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言教語
身為中國人,那麼就應該知道,中國有四大發明,對全世界的文明發展都有深遠影響。
那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英國著名學者弗蘭西斯就曾經給予中國四大發明很高的評價:
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狀況!
然而時至今日,曾經引以為豪的四大發明,不斷被新的技術所替代、革新,而且很多核心技術還掌握在其他國家。
自己曾經的發明創造,如今卻要受制於人,不得不花費高昂的費用購買!
這種事能忍嗎?
自然不能!
就有一位中國女教授,為了讓中國在「造紙術」方面不再受制於人,刻苦研發,終於研製出比鋼還硬的紙,曾經在這方面技術壟斷的美國都服氣。
這位女教授就是張美雲,堪稱「當代蔡倫」。
1957年,張美雲出生於山西的一個小縣城。
後來在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學,在那個年代,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張美雲無疑是很厲害的人。
而張美雲考上的大學是西北輕工業學院(也就是如今的陝西科技大學),學習的是製漿造紙工程。
初入校園的張美雲恐怕沒有料到,正是這一專業,讓她以後的幾十年都和「紙」結下了不解之緣。
作為恢復高考後的首批大學生,張美雲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在大學期間,她一直努力學習,相比較其他越來越注重打扮的女大學生,張美雲將自己的熱愛更多地投入到科研。
憑藉大學期間優異的表現,1982年畢業後的張美雲有了留校任教的機會。
而有一份大學的工作並沒有讓張美雲滿足。
她不僅在自己的母校完成了碩士學位,還後來繼續攻讀,在天津科技大學完成了自己的博士。
正是這樣對知識無盡的渴望,張美雲在不斷提升著自己的專業能力的同時,也為她日後在「造紙」方面的攻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談及美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就是一個科技十分發達的國家,掌握很多的核心技術。
而哪怕我們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美國也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
其中有一款叫做高性能纖維紙的產品,其強度可以達到鋼的6、7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由美國掌握技術,如果想要使用,那麼就需要付出高昂的費用。
作為紮根造紙專業多年的張美雲教授,自然無法忍受這樣的事情。
於是張美雲開始幾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工作,強忍著腰椎病的疼痛,甚至連續熬夜導致右眼失明。
可是這又怎樣?
為了能夠打破美國在纖維紙基材料方面的技術封鎖,張美雲願意為此付出自己的一生!
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張美雲教授的努力終究得到了回報,在纖維紙方面終於取得突破性成就。
造出了比鋼還硬的紙!
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封鎖,也就意味著在纖維紙方面,中國不用再受制於人。
張美雲教授的產品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高鐵運輸、絕緣材料等領域,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成本,也讓美國都不得不服氣。
一項成果的背後,往往蘊含著無數人日日夜夜的努力。
正如張美雲教授,為了能夠有所突破,不顧自身身體,始終堅持在科研的第一線。
而她的努力,也值得被認可。
張美雲如今是製漿造紙學科方面的帶頭人,先後獲得「國家萬人計劃」榮譽稱號、國家科技進步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等。
張美雲在製漿造紙領域的科研能力,獲得國內外的一致認可,甚至都有不少單位開出百萬年薪的待遇邀請她,可是張美雲都一一拒絕,專心自己的科研工作。
張美雲教授,稱得上真正的中國科研工作者。
什麼才是「最美」的人?
面對為國奉獻,將自己的時光都投身到科研工作的學者、教授,筆者曾稱之為「最美」女院士、「最美」女教授等等。
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覺得她長得哪裡漂亮了?不過是一般人罷了。
單從長相上而言,的確,很多的教授、學者都稱不上美,然而價值的評判,不應該拘泥於表象。
這些真正為國家做貢獻,努力科研,將成果貼上「中國」標籤的人,就值得「最美」二字。
張美雲教授在取得纖維紙基材料突破的時候,面對採訪曾經驕傲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現在終於可以驕傲地稱自己為:中國的科研人!
可見,張美雲教授科研突破的源動力,就是為了能夠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夠對國家有幫助。
張美雲教授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最美」的人,也是當下年輕人真正應該學習的榜樣。
如今娛樂明星八卦一直是每天的熱點,而真正為國奉獻的人卻默默無聞。
長期下去,這樣的結果不言而喻。
所以重視真正的科研人才、培養和獎勵中國的科研人才,讓科研人才也能夠「名利雙收」,才是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本文內容【立言教語】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和分享,請勿抄襲或搬運,為你講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幫助的教育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