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紙術」革新者!女教授研發的紙比鋼還硬,美國都服氣

2020-08-16 立言教語

文|立言教語

身為中國人,那麼就應該知道,中國有四大發明,對全世界的文明發展都有深遠影響。

那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英國著名學者弗蘭西斯就曾經給予中國四大發明很高的評價:

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狀況!

然而時至今日,曾經引以為豪的四大發明,不斷被新的技術所替代、革新,而且很多核心技術還掌握在其他國家。

自己曾經的發明創造,如今卻要受制於人,不得不花費高昂的費用購買!

這種事能忍嗎?

自然不能!

就有一位中國女教授,為了讓中國在「造紙術」方面不再受制於人,刻苦研發,終於研製出比鋼還硬的紙,曾經在這方面技術壟斷的美國都服氣

這位女教授就是張美雲,堪稱「當代蔡倫」。

不愛紅妝愛科研

1957年,張美雲出生於山西的一個小縣城。

後來在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學,在那個年代,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張美雲無疑是很厲害的人。

而張美雲考上的大學是西北輕工業學院(也就是如今的陝西科技大學),學習的是製漿造紙工程

初入校園的張美雲恐怕沒有料到,正是這一專業,讓她以後的幾十年都和「紙」結下了不解之緣。

作為恢復高考後的首批大學生,張美雲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在大學期間,她一直努力學習,相比較其他越來越注重打扮的女大學生,張美雲將自己的熱愛更多地投入到科研。

憑藉大學期間優異的表現,1982年畢業後的張美雲有了留校任教的機會。

而有一份大學的工作並沒有讓張美雲滿足。

她不僅在自己的母校完成了碩士學位,還後來繼續攻讀,在天津科技大學完成了自己的博士。

正是這樣對知識無盡的渴望,張美雲在不斷提升著自己的專業能力的同時,也為她日後在「造紙」方面的攻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打破美國造紙技術封鎖

​談及美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就是一個科技十分發達的國家,掌握很多的核心技術。

而哪怕我們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美國也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

其中有一款叫做高性能纖維紙的產品,其強度可以達到鋼的6、7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由美國掌握技術,如果想要使用,那麼就需要付出高昂的費用。

作為紮根造紙專業多年的張美雲教授,自然無法忍受這樣的事情。

於是張美雲開始幾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工作,強忍著腰椎病的疼痛,甚至連續熬夜導致右眼失明。

可是這又怎樣?

為了能夠打破美國在纖維紙基材料方面的技術封鎖,張美雲願意為此付出自己的一生!

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張美雲教授的努力終究得到了回報,在纖維紙方面終於取得突破性成就。

造出了比鋼還硬的紙!

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封鎖,也就意味著在纖維紙方面,中國不用再受制於人。

張美雲教授的產品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高鐵運輸、絕緣材料等領域,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成本,也讓美國都不得不服氣。

一項成果的背後,往往蘊含著無數人日日夜夜的努力。

正如張美雲教授,為了能夠有所突破,不顧自身身體,始終堅持在科研的第一線。

而她的努力,也值得被認可。

張美雲如今是製漿造紙學科方面的帶頭人,先後獲得「國家萬人計劃」榮譽稱號、國家科技進步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等。

張美雲在製漿造紙領域的科研能力,獲得國內外的一致認可,甚至都有不少單位開出百萬年薪的待遇邀請她,可是張美雲都一一拒絕,專心自己的科研工作。

張美雲教授,稱得上真正的中國科研工作者。

「最美」的人

什麼才是「最美」的人?

面對為國奉獻,將自己的時光都投身到科研工作的學者、教授,筆者曾稱之為「最美」女院士、「最美」女教授等等。

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覺得她長得哪裡漂亮了?不過是一般人罷了。

單從長相上而言,的確,很多的教授、學者都稱不上美,然而價值的評判,不應該拘泥於表象。

這些真正為國家做貢獻,努力科研,將成果貼上「中國」標籤的人,就值得「最美」二字。

張美雲教授在取得纖維紙基材料突破的時候,面對採訪曾經驕傲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現在終於可以驕傲地稱自己為:中國的科研人!

可見,張美雲教授科研突破的源動力,就是為了能夠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夠對國家有幫助。

張美雲教授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最美」的人,也是當下年輕人真正應該學習的榜樣。

如今娛樂明星八卦一直是每天的熱點,而真正為國奉獻的人卻默默無聞。

長期下去,這樣的結果不言而喻。

所以重視真正的科研人才、培養和獎勵中國的科研人才,讓科研人才也能夠「名利雙收」,才是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本文內容【立言教語】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和分享,請勿抄襲或搬運,為你講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幫助的教育話語。

相關焦點

  • 紙比鋼還強?我國女教授研發出比鋼還硬的紙,打破美國技術壟斷
    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早於西漢時期就有了雛形,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縮影,在人類文明歷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而現代科技日新月異,舊時脆弱的紙張在如今有了更多的用途,經過研發,它的強度甚至達到鋼的6倍。
  • 「當代蔡倫」拋棄百萬年薪,研發的紙比鋼還硬,打破美國技術封鎖
    處於東漢時期的蔡倫被人們公認為現代造紙術的鼻祖,經過他的無數次嘗試後,才有了在人類文明中發揮著極大作用的紙的廣泛應用在她的手中研發了這樣一種紙,打破了人們對紙的認知,強度為一般鋼鐵的7倍以上,在厚度足夠的基礎上其強度甚至能與裝甲戰車的裝甲強度一較高下,能夠抵禦炮彈的襲擊。
  • 中國女教授把紙造的比鋼硬7倍,堪稱「當代蔡倫」
    纖維紙,這種紙將比鋼的強度還大,比鋼還要硬7倍,被稱為「當代蔡倫」,蔡倫是紙的發明者,為我們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張美雲被稱為「當代蔡倫」,可見這位教授作出的貢獻有多大。當然這些高性能纖維紙的應用也不普通,通常是運用在軍工和高科技產業的各個領域,比如工業、國防、醫療也都需要它。
  • 中國科學家太偉大了,比鋼硬的紙,不用依賴高價進口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右上角紅色的「關注」,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的文章,每天都有分享,完全免費哦。也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看法和建議,您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家人們作為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是由我們的祖先在兩千多年前掌握的。造紙術的發展加速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如果有比鋼堅硬的紙張,可能都會感到驚訝。
  • 「當代蔡倫」張美云:57歲時重返實驗室,研製的特種紙比鋼還硬
    一張紙的強度可以達到多大,是我們平時都不會去思考的問題,但是一張可以達到高性能標準的紙張,在工業、醫療以及國防領域的應用卻是超過我們想像的。張美雲教授,因為獲得過中國造紙最高獎項「蔡倫科技獎」,張美雲還被學生們譽為「當代蔡倫」,與此同時,張美雲也是我國造紙學科的領軍人物。
  • 對於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誤區!蔡倫不是紙的真正發明人!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而其中的造紙術被後世誤解最多,許多人理解為蔡倫是紙的發明人,也造出了第一張紙,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下面了解下紙張的發展過程。
  • 湖大教授「翻新」「造紙術」!高端絕緣材料有望打破進口依賴
    紙能包住火,還能抗電擊!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建鋒教授近日開發出一種高端的雲母基納米紙材料,讓一張薄紙片,可以抗超強電擊,可以耐高溫,能廣泛應用於高壓絕緣領域,有望打破國內高端絕緣材料嚴重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絕緣材料被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中。
  •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沒改造之前的造紙術是什麼樣,誰發明了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是古代人類的智慧結晶。如果沒有紙,就沒有辦法記錄文字,沒辦法傳遞知識,我們的子孫後代更沒辦法知道過去發生的故事。 造紙術在中國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它的出現時間過於久遠,有相關記載的文字資料都很少。
  • 把紙造的比鋼堅,紙比鋼硬七倍,中國製造:張美雲
    早上看到一個震撼的視頻,第一次知道中國製造背後默默付出的造紙人——張美云:把紙造的比鋼堅,紙比鋼硬七倍。張美雲1982年1月畢業於西北輕工業學院並留校任教,1989年獲西北輕工業學院製漿造紙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 關於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是是非非
    無論何種學說,我們發現其中都有文字這一項。也就是說,人類有了文字,開始能夠記述自己生活、生產中重要事情,這就離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已近。造紙術發明前文字寫在哪些材料上?大家都知道我國最早的文字是殷商的甲骨文。
  • 中國——古代的紙
    中國紙的發明時代較早,從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紙分析結果來看,麻是最早使用的造紙原料。 而我們普遍認為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他的重要貢獻其實是發明了用樹皮造紙的技術,也就是說皮紙在東漢時期已經出現。 而這時候已經使用了桑科的楮樹皮作為原料。
  • 「中國超級鋼之父」王國棟院士:為大國重器研發「超級鋼」
    【人物小傳】  王國棟,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軋制技術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當時的小型廠主要軋制螺紋鋼,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王國棟回憶起那段歲月,仍是記憶猶新。他笑著說:「小型廠以前被稱為『閻王殿』,可以想見當時工作的辛苦和危險。也由此,鞍鋼的領導和工人們都懂得技術的重要性,都很尊重知識分子。大家都感覺到,現有工藝水平嚴重製約了產量的提升,工廠和工人都有著強烈技改需求。」
  • 美國賓漢姆頓大學研製出新型紙基生物燃料電池
    背景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此外,紙張還具有成本低廉,可循環利用等優勢。科學家們已研發出各式各樣的紙電子產品,例如:電晶體、顯示器、電池、傳感器、智能標籤等。/迪士尼研究院)接下來,讓我們重點關注美國賓漢姆頓大學託馬斯·沃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Seokheun 「Sean」 Choi 在紙基電池方面的研究成果。
  •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有什麼樣的歷史,它們都是誰發明出來的?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而這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甚至是對於世界都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它們分別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以及活字印刷術。第一項:造紙術造紙的技術發明以及發展都經過了一個漫長且曲折的過程,我們都知道造紙術的改進者是蔡倫,但是實際發明是由無數先人慢慢製造出來的。在公元105年發明造紙之後,當時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傳到漢中地區並逐漸傳向四川。到東漢末年,山東造紙比較發達,出過東萊縣的造紙能手左伯,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縑帛、簡的競爭者。
  •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這可能是個誤會!
    如果沒有「四大發明」的出現,大航海時代就可能會無限推遲,整個人類的歷史也許就將改寫,因此,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四大發明」有足夠讓我們驕傲的資本我們推崇「四大發明」,我們敬畏「四大發明」,然而,在「四大發明」裡,卻有一項存在很大的爭議,這就是「造紙術」。
  • 為什麼說蔡倫是改進造紙術,而不是發明造紙術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要理解一下紙的概念。要想把一個東西稱作是「紙」,就必須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其原材料必須是植物纖維,而不是其他材質的纖維;第二、原料必須經過提純、機械分散、成漿、抄造、乾燥成型等程序;第三、紙的表面必須是平滑的、體質柔韌、整體呈薄片狀;第四、其用途必須是書寫
  • 中國技術再次打破美國壟斷!
    比鋼鐵還要堅硬的紙,我國的一位女科學家打破了美國壟斷。造紙術在中國己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也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於從古至今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紙對於現在的軍事領域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紙在軍事領域也有很多的用處。在中國航天領域發展的過程當中,為保護好太空人的安全上。飛船的所有材料都必須要可以抵擋住太空中的高輻射,保護在飛船上的物資和太空人的安全也會用到紙。
  • 「80後」女教授徐佳獲得2019年度青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穿過一張「紙」海水變淡水
    作為一位80後女教授,她埋首實驗室工作十多年,在海水淡化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此次獲獎的「海水淡化高效膜材料製備及膜集成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一定程度解決了海水淡化產業世界難題。一張「紙」的魔力徐佳的科研成果——海水淡化高性能膜,肉眼看去與普通列印紙並沒太大不同,只是有一面多了些光澤。
  •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眾所周知,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咱們國人的一個驕傲。而作為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這個名字自然也是家喻戶曉。 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漢書》 其沒有具體的一個製造過程,也沒有說其前因後果,更沒有明說是蔡倫發明了紙。所以歷史上,對於蔡倫發明造紙術是有許多人持懷疑態度的。比如唐朝的張懷瓘,就在其著作《書斷》中表示,造紙術早就有了,蔡倫只是改進了造紙術而已。
  • 天大教授張浩在美國被定罪,美國打擊中國晶片的又一張黑網
    先說下為什麼美國會打擊中國晶片,甚至5G技術。這事要從1969年說起,那時候美國剛誕生網際網路,而中國正在鬧文革,相對而言,都沒有意識到科技改變命運。但是到了1994年,網際網路開始商業運營,實現商業互通。