MIT 的學術生涯時,他表示當時枯燥難懂的基礎知識尤其是電磁場的各種方程,在後來卻成了半導體研究的利器。在 MIT 讀博期間他學到最多的是 「創造、熱情、自信」。後來之所以回國,原因之一是被中國的科教興國戰略感召。
  • 【安徽日報】在量子世界「20年磨一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月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我國構建的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初現。從200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起國內首個量子實驗室,到建立「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推動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見證了我國量子信息的20年發展之路。
  • 20年磨一劍 中元密度板成東北行業龍頭
    「這個項目總投資3億元,建成達產後,公司可以再創造150個就業崗位,實現年產值5億元,年可實現利稅3000萬元左右。」鞍山市中元密度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長躍介紹,中元公司是家生產銷售密度板的民營企業,創建於1999年,經過三次技改升級後,公司年產值達2.2億元人民幣。目前在人造板材行業雄踞東北三省行業龍頭地位。
  • 佛山家居市場30年磨一劍
    佛山家居市場30年磨一劍 來源: 佛山日報   2012-07-27 09:51 [摘要]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佛山家居市場猶如鳳凰涅槃
  • 「科學家精神」韓傑才院士:科學家要有二十年磨一劍的精神
    我們都在說科學家精神,什麼是科學家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想結合我身邊的科學家和「哈工大精神」談談我的一些感悟。將家國情懷融入血液中首先我講一講我的老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飛行器結構力學和複合材料專家杜善義先生。杜先生1938年出生在大連,那個時候的東北還處在偽滿洲國的統治之下。特殊的時期,總是會造就人們特殊的信念。
  • 3年磨一劍 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獲得標準科技創新...
    3年磨一劍 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獲得標準科技創新一等獎 2020-12-02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宇宙物理體系》=50年磨一劍
    《宇宙物理體系》=50年磨一劍:我是《宇宙物理體系》,《宇宙物理體系》是我。在我出生的時候到開始寫《宇宙物理體系》的時候,這50年間,不知不覺中每一步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轉折,都是在圍繞《宇宙物理體系》在轉在鋪墊在籌備,只是我從小尚且不知而已。
  • 5年磨一劍,「揭秘」晶德龍石墨製品一路輝煌緣由
    5年磨一劍,「揭秘」晶德龍石墨製品一路輝煌緣由 2019年08月10日 12:59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電解電鍍行業用石墨板事實上,晶德龍發展至今已5年有餘,品牌運營團隊成員平均從事五金工具行業7年以上,線上線下營銷網絡體系與日完善,全供應鏈管理流程也逐步打通。
  • 山東農業大學「十年磨一劍」不到一個月三大國際頂級期刊多次發表成果
    山東農業大學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劍」,不到一個月三大國際頂級期刊多次發表成果寂寞堅守迎來累累碩果□ 本報記者 王桂利 本報通訊員 翟榮惠 王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山東農業大學與國際頂級三大學術期刊(《細胞》《自然》《科學》)來了一次全方位的「親密接觸
  • 高曉攀三年磨一劍 春晚「處女秀」等觀眾驗收
    作為嘻哈包袱鋪掌門人高曉攀,首次與前輩馮鞏搭檔合作初登2015羊年春晚
  • 中國蓋板玻璃材料新秀,彩虹電子玻璃十年磨一劍
    打開新局面,彩虹成為蓋板玻璃市場新秀中國第一片G6溢流法高鋁蓋板玻璃的量產,中國第一片G7.5溢流法蓋板玻璃的量產……彩虹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持續研發,刷新中國紀錄。十幾年前,彩虹初涉基板玻璃及蓋板玻璃行業時,中國顯示產業剛剛發芽,基板玻璃及蓋板玻璃市場基本被美國、日本廠商壟斷。作為後來者的彩虹深知自己起步晚,與國際廠商存在巨大差距,但是仍然聚焦國家戰略產業,肩負重任,成功地讓電子玻璃在中國這片產業沃土上迸發出強勁的生命力。近年來,伴隨著中國顯示產業的崛起,全球顯示產業重心正在向中國加速轉移。
  • 聚焦矽光創新動態 第二屆中國矽光產業論壇圓滿舉辦!
    ICCSZ訊 11月12日,第二屆中國矽光產業論壇在武漢成功舉辦,本次會由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主辦,深圳市訊石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協辦,以及由是德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和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支持。論壇匯聚十多位來自國內外矽光工業界和學術界專家,共同探討矽光技術應用、矽光材料創新和矽光市場前景。
  • 十年磨一劍!科學家首次在反氫原子中觀測到蘭姆移位
    195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兩名物理學家,一半授予了蘭姆(Willis Eugene Lamb),以表彰他在氫譜精細結構方面的發現;另一半則授予了庫什(Polykarp Kusech)以表彰他對電子矩陣所作的精密測定。蘭姆在氫譜精細結構的研究中發現了蘭姆位移;庫什在精密測定電子矩陣中發現了反常電子矩陣。
  • 《吃貨宇宙》定檔6.16 十年磨一劍全球預售火爆
    全球多國預售反應火熱——收服全世界觀眾的心,必先取悅他們的胃自2016年柏林電影節開始嘗試海外發行以來,《吃貨宇宙》僅僅憑藉一支簡單預告和海報便將發行權賣出到數十個主要國家,並且每個國家的交易價格都已達到中國動畫電影的頂峰。在歷經坎城、多倫多、AFM等多個國際電影市場推廣後,《吃貨宇宙》目前在全球預售已取得不俗的成績。
  • 馬繼華—大V眼中的中國移動20年
    廿載磨一劍2000年4月20日,中國移動正式成立中國通信業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的今天,中國移動風華正茂已經成為全球網絡規模最大、客戶數量最多品牌價值領先、市值排名前列的而一路伴隨著我國信息通信產業成長的他們對於中國移動的20年更是有所感言......不信,你聽。
  • ​五年磨一劍,羊晚與南沙欖核聯合打造非遺手信面世
    ​五年磨一劍,羊晚與南沙欖核聯合打造非遺手信面世金羊網  作者:  2019-11-01 近幾年的時尚圈,中國風颳得異常猛烈。你知道怎麼才能稱得上時尚的中國風?
  • 僅70㎡,藏著國內唯一具備矽光晶片全流程封裝測試能力的實驗室
    據介紹,從2018年12月開始建設。2019年6月18日,首臺國產中束流離子注入機成功MOVE-IN,2019年8月30日首個工程批出片,再到2019年9月27日成果通過專家測試評審,CUMEC公司團隊堅持自主研發,用時10個月、投資13億,順利實現8吋矽基光電子特色工藝平臺建設通線的階段目標,創造了業界8吋特色工藝平臺建設速度的全新記錄。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science》,3月份剛開始浙江大學再次發表一篇《nature》凸顯浙江大學的科研實力,這篇剛發表的科研論文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觀測到奇異金屬行為,為世界研究量子相變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有助於揭示奇異金屬行為的共同起源,提升了中國在重費米子研究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