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攻!打破美國21年航天「封鎖」,3大領域全面趕超

2020-12-24 金十數據

12月17日,歷經23天近80萬公裡的遙遠路程,「嫦娥五號」最終攜帶月球土壤樣本順利「回家」,而這是人類時隔44年之後,再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壤,同時也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也許會有人問,嫦娥五號萬裡迢迢到月球「挖土」到底有啥用?其實,月壤存在著豐富的信息,對其進行研究不僅可以給科學家提供理解月球地質以及早期歷史的信息,而且對開發月球資源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計劃,中國的探月工程分為「探」、「登」、「駐」三個階段,而嫦娥五號的圓滿成功,意味著我國第一階段的探月工程已經完成,為下一步的空間探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國際上,「嫦娥五號」同樣引起轟動,歐洲、俄羅斯等多國都發來了賀電,而美國卻希望中國分享此次探月工程所獲得的數據和成果,有點想「坐收漁人之利」的意味。

然而,要說起中美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實質上已經「脫鉤」了。為了維護自身在航天領域的霸主地位,美國對中國航天領域進行了數十年的限制。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中國在國際商業航天市場展露頭角,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但卻引起了美國的警惕。1999年美國發表了所謂的《考克斯報告》,不準中國發射美國的商業衛星;而到了2011年,美國國會更是頒布了「沃爾夫條款」,禁止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中國進行航天合作。甚至連中國遊客都不能參觀NASA設施,從而將中美航天脫鉤推向極致。

但事實證明,美國的封鎖並沒有限制住中國航天的發展,「嫦娥五號」就是最新的例證。或許是受此刺激,美國也坐不住了。在嫦娥五號順利「挖土」的一天後,NASA立馬宣布將讓4家公司替其完成開採月球資源的任務。

要知道在探月領域,美國一直處於領導地位。早在1969年,美國就實現了載人登月,至1972年,美國共實施了6次登月,但此後至今,美國相關的探月工程已停滯48年。相比之下,中國探月工程已六戰六捷,隱隱有趕上美國的趨勢,所以美國「坐不住」也就不難理解了。

只不過,中國在探月領域的反攻恐怕只是其中一步。這些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穩步前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比如在衛星導航、國際空間站等領域,中國也開始了反攻。

首先是衛星導航領域。今年6月,中國成功發射了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北鬥系統擁有強大的性能和服務能力,相比美國的GPS,甚至已經在很多方面實現了反超。

比如北鬥系統擁有信號增強、傳送短報文、定位短報文發送位置等多個獨特功能;北鬥衛星在130個國家被觀測到的衛星數量,也已經超越美國GPS。更重要的是,從螺絲釘到晶片,北鬥衛星核心部件實現100%的國產化,可見美國的封鎖並不管用,反而促使中國實現技術獨立。

接著就是國際空間站領域。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俄羅斯主導建設的國際空間站,吸納了包括日本、加拿大和歐空局等16個國家參與研製,但由於美國在航天領域一直對中國採取的是不允許合作的態度,這個空間站合作項目不包括中國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過,我國對建設屬於自己的空間站的「執念」一直存在,並為此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如今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據了解,預計我國將在2021至2022年通過11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的在軌建設,並在2022年前後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空間站很可能會在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空間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空間站。當然,與美國做法不同的是,中國始終以開放的姿態歡迎各國加入中國空間站合作的「朋友圈」,只是不知道美國是否會放下身段與中國航天展開合作了。

回顧中國航天的發展,自1970年「東方紅」拉開了中國航天的序幕後,憑藉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中國航天事業在美國長期的限制政策之下,依然突破重重阻力走向了國際前列——嫦娥、北鬥、天宮、天問等響噹噹的名字是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成就的代表。

總的來說,美國推行的脫鉤政策並沒有把中國「束縛在地球上」,未來中國航天將向著更遠的星辰大海出發,甚至在更多的領域趕超美國。對此,大家又是怎麼看的?

相關焦點

  • 局勢已全面逆轉,美國又一個領域正被中國趕超,地位比晶片還重要
    美國的綜合實力一直領先世界,各個領域幾乎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據媒體報導,美國又有一個領域正在被中國趕超,那就是衛星技術領域,地位比晶片還重要。據了解,現階段我國衛星數量已經達到300多顆,要知道,這樣的成就完全是我國自力更生完成的,這也意味著美國的技術封鎖已經徹底成為過去式。
  • 局勢已全面逆轉,美國又一個領域正被我國趕超,地位比晶片還重要
    美國的綜合實力一直領先世界,各個領域幾乎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據媒體報導,美國又有一個領域正在被中國趕超,那就是衛星技術領域,地位比晶片還重要。據了解,現階段我國衛星數量已經達到300多顆,要知道,這樣的成就完全是我國自力更生完成的,這也意味著美國的技術封鎖已經徹底成為過去式。
  • 中國北鬥:三十年磨一劍,打破美國封鎖
    ,所以在很多事件中一直處於劣勢地位,這也就是中國要研製自己衛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第二階段就是中國開始研製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一步步打破美國封鎖  ,讓自己製造的導航系統能夠被世界認可。  我們能一眼看到的,似乎是北鬥系統三十年的蒸蒸日上,可我們也應該知道,這三十年裡,北鬥系統的建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這其中美國對我們的種種技術封鎖更是引人深思。
  • 美國又一領域正在被我國趕超,想封鎖也來不及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航天領域的投入,我國在對外太空的探索中已經取得了許多傲人成就。尤其在衛星方面,我國已經在一步一步追上美國了。而相比較於這些年被美國全方位封鎖的晶片來說,衛星的地位更加重要。如今我國能夠在衛星上取得世界領先的地位,也不禁讓很多人感慨:美國當年對我國進行的封鎖,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如今我們的科技工作者,正在用衛星上的一個個實績告訴美國:它的又一個領域正在被我國趕超,想封鎖也來不及了。。
  • 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已取得3大優勢,未來能否全面趕超?
    ,各個國家都在較量,這場科技之戰,如今已經初見分曉:在中美科技領域對比中,中國3比0全面領先,就連英國都要服氣,由於中國高度重視科技發展,已經在登月、疫苗以及量子科技領域取得了3大優勢,對此美國也只能望塵莫及,有了如此良好的開端,那麼在未來中國能否全面趕超呢?
  • 剛剛美國打破了中國的技術封鎖,雷射武器領域有了啥突破?
    前段時間,美國專門研發雷射武器的APC公司發表公告聲稱:該公司經過多年的努力攻關,終於成為美國唯一可以生產KBBF晶體的供貨商,該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了中國的技術封鎖。什麼?中國對美國進行技術封鎖?是不是拿錯了劇本呀?這個KBBF晶體究竟是啥?中國竟然可以在該領域對美國進行「技術封鎖」?
  • 2020中國將取得4大成就,一個打破美國封鎖,一個位居世界頂尖
    ,2020中國將取得4大成就,實力又將獲得大幅提升,這4大成就分別是空間站建設、太空探測技術、石墨烯技術和5G通訊技術,其中太空探測將打破美國封鎖,而5G技術會位居世界頂尖,在這些技術被完成之後,中國將徹底打破西方封鎖。
  • 中國航天起步較晚,經幾十年艱苦努力後,和美國相比還差多少?
    圖為中國航天不可否認的是,美國航天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非常深厚的技術,在各大航天技術領域幾乎不存在短板,再加上美國國力強大,能夠源源不斷為航天領域注入資金,從而不斷發展新的航天技術,雖然中國在1970年就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
  • 中國航天在美國制裁中變強
    中國航天的發展始於1956年,並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是繼蘇聯、美國與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航天是在美國等國家制裁中起步的,也是在美國的制裁中不斷發展的。
  • 大反攻-1939年冬季攻勢
    事實上1939年,蔣介石先後籌劃發動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次全國性反攻。其中冬季攻勢,規模最大;戰果也最為豐碩。八路軍為配合國軍正面戰場攻勢,也投入約20個團的兵力。 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述中國抗戰最大規模反攻-1939年冬季攻勢。但不涉及桂南會戰,桂南會戰崑崙關大捷,是整個冬季攻勢中最大勝利;但賓陽失利,也是最大潰敗。
  • 我國航天技術新突破,打破美國航天領域的壟斷
    人類探索宇宙靠的是航天技術的創新。自從數十年來,我國也成為了備受矚目的航天大國。進入2020年以來,各個國家摩拳擦掌,都把探索宇宙的重點放在了火星上,爭取通過探索火星來躋身航天大國行列。就在今年9月份,我國成功發射了可以回收利用的太空飛行器,這不僅代表著國際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式進步。
  • 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年營收超27億
    根據IFR發布的《全球機器人報告2020》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度安裝量排名前五的市場分別為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根據新松機器人發布的2019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27.45億元,淨利潤為2.93億元。從營收數據上看,新松機器人的體量並不是很大,甚至不及網際網路巨頭的零頭。但在衡量一家企業的時候,並非只看營收,還要看其社會貢獻等。新松機器人的貢獻在於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核心技術,進而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 全球只有美國掌握的技術,中國民企突破成世界第二,封鎖也沒用了
    ,使西方又一50年封鎖被打破,這家中國民企就是藍箭航天,該公司於近日成功匹配了液氧甲烷燃料發動機「天鵲」,以及新一代液體火箭「朱雀」,並進行了200秒的點火試驗,在試驗成功後,標誌著這家中國民企突破成世界第二,在此之前,液氧甲烷燃料
  • 美國封鎖50年的核心技術,如今被我國民企突破
    大家都知道,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國家在許多領域尤其是科技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甚至在一些方面實現了「彎道超車」,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的中國,不僅僅在經濟上成為世界佼佼者而且在軍事,航天,教育文化等領域實現了巨大的成就,贏得了世人稱讚。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又一尖端科技突破西方封鎖,網友喜出望外
    過去幾年裡,我們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很多成就,同時中國重點開發的航天領域在技術上突破了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封鎖。此前,中國向世界宣布,又一項尖端航天技術突破了西方世界的封鎖,成功進軍世界一流領域。中國突破的這一封鎖技術是霍利推進器。該技術可以大大提高人類現有宇宙飛船的推力性能,是人類今後探索宇宙時可以將該裝置應用於太空梭的飛機,是世界各國非常重視的宇宙技術。
  • 國內傳來好消息,中國發射首顆6G試驗衛星,打破美國領跑優勢
    近段時間,中國航天領域捷報連連。在大家都把目光對準美國之際,中國用一則好消息,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據國內媒體報導,11月6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以一箭13星的發射方式,順利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美國科學家: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2020年中國海陸空領域都大突破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在近些年來做出了很多卓越的成就,不斷的發展中,各方面的技術都有了極大的突破,像是生物、農業、醫療、工業以及航天等等,我們這代人更是幸運的,親眼目睹著中國打破希望的一項又一項技術壟斷。
  • 一旦美國再次封鎖GPS信號,我們將如何應對?軍迷:感謝曾經封殺
    近日,據媒體報導,在導航衛星系統上,美國曾封鎖GPS信號,讓中國吃了大虧,因此一旦美國再次封鎖GPS信號,我們將如何應對?隨著一款神秘裝備浮出水面,這次中國不用再看美國GPS的臉色,原來中國北鬥導航衛星的全球導航網絡即將組建完畢,對此,有軍迷表示:感謝美國曾經的封殺,讓中國發奮自強,如今期盼北鬥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這一天已經等了20年。
  • 感謝美國二十年的封鎖,讓中國北鬥衛星盤滿缽滿
    2011年5月4日,在美國眾議院弗蘭克.沃爾夫推動下,美國國會批准通過的撥款法案中,禁止美國與中國進行太空合作,進一步阻礙了美國與中國在太空科技領域合作的可能性。、國家經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990年,歐盟為了擺脫對美國GPS衛星導航的依賴,積極研建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還拉中國投入2.3億歐元資金合作研製,美國為了壟斷衛星導航系統的軍事與商業利益,曾強烈地反對與阻撓,歐盟堅決對抗,但伽利略系統由於資金籌措困難、內部紛爭不斷和美國幹涉下,至今只有4枚衛星在軌,形勢不樂觀,幸好中國分兩路進發,一邊參與伽利略系統,一邊建構3枚定位於地球靜止軌道的衛星、1個地面中心站的實驗性二維
  • 中國潛水器抵達深海10909米,一舉打破新紀錄
    如今,隨著各國航天領域的不斷發展,成功讓人們通過衛星進入太空,從而讓人們去了解神秘的外太空。除了探索外太空之外,人們也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海洋之上。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海底會是什麼樣呢?有什麼奇怪生物嗎?因此各國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也在研發一些潛近海底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